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隆冬之际,乾坤之间仿若被严寒凝铸,彤云如墨,沉甸甸地压于贾府那雕梁画栋之上。
凛冽朔风,恰似无数锐利冰刃,在府中曲折回廊与轩昂楼阁间呼啸肆虐,割得人肌肤如裂,痛意刺骨。
贾府上下众人,皆被这砭人肌骨的酷寒逼得举止收敛,神色匆匆,步履间满是冬日独有的凝重与沉郁。
彼时,潇湘馆内静谧清幽。黛玉慵懒地斜倚在临窗的湘妃榻上,身着一袭月白绫子精心裁就的锦袍,那绫子仿若月光倾洒,柔和而皎洁。
外罩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色泽明艳却不失雅致,愈发衬得她身姿纤细如柳,眉眼间似笼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清愁。她微蹙着那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眼神中透露出丝丝缕缕的忧虑,静静地凝视着窗外忙碌却面带戚色的绣娘。
这些绣娘,皆身怀精妙绝伦的刺绣手艺,往昔凭借此技,为贾府绣出无数精美绝伦的绣品,使贾府在金陵城的锦绣繁华中更添几分瑰丽色彩。
然而,近来贾府诸事繁杂,内外交困之象渐显,生计来源日趋艰难,绣娘的活计也随之锐减,她们脸上因而时常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愁云惨雾。
黛玉自幼心性纯善,见此情景,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怜悯,恰似平静湖面投入石子,涟漪扩散。
她暗自思忖,若能为这些绣娘寻得一条生路,一来可解她们燃眉之急,使其免于生计之忧;二来也算是为贾府略尽绵薄之力,添一份善举。这般想着,她轻轻转动手中那柄湘妃竹扇,竹扇轻摇,发出清脆悦耳之声,而后柔声唤道:“紫鹃。”
不多时,紫鹃款步而来,莲步轻移间,仿若春风拂过花枝,轻盈而灵动。她身着葱绿绫子的夹袄,下着水红撒花的绫裙,色彩明快而不失雅致,显得伶俐乖巧。她轻盈地行至黛玉身前,微微福身,姿态优雅,声音清脆悦耳如同林间莺啼:“姑娘,唤婢子何事?”黛玉将心中所想,如潺潺溪流般娓娓道出,语气中满是关切与忧虑。
紫鹃听后,一双灵动的妙目微微转动,恰似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光芒流转间,略一沉吟,已然胸有成竹。她脸上泛起自信的笑容,那笑容犹如春日里初绽的花朵,明媚而动人,说道:
“姑娘,依婢子之见,可与江南那几家久负盛名的老字号绸缎庄通力合作。咱贾府绣娘的手艺,那可是远近闻名,有口皆碑的。若是定制些精巧绣品,再销往五湖四海,想来定能大获成功。” 说罢,紫鹃自告奋勇,愿亲自挑选绣娘,操持此事,言语间满是热忱与担当。
只见紫鹃在绣娘中穿梭往来,眼神专注而犀利,仿佛能洞察每一位绣娘技艺的细微之处。她时而微微点头,对某位绣娘的针法表示认可,那点头间带着一种审慎的肯定;
时而轻轻摇头,对技艺稍欠火候的绣娘暗自思忖,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惋惜与思索。她将绣娘依技艺高低,仔细分作几等,心中自有一番缜密的盘算:这几位绣工精细,针法娴熟,运针如飞间,似能赋予丝线以生命,
可担当绣制精品之重任,像那屏风、锦被之类的重要物件,交予她们定能出彩,绣出的图案想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那几位虽技艺稍逊,但胜在勤勉踏实,可安排些辅助工作,如穿针引线、整理绣料等,也好让她们在实践中慢慢精进技艺,逐步成长。
挑选完毕,紫鹃又日夜沉浸在构思之中,一心设计出诸多新式花样。她时而伏案疾书,手中的毛笔如行云流水般在纸上挥洒,墨汁在笔尖流淌,仿佛将她的奇思妙想注入其中;
时而对着画稿托腮沉思,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万物都已与她无关,唯有脑海中的花样在不断变幻。像那贾府园林中四季景致,
或春日里繁花似锦的沁芳闸,花瓣随风飘落,宛如红雨纷纷,她便构思着如何用五彩丝线将这如梦如幻的场景绣于屏风之上,以针法的疏密表现花瓣飘落的姿态,以色彩的浓淡展现花朵的娇艳与衰败;
