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5章 远交近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大明宫的夏夜,闷热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冰鉴里散发出的丝丝凉意,似乎也难以完全驱散御书房内凝重的气氛。李琰身着轻薄的明黄龙袍,指尖划过摊在巨大紫檀木案上的牛皮地图,从波涛汹涌的北海,到黄沙漫天的波斯西部边境,再到暗流涌动的地中海。

“四方皆有事啊……”李琰轻轻吁出一口气,目光深邃。上官婉儿安静地在一旁磨墨,阿史那云则按刀侍立,目光锐利如常,仿佛随时准备斩开任何困扰陛下的迷雾。

安西都护府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密报,就放在地图的北方。信中提到,有来自草原部落的零星消息称,一伙身形魁梧、金发碧眼、乘坐奇特长船的异族,出现在北方的某条大河疑似伏尔加河流域,并与当地的斯拉夫人、保加尔人发生了小规模接触,似乎是在探寻通往南方温暖海域的道路。

“维京人……”李琰沉吟着。他记得太子李琮提过这些来自极北之地的航海者。他们彪悍、善于冒险,既是潜在的麻烦,也可能成为有用的棋子。

“陛下,这些北蛮若任其南下,恐会骚扰我北方商路,甚至与可萨汗国等势力发生冲突,搅乱局势。”兵部尚书担忧道。

李琰却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未必是坏事。云儿,还记得朕跟你提过的‘远交近攻’吗?”

阿史那云点头:“陛下曾说,对于远处的势力,可暂时结交,以牵制近处的敌人。”

“不错。”李琰的手指落在伏尔加河下游一带的可萨汗国位置上,“可萨汗国地处要冲,控制着通往里海和黑海的贸易路线,国力不弱。若这些维京人能到达可萨汗国,无论是以贸易还是以武力,都必然会引起可萨人的重视。这或许能分散可萨人对我们西陲的注意力。”

他随即下令:“传旨安北都护府,加强北方边境巡防,密切监视这股异族动向。若其只是路过或进行小规模贸易,不必干涉。若其有南下侵袭我朝边境或藩属的迹象,则坚决打击。同时,可尝试通过草原部落,与这些维京人进行间接接触,探听其虚实和意图。或许,未来我们可以通过他们,了解更西方的世界,甚至……开辟一条绕过传统陆路风险的北方商路。”李琰的策略是谨慎观察,加以引导,将潜在威胁转化为潜在机遇。

拉什米卡公主经过数日的潜心研究和反复推敲,终于将她对那条古商道的考证与分析,写成了一份条理清晰的奏折,并通过上官婉儿呈送给了李琰。

奏折中,她不仅详细描述了古商道可能的地理走向、沿途的水源和险要,还分析了这条道路的战略价值:若能重新打通,可以作为帝国经略河中地区的一条奇兵暗道,或是在主要商路被阻断时的备用通道,更能加强对波斯北部的辐射力。

李琰在灯下仔细阅读着这份奏折。字迹娟秀,论证严谨,显示出撰写者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具备相当的地理、历史知识。尤其是其中结合了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和现代(对她而言是当时)地理信息的交叉验证,方法颇为新颖。

“婉儿,你看这份奏折如何?”李琰将奏折递给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快速浏览后,眼中露出赞赏:“陛下,拉什米卡公主确实用心了。此策虽为古道,但其设想颇有见地。即便短期内无法启用,作为一份战略储备,亦有其价值。公主殿下,可谓秀外慧中。”

李琰点了点头,沉默片刻,道:“赏。赐东海珍珠一斛,蜀锦二十匹,另……准她可随时至弘文馆查阅典籍,若有新得,可直接向你禀报,无需再经层层转呈。”

这道旨意,意味着拉什米卡获得了更直接的信息上报渠道,地位进一步特殊化。当晚,李琰处理完政务,信步走到御花园透气时,“偶然”遇到了正在月光下漫步的拉什米卡。或许是那份奏折带来的好感,或许是月色太美,李琰难得地与她闲聊了几句,问及了一些印度的人文风俗。拉什米卡心中激动,却努力保持镇定,对答如流,言语间不失温婉与智慧。这次短暂的、非正式的接触,虽无逾矩之处,却无疑在皇帝心中留下了一抹更深的印象。上官婉儿远远看到这一幕,眼神微动,却并未多言。

太子李琮近日越发忙碌。水利工程的成功和兵部贪腐案的查处,虽然树立了威信,但也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朝堂的复杂。一些原本对他热情有加的官员,态度变得微妙起来,言语间多了几分谨慎和试探。甚至有几位御史,开始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上,对东宫属官提出质疑,似有敲山震虎之意。

李琮将这些情况告诉了老师兼辅臣的上官婉儿。婉儿沉吟道:“殿下不必过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殿下展现才干,触及利益,有人不安乃至暗中掣肘,实属正常。陛下正值盛年,殿下当前要务,仍是学习与积累,示之以谦逊,行之以正道。对于宵小之辈,只要不越底线,可暂不理睬,陛下心中自有明镜。”

李琮深受教诲,更加勤勉谨慎,待人接物愈发沉稳。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经史和了解民情上,对于朝堂上的微妙变化,采取了一种“不争”的姿态,反而赢得了更多中立派官员的尊重。这场悄无声息的考验,正是他成长为合格储君的必经之路。

波斯前线,莎赫尔娜兹女王在初步遏制了“黑羊部”的骚扰后,决定进行一次有限的主动出击,以巩固战果,并进一步试探西方势力的反应。

她精心选择了一个位于波斯与阿拉伯残余势力缓冲地带的小型绿洲城邦——塔尔苏斯。该城邦名义上独立,但暗中与“黑羊部”及一些阿拉伯残部有勾结,时常为后者提供补给。

莎赫尔娜兹没有动用大军,而是派遣了一支由波斯精锐和唐军教官组成的千人特遣队,趁夜奔袭,迅速包围了塔尔苏斯城。在展示了强大的攻城器械和唐军弩箭的威力后,守军士气崩溃,开城投降。

莎赫尔娜兹并未占领该城,而是采取了更聪明的策略:她扶植了一个亲波斯的本地贵族上台,要求其断绝与敌对势力的联系,向波斯称臣纳贡,并允许波斯商队和侦察人员自由通行。随后,大军携胜而归。

这次行动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它像一把楔子,打入了西方势力的边缘,建立了一个前哨站,极大地扩展了波斯的战略视野和影响力。捷报传回长安,李琰对莎赫尔娜兹的审慎和果决再次表示赞赏,但同时也在回信中提醒她,见好就收,当前阶段应以巩固消化为主,避免过度刺激拜占庭等强大势力。远交近攻,对波斯同样适用。

而在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对波斯吞并塔尔苏斯的行动保持了惊人的沉默。他正忙于应对国内因“破坏圣像运动”而日益激烈的宗教矛盾,无暇东顾。同时,他也在冷眼旁观医院骑士团——这群狂热的十字军战士,是否会按捺不住,率先去挑战亚历山大港的唐军。他希望别人去当探路的石子,自己则坐收渔利。地中海的“冷和平”,在各方算计下,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李琰站在地图前,将各方情报和己方的应对一一在脑中过了一遍。北方的维京人、后宫的印度公主、成长中的太子、西进的波斯女王、隔岸观火的拜占庭……这一切,都如同棋盘上的棋子。而他,这位来自后世的棋手,正运用着超越时代的智慧,谨慎地布局,权衡着远近利弊,推动着大唐这艘巨轮,驶向那“寰宇一统”的宏伟目标。前方的航路注定不会平坦,但帝国的方向,已然明确。

喜欢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