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0章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建章宫的铜漏滴答作响。巳时三刻的阳光斜斜穿过琉璃瓦。

刘妧案头的《平叛功簿》像一幅展开的壮丽画卷。朱红榜文在晨光中泛着威严的光泽。霍去病的玄甲军战绩赫赫,鲜红的字迹标注着“斩将十七员”;卫子夫统领的绣甲营以织机为兵,千副锁子甲细密如鳞的记录旁画着精巧的织梭;而最令人瞩目的,是南阳王阿莲的盐工队,她们竟用熬盐大锅熔铸百斤箭矢,批注旁还画着沸腾的盐卤与飞溅的铁花图案,仿佛能听见熔炉中炽热的轰鸣。

“陛下,太后到——”随着内侍尖细的通报声,殿外传来环佩叮当。

陈阿娇身披玄色太后翟衣,凤纹霞帔上的东珠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每一颗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映得榜文上“女户首功”四字愈发醒目。她腰间的紫金葫芦与身上的甲叶相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曲胜利的前奏。

“瞧瞧尚方署的新宝贝!”陈阿娇将一方刻着“护国”二字的玉印重重按在簿册上。印钮雕刻的并蒂凤凰栩栩如生。“这是用五王私铸的铜料熔铸而成,边角还留着‘代天牧民’的残纹呢!”她的语气中满是自豪,“听说匈奴单于得知五王败了,愣是把云中郡的马市往后挪了十里,这群胆小鬼!”

她袖口的赤金镶玉镯磕在案上,发出“当”的一声。镯身的战阵纹与簿册上女户的花押相互映衬,仿佛在诉说着战场上的英勇。

卫子夫在侍女的搀扶下缓步走来。素色襦裙上暗纹兰草沾着清晨的露水,显得格外清新。

“太后,陛下,”她展开绘有封赏名单的绢帛,不同颜色的标记清晰地标出军功等级,“长安的女户们自发凑了千匹织锦,说是要给绣甲营的女兵们制作‘功勋章’。”

说着,她轻轻翻开绢帛末页,一片染血的锦缎残片露了出来。上面用金线绣着的“渔阳李氏”四字虽已有些斑驳,却依然透着坚定与勇气。

窗外,太学方向突然传来钟磬齐鸣。惊起檐下一群白鸽,扑棱棱的翅膀声打破了片刻的宁静。

刘妧的思绪瞬间被拉回三日前的庆功宴——那时,陈阿娇情绪激昂,重重拍着鎏金漆案,酒盏中的桑落酒溅出杯沿,她大声说道:“女子不能封爵?哀家偏要让绣娘戴上侯印!”那掷地有声的话语,仿佛还在大殿中回荡。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甲叶相击声。

霍去病身披带着寒霜的玄甲大步踏入,肩甲上还沾着函谷关的尘土,风尘仆仆却难掩英气。他腰间玉佩上刻着的“冠军”二字,在昏暗的殿内依然闪烁着光芒。

“启禀陛下、太后,”他展开一张染血的敌首图,五王的印信被箭矢无情穿透,触目惊心,“在河间王营中搜出一本兵书,竟是公孙弘用《礼记》夹着的匈奴密约。”

说着,他从甲叶间取出一封火漆信,神情变得严肃,“但更要紧的是——北军探马在阴山脚下发现了匈奴左贤王的主力大军,他们扬言要为五王‘讨还公道’。”

信笺背面用炭笔草草画着匈奴骑兵的布防图,角落那句“女子乱政”的标语被红笔重重圈起,充满了挑衅。

“大胆狂徒!”陈阿娇怒不可遏,猛地拔出太后金错刀。刀刃在御案上用力刻出“胡虏敢犯,必斩其首”八个苍劲大字,刀光闪烁间,仿佛能看到她当年陪武帝征战时的飒爽英姿。

“当年陪着你父皇打匈奴,就知道这帮人见不得女子掌权!”她将刀递给刘妧,刀柄上精致的凤凰纹硌得刘妧掌心生疼。

卫子夫见状,适时展开《边境布防图》。图上用红笔密密麻麻标注着的“织锦斥候站”遍布边境,每个站点都用染坊的苏木水做了特殊标记,宛如夜空中的繁星,守护着大汉的疆土。

未时的阳光透过琉璃瓦,在霍去病的玄甲上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刘妧不经意间瞥见他腰间新悬的铜符——那是渔阳李氏用浆洗铺的铜钱精心熔铸而成,上面刻着的“护民”二字,虽简单却沉甸甸的。

这时,殿外又传来环佩与木屐相击的声音。平阳侯家儿媳带着三位女户主代表匆匆奔入殿内。

“陛下!太后!”南阳王阿莲的盐井工服上还沾着斑斑卤渍,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陶罐,“这是用平叛时熔箭的锅子煮出来的新粟,比寻常谷米多出三成米油呢!”

