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六章 出路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眼下往昔不可追,却仍有新月、鸡蛋同在。

宋妙拿着那蛋,在手里摩挲一会,想着从前事,出了好一会神,复又向前倾身,正要将那鸡蛋放在地上以对明月,却听右前方不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那人很快走近,叫一声“宋小娘子”,奇道:“今日分明立夏,不是立春,你怎的立起蛋来了?”

宋妙一抬头,虽看不清来人脸,听音辨形,早认出是那迟归孔复扬。

被这一叫,她立时就从往日思绪中脱出身来,笑道:“公子可算回来了,却不晓得韩公子何在?听说你们去了州衙,既是岑通判相邀,多半管饭,原是答应回来吃饭的,这会子还吃得下么?”

孔复扬急得连道“当然”,又道:“我们都没吃,紧赶慢赶,就为了回来讨这一口,你这话问得我心里发慌——没给那些个牲口抢光吧??”

又道:“正言给那岑通判留着说事,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宋妙站起身来,道:“放心,留了许多,公子先收拾收拾,出来就能吃了。”

她回了厨房,把早备好的面下了,和在那爆头虾筒骨汤里,方才盛出来,那孔复扬早自己钻进厨房,见得那样一碗,喜得急忙上前去接,道:“我就在这里吃,不用送来送去!”

他坐在桌旁,把那面一捞一拌,裹着那浓重汤色,连着吸了好几大口面,又就几口汤,等那汤和着面同筒骨肉一并吞下去,垫了肚子,终于腾出空来,去吃自己早就看上的爆头虾。

等嗦到那虾黄,又吃了虾肉,他嘴里一面嚼,一面快快剥了几只虾,急得手脚都有点打颤。

及至连肉带黄,并擓出来筒骨骨髓,和着麦香十足,挂满着浓厚筒骨汤汁的面一道吸进嘴里时候,他忍不住把脚都伸直了,人也直往椅背靠,眼睛虽还睁着,却一点也不聚焦,俨然三魂七魄全跑到嘴巴里干活去了。

一时咽下那一大口得了无数精华的面,他终于发出一声长长叹息。

“唉——要是哪日没了宋小娘子这做的这一口,我可怎么办啊!”

宋妙见他模样,忍不住笑,道:“有这么好吃吗?”

“你不懂!我听闻你说今日立夏,晚上要做添菜,就知道肯定是大菜,稍一得闲,脑子里就挂着,琢磨了好几回吃什么,先以为是那虾枣肉汆蛋汤,又觉得可能是先前听说过的猪脚饭,还猜了鸡鸭什么的。”

“因你做的样样都好吃,我光想就满心都是盼头了,等一回来,本以为先前猜的那些已经极好,哪里料到竟能是这样最好东西——我可喜欢虾,也喜欢虾黄虾膏,更爱吃骨髓,这面也是我最喜欢的粗细口感!挂着汤,带着肉、勾着骨髓同虾黄……啊呀!你不懂!”

宋妙这个做菜的厨子,一下子就被戴上了“不懂”的帽子。

她忍俊不禁,眼见那孔复扬把一大碗吃得干干净净,汤底都不舍得一点,吃完之后,简直从头到脚,都写着“满足”二字似的,也有些自得。

做厨子的,最高兴莫过于食客喜欢自己的手艺。

她笑道:“我下回同那养虾的主人问一问,试着再买一些——趁着还在滑州,看看能不能再做一回。”

孔复扬乐得站起身来,对着宋妙施了长长一礼,然则等礼行完,却又道:“唉,我实在为难,宋小娘子做的菜,旧菜我想着再吃,可没吃过的新菜,也一心想试——等回了京,那食肆千万早开,我一日三顿,都要来吃!”

得了一个自送上门的客人,虽知道这话未必能成真,依旧令人开心。

到底时辰不早,又说几句话,那孔复扬便告辞了。

然则宋妙刚清理了灶台,却听门外复又一阵脚步声,抬头一看,原是那孔复扬去而复返。

他匆忙道:“险些忘了——宋小娘子,正言说,他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请你不必久等,若有饭菜,留在锅里,他自晓得来收拾,你早些休息就是!”

