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4章 争夺家业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他要让父皇亲自算。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前几日他核对国库开支时,算出这个结果,整个人都懵了。

那感觉,简直像天塌了一般。

朱标自幼便懂得审时度势。

他始终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尽职守,即便褪去太子的尊荣,依然堪称世人眼中的楷模。

正因如此,他的行事作风与朱元璋截然不同。

不同于朱元璋在沙场征伐中磨砺出的凌厉性格,朱标更倾向于循规蹈矩。

谋定而后动,凡事皆有章法,这才是他一贯的行事准则。

哪里会像自己的父皇那般,要么按兵不动,要么就恨不得一蹴而就!

然而治国理政,尤其是关乎大明根基的国策,岂能如此轻率?

平日里,碍于太子的身份以及对父亲的敬重,朱标时常隐忍退让。

当然,这也因为朱元璋的某些决策在他看来无关痛痒。

可自从胡惟庸归来授课后,朱标彻底改变了想法。

谁能想到,大明初立,就已隐患重重。

若放任不管,恐怕不出几代便会……

涉及社稷存亡,朱标岂能坐视不理?

正因如此,他对朱元璋的态度也愈发强硬。

还退让?

再任由这位父皇恣意妄为,大明基业怕是要毁于一旦!

他绝不愿看到朱雄英或是孙辈沦为……

朱标固然不愿子孙背负骂名,难道朱元璋就甘愿如此?

可此前他从未将藩王、宗室待遇视为隐患。

甚至在他看来,这些明明就是仁政。

与其他帝王相比,自己给予子孙的待遇,难道还算过分?

然而朱元璋很快就被朱标的直言所震慑。

这还是他第一次被朱标当面驳斥。

但……当朱元璋亲手核算朱标列出的各项数据时,冷汗止不住地沁出。

宗室待遇本就是他所定,自然烂熟于心。

可看着庞大的人口数字,再对比既定的优厚待遇,简单相加后……

朱元璋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尽管朱标在内阁辅佐下将监国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但真正的掌权者仍是朱元璋。

也正因如此,他对大明的财政状况了如指掌。

仅瞥了一眼最终数字便已明了——

这已占据大明全年岁入的半数以上。

这是何等骇人的局面?

难道要举国之财,专供朱氏宗亲?

官员俸禄、赈灾济民、水利工程、军备制造……

哪一项不需国库真金白银的支撑?

自家人把天下百姓都逼得没活路了,还能说什么?

呗!

当年朱元璋不也是走投无路,才揭竿而起?

他能反,别人活不下去就该等死?

没这个道理!

说白了,就是求个活路!

算到这儿,朱元璋也算不下去了。

他颓然看向朱标,低声问:

“标儿,你说咱该咋办?总不能让你弟弟们饿肚子吧?”

朱标无奈地看着自家老爹:

“爹,您想哪儿去了?儿臣哪会让他们没饭吃?”

“儿臣就两点想法!”

“第一,宗室待遇必须削减,人数也得控制,否则大明负担不起!”

“第二,藩王兵权得收回,不能再让他们在封地肆意妄为。”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

“说半天,你还是信不过你弟弟们?”

“咱给他们兵权,是让他们辅佐你这个大哥!”

“你就这么防着他们?”

朱标早知道自家父皇固执,但没想到能固执到这地步。

他压下脾气,耐心解释:

“父皇,儿臣不是不信他们,是要先立规矩!”

“您是开国之君,不定好规矩,后人改起来更难。”

“伯父常说,规矩若从根子上坏了,后患无穷!”

朱元璋原本还在听,可一提到胡惟庸,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他焦躁地来回踱步,最终怒喝:

“你左一个伯父右一个伯父,胡惟庸不过是咱的臣子!”

“太子妃也只是他侄女,不是亲女!”

“你连亲爹的话都不听,反倒对他言听计从?”

“你到底想干什么?”

朱标彻底烦了。

这老头根本没法沟通!

聊数字,他扯政策;

谈国政,他论亲疏;

说危机,他讲尊卑……

父子俩压根不在一个调上,怎么可能谈得拢?

朱标累了。

心力交瘁!

他连半句解释都嫌多余,只朝马皇后草草一拱手,转身便跨出了坤宁宫门槛。

连眼风都没扫过朱元璋。

好得很!

朱元璋素来是个炮仗性子,眼见最器重的长子竟敢这般敷衍轻慢,怒火登时窜得更高。他抄起茶碗砸得粉碎,瓷片飞溅中厉声咆哮:\"朱标!你当老子是死人吗?\"

朱标的靴底在青砖上略滞了滞,却终究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殿外。

这父子二人争执本是常事,拍案对骂亦不稀奇。可像今日这般冷着脸甩手就走,却是破天荒头一遭。朱元璋额角青筋暴跳,踹翻矮凳指着宫门痛骂:\"孽障!混账东西!反了天了!\"

他气得指尖发颤——往日就算吵得再凶,朱标何曾这般拂袖而去?方才他已隐隐觉出理亏,可这逆子竟连台阶都不给!更可恨的是,素来仁厚的长子竟要对弟妹们下狠手,今日能屠戮血亲,来日岂非要学那李世民......