或夏日中荷叶田田的藕香榭,荷叶随风摇曳,荷花娇艳欲滴,她思索着以何种针法能绣出荷叶的灵动与荷花的娇羞,是用细腻的平针勾勒荷花的轮廓,还是以灵动的打籽绣表现荷叶上的露珠;或秋日里霜叶如醉的栊翠庵,
那漫山遍野的红叶,似烈火燃烧,她琢磨着怎样调配丝线的颜色才能还原这绚烂的秋景,是用鲜艳的朱红搭配深沉的绛紫,还是加入些许金黄以增添秋日的明媚;
或冬日中红梅傲雪的芦雪庵,红梅在皑皑白雪中独自绽放,她考虑着如何通过针法的变化表现出红梅的坚韧与雪的轻盈,是用坚挺的直针绣红梅的枝干,还是以轻柔的铺针绣白雪的纯净。
又将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以灵动的笔触,规划着如何绣于帕子之中,让诗词与刺绣相得益彰,或许以行书的笔法绣出诗词,再用环绕的丝线勾勒边框,使其更具韵味,可谓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待绣坊开张之日,那场面当真是热闹非凡,宛如一幅鲜活生动的市井繁华图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只见贾府大门前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四方宾客,身着华服,纷至沓来。
有身着石青缂丝八团倭缎排穗褂的富贵公子,他们气宇轩昂,谈笑风生,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子弟的风范,那褂子上的缂丝图案精致繁复,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微光泽;有头戴攒珠累丝金凤、身穿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的诰命夫人,
她们雍容华贵,仪态万千,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透着尊贵与威严,凤冠上的珍珠摇曳生姿,似在诉说着家族的荣耀。他们或手持名帖,名帖上字迹工整,墨香犹存,恭敬递上;或相互寒暄,笑容满面,话语间尽是对绣坊的期待与赞誉。皆是慕名而来,欲一睹绣坊风采,订购心仪绣品。
订单如雪片般纷纷飞来,一时间,绣坊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就连那深居宫中的娘娘,听闻贾府绣坊绣品精妙无双,巧夺天工,也特地派人前来,下了厚厚的一叠订单。一时间,绣坊名声大噪,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成为了金陵城中众人热议的焦点,街头巷尾皆在传颂着贾府绣坊的神奇技艺与精美绣品。
且说晴雯这厢,因府中上下皆需添置冬衣,这重任便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她的肩上。晴雯当日身着葱绿杭绸小袄,那杭绸质地柔软,色泽鲜亮,如春日新发的嫩叶。外罩一件青缎灰鼠褂,更添几分利落与飒爽。她素性严谨,对诸事皆一丝不苟,眼中容不得半点瑕疵,行事风格犹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
每日里,天还未亮透,晨曦还未完全驱散夜的黑暗,四周一片静谧,唯有寒风在屋外呼啸。晴雯便早早来到工坊。工坊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布料香气与炭火的暖意,却仍抵挡不住丝丝寒意从缝隙中钻进来。
她迈着轻快而有力的步伐,穿梭于工坊之中,眼神如鹰般锐利,从布料的质地优劣,到针脚的疏密均匀,皆严格审视,容不得半点马虎。那眼神仿佛能看穿布料的每一丝纹理,洞察针脚间的每一处细微差别。
见有绣娘稍有懈怠偷懒之态,晴雯顿时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脸上闪过一丝怒色,犹如乌云瞬间遮住了明媚的阳光,原本和善的面容此刻显得格外严肃。
她快步走到那绣娘面前,双手叉腰,声音清脆而严厉地说道:“若不仔细用心,仔细你的皮!咱贾府的规矩,你难道忘了不成?这冬衣关乎府中上下众人的冷暖,岂容你这般敷衍!若都似你这般,这冬衣如何能做得精细,又怎能让主子们满意?咱贾府的体面,可都在这一针一线上呢!”
