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就直说了吧。\"
\"殿下看似康健,实则外强中干啊!\"
\"堂堂七尺男儿,岂能...\"
\"孤不虚!\"
朱标像被踩了尾巴的猫,顿时涨红了脸。
胡惟庸见状连连摆手:
\"是是是,殿下龙精虎猛。\"
\"这样,回头让月儿给殿下炖些药膳...\"
\"再教殿下几套养生拳法......\"
朱标那张圆脸涨得通红,梗着脖子嚷道:
\"孤!不!虚!\"
胡惟庸揽住太子肩膀,轻轻拍打:
\"当然当然。\"
\"不过嘛,强身健体总没坏处不是?\"
\"伯父之前提到的那些东西,侄儿已经吩咐胡义尽快备齐送过来!\"
朱标听到这话,眼眶都要红了。
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家这位伯父究竟是何用意。
明明话语间处处透着不信任,却又总把药膳、锻炼挂在嘴边。
这不分明还是在暗示自己体虚吗?
堂堂七尺男儿,哪能忍受这样的名声?
朱标此刻的神情委屈至极,眼巴巴地望着胡大老爷。
\"伯父,侄儿真的不虚!\"
胡大老爷仔细端详了朱标片刻,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标儿怎么会虚呢!\"
\"定是伯父弄错了。\"
\"放心,伯父最是守口如瓶,绝不会往外传的!\"
说着突然转头,冲着不远处的小太监厉声喝道:
\"看什么看!\"
\"本官方才与太子说话,你可都听见了?\"
那小太监吓得魂飞魄散。
作为朱标的贴身内侍,平日里在宫中谁不给他三分薄面?
可这点体面在胡大老爷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这位爷连大总管宋利都敢当面训斥,收拾他这样的小太监还不跟捏死蚂蚁似的?
被这么一问,他连撒谎的胆子都没有,只得弓着腰战战兢兢答道:
\"回大人,奴...奴婢听见了。\"
胡大老爷顿时虎目圆睁,厉声威胁道:
\"给本官听好了!\"
\"要是让本官在外头听见半句议论太子体虚的风声,就拿你是问。\"
\"到时候把你拖出东宫乱棍打死,也是你活该,信不信?\"
小太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当然信!
以胡大老爷的权势,再加上太子妃还是这位的亲生女儿,打死他这么个小太监算得了什么?
\"大人明鉴,奴婢一定把嘴闭得紧紧的!\"
胡大老爷这才微微颔首:
\"暂且信你这一回。\"
\"退远些,别让旁人听见本官与太子说话。\"
\"遵命!\"
不等朱标发话,那小太监一溜烟退到了数十步外。
处理完这些,胡大老爷转头就看见朱标一脸绝望的神情。
\"嗯?\"
\"标儿这是怎么了?\"
朱标生无可恋地摇了摇头。
\"没事。\"
\"伯父,侄儿先回东宫歇息了。\"
朱标转身朝东宫方向迈步,刚走出没多远又折返回来,神情严肃地对胡大老爷说道:\"伯父,我身子骨好得很!\"
胡老爷子慈祥地笑着颔首:\"自然,伯父向来信你。\"
这番对话反而让朱标更加沮丧,他垂头丧气地点点头,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去。望着太子远去的背影,胡大老爷终于憋不住笑出声来。
方才他确实存心逗弄朱标,不过太子的体虚倒也是事实。思及此处,胡大老爷暗自盘算着要让自家闺女多盯着些——有媳妇儿时刻督促,还怕朱标减不下肥练不好身体?
戏弄完太子的胡大老爷悠哉游哉出了宫门。府上马车早已候在宫外,载着他往府邸方向驶去。途经熟悉的街景时,他忽然灵光一现:这日日相同的景色着实看腻了,何不出门游历?横竖不缺银钱时日,正好见识这原生态的山水风光。
这念头愈想愈觉妥当。想起前些时日与朱元璋谈及禅位之事,料想接下来皇帝少不得要折腾朱标和自己。与其留在应天周旋,不如远走高飞图个清静。况且游历途中,或许还能邂逅几位绝色佳人......
说走就走!虽说胡大老爷行事向来随性,但真要远行却非易事。银钱路引自不成问题,随从护卫也易调配。关键在于他仍担着番邦外交司郎中的官职——朝廷命官擅离职守四处游历,未免太拂朱元璋颜面。
故而真要启程,须得向皇帝告假。顺带还得将家中诸事安排妥当才是。
出门远行一趟,少说也得大半年光景。
要是家里没安顿妥当,回头闹出乱子来可就好看了。
胡大老爷一回府就快步朝书房走去。
得赶紧写份折子告假!
先把假请下来,才能安排其他事不是?
若是连假都请不动,后面的事全得抓瞎。
笔走龙蛇间……
胡大老爷写起告假文书简直信手拈来。
不为别的,就图个情真意切。
他是真想赶紧撂挑子出去逍遥快活啊。
不知不觉竟写了近三百字,胡大老爷这才恋恋不舍地搁笔。
这般长篇大论,想必够用了。
老朱总该明白他的诚意了吧?
反复检查几遍后,胡大老爷满意地将折子封好,吩咐胡义即刻送进宫去。
现在就看这假条何时能批了。
趁这工夫,得先琢磨随行人选。
贴身仆从肯定要带一个的。
过惯被人伺候日子的胡大老爷,可不愿亲自张罗琐事。
最佳人选自然是胡义。
这位跟随多年的老管家,办事妥帖又忠心。
可若是府里老爷管家都不在,怕是要乱了套。
思忖再三,胡大老爷决定带上胡义之子胡荣。
那小子自幼得其父真传,待人接物很是用心。
况且年轻人经得起折腾!
