返回

历史时空多元宇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安禄山再攻潼关,长安瘟疫横行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潼关,中午。

战鼓雷鸣,杀声震天。

安禄山再度压上十万大军,密云如潮,压向潼关!

其主将史思明先出,破阵如风,掌中黑戟吞吐杀机,一击轰碎唐军前军左翼!

郭子仪怒目挥鞭,大喝:“李光弼、高适,左中右三翼,全面出击!”

唐军三军并进,旌旗猎猎,如长龙翻山而出。

城头之上,天陨手持法杖立于高台,口中低念咒语,天地元气聚拢于掌,瞬间形成五道奇光。

“——五行封印·天地灾罡!”

土起山崩,火烧天野,水凝寒冰,风如鬼嚎,金气破空!

天地色变!

然,就在此时,一道银白剑光,骤然破空。

“——太白剑法·三式合一!”

李白踏风而至,衣袍翻飞如诗,剑起如瀑。

青莲之气、九天剑影、越女之锋,三力交汇,化作一道雷霆般的剑斩,正中天陨!

天陨大惊,连退七步,半边肩膀鲜血直流!

“他……他竟能破我五行之术?!”

不等他再动,孙悟空已舞起金箍棒轰然砸下,哪吒、杨戬两神也一左一右夹击。

“猴哥来也!”

“天外妖贼,看我三尖两刃破你阵!”

天陨强撑身形,与三神纠缠,法术难发,只能硬拼。

而李白手中太白剑却不停歇,一人冲入燕军阵中,剑光如飞鸿掠电,剑气纵横三百尺,所过之处,血雨如注!

燕军士卒惊惧不已:

“李白——他一人就如神灵附体!”

“挡不住!快退!”

“剑圣在此!快退!!”

**

战至申时,燕军溃不成军,伤亡过万!

史思明强行收拢残兵,带领天陨撤向洛阳。

郭子仪立于关头,遥望山谷尽头,只余一地尸骨与烟火。

他回头看向李白,肃然拱手:

“今日潼关再守,是你之功。”

李光弼、高适亦齐声称道:“李大人——可封大将!”

李白却仍执剑立风中,脸色平静:

“我不过是个写诗的。”

“若诗能守国,剑能安民,那便是我此生所求。”

而此时——

千里之外,长安。

城中忽有百姓暴病而亡,发热呕血,日夜之间染者千人!

大理寺禀报至大明宫,张九龄神色骤变。

“瘟疫?这时机……绝非偶然。”

高力士奉李隆基口谕:“此疫若不止,必动摇军心。”

张九龄眉头紧锁:“天陨撤军前最后入城处,极可能散毒。”

颜真卿、王维、岑参、杜甫四人同时起身。

杜甫断然道:“我们不能只是写诗的儒者,也当为民撑伞。”

岑参点头:“我去医馆招募义士。”

王维:“我调家中仆人,逐户分发饮食与水。”

颜真卿已唤来亲兵:“将内城分三路封闭,水源彻查,所有百姓按区域轮查、隔离。”

张九龄叹道:“我老了,尚可提笔。”

他提笔写下八个大字,命人贴遍全城:

“疾疫虽猛,人心更强。”

然而,就在此夜,另一重噩耗传来——

王之涣病亡。

这位曾写下“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盛唐诗人,终因感染疫病,于家中平静离世。

消息传来,内阁静默。

杜甫持酒立于王之涣旧宅,轻叹一声: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诗成一页,大唐少一灯。”

王维走近,将王之涣未完的《登鹳雀楼》稿纸焚入香炉。

“君登高处,我辈再续。”

而与此同时,天上的星辰在悄然变化。

一颗青白色的星光,自潼关方向缓缓升起。

那是李白一剑斩天陨、破敌数万之后,映入天象的英雄气。

长安风紧,民心可安。

潼关血雨,剑意不灭。

这片国土仍在乱世中苦苦支撑,靠的不是一位君王,不是一纸诏书,而是一群人——

用诗、用剑、用命,护住这盛世残火。

天宝十四年,十二月二日,长安,大明宫。

御座之上,李隆基眉头紧蹙,龙颜难安。

高力士躬身禀告:“启禀陛下,今日染病者又添三百六十七人,城西坊已有病亡过百。”

殿内肃然无声。

李隆基攥紧御案:“瘟疫自半月前蔓延至今,已夺我大唐数千子民。查!到底源自何处?!”

