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7集:医馆助农,派弟子教农户种改良药材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蝉鸣撕开六月的热浪时,渭水南岸的雍县农户们正蹲在干裂的田埂上犯愁。去年蝗灾啃光了大半粟米,今年好不容易盼到雨,地里却只冒出稀稀拉拉的青苗,唯有田埂边几株半枯的柴胡,还歪歪扭扭地擎着点绿意。

“这地算是废了。”老农户王老汉用锄头敲了敲硬邦邦的土块,指节上的老茧磨得泛白,“往年还能采点药材换粮,如今蝗灾过后,连柴胡都长不旺了。”

他身边的年轻媳妇抹了把汗,怀里的娃正揪着她的衣角哭饿,“听说县丞前几日去咸阳求药种了,可这都半月了,连个信儿都没有……”

话音刚落,远处忽然传来马蹄声。三辆插着“大秦医馆”杏黄旗的马车碾过尘土,为首的青衣弟子勒住缰绳,车辕上挂着的木牌晃得人眼亮——“改良药材农技队”。

“王老汉在家吗?”青衣弟子跳下车,从背篓里掏出一卷麻纸,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字,还有几幅画着药材的图,“我是医馆素问先生座下弟子李青,奉先生之命,来教大伙种抗蝗的改良药材。”

王老汉愣了愣,伸手摸了摸那麻纸,又看了看马车里装着的木匣,“你们……真是咸阳来的医馆先生?这改良药材,真能在咱这地里长?”

“您先看这个。”李青蹲下身,从木匣里取出一小袋种子,颗粒比普通柴胡籽饱满些,颜色也深些,“这是素问先生亲自培育的‘抗蝗柴胡’,根壮、叶硬,蝗虫子不爱啃,而且耐旱,就适合咱雍县的土。”他说着,从另一个匣子里拿出个陶制小罐,“这里面是‘驱虫药粉’,撒在地里能防地下的虫,还有这‘育苗法’,先生特意画了图,照着装就行。”

围过来的农户们七嘴八舌地问开了。有人担心学不会,有人怕种出来没人要,还有人指着自家那片坡度陡的地,说往年种啥都没收成。李青没急着解释,而是先跟着王老汉去了他家的田。

那片田在半坡上,土薄,还带着不少碎石子。李青蹲下来,用手扒开土层看了看,又从怀里掏出个铜制的小铲子,在田埂边挖了个半尺深的坑,“王老汉,您看,这土得先松。咱改良的柴胡怕涝,得起垄,垄高要这么高。”他用铲子比了比,“而且每株之间要留两尺距离,通风好,才不容易生病。”

说着,他从马车上搬下一架奇怪的木犁,比普通犁头窄些,上面还刻着刻度,“这是先生特意做的‘药材播种犁’,能控制深度,种子撒下去正好一寸,不深不浅,出芽率高。”

王老汉半信半疑地接过犁,试着在地里推了推。木犁比想象中轻,犁沟深浅均匀,他心里顿时松了些。旁边的农户见了,也纷纷围过来,让李青教他们用犁。

可没一会儿,就有人犯了难。村西头的张二柱家的田挨着河,去年被水淹过,土是黏的,一踩就陷。李青跟着他去了田边,蹲下来抓了把土,在手里揉了揉,“这土得掺些草木灰。您家灶房的灰别扔,攒着,撒到地里能松土,还能补钾肥,药材长得壮。”他又从背篓里拿出一包粉末,“这是‘土壤改良剂’,先生用艾草灰和兽骨粉配的,撒在黏土里,不出半月,土就松了。”

张二柱捏了点粉末闻了闻,有股淡淡的草木香,“这玩意儿真管用?要是种不活……”

“您放心。”李青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书,上面盖着大秦医馆的红印,“先生说了,凡是跟着种改良药材的农户,医馆都给‘保收券’。要是因为种子或技术问题没收成,医馆按往年收成给您补粮。而且药材熟了,医馆直接派车来收,价还比药贩子高两成。”

这话一出口,农户们顿时炸了锅。有保收,还有高价收购,哪有这样的好事?王老汉接过文书,指腹蹭过红印,又看了看李青认真的模样,忽然拍了拍大腿,“成!俺信你们!俺家那三亩地,全种这改良柴胡!”

有了王老汉带头,其他农户也纷纷应下来。李青立刻让同来的两个师弟打开马车,把种子、药粉和播种犁分下去,又在田埂上搭了个简易的棚子,当作“农技站”,每天从早到晚在地里转悠,教大伙育苗、松土、除虫。

头几天,总有人出岔子。有人把药粉撒多了,苗刚冒芽就蔫了;有人起垄太矮,下了场小雨就淹了根。李青没嫌烦,带着人一棵棵补种,手把手教他们控制用量,还在田边插了木牌,上面写着“药粉每亩撒三斤”“垄高需一尺”,用的都是大白话,连不识字的老汉都能看懂。

半个月后,地里的柴胡苗渐渐长壮了。翠绿的叶子舒展开,根须扎得深,连往年爱来啃叶的蝗虫,落在上面也只啃两口就飞走了。王老汉每天早上都要去地里转一圈,用手摸一摸苗叶,笑得合不拢嘴,“这改良药材就是不一样!你看这叶子,多厚实!”

这天傍晚,李青正在棚子里整理记录,忽然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抬头一看,竟是素问先生亲自来了,身边还跟着几个医馆的管事,推着一辆装满粮袋的马车。

“先生!”李青赶紧迎上去。

素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我来看看大伙种得怎么样。”她走到田边,蹲下来仔细看了看柴胡苗,又翻开土层看了看根须,满意地点点头,“不错,长势比预期的还好。”

王老汉听说素问来了,赶紧拉着媳妇孩子跑过来,手里还捧着刚煮好的粟米粥,“先生,您快尝尝!要不是您培育的好种子,咱今年都不知道咋过呢!”

素问接过粥碗,喝了一口,温声道:“这是大伙自己种出来的希望,该谢你们自己肯尝试。”她指了指身后的马车,“这里装的是新磨的粟米,每户先领两袋,算是医馆给大伙的‘青苗补贴’。等药材熟了,咱们还会派药商来,按说好的价收,绝不让大伙吃亏。”

农户们听了,纷纷鼓掌。张二柱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先生,前几天俺还怀疑您的药粉不管用,现在俺服了!明年俺家的地,全听您的安排!”

素问笑了笑,又对李青说:“雍县这边做得好,接下来还要往其他县传。你把这边的经验整理一下,写成册子,发给其他农技队,让更多农户能种上改良药材。”

“是,先生!”李青用力点头。

夕阳西下时,素问带着人离开,马车后跟着送别的农户。王老汉站在田埂上,望着渐渐远去的杏黄旗,又看了看地里绿油油的柴胡苗,忽然觉得,今年的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而此时的李青,正在棚子里借着夕阳的光写记录。他在册子上写道:“雍县农户已掌握改良柴胡种植技术,苗情良好,农户积极性高。后续需持续跟进,确保秋收顺利。”写完,他抬头望向远处的田地,心里忽然明白,先生让他们来助农,不只是为了让农户有收成,更是为了让医馆的药材供应能稳定下来——农户有了收入,医馆有了药源,这才是真正的“农医双赢”。

晚风拂过田埂,柴胡苗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喝彩。李青握紧了手里的册子,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事做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长出这样绿油油的希望。

喜欢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