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手指在终端上划过,屏幕上那串端口编号依旧静止不动,却像一根刺扎进她的意识深处。她没有离开主控室,只是转身走向科研区通道。脚步落下时,走廊的感应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映出她身后长长的影子。
科研室里,灯光调至最低,只有几块主控屏还在闪烁。错误日志如瀑布般滚落,红色警告框不断弹出又自动关闭。科研负责人坐在操作台前,额头抵着掌心,肩膀微微塌陷。他听见脚步声,抬眼看了过来。
“第七十二次模拟失败。”他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动什么,“逻辑结构没问题,校验也通过了,可系统就是无法识别mR-089的变体指令。它……像是在回避。”
林晚走到他身后,目光扫过代码流。语法无误,参数合理,但响应延迟超出阈值。问题不在表层,而在机制底层。她沉默片刻,缓缓抬头,视线落在对方瞳孔上。
精神凝聚,视野骤然下沉。
一瞬间,她看见一段反复回放的画面:旧规则试图套入新指令,如同一把钥匙插入变形的锁芯,每一次转动都卡在同一个位置。不是技术不足,而是思维被固有框架锁死——他们一直在用防御者的逻辑去对抗攻击者的行为模式。
她收回目光,金手指带来的轻微眩晕感掠过太阳穴。这是第二次使用。
“你们错了方向。”她说。
科研负责人皱眉,“什么意思?”
“我们一直在修墙,可敌人根本没打算撞墙。”林晚走近主控屏,调出废弃数据中心接收到的那串编号,“这个格式,和赵铭当年签署项目文件上的编号一致。这不是随机生成的,是某种仪式性的复刻。他们在模仿权力的痕迹,而不是制造混乱。”
对方盯着那串数字,眉头越皱越紧。
“所以,”她继续说,“如果我们还按常规思路去拦截、过滤、封堵,永远追不上他们的节奏。因为他们走的不是漏洞,是规则本身的缝隙。”
“那你建议我们怎么做?”
“先成为他们。”
话音落下,室内安静了几秒。
“你是说……主动模拟攻击行为?”
“对。构建一个微型模型,让它运行mR-089协议的非法变种,提前捕捉它的行为特征。”
“这太危险。”科研负责人立刻摇头,“一旦模型脱离控制,可能反向渗透主系统,造成内部瘫痪。”
“那就给它戴上枷锁。”林晚指向隔离区,“三重沙箱,限定运算资源,切断所有外部接口。只允许它在一个封闭环境里‘犯错’。我们要的不是它能做什么,而是它会留下什么痕迹。”
对方沉默良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最终,他点头,“可以试。但硬件负载会很高,现有设备撑不了太久。”
“先跑起来。”林晚说,“只要能捕获一次完整链路,就能生成识别签名。剩下的,是优化的事。”
命令下达后,团队迅速重组分工。两名工程师开始重构算法架构,另一人负责配置隔离环境。林晚没有离开,站在角落观察整个流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系统警报接连响起——影子模型刚启动就触发自检机制,数据流异常波动,能源负载瞬间飙升至临界值。
“停!”有人喊,“再这样下去,主板要烧了!”
调试被迫中断。空气凝滞。
林晚缓步上前,目光落在一名年轻工程师身上。他正低头检查日志,额角渗汗,手指快速滑动屏幕。她在心中再次凝聚精神,凝视他的双眼。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
画面切入的刹那,她捕捉到一个细节:在某次短暂调试中,他曾关闭数据校验层,系统反而运行得更流畅。那一瞬的延迟下降了近百分之四十。他的潜意识已经察觉到了——绝对的安全正在阻碍系统的适应性。
她收回视线,脑中嗡鸣作响,太阳穴突突跳动。强行压制不适,她开口:“把校验层暂时去掉。”
所有人抬头。
“你说什么?”
“阶段性放弃绝对安全。”她语气平稳,“在沙箱内,允许模型短暂‘越界’。不要阻止它读写内存,也不要强制加密通信。让它自由运行三十秒,我们只记录轨迹。”
“这等于放任病毒活动!”
“但我们有隔离。”林晚盯着主控屏,“而且,我们真正怕的不是它跑出来,是它根本跑不起来。现在的问题不是失控,是僵死。”
科研负责人深吸一口气,看向团队。几秒钟后,他点头,“按她说的做。设置倒计时,三十秒后强制终止。”
指令输入完毕,系统重启。
影子模型再度激活。这一次,没有阻拦,没有校验。代码如水流般展开,在虚拟空间中自行演化。屏幕上的资源占用曲线剧烈攀升,温度警报再度亮起,但没人按下停止键。
十秒,二十秒……
第三十一秒,系统自动切断连接。
所有人屏息等待。
下一刻,分析模块跳出结果:**成功捕获一次虚拟攻击完整链路,生成对应识别签名,匹配度91.7%**。
“成了?”有人低声问。
“真的……跑通了?”另一人站起身,盯着屏幕不敢眨眼。
科研负责人猛地站起,冲到主控台前逐行核对数据。几秒后,他抬起头,眼神变了,“不是侥幸。它留下了行为指纹,和之前六起事件的模式高度吻合。我们……真的抓到了。”
林晚靠在墙边,闭了闭眼。头痛如针扎,但她没表现出来。睁开时,目光已恢复清明。
“把这个签名嵌入哨链原型。”她说,“从现在起,所有非常规操作路径都将被标记。哪怕它们看起来合规。”
“还需要时间集成。”
“我给你八小时。”
“不可能这么快——”
“你已经突破了最难的部分。”她打断,“剩下的,是执行。我会留在这里,直到系统上线。”
科研负责人看着她,终于点头,“好。”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科研室进入全速运转状态。代码重构、模块嵌入、压力测试逐一推进。林晚始终站在主控台旁,偶尔提出调整建议,更多时候只是观察。每当有人犹豫或迟疑,她总能在关键时刻指出方向。
凌晨五点十七分,系统提示音响起。
【原型验证通过,待集成部署】
主控屏中央,绿色标识缓缓亮起,下方滚动着最新日志:**首次实现预判性响应,威胁识别准确率提升至83.4%**。
科研负责人长舒一口气,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其他成员陆续抬头,脸上难掩疲惫中的振奋。
林晚拿起通讯器,指尖悬在发送键上方。
她还没说话,主控屏突然跳转——
一条新消息从底层协议层浮出:
**检测到未知端口请求接入,来源加密,行为模式与影子模型生成签名匹配度达89.2%**。
喜欢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