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章 (第213章 )五级文明武器的问世与意外解锁快子隧穿效应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35.1 武器与疾速衰老难题卡壳

等到万象共鸣仪的计数跳到5000万象日,快子、负物质与星核源晶协同的基础科学理论,已在林轩手里积累得足够扎实。

从“顺势协同”的核心逻辑,到主辅晶“快子相位锚定”的抗干扰体系,每一步原理、每一组参数都摸得透彻。

连白渊客飘在一旁核验时,都忍不住用金芒点了点参数屏,语气里满是认可:“不错不错,主晶的频率稳得很,辅晶跟主晶的配合也够默契,抗干扰的架子也搭起来了,理论底子扎得够牢,总算没白费之前啃那些原理的功夫。”

而实际参数远比“稳”和“默契”更具体。

经白渊客核验确认,主晶频率偏差已精准控制在0.001hz以内,远低于五级理论初期要求的0.005hz阈值。

辅晶与主晶的协同延迟更是压到了微秒级,能实时跟主晶频率同步,彻底避免了“主晶调参、辅晶滞后”导致的抗干扰失效问题,为后续理论落地成实际技术,筑牢了数据基础。

要知道,白渊客源自纯能量单体文明,而林轩领导的华夏文明,是典型的实体化碳基生物群居文明。

尽管林轩本人拥有量子态意识流与幻形体结合的特殊生命形态,但他所领导的华夏文明,其本质与多数智慧生物,尤其是碳基生物所组成的文明,并无二致。

白渊客虽能在科学理论上给予林轩极大的关键性帮助和点拨,但二者所属文明的本质差异,却在理论落地阶段划出了清晰界限。

这种文明属性的分野,也直接导致了白渊客和林轩在科学理论具体运用上的巨大鸿沟。

单说攻击手段便可见一斑,纯能量单体文明几乎不依靠任何介质,仅仅靠改变能量本征态与能级跃迁的情况就能发起攻击。

而实体化碳基生物群居文明,必须依托具体介质,比如定制化的武器装备,才能将理论能量转化为实际攻击力。

正是这些文明形态与能量运用逻辑的巨大差异,注定了后续研发中,白渊客的助力会集中在宏观层面,只能提供科学理论支撑与启发,却无法给出具体的技术方案,更没法参与到设备构造、参数调试这类实操环节。

理论沉淀到这份上,林轩再也按捺不住,迫切想把实验室里的突破落地为实际技术,心中满是期待。

这颗星球除了星核源晶,几乎没有其他武器研发所需的资源,所有材料和设备都得靠后勤舰的库存支撑,好在库存还算充足,暂时能满足初期研发需求,也足以支撑后续57艘战舰的换装建设。

可舰队既缺能对抗\"四力负物质战球\"的强力武器,冷冻舱里族人的疾速衰老危机也迟迟未解,引擎研发计划更是还没来得及启动。林轩没敢偏废其一,研发武器之余,就一头扎进生命实验室,连白渊客也陪着他两边奔波,只是每到绘制武器结构图、测算引擎动力阈值时,白渊客便只能飘在一旁,用金芒标注出理论层面的优化方向,再无更多实操性的建议可提。

万象共鸣仪计数跳至5010万象日时,林轩先将“四力负物质战球”的三维模型投射在科研舱中央,这是林轩结合此前和毁灭者文明交手时搜集到的战场情报,再叠加华夏号探测系统留存的战球能量波动数据、残骸碎片微观分析报告,耗时87个万象日拆解重构而来的,模型上还标注着不同区域的力场强度、能量流转轨迹,连外层防护的电磁力共振频率都清晰可辨。

指尖点在模型表面,他精准落在战球外层淡紫的弱核力防护层上,模型随即弹出该区域的受力分析图:“白老,您瞅这玩意儿,里头靠强核力跟引力把负物质核子锁得死死的,外头又用电磁力、弱核力裹了层‘硬壳’当防护!上次跟它交手,咱拿常规武器硬轰,那纯属鸡蛋碰石头。不光没砸开人家的防护,反倒被它那强核力给弹回来,纯属白瞎能量!咱得想个能精准戳破它力场的招儿,可不能再走之前那蛮干的老路了!”

白渊客的金芒扫过模型,转头向林轩问道:“林老弟,你刚说它里层俩力锁核、外层俩力当壳,硬轰就是白瞎劲儿,那如今再瞅这四力负物质战球,你心里咋判断它的底细?当初交手时你没摸透五级文明科学,对着这准五级玩意儿一点辙没有,现在有了五级低等宇宙文明科学打底,总该有新招儿、新头绪了吧?”

“那可不光是有新头绪,现在算是把它的老底儿摸得门儿清!尤其咱还占着这核心区的便宜。咱这儿可是能量逆冲乱流带核心区,现成的快子跟负物质多的是,刚好能冲着它那‘负物质软肋’下家伙,多省劲儿!”

林轩往前凑了凑,指尖精准戳在模型外层那圈银白电磁力防护层上,模型“噌”一下就弹出了这区域的能量参数面板,他语气里满是当年的憋屈:“想当初跟毁灭者交手,就知道这战球硬得邪乎,还带着负物质的狠劲儿!常规武器打上去,要么被直接弹回来,要么刚沾着边儿,就被它那负物质能量搅得没了劲儿,连它这四力是咋配合的、负物质跟别的力咋搭伙儿的都搞不明白,只能躲着走,太被动了!”

