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黎明的曙光悄然洒下,开学的这一天终于来临。
宁家村的家长们领着孩子,一路欢声笑语地朝着百书楼走去。孩子们怀揣着兴奋与期待,小脸蛋红扑扑的,脚步轻快得仿佛要飞起来。
到达百书楼后,家长们带着孩子径直来到三楼。只见四个宽敞明亮的教室分列两旁,里面摆放着整齐的桌椅。孩子们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班级,有序地走进教室。不一会儿,教室里便坐得满满当当,热闹非凡。
女孩子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分享着自己对新学期的憧憬。有的谈论着即将学习的骑射礼剑,眼中满是跃跃欲试的光芒;有的则交流着新买的文具,互相展示着精致的毛笔和漂亮的本子。
男孩子们则羞涩地互相打量着彼此的装扮,轻声夸赞着对方的衣裙与首饰。他们细心整理着自己的裙摆,偶尔摸摸发间的簪子,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在教室前方,四位先生已早早等候。他们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宁安站在楼道里,看着四个热闹的班级,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从这一刻起,百书楼将成为这些孩子梦想起航的地方,而宁家村的未来,也将在他们的努力下,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四位先生迈着沉稳的步伐,分别走进各自负责的教室。他们站定在墨板前,拿起特制的墨笔,依次写下自己的大名以及主教科目。
张素先生在墨板上写下刚劲有力的“张素,读书识字、琴艺”,随后清了清嗓子,拿起花名册,开始点名:“赵宇。”一个身着淡蓝色衣裙、头戴珠花的男孩立刻站起身来,微微屈膝,脸上带着羞涩的笑容。张素先生点头示意,接着喊道:“钱辉。”赵宇轻轻坐下,钱辉赶忙站起。教室里,男孩们在点名声中,依次站起、坐下,秩序井然。
与此同时,李敏先生的教室里,他写下“李敏,读书识字、棋艺与绘画”后,也开始点名。“孙阳。”一个穿着粉色绣花裙的男孩迅速站起,身姿轻盈。李敏先生目光温和地看着他,点头示意,接着叫下一个名字,男孩们清脆的应答声在教室里此起彼伏。
周福先生的教室则是女孩子们的天地。她在墨板上写下“周福,十岁前读书识字,十岁后骑射”,随后点名:“吴霜。”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噌”地一下站起来,眼神明亮,充满朝气。周福先生微笑着说:“嗯,站有站相,不错。”吴霜咧嘴一笑,听到下一个名字后坐下。女孩们或文静或活泼,但都以饱满的精神回应着点名。
苏燕先生的教室同样热闹。她写好“苏燕,十岁前读书识字,十岁后礼剑”,开始点名:“郑琳。”一个身着淡紫色衣衫的女孩优雅地起身,微微欠身。苏燕先生赞许地看了她一眼,继续点名。四个教室里,点名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的乐章,开启了孩子们在百书楼学习的新篇章。
点名结束后,四位先生挺直了腰板,开始向孩子们介绍起自己。
张素先生轻抚胡须,目光和蔼地说道:“孩子们,我姓张名素,今年六十有二,是一名修士。我自幼研习读书识字与琴艺,往后便由我教导你们这些知识。”说着,他轻轻挥动手中戒尺,发出清脆声响,“这戒尺,是督促你们学习的工具。课堂之上,需保持安静,认真听讲,不可交头接耳。回答问题要起立,得到允许方可坐下。”他目光扫过每一个男孩,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同窗共读,要和平相处,相互帮助,用心学习,莫要辜负这大好时光。”
李敏先生也微笑着开口:“我是李敏,今年五十又八,同样是修士。主教读书识字、棋艺与绘画。在我的课堂,要尊重他人,积极思考。若有违反课堂规矩,这戒尺可不会留情。”他晃了晃戒尺,继续说道,“希望你们能在学习中结交挚友,共同进步,为日后相妻教女打下坚实基础。”
周福先生看着女孩子们,声音沉稳:“我叫周福,年逾六十,修行多年。十岁前,我会着重教导你们读书识字;十岁后,便是骑射技艺。课堂如战场,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戒尺,只为让你们时刻警醒。你们皆是宁家村未来的栋梁,要和睦友爱,勤奋学习,将来为村子争光。”
苏燕先生最后说道:“我苏燕,已过知天命之年,也是修士。十岁前带你们读书识字,十岁后传授礼剑之术。课堂上,严守纪律,听从指挥。戒尺在我手中,是为规范你们言行。你们女孩子,当自强自立,相互扶持,认真学习,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四位先生的话语,如同洪钟般在教室里回荡,孩子们一个个坐得笔直,眼神中透着敬畏与决心,铭记着先生们的教诲,准备开启在百书楼的学习之旅。
宁安迈着稳健的步伐,依次走进四个教室。每到一处,她都面带微笑,目光温和地扫过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听我说。咱们百书楼的上课时间安排为一周七天,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周日上课,周三和周六休息。希望大家能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时全身心投入,休息时也能尽情放松。”宁安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在教室里回荡。孩子们纷纷点头,将上课时间默默记在心里。
交代完上课时间,宁安便转身离开百书楼,径直前往与宁荣等人约定的地方,商讨定制校服之事。
见到宁荣、宁文等人后,宁安开门见山地说:“孩子们在百书楼学习,定制统一的校服很有必要。一来能增强她们的集体荣誉感,二来也便于管理。”
宁荣点头赞同:“确实如此,只是这校服的样式和材质,还得好好斟酌。”
宁文也接口道:“女孩子的校服,既要舒适,又要能体现咱们宁家村女子的英气;男孩子的校服,则要凸显他们的柔美与端庄。”
众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人提议采用轻便透气的棉布,方便孩子们学习和活动;有人则认为可以在领口、袖口处绣上独特的花纹,彰显宁家村的特色。对于校服的颜色,大家也各抒己见,有主张淡雅色调体现男孩温婉、女孩灵动的,也有建议鲜明色彩展现孩子们活力的。
宁安认真倾听着每个人的想法,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热烈的讨论中,关于定制校服的初步方案逐渐成形。
喜欢穿成雨水仙女,依靠香火成神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成雨水仙女,依靠香火成神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