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5章 进山寻药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晨光透过新糊的窗纸,洒在王谦家扩建的土炕上。杜小荷已经起来了,正坐在梳妆台前编辫子。这是王谦从沈阳给她带回来的嫁妆之一,镜面上还贴着个红双喜字。

\"醒啦?\"她从镜子里看见王谦睁眼,嘴角漾起两个小酒窝。

王谦伸了个懒腰,新盘的土炕结实暖和,比旅社的木板床舒服多了。他走到杜小荷身后,接过木梳帮她梳理长发。发丝乌黑柔顺,散发着皂角的清香。

\"今天去子明家商量进山的事,\"王谦将她的长发编成一条粗辫,\"你想去吗?\"

杜小荷转过身,眼睛亮晶晶的:\"当然去!我认识药材比你们多!\"

早饭是王母做的小米粥和贴饼子,配上自家腌的咸菜疙瘩。王父蹲在门槛上抽烟,看小两口吃得香甜,眼中满是欣慰。

\"爹,\"王谦喝了口粥,\"我们想进山采点药材,您看行不?\"

王父吐出口烟圈:\"采药不比打猎轻松,得认准了才行。\"

\"小荷认识不少,\"王谦骄傲地说,\"上次她还帮玉兰娘认出了灵芝呢。\"

王父点点头,从炕柜底下抽出个布包:\"给,药铲和药锄,我年轻时用过的。\"

药铲已经磨得发亮,木柄上缠着防滑的布条,看得出主人当年的用心。杜小荷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像捧着什么宝贝。

\"谢谢爹,\"她甜甜地说,\"我一定好好用。\"

吃完早饭,两人拎着工具去了于子明家。院子里,于子明正在磨他那把猎刀,刘玉兰则在一旁晾衣服。见他们来了,于子明咧嘴一笑:\"哟,新婚燕尔就舍得出来啦?\"

杜小荷红着脸躲到王谦身后,刘玉兰赶紧拧了丈夫一把:\"胡说什么呢!\"

四人围坐在榆木桌旁,王谦铺开一张手绘的地图:\"这次咱们去老鹰沟,那边人迹罕至,药材应该不少。\"

\"采啥药啊?\"于子明挠挠头,\"我就认识人参。\"

杜小荷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我都记着呢——黄芪、灵芝、五味子、刺五加...公社收购站都收,价格不错。\"

刘玉兰惊讶地看着本子上工整的字迹:\"小荷,你识字?\"

\"跟谦哥学的,\"杜小荷不好意思地说,\"就会写点简单的...\"

王谦心头一热。这些日子他确实教了杜小荷不少字,没想到她这么用心,连药材价格都记下来了。

\"明天一早出发,\"王谦指着地图,\"带足三天的干粮,以防万一。\"

\"成!\"于子明爽快地应道,\"我去借几把药锄来。\"

离开于家,王谦和杜小荷去了趟杜家。杜小华和杜鹏正在院子里玩弹弓,见姐姐姐夫来了,立刻围上来要礼物。

\"别闹,\"杜小荷从兜里掏出几块水果糖,\"帮着收拾东西去。\"

杜母听说女儿要进山采药,既担心又骄傲:\"丫头,山里危险,小心点...\"

\"娘,放心吧,\"杜小荷帮母亲梳理着花白的头发,\"有谦哥在呢。\"

杜勇军从里屋拿出个皮囊:\"给,装药材用。鹿皮的,防潮。\"

皮囊做工精细,摸起来柔软厚实,一看就是老物件。王谦郑重地接过来:\"谢谢叔,一定好好用。\"

清晨的兴安岭笼罩在薄雾中,露水打湿了四人的裤脚。老黑狗在前面开路,时不时停下来等后面的人。八月的山林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松香和泥土的气息。

\"看,\"杜小荷突然蹲下身,指着一株叶片呈掌状的植物,\"这是刺五加,根皮能入药。\"

王谦用药锄小心地挖出根部,果然露出黄白色的内皮。杜小荷接过根部,用随身带的小刀剥下皮来,晾在准备好的油纸上。

\"那边还有!\"刘玉兰眼尖,指着不远处的几株同样植物。

四人分散开来,很快就采了一小捆刺五加皮。杜小荷仔细地将它们捆好,放进鹿皮囊里。

\"歇会儿吧,\"于子明擦了擦汗,\"这活儿比打猎还累。\"

他们在溪边找了块平坦的石头坐下,分食杜小荷烙的油饼。饼里夹着葱花和猪油,香得让人吞舌头。老黑狗也分到了半张,吃得直摇尾巴。

\"小荷,\"刘玉兰咬了口油饼,\"你咋认识这么多药材?\"

杜小荷喝了口水:\"我姥姥教的。她年轻时是屯里的接生婆,懂些草药。\"

休息片刻,他们继续向老鹰沟深处前进。杜小荷边走边教大家辨认药材:叶子像羽毛的是黄芪,长在腐木上的是灵芝,结小红果的是五味子...