张九龄上前一步,声音微哑:

“陛下,臣等尚在彻查。疫毒形如阴风,来无影、去无踪,臣怀疑其非自然……”

李隆基顿足:“是天陨所为么?这贼子倒行逆施,竟敢施瘟于我京师!”

颜真卿低声:“臣已遣人深查三日,无明显水源食物污染,疑为暗中法术施毒。”

杜甫皱眉道:“或许……不是在城中散播,而是在某处设置了瘴气结界,使人日夜染毒不觉。”

李隆基怒拍御案:“再给你们三日,若查不出,朕将亲自入坊!”

张九龄一拱手:“陛下息怒,臣愿以命担保,三日必得真源。”

自当日始,长安城内掀起一场全面清查。

颜真卿亲率士卒三千,逐坊逐巷排查瘴气源头。王维率百余画工记录气息流转之图;岑参与百姓对话,统计染疫时间、轨迹、病状;杜甫则深入疫区抄录每一位病者遗言,为后世留证。

张九龄不顾病体,亲自巡视七处疫重之坊。哪知途中身染瘴气,一夜高热不起。

十二月五日。

未时,西市旧井处,忽有兵卒惊呼:

“启禀大人!井下发现奇阵!”

颜真卿赶至,命人封锁四周。只见井底深处一方青石浮符,竟有阵纹游走如蛇,散出阵阵阴气。

“——原来如此!”

王维沉声:“此阵名‘九怨锁魂阵’,乃上古妖术,专用于暗中施毒。”

杜甫咬牙切齿:“天陨……你为攻城不成,竟转而行此伤天害理之道!”

阵中阴气流转,所过之处土壤漆黑,空气腐败。难怪城中百姓中毒深重却查无实源,原是借地下毒阵操控气脉!

王之涣、贺知章等人的死,皆因此祸!

颜真卿怒吼:“拆阵!!”

百名术士合力破阵,焚符三十六张,耗时五个时辰,方才将此邪阵彻底斩断!

然而,城中瘟毒尚未根除。许多百姓仍高热不退,张九龄病入膏肓。

就在众人焦头烂额之时——

天庭震动。

南天门前,千里眼与顺风耳跪告玉帝:

“启禀陛下,长安疫毒已查,百姓仍染,凡医无力,臣等请陛下降恩,救护人间。”

玉帝坐于宝座之上,神情凝重:

“李隆基昔年护我香火,承天之命坐镇中原。”

“今大唐危急,岂容瘴气荼毒生灵?”

“传旨!”

“命太上老君座下青阳真人,率三位灵官,携天火、净风、甘露三宝,——下凡施法,净化长安。”

十二月六日夜,长安夜空陡变,霞光大作。

百姓仰头,只见数道神光自天穹而降,落于城北药王庙。

翌日清晨,百姓惊见药王庙前,数位身披青袍、道冠如云的道人早已设坛焚香,结界弥漫。

青阳真人立于坛前,高声传法:

“吾受玉帝之命,净化九垓之瘴,平定人间之疫。”

三位灵官手执天火净炉、净风旗、甘露瓶,依次穿行长安坊市。

天火炼毒,净风驱疫,甘露赐生。

三日三夜,昼夜不息。

庙前香火不断,城中钟鸣不止。

十二月八日黄昏。

最后一滴甘露洒落于朱雀门下,青阳真人收法:

“疫散气净,城安人康。”

当晚,张九龄病热尽退,于榻上苏醒。

李隆基亲至病榻,泪目道:“卿无恙,便是朕心大安。”

张九龄挣扎起身叩首:“臣不死,誓助陛下,诛贼定乱。”

长安百姓出门放灯万盏,以谢神恩。

城中书生手书牌匾四字:

“神恩浩荡。”

而杜甫于此夜,执笔书诗:

疫去神归火未寒,

长安再见万家安。

愿将白首酬青史,

不负斯民不负天。

潼关尚战,洛阳未清。

但此夜,长安无恙。

这是诗的胜利,是信念的胜利,更是人心未泯、神意未绝之证。

喜欢历史时空多元宇宙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历史时空多元宇宙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