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龙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9章 人珠紫气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蜀山的晨雾还带着湿润的草木香,陆寻踏着青石板路往山下走,掌心的紫气能量球在阳光下泛着金红相间的光。天珠与地脉的紫气在球内缓缓旋转,像两颗相互环绕的星辰,与掌心的共生纹产生强烈共鸣:“这两股紫气已经初步融合。” 他低头看着能量球,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磅礴生机,“再加上曲阜的人珠紫气,就能集齐三股本源之力了。”

林婉儿的听石符在掌心跳动,符面映出曲阜方向的气脉图 —— 人珠的绯红光芒虽然微弱,却异常坚韧,像颗埋在文脉深处的火种,周围缠绕的煞气比蜀山更细密,形成层薄薄的灰雾,试图隔绝人珠与天地的联系:“寻哥你看,曲阜的煞气是‘缠丝煞’。” 她指着符面的灰线,“血珠说这种煞气专门缠绕文脉气脉,就像丝线缠紧棉絮,时间长了会让人珠失去光泽。” 符面突然闪过红光,孔庙方向的煞气波动异常剧烈,显然有变故。

王胖子扛着青铜残片跟在后面,军大衣上别着蜀山道童送的野菊,离火珠在他掌心转得欢快:“奶奶的这帮煞气还挺会挑地方!” 他往山下的石阶啐了口唾沫,“昆仑、蜀山、曲阜,净捡咱们龙脉的要害下手!” 离火珠的青焰偶尔舔舐路边的野草,草叶上的露珠瞬间化作白雾蒸腾,“等集齐三股紫气,胖爷定要把那天地缝隙炸个稀巴烂!”

下山的路上遇到不少前来送行的百姓,他们捧着新采的茶叶、晒干的草药,还有孩子们亲手画的护身符,围在路口不肯散去。蜀山掌门站在人群前,鹤发在晨光中泛着银白:“陆施主此去曲阜,切记人珠紫气藏于文脉深处。” 他往陆寻手里塞了卷竹简,“这是蜀山保存的《易经》古卷,或许能助你感应文脉之气。” 竹简上的墨迹虽淡,却透着股沉静的道韵。

少林住持也走上前,双手合十行礼:“儒家文脉与佛道气脉同源异流,施主可用佛光护脉经辅助紫气融合。” 他往陆寻怀里放了串菩提子手链,“这手链浸过百年晨露,能安神定气,抵挡煞气侵扰。” 菩提子的温润触感与紫气能量球遥相呼应,形成层淡淡的光罩。

陆寻一一谢过众人,将竹简和手链小心收好:“多谢掌门和大师馈赠。” 他往曲阜方向拱了拱手,“等封堵天地缝隙之日,还望蜀山与少林能助一臂之力。” 共生纹感应到两位老者的气脉中都藏着丝微弱的紫气,显然他们年轻时都曾接触过鸿蒙紫气的本源。

离开蜀山地界,一路往东行去,官道两旁的田野渐渐多了起来。稻穗在风中摇摆成金色的波浪,田埂上的农夫正弯腰劳作,孩童们提着竹篮在田边捡拾麦穗,炊烟从村落的屋顶升起,带着股熟悉的人间烟火气:“这里的煞气淡多了。” 陆寻勒住马缰,共生纹传来温和的暖意,“文脉之气能压制煞气,曲阜的人珠果然选对了地方。”

林婉儿的听石符在掌心转得飞快,符面映出下方的地脉 —— 金色的文脉之气像蛛网般遍布田野,与龙脉气脉交织成网,将零星的煞气牢牢锁在网眼之中:“寻哥你看,这些文脉之气是活的!” 她指着符面流动的金光,“血珠说百姓的耕读、祭祀、传承都是文脉的养分,人珠紫气就藏在这些养分最浓的地方。” 符面突然定格在个角 “文家村” 的村落,那里的文脉之气异常浓郁,却缠着层厚厚的灰雾。

王胖子往嘴里塞了块米糕,离火珠在他掌心泛着柔和的光:“奶奶的连煞气都知道挑文脉旺的地方钻!” 他往文家村方向指,“胖爷瞅着这村子八成有问题,咱们绕过去看看?” 米糕的碎屑掉在衣襟上,引来几只麻雀跟着马车飞,叽叽喳喳的叫声格外热闹。