\"等等,\"王谦突然压低声音,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灌木丛,\"有动静。\"

老黑狗的耳朵也竖了起来。灌木丛微微晃动着,接着,一只肥硕的灰兔窜了出来!

\"兔子!\"刘玉兰惊呼。

于子明已经抄起随身带的弹弓,但王谦摆摆手:\"别打,兔子肉不值钱,别惊了药材。\"

兔子警惕地看了看他们,一溜烟跑没影了。杜小荷松了口气:\"兔子窝附近常有好药材,咱们找找。\"

果然,在不远处的一个土坡上,她发现了几株开着紫花的植物。\"黄芪!\"她兴奋地小声说,\"看这花,至少长了三年了!\"

黄芪的根深深扎在土里,四人轮流挖了半个多小时才完整取出。主根粗如儿臂,支根繁茂,一看就是上等货色。

\"这一根能卖五块钱!\"杜小荷爱惜地拂去根上的泥土,\"公社收购站的老李最喜欢这种。\"

太阳西斜时,他们已经采了半皮囊的药材。王谦选了个背风的山坳扎营,于子明去捡柴火,刘玉兰和杜小荷则忙着准备晚饭。

晚饭是蘑菇汤和烤饼子,就着咸菜吃,别有风味。夜幕降临,篝火噼啪作响,远处传来猫头鹰的叫声。杜小荷靠在王谦肩头,小声哼起了屯里的老调:

\"八月里来秋风凉,

小妹采药上山岗。

不怕山路多崎岖,

只为情郎缝衣裳...\"

第二天一早,四人向老鹰沟最深处进发。据屯里老人说,那里有片\"药王谷\",生长着各种珍稀药材,但地势险要,很少有人敢去。

\"小心点,\"王谦提醒大家,\"听说那边有黑瞎子。\"

山路越来越陡,有时需要攀着藤蔓才能前进。杜小荷却如履平地,灵活得像只山猫,不时停下来等后面的于子明和刘玉兰。

\"快看!\"她突然指着悬崖上的一株植物,\"那是...人参?\"

众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峭壁的缝隙中确实长着一株独特的植物,茎秆笔直,顶端结着鲜红的浆果。

\"真是人参!\"王谦仔细观察后确认,\"看叶子,至少是六品叶!\"

六品叶的人参少说也有几十年参龄,在1984年已经十分罕见。但问题是,它长在几乎垂直的峭壁上,离地足有五六米高。

\"太危险了,\"刘玉兰拉住跃跃欲试的于子明,\"别去了。\"

王谦也在犹豫,但杜小荷已经解下腰带绑在腰间:\"我身子轻,我去。\"

\"不行!\"王谦一把拉住她,\"我去。\"

两人争执间,老黑狗突然狂吠起来,背毛竖起,冲着不远处的树林低吼。王谦立刻警觉:\"有东西!\"

话音未落,一头体型硕大的黑熊从树林里踱了出来!它足有三百多斤重,油亮的皮毛在阳光下泛着青光,小眼睛里闪着凶光。

\"别动...\"王谦慢慢把杜小荷拉到身后,\"千万别跑...\"

黑熊人立而起,足有两米多高,鼻子一抽一抽地嗅着空气中的气味。于子明的手已经摸到了猎刀,但被王谦用眼神制止了。

僵持了足有半分钟,黑熊突然放下前肢,转身慢悠悠地走了。四人长舒一口气,刘玉兰的腿已经软得站不住了。

\"幸好不是带崽的母熊...\"于子明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王谦看了看峭壁上的人参,又看了看惊魂未定的伙伴们:\"今天先撤吧,明天多叫几个人再来。\"

回营地的路上,杜小荷一直闷闷不乐。王谦知道她在想什么,轻轻搂住她的肩膀:\"放心,那株人参跑不了。\"

晚饭后,杜小荷借着篝火的光亮整理今天的收获。除了常见的刺五加和黄芪,她还采到了一些稀有的灵芝和五味子,品相都不错。

\"这些能卖多少钱?\"于子明好奇地问。

杜小荷算了算:\"少说三十块吧,要是能采到那株人参...\"

\"明天一定采到,\"王谦往火堆里添了根柴,\"我保证。\"

夜深了,篝火渐渐熄灭。远处传来狼的嚎叫声,此起彼伏。杜小荷钻进王谦的怀里,小声问:\"谦哥,你说咱们采药能比打猎挣钱吗?\"

王谦轻轻拍着她的背:\"打猎靠运气,采药靠眼力。你眼力这么好,肯定行。\"

杜小荷在他胸口轻轻点头,渐渐睡着了。月光静静地洒在山林间,远处传来守夜的老猎人哼唱的赶山调:

\"东山日头西山落,

猎户收起枪和索。

采药娘子眼力好,

寻得仙草下山坡...\"

喜欢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