他收回手指,转而攥着拳,在模型核心区轻轻敲了两下,眼神越来越亮:“但现在不一样了!吃透五级科学理论,才琢磨明白它的核心猫腻,就是‘四力协同锁负能’!强核力跟引力在最里头,跟两道铁箍似的,把负物质核心勒得死死的,说白了就是怕负物质能量跑出来瞎闹腾!”

说着,他又伸手顺着模型外层划了个圈,把电磁力跟弱核力防护区都圈了进去,分析得明明白白:“外层也不是瞎糊弄的!先靠电磁力砌一层‘硬壳’扛冲击,再用弱核力调着能量的节奏,把防护的窟窿都堵上。这四种力环环套着,才撑得起准五级武器的破坏力,也才能按住那股负物质的凶性,不然它早自己炸了!”

说到这儿,他又把模型往大了调,手指头点着核心区那点儿暗紫负物质光点:“而且我还瞅出来了,它这四力平衡特‘死性’!尤其是负物质的能量调节,就会按固定频率跟另外三力共振,跟咱在核心区搭的能量闭环没法比。咱那能自己调负物质跟快子的配合节奏,它可不行!这就是它藏得最深的破绽,一戳一个准!”

白渊客闻言,金芒在模型核心区凝出一圈光晕,笑着侧面点拨:“你这判断没偏,‘死板的平衡’本就是这类靠负物质撑破坏力的武器的通病,为了稳住负物质不暴走,往往会牺牲自适应能力。既然摸清了它四力协同锁负能的逻辑,又找到了平衡死板的破绽,再加上核心区现成的快子、负物质能省不少功夫,是不是能从这俩入手?毕竟这俩的特性,刚好能针对性破它的力场,还能精准克制它的负物质核心。”

“白老您这话,简直说到我心坎里了,一点儿没差!”林轩说着,抬手在全息屏上“啪”地一点,瞬间调出快子与负物质的基础能量图谱,眼睛盯着图谱上的曲线扫了一圈,语气特笃定。

他又伸手指着屏角,把后勤舰的库存清单拽了出来,指尖在清单上划来划去核对,越看越放心:“您瞅,后勤舰里的快子发生器、负物质储罐都还够使,再加上这颗星球的星核源晶,配合咱核心区现成的快子跟负物质,材料压根不愁,完全能跟上趟!”

说着,他往前探了探身,手指在屏上虚虚画了个炮的模样,越说越带劲:“我打算整一门‘快子负物质谐振炮’!先用快子精准对上它外层弱核力的频率,先把防护凿出个缺口,再让负物质顺着缺口钻进去,跟战球核心的负物质搞个反向共振。不用硬轰也能破防,还能让它的负物质核心失控,直接从里头把它拆了,多省事!”

白渊客金芒微闪,点了点模型上的负物质核心区,语气干脆:“思路对路,既借了核心区的便利,又掐住了它的要害,后续调试时注意控好负物质的反向共振强度,别波及自身,放手试就行。”

项目启动后,第一道难关就拦了路,快子的超光速特性让瞄准成了空谈,哪怕星球周边没有乱流冲击,发射后快子轨迹还是会因自身动能极强、缺乏稳控结构而偏移,根本碰不到战球核心。

林轩从后勤舰库存里调出12种不同规格的快子聚焦透镜,逐一调整参数测试,误差仍高达3%,连靶标的边都没沾到。

“这快子简直跟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林轩狠狠拍了下操作台,语气里满是着急,“库存里的透镜我都试了个遍,不管怎么调,就是稳不住它的破轨迹!明明没乱流瞎捣乱,结果比我预想中难控多了,真让人头大!”

白渊客的金芒一下裹住快子发生器,能量触须往设备核心里一探,就盯着监测屏上飘来飘去的能量曲线瞅了半天,金芒才泛起一阵规整波动:“林老弟,要想稳住快子,得给它整个‘定盘星’才行!不然那玩意儿刚出炮管就散架,别说对准战球的缺口了,反倒得搅乱咱自己的力场,到时候没打着敌人,先给自己惹麻烦,多不值当!”

林轩眉头一拧,琢磨了片刻,眼睛“唰”地一下亮了:“可咱现在没现成的稳控玩意儿啊!要不咱试试在炮管里嵌点微型辅晶?靠晶核那点儿力场把快子拽住,再按五级理论把频率校正好,说不定就能把偏差压到最小,这不就齐活了?”