走进文家村时,正是午后读书的时辰,却听不到往常的朗朗书声。村口的老槐树叶子蔫蔫地垂着,树皮上缠着层灰黑色的细丝,像被蜘蛛网裹住的猎物。几个村民坐在树下唉声叹气,手里的农具扔在一旁,脸上带着疲惫的倦容:“先生们是从外地来的?” 个戴方巾的老者站起身,长衫上沾着尘土,“快别进村了,这村子邪乎得很,孩子们读着书突然就晕倒了。”

陆寻往村里望去,家家户户的门窗都关得严实,只有村头的私塾还敞着门,却听不到半点声响。共生纹传来轻微的刺痛,他能 “看” 到村子的文脉之气被灰雾紧紧缠住,像条被捆住的游龙,挣扎着却无法舒展:“是缠丝煞。” 他从行囊里取出龙息草籽,“这些草籽撒在村口和私塾周围,能暂时缓解煞气。” 草籽落地即生根,嫩绿的芽尖顶着灰雾往上钻,竟撑开了些微缝隙。

林婉儿的听石符飞进私塾,符面映出里面的景象 —— 十几个孩童趴在书桌上昏睡,脸色泛着灰败,讲台上的先生正急得团团转,手里的戒尺敲得桌面砰砰响,却怎么也叫不醒孩子们。私塾的梁柱上缠着灰黑色的丝煞,正往孩子们的气脉里钻:“寻哥快救救孩子们!” 她往私塾跑,“血珠说丝煞在吸他们的文脉灵气!”

王胖子举着离火珠紧随其后,青蓝色的火焰在他周身织成圈光罩:“奶奶的敢动娃娃们!” 他一脚踹开私塾的木门,火焰瞬间将梁柱上的丝煞点燃,“给胖爷烧!看你还敢不敢作祟!” 丝煞在火焰中发出滋滋的响声,化作黑烟袅袅升起,孩子们的眉头渐渐舒展。

陆寻走到讲台上,将紫气能量球贴近孩子们的书桌。金红色的光芒顺着桌面往孩子们体内钻,丝煞遇到紫气立刻蜷缩成球,从孩子们的眉心缓缓渗出:“别怕,只是煞气离体。” 他轻声安抚,指尖划过每个孩子的额头,“这些孩子的文脉气脉很旺盛,才会被丝煞盯上。” 共生纹感应到孩子们的气脉虽然虚弱,却像初春的嫩芽般充满生机。

先生连忙倒来温水,颤抖着递给苏醒的孩子:“多谢几位先生救命之恩!” 他擦着额头的汗,“昨天还好好的,今早一上课孩子们就陆续晕倒,我用了各种法子都没用,还以为是中了邪祟。” 他指着墙上的孔子像,“连孔圣人都不管用了……”

陆寻往孔子像前的香炉里插了三炷香,紫气能量球往香炉上一靠,金红色的光芒顺着香灰往画像钻。孔子像突然闪过道金光,画像中的圣人目光仿佛活了过来,温和地扫过整个私塾:“文脉之气并未断绝。” 他对先生说,“这丝煞专门克制文脉,普通方法确实没用,需要用紫气净化根源。” 他往窗外指,“煞气源头应该在村子的文脉核心,也就是祠堂方向。”

先生立刻领着他们往祠堂走,村里的百姓听说孩子们醒了,都跟在后面看热闹。祠堂位于村子中央,青砖灰瓦的建筑透着股古朴的庄严,门前的石狮子却缠着厚厚的丝煞,像披了层灰黑色的皮毛。陆寻的共生纹剧烈发烫,能清晰 “看” 到祠堂地下的文脉之气被个黑色晶体死死压住,晶体周围的丝煞正源源不断地蔓延:“就是这里。” 他握紧护脉刀,“比蜀山的煞气核心小些,但更隐蔽。”

林婉儿的听石符射出道蓝光,穿透丝煞照在祠堂匾额上,“文家祠堂” 四个大字在蓝光中泛着红光,与地下的晶体形成呼应:“血珠说这祠堂建在曲阜文脉的支脉上,晶体压着支脉源头,就能影响整个村子的文脉气脉。” 她往祠堂周围撒了把糯米,糯米落地化作细小的光珠,“用糯米暂时挡住丝煞扩散,我们进去净化晶体!”

