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华盛顿,雾霭还没散尽。
《纽约时报》的配送车就划破街道的寂静,油墨未干的头版上,猩红的 “亚速尔危机” 像一道刺目的警示,牢牢钉在每个路人的视线里。
头版配图是卫星拍摄的亚速尔群岛 —— 巨型的雷达阵面在皮库岛的火山坡上铺开,拉卡士兵的迷彩身影在晨光里连成细线。
旁边的副标题像重锤砸在纸上:“战火已烧到家门口,大西洋成火药桶”。
报纸内页的评论文章里,专栏作家用近乎焦灼的笔触写道:“古巴危机尚在美洲后院,而今日拉卡的部署,相当于把瞄准华盛顿的枪口架在了北大西洋的正中央。这不是简单的军事威慑,是对东海岸安全的直接挑衅。”
文末甚至引用五角大楼匿名官员的话:“我们正站在全面战争的边缘,比任何时候都危险。”
上午十点,华盛顿对里斯本发出的最后通牒,其内容的措辞没有丝毫缓冲余地。
“立即停止与拉卡的所有军事合作,要求拉卡72 小时内撤离亚速尔群岛所有军事人员及设备,拆除已部署的天波雷达与防空系统。未来任何国家在亚速尔群岛的武器部署,必须提前48小时向华盛顿提交方案,确保不威胁华盛顿东海岸及北大西洋舰队安全。”
“若未在期限内满足,华盛顿不排除使用洲际导弹彻底摧毁亚速尔群岛。”
消息传到华盛顿街头,恐慌情绪开始蔓延。
华尔街的股市早盘低开,军工股却反常暴涨;超市里,民众推着购物车抢购瓶装水和罐头,货架上的应急食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有人举着 “反对战争” 的标语走上街头,也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纽约时报》的文章,配文 “1962年的恐惧又回来了”。
五角大楼的简报室里,卫星图像还在循环播放亚速尔群岛的部署进展 —— 拉卡士兵正在特塞拉岛搭建临时军营,圣玛丽亚岛的 JY-27雷达已经启动。
军方高层看着手中的资料,语气沉重。
“里斯本的态度决定不了什么,真正的博弈在拉卡。如果最后通牒失效,我们要么接受东海岸被雷达封锁的事实,要么…… 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
里斯本政府的会议室里,将那份最后通牒格外刺眼。
“华盛顿对我们施加压力?”
外交官把通牒往桌上一摔,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
“这哪里是最后通牒,简直是把我们当成殖民地!”
他指着文件里 “必须提前48小时提交方案” 的条款,手指都在抖,“他们连亚速尔海域的防务权都要插手,这是在践踏主权!”
军方高层反而没那么激动,他指尖敲着桌角,目光落在亚速尔群岛的地图上。
“华盛顿的意思是拿我们开刀,让我们逼拉卡撤军?”
战略研究机构负责人摇摇头。
“他们有军事上的考量,但更多的是经济上的考量。他们想通过威慑我们,阻止离岸资本在整个欧洲的崩溃。”
“现在,全欧洲都在看我们,也在看华盛顿的处理方式。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美元的崩溃已近在咫尺,那些离岸资本将遭遇毁灭性打击。”
“现在,他们像输光了筹码的赌徒——为了阻止经济上的崩盘,很可能用最惨烈的方式刹车。同时,那些离岸资本为了争取逃离时间,同样在背后推动不择手段的杀鸡儆猴!”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华盛顿的威胁着实让他们心惊肉跳。
政府高层面色苍白,沉声说道。
“先别慌着拒绝,也别答应。”
“给华盛顿回复,就说‘内阁正在紧急磋商,把 72 小时的期限拖一拖。”
他看向外交官员。
“你立刻秘密联系马赫迪殿下,问能不能先暂停雷达部署,或者把部分设备转移到民用港口,对外宣称是‘太空监测器材’,先把风头压下去。”
“对方会同意吗?”
外交官皱着眉,喃喃自语。
她知道那个人的强硬作风 ——外交中基本没有妥协的余地。
“不同意也得谈!”
政府高层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们不能做夹心饼干,也需要对民众负责。最起码,我们不能成为被杀的鸡!”
他又看向内阁官员。
“让民间组织出面,组织民众在拉日什基地外抗议,理由是‘担心电磁辐射影响健康’,既给华盛顿看我们的‘努力’,也给拉卡施压,让他们知道我们有难处。”
当天傍晚,里斯本发表了一份措辞模糊的声明,既没答应最后通牒,也没明确反对,只说 “将在维护国家主权与地区安全的前提下,与各方进行建设性对话”。
……
8月6日。
华盛顿政府高层在‘橡树岭’发表讲话,称‘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是国际秩序的基石, 任何国家的安全都不应以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更不能通过步步紧逼的军事部署压缩他国战略缓冲空间。
最后,他重申:华盛顿从未寻求战争,但也绝不畏惧战争。
拉卡的错误决策正在将大西洋推向全面战争边缘,所有后果将由其全权承担。
呼吁国际社会认清此次事件的危险性,共同敦促拉卡立即停止挑衅行为 —— 毕竟,和平的基础永远是尊重彼此的核心安全关切,而非恃强凌弱的军事冒险。
任何试图以他国不安全为代价的扩张行径,最终都将反噬自身。
喜欢崛起中东:从推叙利亚内战开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崛起中东:从推叙利亚内战开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