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嫔祥嫔又碰上了,“你再怎么在陛下面前巧舌如簧,人家都有太后当靠山。”
祥嫔知道,祺嫔的话不过是自暴自弃的气话罢了,“那又如何,她的身份去,谁能服气?先前宫里都看不起何容华,嫌弃她是宫女出身,但是有个罪臣之女,又有太后当靠山,还不如何容华那个宫女出身的好,起码她位份在我们之上也没有耀武扬威地。”
浣碧不太敢,比她位份低的也家世比她好,她又靠着德妃,敢在德妃手底下张扬吗?
“后宫不可一日无主,臣奏请册立新后。”皇帝摆了摆手,丞相钟修梓终于忍不住了,“臣斗胆,询问陛下不肯立后的缘由。”
“后宫朱氏一手遮天,朕实在是无法忍受。”
“不若册立中等家世的嫔妃?”皇帝笑了,中等家世,朱家便是中等家世,为了登上后位让族中子弟接连和大族联姻,而且子弟才能又一般,被太后皇后捧起来后便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不若仿效前明?从民间择选美貌女子为后?若是无法管理后宫妃嫔,可由女官辅佐。”这个提议也不好,先不说皇帝看不看得上小门小户地,就草包美人皇帝就见惯了,悫妃丽贵嫔红颜未老恩先断,就是典例。
“若都不妥,陛下迟迟不肯立后,这宫中仍是朱家天下,臣略有耳闻,太后有意让皇长子与朱家的小姐接触。”皇帝锐利的目光扫射到钟修梓的身上,钟修梓弯腰更加谦卑了,“臣斗胆,可皇长子身边多是勋贵子弟,却无才能,皇长子又早早接近女色,怕是不妥。”
皇帝摇摇头,本来就没多指望予漓,只是,他已年近三十,儿子却只有两个,还是太少了一些。
去看看两个孩子的功课吧,皇帝与丞相前去查验,皇长子回答中规中矩,“死读书罢了,不过总算能记住些东西了。”
皇次子年幼,但不少事情颇有见解,“予润,在你看来,为君者,应该最注重什么?”
“应该最注重民心,唐太宗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皇帝点了点头,话虽如此,但他一开始登基,也是要拉拢朝臣的力量和摄政王抗衡,等摄政王死了,就可以过河拆桥给甘德妃苗贤妃赐死,从而逼迫甘丞相苗将军自愿致仕了事,不过缺点也很明显,自己还抢了抚远将军的儿媳柔则,导致君臣失和,国中无大将,差一点就让汝南王和慕容氏夺走了全部兵权,幸好自己也成熟起来,懂得分化,甚至宽恕了曾被先帝厌弃的贾家史家来制衡。
“仔细说说为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儿臣幼时听母妃讲故事。”钟修梓一惊,淑妃已经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可不能接连在参政上栽跟头啊,他得好好琢磨琢磨,不能站错队了。
“母妃给儿臣讲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囊萤映雪,儿臣都听腻了,后来母妃给儿子讲三国豪杰,讲江左风流,讲晋惠帝何不食肉糜,讲晋惠帝最后此嵇侍中血,勿去,儿臣发觉,其实看似繁盛的王朝,尤其是江南朝廷,往往朝廷已经腐败了,所以皇帝看不到下面的百姓民不聊生,一次赈灾不力,就可能引来王朝的覆灭,若是有人能吃饱饭,又有谁会去造反呢?而魏晋南北朝的风流之下,百姓已经食不果腹,而江左王朝却偏安一隅只顾争权夺利,就算东晋覆灭,大不了他们再投降新刘裕就是,打不了还可以投降流民,就算新的皇帝以前是乞丐也无妨,只要肯接纳他们,让他们的子弟继续为官,但是最后史书记载的,只会是亡国之君一人的罪过而已,儿臣并非同情亡国之君,只是觉得,世家大族贪欲过大,不可像西晋王朝已经只知道安抚割让利益,应当适当削弱豪强,让百姓像开国之初一样感念朝廷的恩德才是。”
钟修梓一声不吭,皇帝若有所思,本以为是史移芸跟他说的,不过这种道理浅显易懂,显然是小孩子自己理解的,只不过,要收服人心,打压豪强,谈何容易,不过孺子可教也。
喜欢甄嬛传之美人卷珠帘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甄嬛传之美人卷珠帘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