白渊客的金芒立刻凑向炮管毛坯模型,能量纹路顺着管身勾勒出嵌晶位置,波动里满是认可:“此法可行!星核源晶的晶格本就善锚定能量,嵌在炮管内壁,刚好能给快子搭‘隐形轨道’,再添个简易频率校准组件,不用多耗能量,就能牵住快子不跑偏,还适配核心区的取材条件。”

林轩立刻动手,从星球上开采出星核源晶切割成微型辅晶,再取出后勤舰库存的炮管毛坯改造,嵌入6块微型辅晶。

可快子刚进入炮管,辅晶就扛不住快子的动能冲击,直接能量过载爆裂,连带着透镜也熔成了废渣。

“嗨,这辅晶体积太小,压根扛不住这么大的劲儿,还白白糟践了一根炮管毛坯!”林轩语气里带着点儿自嘲,挠了挠头,“还是我太急了,一门心思就想堵上‘跑偏’这窟窿,反倒没算准辅晶到底能扛多少,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白渊客的金芒在炮管残骸上绕了圈:“嗨,急啥!试错不就是踩坑找辙嘛,至少咱摸清了辅晶扛不住这劲儿,总比一直蒙在鼓里强,回头换个路子再试!”

每当武器研发稍有间隙,林轩便立刻抽身扎进生命实验室。

林轩调出能量逆冲乱流带混沌世界的监测资料,尤其将舰队遭遇疾速衰老危机的片段反复回放,随后转向白渊客,语气里满是纠结:“白老,我对着资料拆了半天微观能量轨迹,又把船员的端粒损耗数据比来比去,再拿五级文明科学这么一捋,越捋越糊涂。快子、负物质、端粒损耗全掺和在一块儿,可到底是哪个先起的头、咋勾连起来的,就是摸不透!族人这疾速衰老的病根儿,我找了半天还是没找着,真是邪门了!”

林轩顿了顿,指尖在全息屏上调出一组新测算出的数据曲线,眉头皱得更紧,语气里满是犯嘀咕的劲儿:“而且我后来用五级的快子频率解码技术,回头捋了捋当时的能量记录,再对照冷冻舱里船员的细胞样本,总算把大概情况摸出来了。那会儿快子多到离谱,负物质也超了线,俩玩意儿凑一块儿,没几秒就把大伙折腾老了!可问题是,它们是各干各的坏事儿,还是凑一块儿才这么能闹?没掰扯明白这个,还是没辙!”

事实上,经林轩用五级文明快子频率解码技术回溯能量监测记录,再结合冷冻舱船员细胞样本反推确认,当时环境中的快子浓度,已超出常规宇宙空间水平的3700%,穿透舰体后直接对细胞造成干扰。

负物质也突破了临界阈值,直接将船员端粒的缩短速率,从正常水平一下提至每秒0.3纳米,正是这两种物质的影响叠加,才让船员在短短几秒内就出现了疾速衰老的迹象。

从科学原理来看,快子的超光速撕裂特性,在超高浓度加持下,会破坏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

负物质与常规物质相反的能量属性,也会干扰端粒稳定节律,二者似乎都有“作案嫌疑”,可到底是从“时空”还是“生命节律”先下手,又如何叠加放大影响,林轩始终没理清。

林轩又点了点数据曲线,语气里满是无奈,还带着点儿自嘲:“这么一看,毛病肯定出在快子跟负物质这俩家伙身上没跑了!可咱现在吃透的五级快子负物质文明基础科学,说白了也就够把它俩的数算明白,真要找它俩是咋搅和生命的关键环节,那是一点儿门儿都没有!想破解吧,不知道从哪儿下嘴;想往高阶技术上绕,又知道那是瞎琢磨,不切实际!真是实打实卡这儿了,动都动不了!”

白渊客的金芒在生命监测数据屏上流转,能量波动带着几分理解:“你这困惑没毛病,现在就是卡在‘找关联’上,没摸清快子、负物质跟衰老之间的核心勾连,自然没方向。”

白渊客顿了顿,能量频率又沉了几分,主动点明关键:“你如今吃透的五级科学,至少能精准算出这俩物质的参数,已经比之前摸黑强多了。至于我所知的一些更高阶技术,侧重的是宏观时空与能量转化,和细胞层面的端粒稳定、微观扰动修复根本不对路,对你来说既用不上,也没必要花精力去了解,咱还是先盯着五级理论,慢慢找这几者的关联,别急着要结果。”

白渊客之所以传递出这样的话,核心原因在于不同层级文明科学的“适配性”。

五级低等宇宙文明科学,核心研究范畴就是诸如快子、负物质等微观能量与细胞、端粒这类微观生命结构的交互规律,刚好能精准对接“清除细胞残留能量、修复微观时空错位”的需求。

而更高阶技术聚焦宏观,比如调控星际尺度的时空扭曲、转化星系级能量,跟眼下“救族人”的微观难题完全不在一个维度,强行钻研只会白费功夫。

更关键的是,白渊客口中的更高阶技术,本质已触及六级文明科学的门槛,这对于才刚掌握五级低等宇宙文明基础理论的林轩来说,犹如“刚学会走路就想跑马拉松”,压根遥不可及。

要知道,宇宙中多数文明从五级晋级六级,少则需要几千年,多则要耗费数万年,不仅得积累海量实验数据,还得突破多道核心理论瓶颈,林轩如今连五级科学的实际应用都还在摸索,真要去触摸六级文明的门槛,现在还远不是时候。

此刻,林轩守在生命实验室的主控台前,指尖反复在虚拟面板上调试参数,目光死死锁着冷冻舱族人的细胞监测数据。

从定向能量流的频率、密度,到念力小宇宙四力光丝的牵引力度,每一项都试了不下五遍,核心想法是靠五级技术清掉细胞里快子与负物质的残留,再修复端粒和细胞活性,可连第一步都没迈出去。

