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府与西安府两地,短短三日,报名人数已逾十万青壮年!
于西北百姓而言,参军已成为青年们共同的梦想!
汉中军的制度与福利政策诱人至极,实为普通人改变命运之选!
战场上立功者,可得良田,加官进爵!
即便战死,汉中军的抚恤亦能确保家人生活无忧!
西北风气大变!
百姓皆以当兵为荣,争抢这份荣耀!
战事起时,百姓热议战场之事,犹如日常谈资!
对于战争,西北百姓持乐观支持态度,言论积极正面!
往昔,谈及战事,百姓皆惧!
如今,战事不扰民生,战场远离大明,百姓生活如故!
昔日大明战事起,百姓节衣缩食,军费粮食皆出自百姓!
而今,有国库与汉王朱松支撑,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国都迁至西安府后,大明开始免征粮税,转而依赖商业税,再以钱买粮,民众生活渐见希望。
百姓无须再忧无粮饿死,此景象不仅限于西北,整个大明皆然。
这一点,极大转变了大明百姓对战争的态度。
当朱元璋即将东征东瀛的消息传出,大明上下,从朝廷至民间,鲜有反对之声。
西域、漠北之难,皆已克服,东瀛更不足挂齿。
大明此刻,自信心空前高涨,正是朱元璋与朱松对外扩张的良机。
另,洪武二十七年腊月二十三,众藩王回京过年,正值祭灶王之日。
朱元璋对此日极为重视。
昔日朱标西巡考察迁都事宜后病逝,朱元璋深感此为天谴,认为自己杀戮过重,报应落在太子朱标身上。
同时,他也认为天意不欲他迁都西安。
同一年祭灶王时,朱元璋提及迁都,决定此生不再迁都,而将此事留给后世子孙。
朱标之死对朱元璋打击深重,令他心生惶恐。
此次祭灶王,国都虽已迁至西安,但朱元璋与朱标心愿已了。
美中不足的是,西安府未建新皇宫,仅改造了昔日秦王府。
因朱元璋与朱标皆知,朱松有意迁都北平府。
年后,燕王朱棣与其长子朱高炽将赴漠北,北平府将重回朝廷之手,迁都之事亦无需再急。
朱棣成为永乐帝后,首先着手建设北平府,直至完工次年才实施迁都。
自1406年至1420年,历经十五年方告峻工,足见工程规模之宏大。
以朱松现今所具手段与技术,若他日欲于北平府重建此类宫殿群,料想数年即可完成。
待朱松登基为帝,耗时数年建成北平府与皇宫,随即迁都即可。
因此,朱元璋与朱标对迁都之事已不甚挂心。
目前,朝廷中枢已迁至西安府,西北之地正为大明最繁华之地。
就现状而言,以西安府为中枢最为适宜。
然而,此仅朱元璋、朱标与朱松父子三人心知肚明,他人对朱松欲迁都北平府的念头一无所知。
倘若燕王朱棣得知朱松此意,恐怕会气急攻心。
年关将至,汉王府渐趋热闹,来访朝廷官员络绎不绝。
以往,藩王私下严禁与朝臣接触,但在汉王朱松这里却成了常态。
尽管朱松未涉朝堂,大明的发展规划却多由他定夺,朱标负责执行,各部官员遇难题时,常来请教朱松。
此乃朱元璋亲令。
六部官员遇难题无解时,可直接求助于汉王朱松。
他这位皇帝已然放手,朝廷大事多由朱松与朱标两个儿子处理,而他则提前享受退休生活,每日携孙子与周贵妃四处游历。
可以说,朱松虽非皇帝亦非储君,却已暗中掌控了整个朝廷。
朱元璋这位皇帝与朱标这位太子,更像是为朱松服务的助手。
各路藩王大多已接获朱元璋旨意,命他们今年春节共聚汉中府过年。
在大明,此举前所未有。
除非未就藩的皇子,否则藩王从无过年返京之理。
“父皇,众弟已在途中,老三、老十二等近日或将先至汉中。”
朱标闻讯后,即来向朱元璋禀报喜讯。
“可知为何令他们来汉中过年?”
朱元璋微笑反问。
人至暮年,谁不盼春节团圆,儿孙绕膝?
尤其是见识过六百年后老朱家后代繁盛,朱元璋更念及诸子。
诸多藩王,自就藩后再难相见,皆是亲子,岂能不念?
