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岐黄手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6章 现场演示·耳穴压豆的魔力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茶歇时间的休息区弥漫着现磨咖啡的香气,长条桌上的玻璃盘里,羊角面包和水果塔摆得整齐。来自各国的专家三三两两地站着交谈,有人端着咖啡讨论上午的演讲,有人拿着手机拍下桌上的中式茶点——小陈特意让药膳坊准备的茯苓糕,此刻正被几位外国医生好奇地打量。

苏怀瑾刚拿起一块茯苓糕,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拦住了。“苏医生!”金发女士扶着桌沿站稳,胸口明显起伏,白皙的脸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是路透社的医疗记者安娜,昨天在提问环节见过,“抱歉打扰你……我这两天赶稿到凌晨,刚才突然有点心悸,心跳快得像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她抬手晃了晃手腕上的智能手环,屏幕亮起来,绿色的数字清晰显示“心率110次\/分”。“我带了β受体阻滞剂,但起效要半小时,现在手都有点抖。”安娜的指尖确实在微微发颤,捏着咖啡杯的指节泛白。

周围的交谈声渐渐停了。刚讨论完“中医实证性”的几位专家都看了过来,其中就有艾伦教授,他抱着手臂站在不远处,眼神里带着观察的审慎——像在看一场未可知结果的实验。

“别紧张,”苏怀瑾扶着安娜的胳膊,把她引到旁边的沙发坐下,指尖触到她手肘时,能感受到皮肤下血管的快速搏动,“试试这个,不会疼。”她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个巴掌大的小药盒,打开后,里面是排得整齐的王不留行籽和剪成小块的医用胶布,“这是耳穴压豆,中医用来调理心悸很有效。”

安娜盯着她捏在指尖的王不留行籽,黑褐色的籽粒上有细密的纹路,像颗小小的鹅卵石:“这个……贴在耳朵上就能管用?”语气里藏着明显的怀疑——在她的认知里,心脏问题要么靠西药,要么靠仪器,从没听说过“贴耳朵”能缓解。

苏怀瑾没多解释,只是轻轻捏起安娜的左耳郭,拇指在耳甲腔外上方的凹陷处按了按:“这里是‘神门穴’,对应神经系统,按下去会有点酸胀,对吗?”

“嗯!”安娜忽然轻呼一声,果然感觉到一阵轻微的酸胀感,像被细针轻轻扎了下,“是有点酸。”

“就是这里了。”苏怀瑾把王不留行籽放在胶布中央,稳稳地贴在那个凹陷处,指尖轻轻按了按边角,确保胶布贴牢,“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耳郭,按这个籽,每次按10秒,松开5秒。同时做深呼吸——吸气4秒,像闻花香;呼气6秒,像吹蜡烛。试试?”

安娜半信半疑地抬起手,指尖捏着耳郭按了起来。王不留行籽的硬度刚好,酸胀感比刚才更明显些,但不疼。她跟着苏怀瑾的提示吸气、呼气,胸腔随着呼吸慢慢舒展,刚才像被堵住的胸口,竟真的松动了些。

旁边的艾伦教授往前走了两步,从口袋里掏出个便携心率仪:“介意我帮你测测吗?”安娜点点头,他把传感器夹在她的食指上,屏幕上的数字跳动着——108、105、102。

三分钟后,安娜按完最后一次,正要松开手,忽然“呀”了一声。她猛地抬起手腕看手环,屏幕上的数字正一格格往下掉:95、92、85。“不闷了!”她按住胸口的手慢慢松开,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呼吸顺多了,刚才像有块石头压着,现在石头好像被挪走了!”

艾伦教授的心率仪也显示“86次\/分”,他挑了挑眉,看向苏怀瑾的眼神里多了点认真:“这是什么原理?耳穴和心脏有神经连接?”

“耳穴是人体的缩影,就像一张倒贴的人体图。”苏怀瑾拿起桌上的耳穴模型,指着神门穴的位置,“神门穴对应的迷走神经,能直接影响心率。按压这里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就像给心脏‘踩踩刹车’——中医叫‘宁心安神’,西医叫‘自主神经调节’,本质是一回事。”

周围的专家都围了过来,有人拿出手机对着安娜的耳朵拍照,有人让苏怀瑾讲讲其他耳穴的作用。德国的索菲娅医生好奇地问:“这个方法能复制吗?比如给其他心悸患者用,也能起效?”

“只要找准穴位,大部分功能性心悸都有效。”苏怀瑾刚说完,就见艾伦教授朝她抬了抬下巴,指了指自己的耳朵:“能给我也试试吗?我刚才测血压,舒张压有点偏高。”

苏怀瑾依样在他的神门穴贴了粒王不留行籽。艾伦教授按了五分钟,忽然摸了摸自己的颈动脉,转头对旁边的同行说:“确实有变化——刚才能感觉到血管搏动有点‘跳’,现在稳多了。”他低头看着耳郭上的胶布,指尖轻轻碰了碰,眼里的怀疑淡了大半,倒多了点像发现新实验方向的兴致。

这时,论坛主席端着茶杯走过来,刚好看到这一幕,朗声笑起来:“苏医生,你这可真是‘现场教学’啊!比ppt演示有说服力多了。”他转向苏怀瑾,眼神里满是赞赏,“我们正在筹备‘传统医学现代化’分会,正缺一位既懂传统又通现代的主席——你愿意担任吗?”

周围立刻响起掌声,这次的掌声比上午演讲时更热烈,带着真切的认可。安娜举着手机,正对着自己贴了耳穴贴的耳朵拍照,要发给编辑部:“我要写篇特写,标题就叫《一粒种子的魔力——中医耳穴如何3分钟缓解心悸》。”

苏怀瑾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忽然想起祖父常说的:“医者治病,不光要治好病,还得让人信。这信不是盲从,是他自己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才会真的信。”

当晚,日内瓦的深夜还没完全沉静,#中医耳穴贴治好了路透社记者的心悸#就冲上了国际社交平台的热搜。安娜发的照片里,她举着耳朵笑,手环屏幕上“85次\/分”的心率和之前的“110次\/分”对比图格外醒目。

点赞最高的评论来自一位心脏科医生:“作为西医,我承认这超出了我的预期。关键不在于‘中医还是西医’,而在于这种简单、安全、即时有效的方法,值得被更多人知道——尤其是对那些不愿长期吃西药的轻症患者。”

另一条评论被顶到前排:“这粒小小的王不留行籽,比任何学术演讲都更能让外国人理解中医——因为它没讲‘阴阳五行’,只做了一件事:让不舒服的人,立刻舒服起来。”

苏怀瑾躺在床上刷到这些评论时,窗外的月光正落在床头柜上——那台铜药碾被她放在那里,木柄上的红绳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她忽然明白,中医走向世界,从来不是靠晦涩的理论,而是靠这些能让人“实实在在舒服起来”的小事——就像祖父碾药时总说的:“药好不好,不是看名气,是看喝下去管不管用。”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岐黄手记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