从具体情况来看,族人的衰老不是自然老化,是之前遭遇乱流时,快子超光速运动、与负物质引力相互作用,在细胞层面留下了未知的微观紊乱。

哪怕现在身处无乱流的安全区域,这份紊乱也没消散,细胞代谢、端粒修复的正常节奏全被打乱,端粒像被“加速磨损”般缩短,细胞活性也跟着暴跌。

冷冻只能暂时“冻住”这份紊乱,不让衰老恶化,却没法逆转损伤。

更棘手的是,林轩反复观测,都摸不清紊乱的本质,只看到快子与负物质的残留力场还在干扰细胞,每次尝试干预,要么没效果,要么差点加剧损伤。

林轩盯着生命监测屏上紊乱的能量波纹,嘴里喃喃自语:“按理说不该这么难啊……正常情况下,负物质靠定向能量流就能中和稳定,快子找对频率锚定也能控住轨迹,端粒也有固定频率能靠共振修,可到族人这儿,怎么就全乱了套?”

从科学原理来看,正常宇宙中,负物质的异常能量可通过定向能量流精准对冲实现“中和”稳定,快子能靠“频率锚定”锁定超光速轨迹,端粒也可借固定频率共振修复;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宏观与微观时空处于稳定状态,而族人遭遇的危机,恰发生在时空本就扭曲的能量逆冲乱流带内部。

当时快子与负物质乱流引发的时空错位,不仅没随危机暂歇消退,还残留在细胞微观层面,像一层“扭曲屏障”裹住了残留能量。

此时细胞内的快子,既保持着超光速阈值与穿透性,又受微观时空错位牵引,运动轨迹愈发无序。

负物质不仅引力异常,还与错位时空的能量场纠缠,常规定向能量流根本无法触达核心实现中和。

二者与扭曲时空叠加形成的混合力场,既打破细胞能量平衡、催生出未知微观紊乱,又让“测准紊乱诱因”“找对干预频率”成了难题。

更关键的是,时空错位还会放大快子与负物质的相互干扰,导致“清快子必惊动负物质、清负物质必放快子失控”,原本“先清残留、再修生命体征”的逻辑彻底卡住。

林轩皱着眉,把方案草稿划掉,语气里满是纠结:“本来想先清了残留能量,再修端粒这些生命体征,可不管怎么调,清这边就动那边,快子和负物质像缠死的线,怎么都捋不顺,这不就成死结了?到底是哪儿漏了,怎么会这么拧巴?”

他还没意识到,这一切的症结,正藏在能量逆冲乱流带内部那层未被察觉的时空错位里。

林轩一时没找到具体方向,只能在心里给自己打气,转身又一头扎进武器研发的僵局里。

35.2 快子负物质谐振炮的问世与量产换装

转机,始于一场毫无征兆的远空能量爆发,它像一束意外的光,恰好照亮了此前武器研究的卡壳死角。

这天,星球外的远空忽然亮起一道淡紫色光晕,没有轰鸣,也没有冲击波,这场中等强度的能量爆发静悄悄地绽开,最终未波及星球分毫。

乱流翻涌的虚空中,快子与负物质竟自发缠成螺旋状能量流,银白与暗紫交织,像一条有生命的光带,精准绕着舰队外层防护盾转了三圈,才缓缓褪成星点消散,轨迹规整得让人不敢相信。

林轩盯着监测屏,手里的记录笔“啪”地掉在桌上,整个人猛地站起身,连实验服袖口沾着的星核晶粉都没顾上拍,就大步冲到武器监测屏前,声音里还带着难掩的震惊:“就是这个!我咋才想明白呢!快子跟负物质,压根不用靠外头的玩意儿约束,它们自己就能凑一块儿形成稳当的结构!之前一门心思想用辅晶硬扛、硬锚,那路子从根儿上就走歪了,白瞎半天功夫!”

话音刚落,他指尖飞快在屏上操作,瞬间调取远空能量爆发的完整数据,目光死死锁在参数上:“3:7!快子和负物质的比例是3:7,还有这个特定的螺旋共振频率……难怪能绕盾三圈都不散!”

说着又立刻调出谐振腔的设计图纸,手指划过屏幕时都带着几分急切,眼里重新燃起光:“立刻动手改造炮管,把这个螺旋结构套进‘快子负物质谐振炮’里,让两种能量自己在炮管里形成稳定流!”

白渊客的金芒瞬间亮如白昼,能量波动都变得急促起来,意识传声直白又通透:“这逻辑通了!和你之前用念力凝‘共振锚点’一个意思,不用靠别的东西硬绑着,让快子和负物质自己形成‘能量闭环’,自然就稳了!现在没乱流干扰,后续调试也省事,先把武器的局破了再说!对了,说不定族人细胞里的能量紊乱,也能靠这种‘让能量自己稳下来’的法子缓解,不过眼下先集中精力改武器,等武器这边成了,再把这套逻辑挪过去试就行!”

