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的快马,将蛇岛大捷和《平倭善后及征讨扶桑方略》,星夜兼程,送抵大楚京师。
金銮殿上,建武帝龙颜大悦,随侍太监声音洪亮地宣读着捷报,当读到“荡平蛇岛巢穴,全歼倭寇四万余众”时。
殿内文武百官齐齐躬身,山呼万岁:“陛下圣明!天佑大楚!”
“好!此乃社稷之幸,黎民之福!”建武帝满面红光“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等不世之功,当议重赏!”
镇国公,增食邑,赏赐金银珠宝无数,其功绩勒石记功。
对于安平伯周勇、武威将军陈震等将领,皆官升一级,厚赐金银田宅。
对于牺牲将士,优加抚恤,立祠祭祀。
议到对方南的封赏时,可谓擎天保驾,扫清海氛,其功勋卓着,远超同侪。
有大臣提议封侯,有大臣提议让其总督未来之东瀛道。
一片赞誉声中,一个阴恻恻的声音突兀地响起:“陛下!臣有本奏,关于方南封赏,臣以为,当慎之又慎!”
吏部侍郎徐怀楚出班上奏。
“徐爱卿有何见解?”建武帝眉头微皱。
“陛下!”徐怀楚带着一丝痛心疾首,“方南之功,固然卓着,然功高未必不震主,权重易滋生骄矜,臣所虑者,非其功,乃其器,其人所恃之火炮!”
徐怀楚环视群臣“此等毁城灭国、雷霆万钧之神器,方南研制此物,却长期秘而不宣,未曾上报朝廷,更未交由工部军器局统一监造,此为何意?此等国之重器,关乎社稷安危,岂能操于一人之手,若其心怀异志,以此利器倒戈相向,则社稷危矣,江山危矣!”
“陛下,此非封赏之时,实乃隐患深埋之际,臣恳请陛下,速遣得力大臣,前往泉州,收缴其火炮作坊及所有工匠、图纸,将方南带回神都,严加勘问,以明其心迹,防患于未然,否则,纵有泼天之功,亦难掩其不臣之嫌!”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吕轻舟一系的官员纷纷出言附和:
“徐侍郎所言甚是,利器私藏,其心叵测!”
“此物威力巨大,若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方南此举,确有不妥!”
“陛下,当以江山社稷为重,不可因功废制啊!”
大殿内,方南的父亲,户部侍郎方乐山,脸色瞬间煞白,又急又怒,慌忙出列跪倒:“陛下!犬子方南,对朝廷忠心耿耿,天地可鉴,研制火炮,初衷全为剿灭倭寇,保境安民,其未及时上报,必是虑及此物威力巨大,恐泄密于敌,或工艺未臻完善,不敢贸然献于御前,绝无私藏异心,徐侍郎此议,乃诛心之论,构陷忠良,请陛下明察!”
方乐山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徐怀楚,“你……你这是嫉贤妒能,公报私仇!”
“方侍郎!”
徐怀楚梗着脖子,正气凛然,“本官一心为公,何来私仇,利器不可假于人,此乃千古至理,本官身为吏部侍郎,负有监察百官、维护朝廷纲纪之责,岂能因私废公,坐视此等隐患而不顾?”
两派大臣顿时吵作一团,支持方南的武将和文臣怒斥徐怀楚构陷,吕轻舟一系则咬定“利器私藏”违背制度,隐患无穷。
朝堂之上,唾沫横飞,乱成一团。
“够了!”
建武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瞬间压下了所有争吵。
建武帝目光扫过面红耳赤的徐怀楚,又看了看跪在地上、满脸悲愤的方乐山,最后落在一直沉默不语的中书令吕轻舟身上,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丝玩味:“徐爱卿忧心国器,其心可勉。方爱卿爱子心切,情有可原。不过嘛……”
建武帝顿了顿,目光转向工部尚书赵文博:“赵爱卿,你执掌工部,统管天下营造器械,朕来问你,方南所献之火炮图谱及火药精炼秘法,工部军器局接收后,可曾妥善保管,仿制演练,成效如何啊?”