王胖子一脚踹开祠堂大门,离火珠往空中一抛,青蓝色的火焰瞬间将祠堂笼罩:“胖爷倒要看看这破晶体长啥样!” 他往供桌前走,供桌上的牌位都蒙着层灰,“连祖宗牌位都敢污染,这煞气真是活腻了!” 火焰扫过牌位,灰雾化作黑烟消散,牌位露出原本的木质纹理。

陆寻走到祠堂中央,脚下的青砖果然泛着灰黑色。他用护脉刀撬开地砖,下面露出个幽深的洞口,股浓郁的丝煞从洞口涌出,带着股刺鼻的腥气:“小心,这煞气有腐蚀性。” 他将紫气能量球悬在洞口上方,金红色的光芒如瀑布般注入,“天珠地脉紫气,合!” 两股紫气在洞口交织成网,将丝煞牢牢锁在网中。

晶体在紫气的照耀下渐渐显露原形,比之前的晶体更小更致密,表面布满了类似血管的纹路,正随着丝煞的流动轻轻搏动:“这晶体在吸收文脉之气生长。” 陆寻皱着眉,“再晚些清理,整个村子的文脉都会被吸干。” 他往晶体里注入丝鸿蒙紫气,金色的光芒顺着纹路往晶体核心钻,“感受文脉正气!”

晶体突然剧烈震颤,表面的纹路疯狂扭动,丝煞如潮水般往祠堂外涌。王胖子立刻用离火珠封死门口,青蓝色的火焰与紫气网形成双重屏障:“奶奶的还想跑!” 他往火焰里加了把青铜残片,“胖爷这火墙专治各种逃跑犯!” 火焰中传来刺耳的尖啸,丝煞在双重夹击下渐渐消融。

林婉儿往祠堂的梁柱上贴了张听石符拓片,符片上的纹路与孔子像的金光产生共鸣,整个祠堂突然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像是无数古人在诵读经典:“是文脉之气被唤醒了!” 她惊喜地喊道,“血珠说儒家经文能克制丝煞,这些读书声就是最好的净化之力!” 读书声越来越响,丝煞在声浪中瑟瑟发抖,消融的速度明显加快。

陆寻趁机加大紫气注入,天珠与地脉的紫气在晶体中剧烈碰撞,金色的光芒从内到外将晶体包裹:“人珠紫气就在曲阜,你这邪物拦不住我们!” 他的声音在祠堂中回荡,与读书声交织成网,“今日便让你灰飞烟灭,归还文家村的文脉生机!”

晶体在紫气与读书声的双重冲击下轰然炸开,无数细小的碎片往外飞溅,却被紫气网牢牢挡住。碎片在金光中化作金色的粉末,融入祠堂的地砖之下,原本灰败的祠堂瞬间亮堂起来,牌位上的字迹变得清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成了!” 先生激动地作揖,“祠堂的香火以后定会更旺!”

村民们纷纷欢呼起来,孩子们捧着书本跑进祠堂,在供桌前齐声诵读起《论语》。朗朗的读书声中,祠堂地下的文脉之气如游龙般苏醒,顺着地脉往曲阜方向蔓延,与远处的人族气脉遥相呼应:“这才是最好的守护。” 陆寻望着孩子们的身影,“文脉需要代代相传,就像龙脉需要守护一样。”

离开文家村时,村民们在村口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 “紫气护文脉” 五个大字。先生往陆寻手里塞了套线装的《论语》:“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善本,或许对先生在曲阜有用。” 他指着东方的天际,“过了兖州就是曲阜地界,那里的守脉人孔先生是孔子后裔,对文脉气脉最有研究。” 孩子们往他们手里塞了用红绳编的书签,上面绣着简单的 “文” 字。

一路东行,官道两旁的田地越来越肥沃,村庄里的读书声也越来越密集。有的村口搭着简易的书棚,先生正领着孩童诵读;有的农户家门上贴着论语章句,用朱砂写就的字迹透着股文脉正气;还有的驿站里摆着免费借阅的书籍,往来的商旅都能随手翻看:“曲阜的文脉果然名不虚传。” 陆寻望着这景象,共生纹传来舒适的暖意,“人珠选在这里,就是因为这生生不息的文脉之气。”

