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4章 一切如常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事情已然无法挽回,索性直接跪地认错,假装痛哭。

毕竟袁绍生性优柔寡断,此刻发怒不过是因为心情不佳,需要找个替罪羊。

而郭图恰好成了目标,只能怪自己运气太差。

然而,郭图心里明白,袁绍不会深究此事。

他只是无意间给了对方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

待这阵怒火消散,一切便归于平静。

郭图对袁绍的性格可谓洞若观火。

见郭图已跪下哭泣,袁绍的心情稍显缓和,不再如先前那般暴躁。

一番严厉训话之后,他终于放过郭图。

转身望向高悬的金榜,语气带着几分自负说道:

“好了,诸位!李存孝的事暂且搁置,咱们先看看金榜榜首到底是谁。

此人日后将成为你们的同僚,早些熟悉也有好处。”

众人听罢袁绍的大言不惭,虽心中不以为然,但仍附和着露出笑容:

“主公所言极是!想来以主公的雄才大略,这天下第一必会前来归顺。

届时,能与他共事,实乃荣幸!”

有人带头喝彩:“恭喜主公,喜获金榜第一武将!”

众人纷纷随声附和,齐声道贺。

袁绍闻言,内心甚是自得。

他暗自得意,这天下第一之位非己莫属。

徐州城中,一切如常。

小沛。

刘备在看到李存孝登榜的消息后,原本因李元霸位列金榜第三而感到的兴奋逐渐消退。

这份兴奋源自于得知榜首是一位在野武将,但此刻却被突如其来的事实打破。

刘备通过金榜上的评语得出结论:尽管金榜第一实力非凡,但从整体能力来看,依旧逊色于李存孝。

毕竟,“将不过李,千古第一将”

的称号已足以说明一切。

相比之下,刘备对于李元霸的“力不过霸”

评价起初并未太过在意。

这仅仅表明李元霸是金榜认证的华夏历史中力量最强者,虽令人震撼,但这只关乎力气大小,并不代表其无敌。

至于金榜所言李元霸能够单挑百万大军的说法,刘备并未信以为真。

在他眼中,再强大的个人力量也无法规避被击败的可能性,毕竟人终究是凡人,而非神明。

因此,刘备虽对李元霸心生羡慕与些许忌惮,但这些情绪因李元霸智力低下的特点大大减弱。

这也解释了为何他看到李元霸上榜时,并未对西凉王产生过多怨恨。

在刘备看来,这样一个只知道蛮干的莽夫,即使武力再出众,也并不难对付。

既然如此,又何必耿耿于怀呢?

更别说,刘备认为之前登榜的薛礼和徐晓等人,其威胁性远超李元霸。

即便是有“霸王重生”

之称的高宠,在刘备心中也比李元霸更具威胁。

即便金榜清楚地记录了李元霸曾三次重击高宠的事实,刘备依然坚持认为高宠对自己构成的潜在威胁更大。

究其原因,皆因李元霸被普遍视为缺乏智慧的莽汉。

不仅是刘备,天下各路诸侯也都持有相同看法——这样一个智力欠缺的人,显然更容易对付。

没有人真正相信榜单上对李元霸的评价——“一人可屠百万兵”

在众人眼中,这样的描述太过夸张,显得不切实际。

即便刘备目前手下的兵力只有三千,将领也只有关羽、张飞,还有即将归附的赵云,他依然坚信自己能够独自击败李元霸,前提是李元霸无人协助。

然而,如果刘备等人得知林枫的看法,他们或许会感到可笑。

在林枫看来,这些人见识浅薄,从未见过真正的强者。

若能目睹李元霸在四明山战役中的辉煌表现,他们定会明白榜单所言非虚,甚至低估了李元霸的真实实力!

不过,对于李存孝这位排名第二的武将,刘备的态度却完全不同。

他深知智勇双全的将领远胜过单纯的莽夫。

在刘备眼里,十个莽夫的战斗力都不及一个兼具智慧与勇气的将领,而李存孝正是这样的人物。

当刘备查看李存孝的金榜评价时,并未给予太多关注。

在他看来,这份评价与李元霸类似,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词汇。

因此,他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李存孝的历史战绩上,仔细阅读着那些详尽且丰富的记录。

刘备虽对林枫心存芥蒂,却不得不认可麾下的李存孝确实实力超凡。

尤其在目睹李存孝以十八骑攻占阳平关、孤军深入击溃敌军时,刘备不禁赞叹:“李存孝堪称神将,当今武将恐无人能及他的锋芒。”

关羽和张飞听罢并未反驳,因为他们同样敬佩李存孝。

回想当年虎牢关前,那宛如天神降临的身影,令二人至今难忘。

相比李元霸带来的压迫感,李存孝更似战神,散发出无法估量的力量与无坚不摧的威势。

此后李存孝多次展现非凡战力,无论面对强敌还是乱箭,皆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这种天人般的风范,让关羽和张飞自愧不如,也深信金榜授予李存孝“千古第一将”

的称号实至名归。

关羽听闻大哥感慨,习惯性地捋须,眯起丹凤眼赞同道:“大哥所言极是!李存孝堪称金榜赞誉当之无愧。”

“若非他为千古第一将,我关某绝不会心悦诚服。”

“至于其他人……”

他稍作停顿,冷哼一声,“根本不配。”

张飞随之附和:“俺也这么认为!”