敲定随从后,接着该考虑护卫了。
远行不带护卫可不成!
这世道行走在外,没个护卫简直寸步难行。
依胡大老爷之见,至少得带两个护卫才稳妥。
纵使他如今武艺超群,也不敢托大。
荒山野岭遇上剪径强人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别说那些专做无本买卖的黑店。
就算佩带兵刃,能对付三五个,可架不住对方一拥而上啊。
明枪暗箭防不胜防,万一有个闪失岂不吃亏?
护卫必须带!
但上哪儿寻靠谱的护卫呢?
街面上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镖局,胡大老爷可瞧不上眼。
说白了,那些家伙说不定啥时候就会翻脸不认人,转眼就投靠劫匪那边去。
胡大老爷略一思量,就把主意打到了锦衣卫头上。
对!
他准备带两名锦衣卫出门逛逛。
这事乍一看挺离谱,可放在胡大老爷身上倒也不显得奇怪。
毛骧难道还敢驳他的面子不成?
胡大老爷可不是胡乱盘算。
他觉得镖局生意能做起来,固然是因为手下有真功夫。
可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着各路消息和门道。
说白了,这些镖局不过是靠着关系和银子,在沿途山寨那里办了\"包年套餐\"的熟客。
既然买了年卡,路上自然就不用担心出岔子了。
但胡大老爷坚信,既然镖局都清楚沿途各山寨的底细,锦衣卫掌握的情况肯定更详尽。
所以带着锦衣卫,照样能把事情办妥。
再说了,有锦衣卫跟着,还能借这身官皮调动当地的锦衣卫和驻军。
啧啧,越想越觉得方便!
没得说,这锦衣卫他是带定了。
安排好了随从和护卫,其他琐事就不用胡大老爷费心了。
备足银两,收拾好行装就能出发。
只要在大明疆域内,不管走到哪儿,胡大老爷都能找到接待他的人。
这就是他的底气!
门生故旧遍布天下,就是这般硬气。
想到这儿,胡大老爷对这次出行越发期待了。
正当胡大老爷还在盘算时,那个熟面孔的老太监笑吟吟地来到跟前。
\"胡爷,老奴又来叨扰了!\"
\"走吧,皇爷正等着您呢!\"
胡大老爷眉头一皱。
\"我说老宋,我这刚从宫里出来多久啊?\"
\"怎么又要进宫?\"
宋利笑着点头。
\"这事儿可真怨不得别人。\"
\"您在宫里时一声不吭,转头刚出来就递了折子进去。\"
\"您的折子,皇爷自然要立刻处置不是?\"
\"所以老奴就来请您了。\"
\"快走吧,别让皇爷久等。\"
胡大老爷叹了口气,起身跟着宋利往外走。
没办法!
老朱这雷厉风行的性子,怕是这辈子都改不了了。
去就去吧!
早点把假请下来,也好早点动身。
想到各地的好风光、美味佳肴还有美人,胡大老爷就觉得心头热乎。
走!
赶紧出发!
有银子有闲工夫,老在应天府待着算怎么回事!
御书房内,烛火轻摇。
朱元璋皱眉盯着案前那份奏章,半晌才叹息一声:“唉,惟庸啊!”
胡惟庸垂首而立,恭敬应答:“臣在。”
老朱指着那奏章,欲言又止:“你……你这写的……”
胡惟庸微微抬眼,见皇帝神色复杂,却不慌不忙。
那奏章上字字恳切——
“臣愿踏遍大明山川,方能不负此生。”
“天下壮丽,若不亲见,死不瞑目。”
“光阴易逝,臣已老迈,恐再无机会一览山河。”
言辞动人,句句肺腑,甚至连朱元璋看了都忍不住心生动摇。
谁能想到,就在不久前,这位文臣还能拳脚相加,把蓝玉摁在地上教训?
朱元璋揉了揉眉心:“真非走不可?”
胡惟庸拱手道:“陛下,臣如今尚能长途跋涉,再过些年,只怕连出门都难了。”
“难道要等人抬着臣去看这天下?”
“恳请陛下成全!”
朱元璋沉默良久。
他并非舍不得胡惟庸的官职,而是倚重其才智。有时遇上难题,总需要这位老臣出谋划策。若他离京,诸多事务无人商议,岂不麻烦?
可胡惟庸所言有理,甚至让朱元璋自己都生出念头——
“或许,朕也该出去看看?”
毕竟这江山,是他亲手打下的。
胡大老爷都感到年岁不饶人、光阴似箭,更不用说朱元璋了。
毕竟朱元璋比胡大老爷还要年长十来岁。
再说,胡大老爷如今的身体状况和养生之道,可比朱元璋强得多。
他若不眼红才怪。
“啧……行吧!”
“你想走,也不是不可!”
“但惟庸啊,咱得先跟你定三条规矩!”
朱元璋终究还是让步了。
只不过,看他这架势,似乎另有盘算?
但胡大老爷不在意,只要能放他出去就行,其他的到时候再说!
他太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了。
不过此时,他自然不会表露小心思。
他故作正经,再次拱手向朱元璋行礼。
“请陛下明示,臣定当谨记!”
朱元璋撇撇嘴,无奈地看着突然一本正经的胡大老爷,差点没骂出声。
平日里的胡大老爷,可是放肆得很。
“重八”“大帅”张口就来,喊皇后“嫂子”更是家常便饭。
自称也是“我”“我”从不避讳。
总之,压根没把自己当外人。
结果呢?
好家伙,有求于人的时候反倒规矩起来了。
瞧他这副恭恭敬敬的模样,任谁见了不得夸一句“君臣表率”?
但老朱也懒得在这事上跟他掰扯。
没意思!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