宋妙闻言一顿,很快应了下来。

她明日要早起,自然不会强撑,想了想,把那怀中写的文书取了出来,递给孔复扬,道:“原是想给韩公子的,他既不知何时回来,给公子也是一样——且看一看,能不能用上。”

等一应收拾妥当,宋妙方才回房休息不提。

她歇下之后,又过了个把时辰,那韩砺终于从州衙回来,果然自去厨房下了面,热了汤菜,祭一番五脏庙。

洗了锅碗,他掩了厨房门,等回得屋中,才一推门,就见那孔复扬正伏案书写,便道:“时候不早,你不如早些睡,不然明日怎么熬得住?”

孔复扬听得他回来,忙把手中笔放下,将面前纸吹了吹,得意道:“你说我把那伙房巴豆事情的呈状写得太泛,改善防范之法写得也不甚能用,让我放着,等你抽出空来改,这会我已经改好了,不用劳你大驾——瞧瞧!”

韩砺闻言,上前接过,只看了一眼,却是很快问道:“原稿谁人写的?”

孔复扬早知瞒不过,老实答道:“宋小娘子写的——写得叫我都对她那南麓书院的长兄生出好奇了,一母同胞,必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只可惜……”

说着,把桌上宋妙写的文书拿了起来,递给韩砺,又道:“她还特地仿了你那章程文风,只略改一改,或是其实不怎么改也能直接用到里头。”

韩砺先看完孔复扬改后的呈状,才又看宋妙那原稿,看原稿时候,翻来覆去,仔细读了三四次,最后问道:“你用完了么?”

“用完了,怎么?”

韩砺扬了扬那文稿,道:“你若不用,我这里另有用处,就先收起来了。”

孔复扬自也没有多想,一口答应,复又把宋妙来回夸,夸完文稿,忍不住又绕回去夸手艺,最后问道:“正言,等回了京,要是宋小娘子食肆一日不开,那我们就只能吃到早饭,如何是好?”

他突发奇想似的,忽然又道:“你说……正言,你同陈夫子打个招呼怎样?”

说到此处,他一下子来了劲,道:“你去请陈夫子去找邓祭酒,问问能不能把宋小娘子请到学堂公厨来?咱们给她开个档口……”

正盘算着呢,却听韩砺道:“且不论宋小娘子自己愿不愿意,太学又能不能用这样做法,就是她愿意,学中也同意——明年今日,你必定已经释褐了吧?”

孔复扬呆住。

“若是把人绑在了太学,等你释褐……”

孔复扬立刻就改了念头,道:“不成,不成,是我只顾眼前,不顾将来了——还是开食肆的好,至少时时上门都能吃到!”

受了挫,他安静了片刻,脑子里想来想去,却又忍不住提道:“正言,你说要是将来我外放做官,能不能把宋小娘子捎上,叫她给我管公厨?”

韩砺看他一眼,淡淡道:“你先把自己管好吧,我看你眼下真的很闲,早上还说脑子里全是公事,一点旁的杂念没有,要我给你写诗为录,幸好没有写——明日那河道进度的统计,卯时末能给我么?”

孔复扬一吓,道:“下午不是说辰时末给就行了吗??”

“你再一时想人开档口,一时管人开食肆,一时计划把人带去管公厨,也不问人自己是个什么意思——这样多妄念,我就要叫你寅时末给了。”

***

且不说这一头,孔复扬生怕辰时当真改做寅时,忙爬上自己床,装作睡觉,只他到底累了一天,又吃了饱面,闭上眼睛没一会,就当真睡着了。

另一头,出了官驿的张四娘同那王三郎一路说话,走着走着,眼见家门就在前头,后者便道:“太晚了,你先进屋吧,我在这里看你进去。”

说着,把背上篓子卸了下来。

张四娘接了篓子,从里头捧了一把李子给他放帕子里包好,又分了一小兜子杏,道:“你带回去吃。”

心上人送的东西,王三郎又想收,又不愿收,推道:“你自己吃,家里人多,这里看起来有些数,吃起来就不多了——几个小的抢着分一分,你还能得多少?”

又道:“旁的也就算了,你不是喜欢吃杏?这杏好歹自己留一点,不要全拿出去,小孩子吃多了也不好!”

张四娘嗔了他一眼,道:“给你你就拿着嘛!”

