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山填谷,从字面上看简简单单四个字,实际执行起来却异常艰难。
从徐无山,经过白檀、平冈,又穿过鲜卑部落的王庭,最后到柳城,这条路已经荒废近两百年,不说杂草丛生,就算是曾经有岩石铺路,也早已经风化。
能准确无误的识别出道路已经不容易,更别说行军穿越了。
山路行军只能靠腿,换言之,大量粮草辎重就不可能随军,一旦山中迷路耽搁几日,大军就会陷入困境,甚至饿死在山中。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基本不会有主帅冒险。
也正是因为如此,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就如邓艾偷渡阴平,谁能想到大山里面还会有一条道,还会有大军选择走这样的路。
从无终到柳城,整整五百多里地,平地步兵行军日行百里已是极速,山地行军速度何止减半,日行四十几乎是极限。
所以曹操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这一次长途跋涉,粮草辎重必须随行,包括骑兵的战马。
在田畴带路下,曹操率军轻装创造了其戎马生涯中最值得纪念的军事冒险之一,堪称步兵和骑兵的极限。
他们攀越徐无山,经卢龙塞进入滦河上谷。
这段距离最为艰难,基本都是山路,大军行进了足足五百多里地。
随后在平冈转而东向,穿越鲜卑的牧地,再次进入东汉边境的山脉。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军一直急行到距离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与袁尚、袁熙与蹋顿单于、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仓皇集结的数万骑兵在此地遭遇。
白狼山之战拉开序幕。
是遭遇战,更是决战。
对于曹操而言,没有任何退路。大军行至此地已经是东汉末年行军上的奇迹,一旦遭遇败仗,气势回落,大军将退无可退。
对于乌桓,数万骑兵虽是仓皇集结,但几乎压上了他们最强的战力。若是此战失利,唯有退守柳城,到时候能否顺利撤退还是问题,若是被全歼主力,他们将无力守柳城。
所以这一战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双方必须全力以赴,生死决战。
曹操站在白狼山上冷静面对眼前的乌桓大军。
他心里清楚,对面的乌桓如狼似虎,各个战力强悍,而曹军经过十几天的山路和急行军,体力已经大打折扣。
关键立于阵地作战的重步兵还在后方,尚未赶到,眼前能调动的只有骑兵大军。
好在骑兵中,虎豹骑已经准备就绪。
很多曹军士卒面对眼前的数万乌桓骑兵,心中暗暗发怵,胯下战马齐喑。
众多将士建议曹操等候后方步军到达,再与乌桓交手。
唯独张辽劝说曹操应当趁着乌桓阵势不整,发兵突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若是等待后军,乌桓人马也会集结完成,两军交手胜负未知。
张辽的语气振奋又坚定。
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雄壮斗志,回头看了一眼阵形不齐的乌桓,下定决心采纳张辽的建议。
他将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给张辽暂用,等于将大军当前的指挥权交给了张辽。
特别是最为关键的虎豹骑,都由张辽统领。
这是张辽第四次成为大军主帅,却是第一次有曹操在场的情况下任主帅。
接过指挥权的张辽当即下山,直面骁勇善战的乌桓单于蹋顿,果断领大军向乌桓杀去。
徐晃、张合、鲜于辅、阎柔、曹纯奋勇争先,数万骑兵的大混战。
若是张绣还在,定然也会第一个冲入战场。
只可惜张绣已病逝在半路。
虎豹骑英勇无比,直接杀入乌桓阵中。
乌桓大军本就是临时集结,见曹军如此勇猛,一口气没有接上来,便心中退意。
阵形在虎豹骑的冲击下开始崩溃。
张辽抓住时机,令左右两军向乌桓中军包围。
他们目标很明确,中军旗帜方向,擒贼先擒王。
混战中,张辽见一人虎袍乌盔,骏马铁甲,便知此人绝非寻常骑兵,当即挺枪走马杀了过去。
曹纯部的虎豹骑众多将士见主帅冲击,急忙跟随。
虎袍乌盔者也看见的张辽,一眼便看出了其乃主将,当即就领着身边亲信迎战。
可等他们要出击之时,张辽与其身后的数名虎豹骑将士已经到了跟前。
张辽二话不说,出枪就刺。
虎袍乌盔者措手不及,被刺落马下。
周边亲信惊呼单于,张辽才明白,击杀者便是单于蹋顿也。
他当即大喊:“蹋顿已死,速速投降!”
乌桓群龙无首,一些子慌了神,被杀得七零八落,死者不计其数。
曹操大获全胜,斩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
三郡乌桓的主力骑兵在这场决战中全面崩溃。
袁尚和袁熙不得不逃离柳城,奔投公孙康。
白狼山之战是汉人击败胡虏的重要一战,彻底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势力。
北方游牧民族数十年来都不敢再窥探中原半步。
对于张辽而言,白狼山战斗中张辽展现出来的勇猛和指挥能力,虽比不上后期合肥之战,但张辽也因此名声卓着。
唐朝的昭文馆大学士甚至将张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有诗句写在《登长城赋》:“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
这般赞誉可以说已经超过了进武庙的荣誉。
武庙荣誉不只一人,但能封狼居胥的,只有霍去病。
乱世之中痛击外族乌桓此后,曹操收乌桓精锐,之后率其征讨四方,号称“天下名骑”。
战后,曹操并没有直接追击袁尚和袁熙,而是选择驻扎在柳城。
在此地,曹操重操旧业,屠柳城。
至此,百里无炊烟,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但凡不降,直接叉出去砍了。
也正是因为此举动,震慑了北面外族大军,百姓也能在边境地区安居乐业。
一切如曹操所料,没过多久公孙康就把二袁的首级送来了。
曹操历经数月,终于将辽东平定。
在《三国演义》中,定辽东最后的计谋出自郭嘉之手,便是出了名的郭嘉遗计定辽东桥段。
实际上在这个时刻,郭嘉还没有过世。
建安十二年九月,曹操踏上返程路,此时滨海道已经可行。
途经碣石之时,曹操独自一人策马上山,遥望渤海,回想自己功盖寰宇,意气风发,于是留下名篇《观沧海》。
这一年曹操五十二岁。
可惜,回到邺城之后,天才谋士郭嘉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八岁。
曹操悲痛不已。
《曹操那些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曹操那些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曹操那些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