然而,她虽言辞严厉,却也体贴下人。见有绣娘双手被寒冻得红肿开裂,那红肿的肌肤仿佛熟透的虾子,粗糙而干裂,她心中不禁泛起一丝不忍。她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怜惜,犹如春日里的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温柔的涟漪。
忙命人送来冻疮膏,亲自递到绣娘手中,轻声嘱咐道:“快些涂抹了,仔细着些,莫要落下病根儿。这寒冬腊月的,可要自己心疼自己才是。咱们虽为生计忙碌,可也不能不顾惜自己的身子。”
一日,晴雯如往常般巡查工坊。她走到一张绣台前,发现新制的一件狐皮大氅针脚不齐,原本平整的狐皮上,针脚歪歪扭扭,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蛇,甚是刺眼,在这精心准备的冬衣上显得格格不入。
晴雯的面色瞬间一沉,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阴沉天空,乌云密布,嘴唇微微颤抖,显然是动了真怒。她二话不说,伸手拿起剪刀,“咔嚓”一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工坊中格外响亮,仿佛一道惊雷,打破了工坊内的平静。当场便将那针脚拆了。她转头看向一旁吓得脸色苍白如纸的绣娘,目光如炬,严肃地说道:
“重新缝制,若再如此,定不轻饶!贾府的脸面,可不能毁在你这一针一线上。这冬衣,每一针都关乎着主子们的温暖,每一线都系着贾府的声誉,容不得丝毫马虎。”
且说晴雯正在工坊之内,面色凝重地盯着那几个被责令重新制作冬衣的绣娘。她双手抱臂,目光锐利如鹰,紧紧盯着绣娘手中的针线,那眼神仿佛能洞察每一个细微之处。绣娘们个个神情紧张,大气都不敢出,手中的针线虽在动,却透着几分慌乱。
就在这时,工坊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仿若春日微风拂过花瓣,轻柔而舒缓。众人抬眼望去,只见林黛玉款步而来。她身着一件月白绫子的衣裳,外罩淡粉锦缎的披风,领口袖口皆绣着精致的梅花图案,在走动间,那梅花仿若要随风飘落。她莲步轻移,身姿婀娜,恰似弱柳扶风,美得如梦如幻。
黛玉走入工坊,见此情形,轻轻摆了摆手,那动作优雅至极,仿若一幅细腻的工笔画。晴雯见状,赶忙来到黛玉身旁。黛玉抬眸,眼中满是温柔,轻声说道:“晴雯,你瞧,绣娘们这般辛苦,日夜操劳,些许瑕疵,改正便是,不必如此严厉。她们也是尽心尽力了,莫要太过苛责。” 晴雯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还是轻声应道:“姑娘所言极是,只是这冬衣关乎府中众人,容不得半点马虎。”
黛玉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工坊内的紧张气氛。她并未多言,径直走到那件拆了针脚的衣服前,轻轻拿起,坐在绣台前。只见她手指轻捻丝线,将针穿过,动作娴熟自然,仿佛这针线早已与她融为一体。紧接着,她飞针走线,那双手如同灵动的蝴蝶,在布料间穿梭自如。每一针落下,皆恰到好处,针脚细腻均匀,仿若天成。众人皆看呆了,目光紧紧跟随着黛玉的双手,仿佛在欣赏一场精妙绝伦的表演。
不多时,那件衣服已在黛玉的巧手下焕然一新。绣娘们围拢过来,看着那细腻的针脚,不禁赞叹不已。“姑娘这手艺,当真是神了!”“是啊,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针法,这简直是巧夺天工啊!”绣娘们你一言我一语,满是钦佩之色。
其中一位年轻的绣娘鼓起勇气,轻声问道:“姑娘,您这针法如此绝妙,不知是如何习得的?还望姑娘能教教我们。” 其他绣娘也纷纷附和,眼中满是期待。黛玉抬头,环视众人,微笑着说道:“我自幼在苏州长大,苏州之地,刺绣之风盛行。娘亲便是刺绣的高手,我自小跟着娘亲,耳濡目染,学了些皮毛而已。” 说罢,黛玉便细心地一一教导起来,从针法的运用,到丝线的搭配,再到图案的构思,无一不详细讲解。绣娘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在黛玉的悉心教导下,工坊内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众人皆沉浸在这刺绣的奇妙世界中。
再说冬衣在晴雯的监督之下,严格督促之下,冬衣终得按时完工。
件件皆是精美厚实,针脚细密均匀,无一处不妥,仿佛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绣娘们的心血与晴雯的悉心监督,每一件冬衣都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散发着温暖与精致的气息。
黛玉穿上新衣,只觉暖意袭人,仿佛冬日的严寒瞬间被驱散得无影无踪。那温暖不仅来自新衣的材质,更来自于众人的用心。
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甜美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桃花,娇艳而动人,眼中满是赞许之色,不禁笑道:“晴雯这般用心,这个冬天再不怕冷了。有此新衣,再加上这一份心意,便是再冷的天,也觉得温暖如春了。”
正是:
紫鹃妙策兴绣坊,巧思织就锦云裳。
晴雯严督裁冬袄,细意缝来暖玉妆。
绣线穿成千样景,银针引动百花香。
红楼儿女多奇志,各展风华护府昌。
喜欢新良缘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新良缘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