工部尚书赵文博立刻出班,躬身朗声道:“回禀陛下,靖海伯方南早在水师初建、火炮初成之时,便已通过镇国公,将火炮之完整制造图纸,以及火药之精炼秘法,以八百里加急密匣,呈献于陛下御前,此乃绝密,故未公之于朝堂。”
“陛下当时便谕令工部,择隐秘之地,设神机坊,由臣亲自督办,精选可靠工匠,依图仿制,秘密演练。如今,神机坊已成功铸造出三十六门火炮,演练效果,甚为可观,此皆赖陛下圣明决断,亦赖靖海伯忠心体国、无私献技之功!”
赵文博的话,如同又一记惊雷,在殿中炸响,比刚才徐怀楚的弹劾更令人震撼!
徐怀楚和那些附议的大臣们,瞬间呆若木鸡,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
万万没想到,方南竟然早就把火炮技术献给了皇帝,自以为抓住了方南的把柄,却不料自己成了跳梁小丑,狠狠一脚踢在了铁板上!
建武帝看着徐怀楚等人的脸色,嘴角笑意更深了,带着一丝嘲讽:“哦?原来如此,徐爱卿,吕爱卿,还有刚才几位附议的爱卿,你们……对此可还有疑虑?”
“臣……臣……”徐怀楚浑身冷汗涔涔而下,扑通一声重重跪倒,磕头如捣蒜,“臣愚钝,臣不知其中内情,臣妄言,臣有罪,请陛下恕罪!”
几个附议的官员也吓得魂飞魄散,跟着跪倒一片,连声请罪。
“陛下!”吕轻舟此时不得不出面了,出班躬身,“老臣惭愧,此事亦不知情,徐侍郎等人,虽言辞激烈,有失偏颇,然其出发点,确是为江山社稷虑,恐利器旁落,非为私心。其情可悯,其心可鉴。”
“如今既知靖海伯早已将神器图谱秘法献于陛下,忠心可昭日月,实乃朝廷之福,社稷之幸,还望陛下念在其等一片为公之心,宽宥其失察妄言之过。”
建武帝深深看了吕轻舟一眼,心中冷笑,老狐狸。
建武帝自然明白吕轻舟一系对方家、对武将势力的忌惮和打压。
不过,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方南和镇国公远征在即,朝堂需要稳定。
“罢了。”建武帝摆摆手,语气转淡,“徐怀楚等人,不察实情,妄议功臣,本应严惩,尔等初衷亦是为国,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谢陛下隆恩!谢吕相!”
徐怀楚等人如蒙大赦,连连磕头,后背早已湿透,狼狈不堪地退回班列,头都不敢再抬。
建武帝目光转向方乐山,语气温和:“方爱卿平身,方南忠君体国,智勇无双,实乃朕之股肱,朝廷柱石,待其凯旋,朕自有厚赏!”
“臣,谢陛下,陛下圣明!”
方乐山心里就像过山车,暗暗埋怨儿子,臭小子,连你老子都隐瞒,差点。
商议镇国公那份《征讨扶桑方略》和《移民东瀛令》,无任何阻碍。
灭国拓土,此乃千秋伟业,巨大的利益前景,足以让任何派系暂时放下成见。
纵然是吕轻舟、徐怀楚等人,此刻心中也盘算起来,若能攻下扶桑,安置亲信、攫取利益的机会多的是。
就算万一战事不利,到时再弹劾镇国公、方南劳师远征、靡费国帑也不迟,怎么算,都不吃亏。
“陛下,镇国公老成谋国,方略详尽可行,永绝倭患,正当其时,臣附议!”
“移民实边,长治久安,乃万世之策,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满朝文武,罕见地达成了一致。
建武帝看着群臣,意气风发:“好!既无异议,着内阁即刻拟旨!”
“准镇国公所奏《征讨扶桑方略》,授其全权,统筹一切东征事宜,所需钱粮兵员,各部务必优先拨付,不得有误!”
“准颁《移民东瀛令》,着户部、工部、吏部及各行省布政使司,广贴告示,详述移民之利——授永业田,免赋十年,官府助建屋舍,给发安家银、种子、农具!鼓励我大楚子民拓土东瀛,共享王化,务必使东瀛新土,早日成为我大楚富庶乐土,钦此!”