星球地面的临时建设基地,由数十个银灰色模块化舱体拼接而成,外层覆着抗辐射装甲,舱体间的通道里机械臂往来穿梭,地面炮位被半埋式掩体护住。

基地中央的万象共鸣仪正以低频脉冲运转,没有常规雷达的实体天线,却能精准捕捉空域能量波动,将目标的能量轮廓清晰呈现在屏上。

这里没有具体时空概念,全靠这台仪器感知定位,简洁却透着高效的战备气息。

林轩眼前一亮,先抬手校准万象共鸣仪的感知参数,确保目标信号稳定,再调取远空能量爆发的核心数据,在主控屏上敲定方案:“取消所有微型辅晶设计,按快子3、负物质7的比例设定能量注入阈值,谐振腔内壁刻螺旋导能纹路,参数同步传至‘高能武器精密加工中心’和‘模块化组装机械臂’!”

指令刚落,基地车间的厚重舱门缓缓滑开,占地数十平米的高能武器精密加工中心瞬间启动。

蓝色激光校准束率先扫过谐振腔毛坯,数控铣刀与离子雕刻头交替运作,在金属毛坯内壁精准刻出细密的螺旋导槽,碎屑被负压装置实时吸走,全程只听得到高频机械运转的轻响。

没过多久,一件内壁纹路误差不超0.0005毫米的螺旋谐振腔便加工完成。

紧接着,三台六轴模块化组装机械臂托着谐振腔、能量注入口、校准传感器等部件,精准悬停在待改造的炮管旁。

机械臂末端的磁吸抓手与部件接口精准对接,电弧焊接头喷出淡蓝色火焰,将谐振腔牢牢固定在炮口位置,随后另一台机械臂伸出光纤校准仪,确认谐振腔与炮管轴线完全重合,才退出工作区域。

“万象共鸣仪锁定空域靶标,实时同步目标能量坐标,能量注入准备,第一次试射!”林轩盯着监测屏,目光不时扫过共鸣仪的感知曲线,指尖按下启动键。

快子与负物质按3:7的比例,平稳注入炮管与谐振腔,在导槽引导下自发缠成银白与暗紫交织的螺旋能量流,没有丝毫紊乱。

下一秒,螺旋光束骤然从基地炮位射出,像一道跨越虚域的光带,直奔目标而去。

片刻后,万象共鸣仪传回反馈信号,监测屏上的误差数值飞速跳动,最终定格在0.001%以内。

瞄准问题,总算彻底解决。

接下来进入负物质谐振调试这个关键环节。

林轩回到主控台前,调出“四力负物质战球”的核心能量图谱,指尖在屏上划出一道反向曲线,目光专注:“参考战球核心频率,把武器谐振频率设成反向值,用反向震荡破它的力场平衡,再把频率校准器参数同步过去!”

指令下达,基地车间的量子频率校准仪立刻启动,淡绿色的校准光束从仪器探头射出,精准对准炮管末端的谐振腔。

屏上实时跳出战球与武器的频率对比曲线,林轩盯着两条逐渐靠近、最终呈镜像重合的线条,不时微调校准器的震荡幅度:“再降0.2赫兹,保持反向相位稳定,别让频率飘了!”

一旁的六轴机械臂托着适配的频率传感器,轻轻贴在螺旋谐振腔外壁,实时传回腔内能量震荡数据。

万象共鸣仪也同步切换模式,将模拟战球核心靶标的力场信号放大,强核力与引力交织的光膜轮廓,清晰显现在监测屏左侧。

“谐振频率稳定,反向相位锁定,准备试射!”林轩指尖稳稳按下启动键。

快子与负物质依旧按3:7比例注入,在反向谐振频率引导下,螺旋能量流的震荡节奏变得愈发急促,银白与暗紫的光带里,还裹着细碎的反向能量星点。

下一秒,光束骤然射出,跨越虚域直奔靶标。

当螺旋光束精准击中模拟战球核心的瞬间,监测屏上的力场光膜曲线骤然紊乱,原本紧绷的光膜泛起不规则波纹,代表强核力与引力的参数数值飞速下跌。

二者的锁定明显松了,靶标随即失去稳定,缓缓消散在空域中。

“成了!”林轩猛地攥了攥拳,看着屏上的反馈数据,眼里满是振奋,“这反向谐振频率,刚好能破它的力场制衡,就是咱们要的效果!”

快子负物质螺旋谐振炮原型机的建造方案,经过上百次修改与反复打磨,最终落地成型,静静架在实验基地炮位上。

通体银灰,炮身呈流线型收窄,中段环绕着三道淡紫色能量环,像是给冰冷金属注入了呼吸感。

最醒目的是炮口那圈螺旋谐振腔,内壁纹路在微光下泛着细密光泽,仿佛藏着一整个旋转的能量漩涡。

炮尾连接着粗壮的能量导管,末端接在基地核心供能舱上,导管表面不时闪过淡蓝色的能量脉冲,整体既透着机械的厚重,又带着能量武器特有的凌厉感。

林轩缓步走到原型机旁,抬手轻轻触了触谐振腔外壁,指尖传来细微的能量震荡。

他抬头扫过主控屏上最后一组验证数据,谐振频率稳定、能量转化率达标、反向破防效果复核通过,所有参数都稳稳落在预设区间里。

积压多日的紧绷感瞬间消散,他嘴角忍不住上扬,眼里满是藏不住的喜悦,抬手拍了拍原型机的炮身:“成了,从方向错漏到一步步成型,总算所有验证都过了!”