王三郎见状,到底捡了几个李子,又拿了个杏子,小声道:“我今日也得了奖,已是存着了,娘同我说,家里正攒钱,看能不能趁着这两个月再盖两间房,总不好叫你挤着住旧屋……”

张四娘抿了抿嘴,小声道:“回头再说。”

又催他赶紧回家。

送走了未婚夫,张四娘回得家中,刚进门,就听里头数落声。

“你说你,旺财好好的看门,你去作弄它做什么?”

“呜呜,我哪里晓得它真会抢我的蛋!”

“活该,看你嘚瑟那样子,拿那几个蛋整条街都跑遍,真以为自己是个蛋王了??邻里街坊的自己玩玩也就罢了,那猫儿狗儿也不放过,你手里鸡蛋都凑到旺财那嘴边去了,它不抢你的抢谁的?”

这话音才落,屋子里便响起哇哇哭声。

张四娘忙进得门去,就见先是侄女哭,侄女哭了,侄儿觉得自己不哭吃了大亏似的,也跟着哭,一个两个都在比谁哭的声音大,自家嫂子吼了这个,吼不了那个。

她忙走了过去,又把手中篓子、食盒一放,道:“看看姑姑带什么回来!再哭一个都没得吃!”

见了带霜的新鲜李子,黄灿灿、顶端带红,还散发着清新香甜气味的杏子,又见那样大的虾,一大根筒骨并上头的肥瘦相间贴骨肉,小孩们连鼻涕眼泪都顾不得擦,纷纷围了过来,这个喊姑姑,那个抱腿撒娇。

马婶子忙叫“四娘”。

张四娘便把手头东西给了自己嫂子,由她分配,等打发完侄儿侄女,她拉了拉嫂子的袖子,两人一道进了屋子。

马婶子进门就埋怨道:“怎的原是去送个蛋,送点茶,倒还带这许多东西回来,你这丫头,不晓得的,还以为是上门打秋风——哪有这样送礼的!”

张四娘却是没有解释,也没有答话,而是沉默了几息,忽然道:“嫂子,你说我若跟着宋小娘子去京城,给她手下打杂,不要工钱,只管个饭,成不成的?”

马婶子听得一愣,却是道:“宋小娘子同意吗?”

又道:“你莫以为自己不要工钱就多了不起,平日里外头学徒工,哪个又有什么工钱,师傅一个月给个一二十文零用就算大方了,更何况小娘子这样手艺,这样脾性——这几日见天有人跟我打听,问大饼来路,又问宋小娘子还收不收人,还有那愿意倒贴钱去学手艺的!”

张四娘道:“我晓得!”

她把刚刚跟宋妙的对话学了出来,才道:“我听娘子话里意思,像是愿意收我,也看好我,只是碍于许多事……”

马婶子也有些为难,道:“娘子说得很有道理,你去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或是受了什么委屈,一个姑娘家,莫说你哥,我也不放心啊!”

又道:“况且那婚事怎么办?王家样样都置办好了,虽是家穷些,心意给足了,早上他娘还来同我说,想盖两间屋,给你们当新房!”

张四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道:“嫂子,你说,让三郎同我一道入京怎么样?”

马婶子发了一下懵,马上问道:“你同他商量过了吗?”

张四娘摇头道:“我想先问问嫂子。”

又道:“我原就想过,咱们家、王家,都是穷门穷户的,在滑州许多辈了,除却打渔、做活,就是去浣衣坊,前次摆个摊子,辛苦个把月,也没挣到什么钱,我自己就算了,将来成了亲,有了娃,却不想叫他们再撑船使杵。”

她说到此处,又道:“都说树挪死、人挪活,嫂子你是瞧见的,宋小娘子那样好手艺,人又大气,是个做大事的,眼下虽欠债,那铺子迟早要开,凭她的能耐,肯定越开越大,我此时跟了去,只要好好干,难道会被亏待了。”

“我要是在京城立住了足,家里说不得也能投奔过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那可是天子脚下!巧儿、虎子他们,岂不是还能有个更好出路选?”

“今次难得遇到这样好机会,娘子平日里对我也有些赏识,若不努力些去试着抓一抓,我只怕日后一想起来晚上就要睡不着觉!”

《妙厨》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妙厨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妙厨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