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曹操那些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5章 曹操的生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曹操虽然走完了一生,但曹魏这艘大船还在继续航行。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十月辛未日,曹丕代汉称帝,改雒阳为洛阳,并定都。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曹叡派遣司马懿攻灭公孙渊,辽东平定。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曹髦不甘司马氏威胁自己帝位,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泰始元年(公元266年)十二月,曹奂被司马炎逼迫禅让,曹魏灭亡。

回顾曹操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是一部很好的人生规划书,更是一出激情荡漾的英雄好戏。

很多人都评价曹操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

也确实如此,曹操的人生核心始终与平乱和夺权绑定,其生活几乎被军政事务填满,堪称马背上的政治家。

从童年时期,释放心性,到早年仕途,初露酷吏锋芒。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任骑都尉,率军镇压起义,后因功升济南相,在任时罢免贪腐县令,严禁地方祭祀陋习,整顿吏治,颇有政绩。

这一阶段,曹操一直在追寻着内心做事。

董卓乱政后,曹操散尽家财招募兵马,参与关东诸侯讨董,设立曹氏初创公司,后迎汉献帝刘协迁都许县,以天子名义四处征讨。打袁绍、败袁术、破吕布、平匈奴、定西凉,战事不停。

这一阶段,曹操一直在朝着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努力。

直到暮年,曹操都没有停止过领兵征战。

他掌控着天下三分之二,坐拥百万雄狮,任凭众人如何劝进,都没有动摇过,始终坚持着臣子的本分,哪怕已经拥有了天子礼仪和实权。

所以,那些说曹操乃汉贼,盗取大汉天下的言论,并不符合历史。

东汉末年的三大诸侯当中,刘备称帝了,孙权称帝了,唯独曹操至死都没有迈出那一步。

不说曹操对大汉有多少忠诚,但他做到了他人不能做到的事。

还是那句话,这天下若是没有曹操,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除了军事上的影响外,曹操在政治与文学上的造诣更是不容小觑。

曹操的政治生活中,求才用人是核心环节。

他打破东汉 “察举制” 的门第限制,三次发布《求贤令》,主张 “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亦当举用”,吸引了郭嘉、荀彧、贾诩、张辽、许褚等各阶层人才。

日常处理政务时,他注重法治,颁布《甲子科》整顿军纪,推行 “屯田制”,解决军粮问题,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他还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理念,对于充满争议的人才,只要能服务曹魏集团,都不介意。

与东汉末年许多门阀士族、皇宫贵族的奢华生活不同,曹操的日常饮食起居极为简朴,甚至带有 “苦行” 色彩,这与他的重实用、轻虚浮的治国理念高度契合。

但曹操还是个吃货。他撰写了《四时食制》,对豫菜的影响很大,里面光是鱼就写了十四种。

他撰写了《上九酝酒法奏》,又称作《九酝酒法》,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让人传唱至今。

文学方面,建安风骨便是最好的证明。

曹操的诗歌多以乐府旧题创作,内容贴近现实,既有对乱世民生的悲悯,也有对理想抱负的抒发。

写军旅间隙、宴饮之时的《蒿里行》,写尽汉末战乱惨状、抒发求贤若渴与统一天下壮志的《短歌行》,写天下壮丽山水的《观沧海》等等。

他还为《孙子兵法》作注(即《孙子略解》),是现存最早的《孙子兵法》注本之一,对后世影响甚远。

晚年的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但他仍面临刘备和孙权的威胁,同时 “代汉” 的舆论日益高涨,他的生活充满了对 “天命” 的思考与对身后事的安排。

面对众多大臣的劝进,曹操始终拒绝,并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他的一生中也有很多遗憾,宛城失利,对曹昂与典韦的愧疚;长途跋涉,对郭嘉逝去的痛心;赤壁大败,错失统一天下的机会;汉中之战败给刘备,失去夏侯渊的痛;濡须交手,两次无法突破一座坞堡;暮年还被关羽逼得一度想要迁都。

这些未竟之志,让他在诗中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既是自我激励,也暗含壮志难酬的感慨。

这就是曹操,一个生性多疑却能说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主公,一个胸怀一统天下的宏图霸业,却也能在 “对酒当歌” 里流露出孤独与怅惘的英雄,一个能为稳固权势不惜行雷霆手段,却也会为郭嘉的早逝痛哭流涕、为关羽的离去叹息不舍,在冷酷权谋与赤诚惜才间藏着复杂底色的乱世枭雄。

最后来回答本书封面上的两个问题:

铜雀台自公元210年开始建设,到公元215年建成,自然锁的不是二乔。

宛城之战,曹操兵败,损失惨重,让曹操南下和东进的进程延缓了好几年,所以一炮不仅仅是害三贤,还影响了曹操自身的规划。

致敬!

《曹操那些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曹操那些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曹操那些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