武器原理验证成功后,量产计划立刻提上日程。

考虑到星球缺乏其他资源,炮管毛坯、谐振腔零件、快子发生器核心组件等量产所需的材料,和熔炼炉、校准仪、智能组装机械臂等设备,全从后勤舰库存里调取。

好在库存储备充足,完全能满足57艘战舰的换装需求,不用操心材料断供。

三座“快子负物质谐振炮”量产工坊很快在星球表面搭建起来,机械臂、熔炼炉等设备从后勤舰卸载后,迅速完成组装调试。

星核源晶则从星球上被小心开采出来。

切割校准环节由林轩亲自把控,他的量子态意识流在五级念力加持下,能精准感知晶格偏差,确保每块主晶频率误差不超过0.001hz,避免后续武器出现谐振不稳定的问题。

林轩比之前更忙了,一边要在三座工坊间奔波,检查熔炼进度、核对零件精度,确保每门炮的组件都符合标准。

另一边依旧雷打不动扎进生命实验室,试着把武器的“螺旋谐振”“能量协同”逻辑,套用到细胞紊乱破解上,可每次调整能量配比,细胞活性都只是短暂回升,很快又因紊乱加剧回落。

“还是没摸准紊乱的核心频率。”林轩无奈地摇了摇头,“武器建设是走上正轨了,可族人细胞的紊乱频率测不准,怎么调都不对,哪怕没外界干扰,也摸不透它的规矩。”

一旁的白渊客金芒黯淡了几分,却还是宽慰:“别急,武器量产和换装是眼下急事。等忙完这阵,再专心研究族人的事,引擎研发也能提上日程,现在两头跑,反而容易乱。”

林轩认可这个道理,只能暂时把族人的事压在心底,优先推进量产。

第6200个万象日,456门快子负物质螺旋谐振炮顺利下线。

每门炮都经过三次谐振测试、两次射程校准,所有参数均符合实战标准,库存也还剩余一部分,足够应对后续可能的维修替换需求。

林轩当即下达换装指令,Rob1号从后勤舰调度2万台智能机器人,分批次在57艘战舰上展开作业。

换装现场井然有序,机械臂先拆除老旧的“四力时空弹头炮”,用库存的清洁剂清理接口残留能量。

接着将新的谐振炮吊装到位,接入舰体能量核心,核心接线环节由林轩量子态意识流亲自核对,避免智能操作出现偏差。

最后由林轩远程同步校准武器频率,确保456门舰炮都能与战舰的能量系统完美兼容,不会出现谐振冲突。

换装工作持续了整整800个万象时。

期间,有3艘战舰的能量接口与新武器不匹配,林轩当即优化接口设计,所需的接口适配零件从后勤舰库存里调取,白渊客则用能量波临时强化接口,保障换装进度,没让整体计划延误。

当万象共鸣仪计数停在7052个万象日时,最后一门谐振炮完成调试。

57艘战舰列阵星球轨道,舰首的快子负物质螺旋谐振炮同时亮起银紫光芒,螺旋光束在虚空划出规整轨迹,消散在黑暗里,场面格外震撼。

监测屏显示,每门炮有效射程达60万公里,连续发射1500次无故障,对“四力负物质战球”的克制率超90%,所有性能参数均远超老旧武器。

林轩看着屏幕上的测试数据,又望向轨道上列阵的舰队,悬了数年的心总算落了一半。

后勤舰的库存没白费,安稳的环境也没辜负,舰队总算有了能正面抗衡毁灭者文明的五级战力。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白渊客,语气里满是笃定:“换装彻底完成。接下来,总算能腾出手来,一边启动引擎研发,一边专心啃族人衰老的硬骨头了。”

白渊客的金芒在林轩肩头停了停,又飘向生命实验室的方向,语气里带着期许:“武器这边验证了五级理论里快子与负物质的协同逻辑,引擎研发也多多少少能沿用这套思路,至于族人那边,咱们慢慢来,多琢磨琢磨,总能找到解救的法子,不用急。”

林轩点头,当即调出后勤舰库存清单,核对引擎研发所需的核心组件,发生器毛坯、能量传导管道等物资都还充足,再加上星球的星核源晶,刚好能支撑引擎的初期研发。

35.3 意外发现快子隧穿效应

万象共鸣仪计数停在7080个万象日,林轩刚把一份与能量传输相关的初步方案在全息屏上铺开。

核心依旧沿用快子与负物质3:7的螺旋配比,却卡在“能量如何高效注入核心反应区”这一步,反复调整导管参数,能量损耗率仍高达18%,而目前所有环节都处于无标准的琢磨阶段,没人知道五级引擎的能量损耗率标准该是多少,只能凭经验一点点试探。

他盯着屏上跳来跳去的损耗数据,嘴里嘀嘀咕咕:“按说这螺旋结构能把能量流稳住,星核源晶也能把频率锚住,怎么一进传导导管,损耗就死活降不下来?难道是导管太长,快子那超光速的劲儿,还没到核心就散了架?”