刘备听完二位兄弟的话并不惊讶。

他知道,即使二人向来高傲,对李存孝却始终敬重。

提及吕布时,两人都认同其能力,却无敬意。

可能因吕布弑父行为令嫉恶如仇的他们鄙视,也可能因其武力未达让他们折服的标准。

关羽自认踏入绝世境界后已与吕布相当;张飞则坚信,一旦自己达到绝世,便可轻易击败吕布。

谈及裴元庆,关羽与张飞同样态度温和。

在他俩眼中,裴元庆不过是尚未成熟的少年。

要不是他曾公开挡住李元霸一锤而安然无恙,两人根本不会正眼看他。

即便如此,他们也仅视其为勉强合格而已。

毕竟,在他们心中,即使未入绝世行列,也有把握应对李元霸的攻击。

因此,裴元庆的表现,在他们看来,不过平平。

刘备得知李存孝的辉煌战绩后,对其更加欣赏。

然而,想到李存孝效忠于自己深恶痛绝的西凉王林枫,他心中充满了嫉妒与愤怒。

他愤愤地咒骂林枫,誓言要报仇雪恨。

关羽、张飞等人对此感到困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金榜上的信息让他们恍然大悟,原来李存孝已成为林枫的手下,这让刘备难以释怀。

原来这被争夺的“爱将”

竟是金榜第二的李存孝,这一发现让众人十分无语,觉得刘备的行为实在太过分,简直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关羽和张飞作为兄长,虽然觉得这话让人难以接受,但也只能默默忍受。

简雍和孙乾虽有不满,却努力说服自己这只是主公一时冲动。

而糜竺就不同了,作为外来者,他早已对投奔刘备心生悔意,如今见到刘备说出这般荒唐之言,更是懊恼至极,担心自己的妹妹会因此陷入困境。

糜竺得知李元霸和李存孝归属于西凉林枫后,内心痛苦不已,懊悔自己当初为何选择依附刘备这样一个仅凭皇叔身份的落魄诸侯。

看着刘备现在的表现,再对比西凉王的强势地位,糜竺深感不甘。

他决定不再坐视不管,而是主动寻找机会。

徐州局势复杂,外有强敌环伺,内有隐忧四起,糜竺明白此地危机重重。

若非陶谦尚在,徐州恐怕早已陷入混乱。

即便陶谦有意将徐州牧之位传给刘备,糜竺也坚信徐州并不会因此太平。

他决心放手一搏,只为让糜家能够在他手中重获辉煌。

只要担任徐州牧,就能掌控整个徐州,这是关羽、张飞等人的想法。

然而糜竺认为简雍和孙乾不会这么天真,作为谋士,他们比普通人更了解局势。

徐州的复杂性远超想象,陶谦虽名义上统治五郡,但实际上仅控制部分区域。

泰山贼臧霸自立为王,广陵郡也被袁术占据,这两地都不会听命于陶谦,更别说未来的徐州牧了。

除非通过武力夺取徐州,否则新任徐州牧无法真正掌控全局。

糜竺深知这一点,因此对未来充满忧虑。

即便他支持刘备成为徐州牧,刘备也只能实际控制下邳一郡,其余四郡难以管理。

这对刘备实力的提升微乎其微,毕竟一郡之地所能招募的兵力有限,而且周边还有曹操、袁术这样的强敌虎视眈眈。

在这种情况下,糜竺迫切想要离开徐州,避免卷入无休止的纷争,同时保护糜家免受牵连。

糜竺深知,仅凭自身难以脱离徐州的束缚。

陶谦和刘备绝不会轻易放走掌控庞大财富的糜家。

因此,他必须寻求非常规方式,而外援成为关键。

经过深思熟虑,他将目光投向西凉王及其麾下的锦衣卫。

尽管徐州内部也可能潜伏着锦衣卫成员,但要找到他们无异于大海捞针。

相比之下,通过西凉王这条主线接触锦衣卫更为可行。

为了争取援助,糜竺决定在金榜发布后立即派遣心腹随商队前往西凉。

凭借糜家在大汉商界的显赫地位,他坚信西凉王会给予接待。

届时,通过亲信呈递书信并展示诚意,相信能打动西凉王出手相助。

这一计划虽充满风险,却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选择。

西凉王只需向徐州锦衣卫下达指令,让他们协助糜家秘密转移财物即可。

在糜竺眼中,锦衣卫定能轻松完成任务。

理清思绪后,他看着近乎疯狂的刘备,心中泛起一丝同情。

最终,他决定独自离开,把徐州的困境留给刘备。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