林婉儿的听石符映出曲阜城的轮廓 —— 整座城池被层淡淡的绯红光晕笼罩,像块温润的玉石,光晕中隐约能看到无数细小的金色丝线在流动,那是最精纯的文脉之气。城中心的孔庙上空,绯红光晕最浓郁,却也缠着层若有若无的灰雾:“寻哥你看,孔庙就是人珠的藏身之处!” 她往灰雾处指,“血珠说那里的煞气核心比文家村的大得多,是缠丝煞的源头。” 符面的红光越来越亮,显然离目标越来越近。

王胖子往嘴里塞了块曲阜特产的糕点,离火珠在他掌心转着圈:“奶奶的这地方连糕点都带着书香味!” 他往孔庙方向眺望,“胖爷倒要看看这儒家圣地的煞气有啥不一样,最好别让胖爷失望!” 离火珠的青焰与周围的文脉之气产生奇妙共鸣,火焰边缘泛着淡淡的金色。

走到曲阜城外的泗水河畔,遇到了前来接应的守门人孔先生。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长衫,头戴方巾,手里拿着本线装书,看上去像个普通的教书先生,唯有腰间的玉佩透着股文脉气脉:“陆先生一路辛苦了。” 孔先生拱手行礼,举止温文尔雅,“家叔已在孔庙等候,说人珠紫气近日异动频繁,怕是煞气快压制不住了。” 他往河对岸指,“泗水是曲阜的母亲河,文脉之气顺着河水滋养全城,我们顺着河岸走,能避开大部分煞气。”

陆寻望着泗水清澈的河水,能看到水底的卵石上缠着淡淡的金色丝线,那是文脉之气与地脉交融的痕迹:“这河水都带着文脉正气。” 他往河水里滴了丝紫气,金红色的光芒顺着水流蔓延,河水瞬间泛起层淡淡的金光,“连水脉都能净化煞气,难怪曲阜的煞气比别处淡。” 共生纹感应到泗水中藏着丝微弱的人珠紫气,正顺着水流往孔庙汇聚。

孔先生抚着胡须笑道:“泗水之滨是孔子讲学之地,两千年来文脉不断,连河水都染上了书卷气。” 他往陆寻手里塞了块泗水奇石,石头上天然形成个 “文” 字,“这石头能增强与文脉之气的感应,在孔庙或许用得上。” 奇石刚接触到陆寻的紫气能量球,就发出淡淡的金光,与能量球产生共鸣。

沿着泗水往孔庙走,岸边的草木都透着股生机勃勃的绿。偶尔能看到岸边的石头上刻着论语章句,路过的百姓都会驻足诵读,声音虽轻却透着股坚定的力量。陆寻的共生纹突然指向河心的块巨石,石上刻着 “逝者如斯夫” 五个大字,周围的文脉之气异常浓郁:“这是孔子观水处。” 孔先生解释道,“这里的文脉之气最精纯,连煞气都不敢靠近。”

走到孔庙外的牌坊下,股浓郁的绯红光晕扑面而来,却夹杂着淡淡的灰雾。牌坊上的 “万仞宫墙” 四个大字在光晕中闪着金光,灰雾在金光的照射下不断消融,却又源源不断地从庙内涌出:“里面的煞气核心正在与文脉之气对抗。” 陆寻握紧护脉刀,“人珠紫气应该就被煞气困在大成殿。” 他能 “看” 到庙内的脉络 —— 无数金色的文脉之气往大成殿汇聚,却被灰黑色的丝煞层层阻挡。

孔庙的守脉人早已在门口等候,为首的孔老夫子是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穿着件深蓝色的长衫,手里拄着根桃木拐杖,拐杖顶端雕着个小小的孔子像:“陆施主可算来了。” 老夫子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却异常有力,“人珠在大成殿的盘龙柱下,煞气已经快突破最后层防线了。” 他往庙内指,“我们用儒家典籍布了‘文脉阵’,暂时困住煞气,但典籍的力量快耗尽了。”

走进孔庙,扑面而来的书香混着淡淡的煞气。道路两旁的古柏郁郁葱葱,树干上挂着写有经文的木牌,木牌的金光正与灰雾对抗。不时有身着长衫的学子在庭院中诵读,声音越大,周围的金光就越盛:“这就是最好的守护阵。” 陆寻望着学子们的身影,“文脉之气需要代代诵读才能延续,就像龙脉需要守护一样。”

大成殿前的庭院里,几十位守脉人和学子正围着大殿诵读。他们手中的典籍泛着金光,金光汇聚成道巨大的光罩,将大殿牢牢罩住。光罩内的灰雾剧烈翻滚,丝煞像无数小蛇般冲击着光罩,光罩的光芒已经变得有些黯淡:“快撑不住了!” 位年轻的学子喊道,手中的典籍突然冒出黑烟,“我的书!”