白渊客的淡金能量体飘在方案旁,金芒顺着导管模型反复游走,能量波动里满是琢磨的意味:“你之前做谐振炮时,快子和负物质是在炮管里直接形成螺旋流,没经过太长传导;可现在要应对的能量传输场景不一样,能量要从供能舱经导管到核心反应区,中间多了段‘传输距离’,快子那超光速特性,就算有螺旋约束,也会在传导过程中‘溜掉’能量。林老弟啊,你只顾着盯着‘稳流’,却没算到‘漏能’的根儿在‘传输路径’上。”

“漏能?”林轩猛地抬头,指尖“啪”一下点在导管模型的接口处,一脸不相信:“可这导管接口都是无缝焊接,缝儿的误差还不到0.0001毫米!按现在五级理论的精度标准,这都已经是顶格的好活儿了,怎么还能漏?这不邪门儿吗!”

他说着,顺手调出谐振炮的能量传输记录,对比当前方案的数据,忽然注意到一组异常。

快子负物质螺旋谐振炮发射时,快子偶尔会“跳过”炮管某段导管,直接出现在下一段,能量却没损耗,之前只当是仪器误差,没放在心上。

白渊客的金芒突然凝在那组异常数据上,能量波动骤然急促:“这不是误差!你看,快子跳过导管时,能量曲线没断,反而更平稳,说明它没‘散能’,是换了种方式穿过这段距离!”

这话像道惊雷劈在林轩脑海里,他猛地站起身,翻出之前远空能量爆发时的快子轨迹记录,又调取传导导管的微观结构数据,三者叠在一起比对,眼里渐渐亮起光:“换种方式……难道是快子没顺着导管走直线,而是‘穿’过了导管本身?就像水没顺着管子流,反而从管壁里渗了过去,却没漏出来?”

他越想越激动,伸手在全息屏上划出一道虚拟路径。

快子从供能舱出发,不沿导管内壁的螺旋槽运动,而是直接穿透导管金属壁,瞬间抵达核心反应区,中途没有任何能量损耗。

“白老,您快看!要是真能让快子这么‘穿’过去,那导管长短压根就不是事儿,能量损耗也能直接压到最低,甚至能接近零!这一下不就齐活了嘛!”

白渊客的金芒在快子发生器旁稍作停留,能量波动里透着认可:“你这想法,说不定真能成!可以先调出微观探测模式,再用能量触须探进设备核心捕捉轨迹,专门测快子能不能‘穿’过金属壁,顺带记录穿过时的能量损耗。”

林轩立刻应声,手指在泛着冷蓝微光的操作台快速点动,先开启快子发生器的微观探测功能,又操控仪器释放出几束银灰色能量探针,缓缓探入半人高、通体嵌着星纹的发生器核心,目光紧紧锁在前方三米宽的全息监测屏上,屏内正实时显露出快子的运动轨迹,做好了实验准备。

实验场地选在华夏号下层的专属实验室,约五十平米见方,墙面是哑光合金材质,四角嵌着淡紫色应急灯,中央搭建着半环形实验台,快子发生器、金属片固定架、能量校准仪依次排开,Rob1号则静立在实验台侧,随时等候指令。

实验假设刚提出,验证就注定不会一次成功,林轩和白渊客早有准备,从一开始就做好了试错调整的打算。

林轩抬手在操作台轻触,“Rob1号,调取三种厚度传导导管金属片,同步校准能量校准仪参数。”

话音刚落,Rob1号的机械臂便精准从墙角储物舱取出金属片,分别标注着1毫米、3毫米、5毫米,通体银亮且边缘打磨得毫无毛刺,稳稳放在固定架上。

Rob1号随后传来电子音:“金属片就位,校准仪参数已同步,等待快子发生器能量阈值设定。”

林轩随即转动发生器旁的旋钮,将能量强度调至预期阈值,白渊客的金芒则在固定架上方铺开,织成一张细密的“微观监测网”,金芒触须轻轻搭在金属片上,确保能捕捉到快子穿过时的每一个细节,实验室里只剩仪器运转的轻微嗡鸣,淡蓝的操作灯光映在林轩专注的脸上。

“第一次测试,就先从最薄的金属片开始,按预设能量强度来,重点看看快子能不能穿过去,顺便测下损耗情况,启动!”林轩按下红色按钮的瞬间,快子发生器顶端的星纹骤然亮起,一道银白快子如箭般射出,直奔金属片而去。

Rob1号同步传出电子音补充:“本次测试选用1毫米厚度传导导管金属片,快子能量强度设定为1.2x101?J,核心目的验证快子对薄规格金属的穿透可行性,同步采集穿透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数据,为后续厚度测试提供基准。”

可下一秒,全息屏上的能量曲线突然断崖式下跌,Rob1号立刻报告:“快子接触金属片表面后反弹,能量损耗率50%,第一次测试失败。”

林轩眉头瞬间拧紧,伸手按停仪器,白渊客的金芒也暗了几分,在金属片表面轻轻游走,像是在排查问题。

两人立刻调整方案,白渊客的金芒飘到全息屏旁,能量波动里透出思路:“问题该在频率适配,快子与金属原子频率错位,才会被直接反弹。”