玄武门的血色骤然浮现在眼前,朱元璋猛地打了个寒战。他委屈巴巴转向始终沉默的马皇后,活像个告状的老童生:\"妹子你瞧瞧!这小畜生愈发不成体统了!你说该咋整治?\"

马皇后眸光涣散地盯着鎏金熏炉,恍如魂游太虚。被这一嗓子唤回神思,她竟扯出个古怪的笑:\"问我作甚?横竖他是陛下手把手教出来的太子。若觉得碍眼,废黜也好,赐死也罢——您可是天子啊。\"

朱元璋如遭雷击瞪着发妻,活似见了活阎王。马皇后却从容抚平裙褶,仿佛方才那句诛心之言不过是句\"今日膳房添了时鲜\"。

朱元璋目光投向马皇后时,她神色从容地点了点头。

显然,方才那番言语正是她心中所想。

朱元璋震惊地望着马皇后,欲言又止,最终却哑然无声。

他沉默地凝视马皇后许久,而后黯然转身,带着满腔愤懑踏出坤宁宫的大门。

朱元璋想不通马皇后为何会间接支持削藩,更不解她为何在此事上如此决绝。

缘由其实并不复杂。

说出来甚至有些简单。

只因立场不同罢了。

在朱元璋眼中,这些藩王皆是他的骨肉,是他朱家的血脉。

更是他为太子朱标准备的得力臂膀。

如今朱标竟要削藩,还要削减宗室待遇,岂不是让朱家自相残杀?

这岂不是太子这个未来家主失职?

然而,此事在马皇后看来,却是另一番景象。

或许因马皇后素来贤良的形象,朱元璋已然遗忘一个事实——

马皇后虽是朱家的嫡母、主母,且一直以来尽职尽责,

但他不该忘记,马皇后只是朱标等寥寥数人的生母。

其余子嗣,在马皇后眼中,不过是妾室所出。

说到底,皆为庶子。

平日里照拂一二,是她作为主母的本分。

毕竟朱家基业庞大,无论如何分封,终究会由她的儿子朱标继承。

可今日朱标一番话,彻底揭开了这层遮羞布。

那些宗室庶子非但未能成为朱标的助力,反成依附朱家吸血的蛀虫。

长此以往,这些人迟早会拖垮朱标,甚至酿成大祸!

这还了得?

于一位母亲而言,庶子与亲戚家的孩子并无二致!

或许还不如。

如今这些庶子竟威胁到她最疼爱的长子的家业传承,还有何可犹豫的?

难道因她素日慈和,便以为马皇后毫无手段?

纵使朱元璋在宫中杖毙内侍不在少数,

但马皇后处置的宫女、内侍,数量实则更多。

这位历经战乱、执掌后宫的女子,若你未负她,

她便是天下最贤德的皇后。

可若你触及她的逆鳞,甚至危及她儿子的家业继承,

你便会见识到何为将门之女的雷霆手段。

马皇后端坐床榻,面色变幻不定。沉思片刻后,她起身行至案前,提笔写下两封密信。

皇后不紧不慢地从案几旁的暗格中取出象征六宫之主的凤印,蘸了朱砂后重重盖在信笺上。她端详着眼前两封墨迹未干的书信,亲自装入锦囊,转头对身旁的宫人吩咐道:

\"速遣驿骑送至晋王、燕王府邸。\"

\"就说本宫有十万火急之事,命他们即刻返京!\"

\"奴婢遵命。\"

听到皇后用上这般郑重的自称,侍立在侧的宫人们个个噤若寒蝉,哪敢多问半句,忙不迭地领命退下。

可这封密信刚出宫门,转眼便呈到了朱元璋的御案前。烛影摇红中,皇帝盯着信笺上寥寥数语,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吾儿速归!汝父欲令庶子夺嫡,速回京助母兄!\"

两封信内容如出一辙,偏偏就是这短短二十余字,让朱元璋握着信笺的手背青筋暴起。

荒唐!

何时说过要让庶子继承大统?

可满腔怒火冲到嘴边,却化作一声叹息。他将信纸重新折好,递给候在一旁的掌印太监。

\"即刻派六百里加急送往边关。\"

\"老奴这就去办。\"

接信的太监将锦囊贴身收好,躬身退出谨身殿时,背后的中衣早已被冷汗浸透。天晓得他方才在坤宁宫外被锦衣卫拦住,要求面圣交信时是何等惶恐。这深宫里的主子们哪个动动手指都能要人性命,偏生要他这个小人物夹在中间担惊受怕。

所幸圣上没有雷霆震怒。若当真撕了这信或是扣下不发,他这项上人头怕是要搬家了。

真是无妄之灾!

殿内重归寂静,朱元璋独坐龙椅,眉间皱成川字。此刻他终于明白马皇后的立场——在她眼中,除了嫡出的太子,其余藩王宗亲不过都是庶子罢了,甚至有些连宗谱都上不得台面。

这般人物,岂能动摇她亲骨肉的储君之位?

庶子...

这个被忽略多年的问题,此刻如惊雷般炸响在朱元璋心头。他猛然惊觉,结发妻子不仅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更是个护犊的母亲。为嫡子谋划,本就是人之常情。

至于太子标?

如今的大明储君,将来的九五之尊,平日待诸弟确实仁厚。可若真到了君临天下之日,这些血脉至亲,终究要以君臣之礼相见。

到那时,亲情还能剩下几分?

这一辈尚且如此,下一辈又会怎样?

等到雄英那一代,那些本就不熟悉的叔叔们姑且不论,叔叔家的孩子,他能有多少情分?

不过是同姓的堂兄弟罢了,还能指望多深厚的感情?

若要让这些人拿大明的家业去冒险,他们怎会心甘情愿?

唉……

明白了!

彻底明白了!

朱元璋此刻虽不懂什么统计学、管理学,但从人性出发,他已然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说到底,还是为了争夺家业啊!

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