陆寻立刻上前,将紫气能量球往光罩上按。金红色的光芒瞬间融入光罩,光罩的亮度立刻恢复,甚至比之前更盛:“大家再加把劲!” 他对众人喊道,“用文脉之气配合紫气,定能净化煞气!” 天珠与地脉的紫气顺着光罩往大殿内钻,灰雾在紫气中迅速消退。

王胖子举着离火珠守在光罩边缘,青蓝色的火焰将漏网的丝煞一一焚烧:“奶奶的这些小蛇还挺滑溜!” 他往火焰里加了把青铜残片,“胖爷这火专门烧你们这些邪祟!” 离火珠的光芒与典籍的金光交织,形成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林婉儿的听石符飞进大殿,符面映出大成殿内的景象 —— 中央的盘龙柱下,颗绯红的珠子被层厚厚的丝煞包裹,珠子不断发出柔和的红光,试图冲破丝煞的束缚。丝煞的核心是块黑色晶体,比文家村的大得多,正疯狂吸收着文脉之气:“寻哥快!人珠快被煞气完全包裹了!” 她往大殿里撒了把龙息草籽,“血珠说用草籽缠住晶体,再注入紫气效果最好!”

陆寻点点头,护脉刀出鞘,刀身的金红色光芒与紫气能量球融为一体:“孔先生,麻烦诸位引导文脉之气往晶体汇聚!” 他往大殿中央冲去,“我去净化晶体核心!” 共生纹与盘龙柱产生共鸣,柱子上的龙纹突然亮起,与他的气脉相连,形成道稳固的气桥。

“弟子们,随我诵读《大同篇》!” 孔老夫子举起拐杖,率先高声诵读起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朗朗的读书声中,无数金色的文脉之气如潮水般往大殿汇聚,顺着盘龙柱往晶体冲去。学子们的声音越来越响,连空气都在震颤,带着股不容置疑的正气。

陆寻踏着气桥冲到晶体前,紫气能量球往晶体上一按,天珠与地脉的紫气瞬间爆发。金红色的光芒如火山喷发般涌入晶体,丝煞在光芒中发出凄厉的尖叫,像冰雪般迅速消融:“人族紫气,出来吧!” 他对着晶体中的绯红珠子喊道,共生纹全力运转,“三玺归一,天地共生,这是你的使命!”

晶体在紫气与文脉之气的双重冲击下剧烈震颤,表面的纹路寸寸断裂。绯红珠子突然爆发出耀眼的红光,将残余的丝煞彻底震碎,从晶体中挣脱出来,悬浮在大殿中央。珠子表面的绯红光芒越来越盛,渐渐化作道红色的气流,往陆寻的紫气能量球飞去:“是人珠紫气!” 林婉儿激动地喊道,听石符射出蓝光,引导着红色气流与能量球融合。

红色气流融入能量球的瞬间,天珠与地脉的紫气突然加速旋转,三股紫气在球内形成个稳固的三角。金、黄、红三色光芒交织成网,散发出股更加磅礴的生机,整个孔庙的文脉之气都被这股力量牵引,在空中形成个巨大的 “文” 字:“三股紫气终于汇聚了!” 孔老夫子激动得热泪盈眶,“先祖的预言实现了!”

陆寻握紧融合后的紫气能量球,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天地人三才之力。天珠的湛蓝、地脉的土黄、人珠的绯红在球内完美交融,散发出的光芒将整个曲阜城笼罩,城中的文脉之气与龙脉气脉产生强烈共鸣,形成个巨大的能量循环:“这才是鸿蒙紫气的真正形态。” 他轻声说,共生纹在掌心发出耀眼的光芒,与能量球完全同步。

晶体核心在失去丝煞后彻底碎裂,化作无数金色的光点融入孔庙的地砖之下。大殿内的灰雾完全消散,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盘龙柱上,柱子上的龙纹仿佛活了过来,在光芒中轻轻游动:“煞气源头清除了。” 王胖子收起离火珠,军大衣上沾着淡淡的金光,“奶奶的这儒家文脉真够厉害,连胖爷的火都自愧不如!”