圣旨被八百里加急发往泉州。
《移民东瀛令》的告示被贴在大楚各地城门口、市集边、衙门外,被识字的先生大声诵读,被口口相传,飞入了千家万户。
“授田?免赋十年?官府还给钱给粮盖房子?天底下竟有这等好事?”
“听说是去打倭寇的老家!占了他们的地,分给咱们!”
“东瀛在哪?远不远?听说在海那边……”
“管他远不远!在家乡,咱们佃户累死累活,交完租子连肚子都填不饱!十年免税啊!还有自己的田!这机会,一辈子能碰上几回?”
“可是……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听说海上风浪大得很,还有倭寇……”
“倭寇?告示上说了,都被水师灭光了,现在是大军过去占地方,跟着朝廷大军走,怕啥?”
“爹,娘!咱家兄弟多,地少,年年不够吃。让我去吧!我去东瀛搏一把,搏到了,接你们过去享福!搏不到……也算给家里省口粮!”
一个面黄肌瘦的青年对着父母重重磕头。
“当家的,去吧!家里有我,十年免税,咱们就能翻身了,总比一辈子窝在这穷山沟里强!”
一个妇人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对犹豫的丈夫劝道。
“听说那边地肥,插根筷子都能发芽,官府还给发媳妇?嘿嘿……”
也有光棍汉做着美梦。
“故土难离啊……祖宗坟茔都在这里……漂洋过海,万一有个闪失……”
更多的人则满脸忧虑,踌躇不决。
希望与恐惧,憧憬与乡愁,在无数个家庭中交织、碰撞。
各州府的报名点,很快便排起了长龙。
有拖家带口的佃户流民,有身强力壮渴望立业的青壮,有身怀手艺,想施展拳脚的匠人,甚至还有一些郁郁不得志的小商人,看中了可能蕴含的商机。
登记造册的官吏忙得不可开交,按下手印,领取一张盖着官府大印的“移民凭引”。
无数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未知的忐忑,告别了故乡的山水和亲人,在官府的统一组织下,开始向泉州等几个指定的港口集结。
泉州港,
新下水的五艘战列舰,巍然矗立在深水区,黝黑的舰体反射着冷硬的光泽,三层炮甲板上密密麻麻的炮口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港湾内,帆樯如林,遮蔽了海天。
三十艘护卫舰拱卫在主力舰周围,数量庞大的运兵船经过加固改装,船舱内塞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卒。
补给船里面满载着粮食、军械、火药、建材、农具种子…。
巨型栈桥上,人潮汹涌,秩序井然有序。
镇国公方震山、方南、周勇、陈震等一众高级将领,肃立在旗舰“定远”号高耸的舰桥上。
“大帅,万事俱备。”方南沉声道。
“好!”镇国公重重颔首“此去东瀛,为我大楚开疆拓土,为沿海死难百姓讨还血债,将士们!——”
镇国公的声音通过铜喇叭,清晰地传遍旗舰,并传达到整个舰队:
“倭寇凶残,屠戮我同胞,辱我使节,其罪罄竹难书!今,王师出征,奉天伐罪!此战,目标——灭其国!绝其祀!建不世之功业!本帅与诸君,同生共死!不破扶桑,誓不还朝!”
“不破扶桑,誓不还朝!”
“不破扶桑,誓不还朝!”
舰队上下,数万将士的怒吼声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声浪,直冲云霄,震得海鸥惊飞,浪涛似乎都为之一滞!
呜——!
雄浑嘹亮的号角声,如同出征的龙吟,骤然响彻海天!
巨大的船锚在绞盘的轰鸣声中,缓缓从海底升起,带起浑浊的泥沙。
巨帆如同云朵般层层升起,兜满了强劲的海风。
旗舰“定远”号巨大的舰艏率先劈开蔚蓝的海水,犁开一道雪白的航迹。
紧接着,“镇海”、“平波”、“靖涛”、“伏波”……一艘艘战列舰舰、护卫舰、运兵船、补给船……依次起锚,调整风帆,庞大的舰队缓缓而动,逐渐加速,排成壮观的战斗队形,驶出港湾,驶向浩瀚无垠的东海深处!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