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麻黄的临床使用中最常用于治疗的疾病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麻黄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要药,其应用核心围绕“肺气郁闭”“表邪壅滞”“水湿内停”等病机,最常用于以下几类疾病:

一、外感风寒表实证(风寒感冒重症)

麻黄是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的首选药,尤其适用于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导致“卫闭营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脉浮紧)的情况。

- 机制:麻黄辛温发汗力强,能打开肌表毛孔(“开腠理”),驱散体表风寒之邪,同时通过发汗缓解因寒邪凝滞导致的全身疼痛。

- 代表方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是风寒表实证的经典方,临床常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初期属风寒表实者。

二、肺气郁闭所致的咳喘(喘息性疾病)

麻黄能“宣畅肺气”,是治疗肺气不宣咳喘的核心药物,尤其适用于咳喘伴“气逆、胸闷、痰壅”者,无论寒热均可配伍使用(需随证加减)。

- 寒邪犯肺咳喘(如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属寒哮\/寒喘):表现为咳嗽气喘、痰稀色白、遇寒加重、舌苔白滑。

机制:麻黄辛温散寒,配合细辛、干姜等温肺化饮药,如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细辛+半夏等),用于寒饮阻肺导致的咳喘。

- 肺热壅盛咳喘(如肺炎、支气管哮喘属热哮\/热喘):表现为咳嗽剧烈、喘促气粗、痰黄黏稠、口渴、舌红苔黄。

机制:麻黄宣肺平喘,配伍石膏等清肺热药(石膏寒性可制约麻黄温燥),如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杏仁+甘草),是肺热咳喘的基础方,临床广泛用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属肺热证者。

- 痰湿阻肺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气喘胸闷。

机制:麻黄宣肺化痰,配伍半夏、陈皮等燥湿化痰药,如射干麻黄汤(麻黄+射干+半夏+紫菀等),兼顾“宣肺”与“化痰”。

三、风水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初期)

麻黄“利水消肿”的功效主要针对**“风水相搏证”**(风邪袭表,肺气失宣,水湿泛溢肌肤),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初期。

- 表现:眼睑及颜面先肿,迅速蔓延至全身,伴恶寒发热、无汗、小便不利(尿少)、舌苔薄白。

- 机制:麻黄通过“宣发肺气”(中医称“提壶揭盖”),恢复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使水湿从汗(体表)和尿(膀胱)排出。

- 代表方剂:越婢汤(麻黄+石膏+生姜+甘草),适用于风水伴热象(如轻度发热、口渴)者;若风水偏寒(无热象),可加桂枝、白术(如麻黄加术汤)。

四、风寒湿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属寒痹者)

麻黄能“祛风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导致的痹证(寒痹),表现为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关节屈伸不利,且伴恶寒无汗。

- 机制:麻黄辛温散寒,配合附子、细辛等温阳药,能深入关节驱散寒邪,同时通过发汗使湿邪从表而出。

- 代表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常加羌活、独活等祛风湿药,增强通络止痛之力。

五、其他:风寒束表所致的皮肤瘙痒(如荨麻疹、湿疹)

对于风寒袭表导致的皮肤瘙痒、皮疹(表现为皮疹色白、遇寒加重、无汗、舌淡苔白),麻黄可通过“发汗解表、祛风散邪”,缓解因风寒郁于肌表引起的皮肤不适。

- 常配伍防风、荆芥等祛风药(如麻黄桂枝各半汤),用于荨麻疹、湿疹属风寒证者,通过“散邪外出”减轻瘙痒。

总结

麻黄临床最核心的应用是风寒表实证、肺气郁闭咳喘(寒喘\/热喘)、风水水肿,其疗效依赖于“开表、宣肺、利水”的特性,且需根据具体证候配伍(如寒证配温药、热证配寒凉药),严格辨证使用。需注意:麻黄药性峻烈,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控制剂量(3~9g为主),避免用于虚证、汗多及高血压等人群。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