林轩点头,俯身盯着频率校准仪的数值,手指反复微调旋钮,Rob1号则实时播报数值变化:“快子频率第一次校准完成,当前3.2x101?hz;第二次校准,3.5x101?hz……”

经过三次频率校准、两次能量强度微调,林轩直起身,眼里多了几分笃定:“再试一次,Rob1号准备记录数据。”

这次银白快子射出时,实验室四角的应急灯竟微微闪了下,快子没有反弹,反而像穿过一层薄纸般,瞬间出现在金属片另一侧,全息屏上的损耗数据定格在0.01%。

Rob1号立刻播报:“1毫米金属片测试成功,能量损耗率0.01%。”

林轩猛地攥紧拳头,嘴角忍不住上扬,白渊客的金芒也骤然亮了几分,在实验台上方轻轻晃动,透着明显的兴奋。

“有进展了!立刻推进三毫米金属片测试!”林轩话音刚落,Rob1号已将固定架切换至3毫米金属片,“金属片切换完成,设备参数未变动,可启动测试。”

林轩再次按下按钮,可快子刚进入金属内部,全息屏上的轨迹就变得扭曲紊乱,能量损耗率骤升至8%,实验室里的嗡鸣声也陡然变大,操作灯光闪了闪才恢复稳定。

林轩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却没气馁,伸手调出物质厚度与能量适配的图表,指尖在屏上划出分析线,“问题出在厚度增加后,频率适配精度不够。”

白渊客的金芒则裹住金属片,金芒触须探入微观层面,帮着分析规律。

期间Rob1号不断辅助调整参数,“快子频率适配精度提升0.01%,损耗率降至6%;再次提升0.02%,损耗率降至3%……”

经过五次试错调整,当快子再次射出时,实验室里的嗡鸣声变得平缓,银白快子稳稳穿透金属片,Rob1号播报:“3毫米金属片测试成功,能量损耗率0.02%。”

林轩长舒一口气,眼里满是释然。

等到测试5毫米金属片时,林轩特意让Rob1号将监测精度调到最高,快子射出后稍作停顿,实验室的操作灯光也随之暗了一瞬,随后便穿透金属片,全息屏上的损耗数据定格在0.03%。

Rob1号立刻报告:“5毫米金属片测试成功,损耗率0.03%,远超预期参数。”

林轩立刻调取实验记录回放,屏上清晰显露出快子的能量轨迹,没有扩散,没有紊乱,反而形成一道极细的银白光束,像在金属内部开辟了一条“隐形通道”。

他凑近屏幕,手指点在轨迹上,语气里满是疑惑:“这到底是啥现象?之前学五级理论时,没见过快子能这么穿透物质啊,既不反弹也几乎不耗能,太反常了!”

白渊客的金芒在金属片与快子轨迹间反复游走,金芒忽明忽暗,像是在回忆什么,实验室里再次安静下来,只剩全息屏滚动数据的轻微声响。

良久,白渊客的金芒突然爆发出刺眼的亮光,连实验室的应急灯都被衬得暗了几分,意识传声里满是豁然:“老夫想起来了!这是‘快子隧穿效应’!七万年没碰过五级文明的科学,都快把这些基础理论忘干净了,哈哈哈哈,没想到你竟无意间测出来了,真是可喜可贺!”

“快子隧穿效应?”林轩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震惊与狂喜,“这名字一听就不简单!白老,这效应到底是啥原理?往后要是用到能量相关的设备上,又有啥用?”

白渊客的金芒在全息屏上勾勒出快子隧穿的微观模型,能量波动里满是清晰的思路:“这效应的核心,说到底就两点。一是快子本身速度特殊,不用费劲儿‘闯’过物质的阻拦;二是得跟物质原子的频率对上,对上了就能顺畅穿过去,既快又不怎么耗能量。”

他顿了顿,金芒在模型里的快子轨迹上点了点,继续从宏观层面拆解:“你对比常规的粒子穿透就懂了,普通粒子要‘拼力气’破壁垒,还不一定成功;但快子不用,它的特性让它天生就绕开了‘拼力气’这一步,只要频率适配好,穿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后续不管用在啥能量传输上,导管的限制、损耗高的问题,基本都能解决。”

而这背后具体的科学原理,藏在微观世界的规律里。

所谓快子隧穿效应,是快子超光速特性与量子隧穿效应结合的特殊现象。

常规量子隧穿中,粒子需克服能量壁垒才能穿过物质,且存在一定概率失败。

但快子因自身超光速属性,其能量状态始终处于“超势垒”状态,无需克服物质原子间的能量壁垒,只需与物质原子的量子频率短暂适配,就能像“穿越纸面”般直接穿透物质,中途几乎不产生能量损耗,且穿透效率与快子能量强度、物质厚度正相关,厚度每增加2毫米,损耗率仅提升0.01%,远优于常规能量传输方式。

这一效应的发现,更有着关键意义。

它不仅能将能量传输损耗压至0.1%以内,彻底摆脱导管传导的路径限制,更能为后续各类设备研发铺路。

无论是未来的引擎动力传输,还是武器、探测设备的能量供给,都能依托这一效应实现效率跃升,成为华夏文明向五级科技突破的重要支撑。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