她身后的柳氏女则展开一匹华丽的织锦,金线绣成的“武定天下”四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周围密密麻麻地盖满了女户们的花押,每一个花押都代表着一份信任与支持。

陈阿娇伸手接过陶罐,珍珠璎珞扫过金黄的谷穗。她笑着说道:“好!就用这粟米给将士们做军粮!”

说着,她从袖中摸出十二枚金光闪闪的金错铜印,印文“女户校尉”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王阿莲、柳氏女,哀家封你们为‘司农女校尉’,领百户田宅!从今往后,你们就是大汉的功臣!”

卫子夫也展开《封爵条例》,朱笔圈着的“女子凭军功可封爵”条目十分显眼。条例末页贴着一张皱巴巴的草纸,上面是渔阳李氏女儿稚嫩的字迹:“我娘说,杀过贼的女子能戴金印!”

申时的更鼓准时响起。刘妧望着新送来的《匈奴军情册》,眉头紧紧皱起。

左贤王部新添的“铁浮屠”重骑来势汹汹,雁门郡女户传来的密报显示胡商正在高价收购汉地的冶铁图谱,形势愈发严峻。霍去病之前说的那句话又在她耳边响起:“匈奴虽强,然其民不知织锦为何物,此乃我军可乘之机。”

陈阿娇似乎看出了她的忧虑,突然推来一叠竹简。《文武学院奏议》几个大字苍劲有力。

“这是班昭与黄月英连夜编写的,”她指着其中的“武学院教战图”,图上巧妙地用织锦纹样解析骑兵阵型,“女子能掌控织机,为何就不能掌握兵机?咱们得让女子也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卫子夫则捧来一本装帧精美的《大汉文武学院规制》,封皮上烫金的字迹闪闪发光。翻开第一页,“无论男女,皆可应试”的朱批赫然在目,彰显着前所未有的魄力。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太学女学徒们叽叽喳喳地涌了过来。

领头的姑娘兴奋地举起一柄造型独特的短剑:“陛下!太后!我们用织机的传动原理改造了匕首,现在能连发三箭啦!”

短剑的机括处还精心缠着彩线,宛如她们平日里穿梭在织机上的梭子,充满了巧思。

酉时,宫宴在建章宫的兵器库旁热闹开席。

陈阿娇亲自为霍去病斟满一杯烈酒,然后指着一旁架上的新甲说道:“瞧瞧,这是绣甲营用‘八重锦’做的内衬,普通的刀根本砍不进去!”

霍去病一饮而尽,甲叶间露出一抹难得的笑意:“末将正想请旨,让女户们教教北军,如何用织锦制作又轻又暖的帐篷,这样将士们在寒夜里就能少受些苦了。”

卫子夫则用银匙轻轻搅着案上的桑葚酱,轻声说道:“我让少府仔细核算过,要是文武学院顺利开办,单是女户子弟的学费,就足够购买万石军粮了。”

刘妧伸手摸着案头新刻的“学院之玺”,想起早上张汤递来的奏折,说西市的百姓们已经自发捐钱,打算在坊市中建立“武备女塾”。

在兵器库中铜戈冷冽的微光里,陈阿娇鬓边珍珠的华贵气息与卫子夫裙角兰草的淡雅芬芳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无声却激昂的备战之歌。

“传旨!”刘妧神情庄重,将玉玺重重按在学院奏议上。朱红的印泥缓缓绽开,宛如一朵盛开的血色花朵,“着霍去病领武学院事,班昭领文学院事。从今往后,凡我大汉子民,无论男女,皆可进入学院修习文武之艺!我大汉的未来,需要更多有勇有谋的人才!”

“早就准备好了!”陈阿娇立刻接过话头,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文院用的是女户们精心织就的锦纸,武院则用女户们熔铸的精铁。咱们要让这学院办得风风光光!”

她腕间的赤金镯在烛火的映照下轻轻晃动,映得满架的兵器都染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

卫子夫展开一卷空白竹简,提笔蘸墨,神情专注而认真:“那我便先记下,今日建章宫议决——文武学院分设经义、算学、骑射、兵器四科。只要是有真才实学、表现优异者,皆可进入朝堂为官、领军出征!”

竹简便签在暮色中泛着微微的光芒,未干的墨字,如同两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必将在大汉的宫墙内外,激起层层叠叠的涟漪,培育出无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栋梁之材,无论他们是男子,还是女子。

此刻的长安西市,灯火渐次亮起。

张婆将一柄崭新的木剑塞进孙女手里,眼神中满是期待:“拿着,这是武学院发的试习剑。好好学,将来也能像那些女英雄一样,保家卫国!”

旁边铁匠铺的老板娘正将滚烫的铁水倒入模具,火星四溅,溅在她新领的“女户武徒”腰牌上,“嗞啦”作响。“瞧!这炉铁水足够打造十柄学院用的轻剑了!”她大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干劲。

铁花堆里,一枚刻着“文武”字样的铜筹滚了出来,在夕阳的余晖里闪着冷冽而坚定的光。恰似那些即将在工坊里、校场上,握起书卷与长剑的年轻身影,眼中闪烁着对家国安宁的无限渴望。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