孔老夫子往陆寻手里塞了块玉佩,玉佩上刻着孔子周游列国的图案:“这是孔家祖传的‘文脉佩’,能增强紫气与文脉之气的共鸣。” 他指着能量球,“三股紫气虽然汇聚,但还需要磨合,封堵天地缝隙时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他往供桌上的典籍指,“这些典籍能辅助紫气磨合,先生可带回研读。”

学子们纷纷上前,往陆寻手里塞自己的读书笔记:“先生带上我的吧!里面有我对《易经》的注解!”“先生看看我的,这是研究文脉气脉的心得!” 孩子们的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捧着书本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陆寻一一接过,将书籍小心收好:“这些都会成为最珍贵的守护之力。” 他往孔庙外走去,紫气能量球在掌心散发着温暖的光,“有了这三股紫气,我们就能找到天地缝隙,将域外煞气彻底挡在外面。” 共生纹感应到天地间的气脉网正在发生变化,三股紫气像三颗定海神针,让原本有些紊乱的气脉渐渐稳定下来。

离开孔庙时,曲阜城的百姓都聚集在街道两旁,捧着书籍和文房四宝前来送行。有的献上自己手抄的论语,有的送上精心雕刻的笔筒,还有的孩童献上自己写的 “紫气东来” 四字书法:“先生一定要平安回来!” 百姓们齐声喊道,声音在街道上回荡,带着股众志成城的力量。

陆寻站在泗水河畔,望着手中的紫气能量球。三股紫气在球内缓缓流转,已经从最初的泾渭分明变得渐渐交融,像杯恰到好处的清茶,三种滋味完美融合:“还需要最后的磨合。” 他对身边的林婉儿和王胖子说,“但我们已经有了封堵缝隙的资本。” 他往北方的天际望去,那里的客星虽然依旧存在,但光芒已经黯淡了许多,显然感受到了紫气的威胁。

林婉儿的听石符映出幅壮阔的景象 —— 九州龙脉的气脉网中,天、地、人三族的紫气如三颗星辰闪耀,将无数细小的煞气节点牢牢锁定。天地缝隙的位置在符面中央隐约显现,像道细小的裂缝,灰黑色的煞气正从裂缝中缓慢渗出:“血珠说天地缝隙在不周山方向!” 她指着符面的裂缝,“那里是上古天柱断裂的地方,气脉最薄弱,所以才会被域外煞气找到。”

王胖子往泗水河里扔了块石头,水花溅起的瞬间被紫气染上淡淡的金色:“不周山就不周山!胖爷倒要看看这传说中的地方长啥样!” 他往行囊里塞了块刚买的曲阜糕点,“等炸了那缝隙,胖爷要在不周山顶吃遍九州的好吃的!” 离火珠在他掌心亮得耀眼,与紫气能量球产生强烈共鸣。

夕阳西下时,三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通往北方的官道上。曲阜城的绯红光晕在他们身后越来越亮,与天、地两珠的光芒遥相呼应,在天际形成个巨大的三彩阵。陆寻握紧手中的紫气能量球,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希望与力量,那是无数守脉人、百姓、学子共同的信念凝聚而成的守护之力。

他知道,前往不周山的路还会充满挑战,天地缝隙的煞气可能比之前遇到的都要强大。但他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因为手中握着三股鸿蒙紫气,身边有最可靠的伙伴,身后有无数支持他们的百姓,更有那份永不磨灭的守护信念。

泗水的河水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波光,像条流淌的文脉丝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陆寻的脚步坚定而沉稳,每一步都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每一步都离封堵天地缝隙的目标更近一分。他知道,最终的决战即将到来,但只要三股紫气在握,守护的信念不灭,就一定能将域外煞气彻底阻挡在天地之外,还九州一个真正的天地归一、祥和共生。

暮色渐浓,官道上的身影渐渐远去,但他们留下的紫气印记却永远留在了曲阜的文脉之中,与这里的读书声、河水声、百姓的笑声融为一体,成为守护天地的最坚实根基。而那融合了天、地、人三珠的鸿蒙紫气,正在陆寻的掌心缓缓流转,等待着在不周山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喜欢华夏龙脉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华夏龙脉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