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4章 内部协商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气氛缓和下来之后,王献之收回了先前的进言。

“阿兄,庙号的事,我觉得你是对的,魏晋君主私心作祟,导致庙号泛滥,不值得效仿,阿兄是要开创盛世的,当以大汉为榜样。”

王凝之笑着点点头,“你能这么想,我就安心了。”

王徽之见状,也表态道:“阿兄,那帮人和你对着干,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回头我就去找法护他们,当面嘲讽一番,为你出了这口恶气。”

“这就不必了,”王凝之制止道:“法护和那群人并不算一伙的,他是没办法。”

以王珣的能力和地位,根本不需要掺和进这件事里,但他作为琅琊王氏的核心成员,又不得不站出来说两句。

郗璿发话了,“最近朝野上下都盯着你们,想给你阿兄找不痛快,你们就不要多事了,尤其是子猷,没事就在府上待着,别出去得罪人。”

两兄弟赶紧答应下来。

王凝之笑着替二人说话,“子敬还是帮了我不少忙的,就是耳根子软,容易受人影响,以后注意就是了。”

“至于子猷,”王凝之皱着眉头想了好一阵,都没有说出下文,看起来实在没想到王子猷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王徽之眼巴巴地看着兄长,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谢道韫轻轻推了一下王凝之,“好了,有什么事就直说。”

她太了解自家夫君了,今日召集众人,肯定是有正事交代,包括对王徽之的安排。

王凝之这才笑道:“子猷的性格,放在官场上,确实容易惹麻烦,但你才华出众,若是闲置,未免可惜,所以我打算在洛阳开设一家书院,交给你打理。”

王徽之听了这话,反手指了指自己,用怀疑的语气说道:“我?打理书院?”

王凝之肯定地点点头,“就是你,你知道鸿都门学吧?”

王徽之恍然大悟,“原来阿兄说的书院是指这个。”

历史无新事,东汉灵帝时期,天子为了和豪族官僚抗衡,除了与宦官联合,对士大夫阶层实施禁锢打压之外,还决定为朝堂引入新鲜血液,于是在京城洛阳的鸿都门外设置学府,是为鸿都门学。

在场的人都熟读历史,对这桩旧事并不陌生。

王献之不解道:“可鸿都门生,大多以书画见长,灵帝却将他们引入朝堂,又给予高官爵位,使得他们受到当时人的唾弃,鸿都门学也以失败告终。”

简单来说,鸿都门学就是一所官办的文艺类专科大学,这也是汉灵帝刘宏的个人喜好,有他的支持,鸿都门学的学子甚至压过了当时的太学生,风头一时无两。

但失败其实是必然的,一帮文艺青年,怎么搞得过那群玩政治的。

“我可不是汉灵帝,”王凝之笑道:“一来,我这是给子猷找点合适的事做,二来,我要让那群世家的人看到我的决心,三来,我不搞独尊儒术那一套,所以需要这样一所书院。”

众人都还在消化这个信息时,王洛突然说道:“当初设立陆浑书院时,阿耶说不是为了培养入仕的官员,而是为了有一个潜心研究学问的所在,这与新设立的书院,有什么不同呢?”

王凝之赞许地看了眼小儿子,答道:“一言以蔽之的话,陆浑书院是为了保存和发扬古人的智慧,新的书院则是为了在儒学之外,发掘新的人才。”

王徽之当即表示感兴趣。

搞定了这事,王凝之进入今日的正题,也就是接下来的安排,册封太后、皇后和太子的事。

这几件没什么争议,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然后就轮到王凝之的几个兄弟了。

“你们几个,我会封王爵,但有两个限制,”王凝之说道:“不设封国,降等世袭。”

前面一个好理解,毕竟藩王造反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设封国对大家都好,但降等世袭,众人都没听说过。

王献之疑惑道:“阿兄说的降等,是不是指推恩?”

“不是,推恩的前提是有封国,”王凝之解释道:“我封的爵位,只有食邑和俸禄,降等是指你们的王爵传给儿子时,会降为公爵,以此类推。”

王徽之和王献之对视一眼,心情有些复杂。

郗璿问道:“那岂不是几代之后,就降为平民了?”

王凝之点点头,其实清朝的降等袭爵,是有保底的,不会降到平民,但他不打算全盘照抄,说道:“天下太平之后,爵位只会滋生享乐,若是数代之内全是庸碌之徒,降为平民也是应该。”

这个制度听起来有些残酷,郗璿心生不忍,年纪大了,难免为子孙考虑得多些。

其他几人也都沉默不语。

王凝之打破尴尬,进一步解释道:“我说的是常例,包括王爵和其他因功所封的爵位,但若是真有大功于国,我也不会吝啬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

见众人仍面面相觑,王凝之将目光放在两个兄弟身上,笑道:“怎么,对自己没信心,还是对自己的后代没信心?”

王献之苦涩一笑,他和郗道茂只有一个女儿,好像担心得有些多余。

王徽之则突然想通,洒脱笑道:“我可是王爵啊,降等也够传好几代,再往后,我也管不着了。”

“你就不能努努力,为后代挣一个世袭罔替吗?”王凝之没好气道:“我跟你明说,照眼下的功劳,子重和子敬都是有可能的。”

王徽之不以为意,拉了拉献之,笑道:“子敬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啊。”

王献之甩开他,“这种事不可以说笑。”

王凝之瞪了一眼不着调的老五,说道:“今日所说之事,还没有对外公布,乃是绝密,你给我管住嘴。”

他先与几个兄弟说,是想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免得像这次为王羲之追尊帝号和上庙号的事,内部人的想法都不统一。

王徽之忙道:“阿兄放心,我分得清轻重,出去之后,便只说书院的事,让那帮人看看我的能耐。”

王凝之点点头,“你那些不愿入仕、或者说无心仕途的朋友,都可以安排到书院去,朝廷会提供俸禄。”

众人又讨论了一阵,这才散去。

郗璿单独留下小儿子,又说了一阵子嗣的事。

王献之还不到四十,与表姐郗道茂的感情甚笃,可美中不足,两人成亲这么多年,膝下就一个女儿。

郗璿知道儿子不会纳妾,留下他,是劝他早些过继一个儿子。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穿越东晋,山河共挽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越东晋,山河共挽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