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玄武门外。
人潮如海,万头攒动。不计其数的百姓将城门围得水泄不通,个个伸长脖子,满脸期盼地张望着。
自从唐军攻入吐蕃腹地的消息传来,百姓们就日夜期盼着这场胜利庆典。
如今,他们早早赶来,只为亲眼见证这载入史册的伟大时刻。
“隆隆——”
忽然,一阵闷雷般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只见身着明光铠、背负硬弓劲矢的龙武军列队而出,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为首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身形魁梧,目光如炬,正是威震天下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这位执掌龙武军数十年的老将,今日破例亲自主持庆典。
平定吐蕃这等千古伟业,他岂能缺席?更何况,正是龙武军率先突破积石山天险,为唐军打开了通往吐蕃的大门。
今日,他要亲自为麾下将士送上这份荣耀。
在陈玄礼的指挥下,龙武军开始疏导人群。百姓们自发让开通道,转眼间,原本拥挤不堪的玄武门前已是道路畅通。
“陛下驾到!”
高力士尖细的嗓音划破长空。
只见李隆基身着龙袍,头戴金冠,在群臣簇拥下大步而来。
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今日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十岁。他亲自驾临玄武门,足见对这场庆典的重视。
“到了吗?”李隆基踮起脚尖,急切地望向远方。
“回陛下,尚未抵达。”高力士躬身回禀。
“还没到?”李隆基眉头微皱,语气中透着失望,“太子他们到哪了?”
“太子已与李将军会合,正在返程途中,想必快到了。”
“才刚会合?”李隆基脸色一沉,“这太子办事怎么如此拖沓?”
话音未落,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欢呼声。李隆基眼前一亮,脸上的不悦瞬间化为期待。这场等待已久的凯旋盛典,终于要拉开帷幕了。
高力士一时语塞,连忙重新组织语言:“陛下,太子殿下行动已算迅捷,这才不过片刻功夫...”
“还叫迅捷?”李隆基眉头紧锁,语气中满是不耐,“朕都等了半天了,怎么还不见人影?”
这话让高力士哭笑不得,陛下明明才到玄武门没多久,怎么就成了“等了半天”?但看着天子眼中闪烁的急切光芒,他识趣地闭上了嘴。
不仅李隆基心急如焚,满朝文武也都翘首以盼。
李林甫等大臣个个伸长脖子,眼睛瞪得滚圆,恨不得立刻见到凯旋之师。能亲眼见证如此盛典,简直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谁能不心焦?
“轰隆隆——”
突然,北方传来一阵闷雷般的声响。
“来了!”李隆基眼中精光暴射,猛地望向北方。群臣无不精神一振,纷纷引颈张望。
陈玄礼更是激动得须发皆颤,双手不停地搓动着。
龙武军如同他的亲生骨肉,如今得胜归来,他怎能不心潮澎湃?若非碍于身份,他早就策马迎上去了。
只见北方地平线上,一支铁骑如潮水般涌来。无数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那醒目的“唐”字格外耀眼。
玄武门前瞬间沸腾了!李隆基、群臣、百姓,所有人的激情都被点燃,爆发出震天欢呼:
“来了!终于来了!”
“大唐的英雄凯旋了!”
“天啊,我竟能亲眼见到这些英雄!”
李隆基抬脚就要上前相迎,高力士慌忙阻拦:“陛下,这不合礼制...”
“礼制?狗屁的礼制!”李隆基一把推开高力士,竟当众爆出粗口。
这声粗口非但没有引起非议,反而让在场众人对这位帝王更添几分敬意。
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若还要拘泥于繁文缛节,那才真叫扫兴!
高力士愣在原地,半晌才回过神来。等他追上去时,李隆基已经大步流星走出老远。
随着队伍渐近,这支铁血雄师的威仪愈发清晰可见。
将士们个个如龙似虎,气势如虹。更令人震撼的是,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凛冽杀气,那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铁证,是百战余生的铁血印记!
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军队,才是真正的铁血之师,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大唐的英雄!大唐的英雄!”
百姓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无数手臂在空中挥舞,声浪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李隆基目光如炬,只见李乾、郭子仪、李光弼三员大将正与太子李亨并驾齐驱,疾驰而来。
行至近前,李乾抬手一挥,数万大军瞬间止步,动作整齐划一,仿佛一人所动。这等令行禁止的精锐之师,引得百姓又是一阵惊叹。
“李乾!郭子仪!李光弼!”李隆基竟迈开双腿,小跑着迎了上去,边跑边喊:“朕的英雄们!”
李乾惊诧不已,正欲翻身下马,却被李隆基抬手制止:“不许下马!”
“这...”李乾一时愕然。
“朕要亲自扶你们下马!”李隆基声若洪钟。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天子亲自扶将下马,这是何等殊荣!李乾连忙推辞:“陛下,这万万使不得...”
“什么使不得?”李隆基脸色一沉,“抗旨不遵可是大罪!”竟将这等小事上升到了抗旨的高度。
李隆基来到李乾马前,仔细打量着这位年轻统帅,眼中满是赞许:“李乾啊,打得好!打得真是太好了!吐蕃就这样被你们灭了!”
“全赖陛下英明。”李乾由衷感慨。平定吐蕃虽是他的谋划,但若非李隆基力排众议,放手让他施为,岂能有今日之功?
这番话让李隆基龙颜大悦,眯着眼睛连连点头。
他亲手扶李乾下马,又仔细端详着这位爱将:“瘦了些,但更显刚毅了,好!好得很!”战争的磨砺让李乾愈发沉稳干练,对战场局势的把握也更加炉火纯青。
群臣望着这一幕,无不艳羡不已。
天子亲自扶将下马,这是何等荣耀!想当年李白得赐御手调羹已是轰动天下,但与今日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最是懊恼的莫过于杨国忠了。他恨得牙痒痒,若不是李乾横插一脚,这出征吐蕃的荣耀本该属于他。若能得到天子如此礼遇,他飞黄腾达之路岂不更加顺畅?
李林甫冷眼旁观,眼中精光闪烁,既羡慕又释然。
转念一想,李乾不过二十出头,再厉害也威胁不到自己的相位。即便将来能当上丞相,那也是二十年后的事了,届时自己早已不在其位。
最欣喜的莫过于陈玄礼。看着自己一手栽培的爱将如此受宠,这位老将军捋着花白胡须,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李隆基在李乾肩头重重一拍,转身来到郭子仪面前,笑道:“郭子仪,瞧你愈发精干了。看来这次吐蕃之行,收获不小啊!”
虽然郭子仪的军事才华尚未被李隆基完全发现,但其勇猛之名早已传遍京城,深得圣心。李隆基越看越是喜爱。
“全赖陛下恩典,臣才有幸参与此战。”郭子仪恭敬行礼。
“哈哈!”李隆基龙颜大悦,这话正合他心意,亲手扶郭子仪下马。
拍了拍郭子仪的肩膀,李隆基又来到李光弼面前,仔细端详后连连点头:“早就听闻西北军中有位叫李光弼的虎将,勇冠三军,智勇双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这番赞誉让素来沉稳的李光弼也不禁飘飘然,激动道:“能得陛下挂念,臣李光弼三生有幸!”
作为帝王,就是要能予人荣耀,掌人生死。
李隆基这番话让李光弼倍感荣宠,这正是帝王之术的精妙所在。李隆基心满意足,笑呵呵地扶李光弼下马。
这一幕幕君臣相得的场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李隆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在向天下昭示:这些为大唐开疆拓土的功臣,值得最高的礼遇!
喜欢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