往昔,纵思念深切,亦因诸多顾虑而不允其返京。
但今非昔比,国库充裕,无需虑及耗资巨大。
“父皇是想借机敲打兄弟,为老九铺路?”
朱标洞悉更深层意图。
“正是,首次召回所有儿子,日后亦不再束缚他们。”
“老九的手段,足以令兄弟折服,并非难事。”
“便是要让他们见识老九的能力,断了其他念头。”
朱元璋含笑点头,对老九朱松充满信心。
朱松之能,驾驭藩王轻而易举。
“儿臣早已料到,九弟想必也明了父皇心意。”
朱标笃定地说。
“那小子自然懂得。
再告诉你个好消息。”
汉江造船厂的首艘蒸汽机船已顺利下水,正处测试阶段。
老九提议年后带众人前往视察,亲身体验大明首艘蒸汽机船,朱元璋言谈间流露期待。
“进展如此迅速?”
“老九保密工作做得真好,我竟还未知晓此事!”朱标同样面露惊喜。
这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汉中境内的汉江,直通武昌府,汇入长江,是建造造船厂的理想之地。
然而,受技术与汉江条件所限,目前所造蒸汽机船的最大吨位仅约2000吨,这也是汉江航道所能承载的极限。
若欲建造更大吨位之船,唯有选择长江中下游或沿海地区。
但即便如此,2000吨的蒸汽机船对大明而言已足够。
历史上,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排水量可达万吨,长度超百米,但那仍是木制帆船。
而今朱松所造的蒸汽机船,由钢铁铸就,采用蒸汽机螺旋桨驱动,直接跨越了明轮时代。
朱松凭借现有技术,省去了按部就班的技术更迭。
汉江造船厂由朱松与研究院直接负责,无需经过朝廷中枢,故朱标对蒸汽机船的建造进度不知情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让朱元璋体验蒸汽机船,或许意在让所有归来的藩王都能一睹其风采。
当下汉中军欲扩编,并将组建水师的消息已广为流传,诸多藩王私下热议此事。
试想他们目睹汉中打造出钢铁身躯、疾速行驶的蒸汽机船,该是何等震惊?
而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些蒸汽机船上装配了威力无边的各式舰炮!
朱松则在迫击炮基础上,成功研制出舰载滑膛炮。
此炮之威,任何木帆船皆难以承受一击。
“计划在元宵佳节,领众藩王共赴老九之蒸汽机船参观。”
“此事暂未公开,你心知肚明即可,待时而动。”朱元璋对朱标嘱咐道。
以蒸汽机船为威慑,敲打各藩王,实为妙计。
令他们明了与老九之差距,多数人自会收敛心思。
晋王朱棡、蜀王朱椿、湘王朱柏、宁王朱权四人,与朱松亲近,朱元璋无甚忧虑。
他们早已是同舟共济。
年幼皇子们自西北归来,对九哥更是钦佩不已,亲密无间。
至于其余藩王,朱元璋唯一挂心者,唯老四朱棣及已就藩的吴王朱允炆。
“标儿,允炆及你那太子妃,需多加留意。
此等关头,切勿再生枝节,尤其是你那太子妃。”朱元璋再次叮咛朱标。
藩王回京过年,朱允炆自不会缺席。
太子妃吕氏,亦将同行。
“父皇息怒,儿臣……儿臣并未向允炆发诏。”朱标闻言,神色微变,急忙辩解。
“你……这是何苦呢?”朱元璋轻叹。
他深知朱标之意,意在断绝朱允炆与吕氏之妄想,连此番藩王回京,朱标都未将朱允炆与朱允熥列入。
“我……也是为了他们好。”朱标苦笑辩解。
他盼两子能懂其用心,即便不懂,埋怨他,他也甘愿承受。
藩王们乘坐蒸汽火车,无不震惊。
朱元璋召藩王回京,意在敲打震慑,断其觊觎王位之念。
至于朱允炆与朱允熥,倒显得次要。
朱标出于私心,将他们排除在外,毕竟,他是他们的父亲,自己的儿子自己管教。
他不愿因两子之事,再让父亲操心。
“你自己处理吧,此事我不再过问。”朱元璋无奈,终默认此事。
年关将至,此时再通知朱允炆他们,也来不及了。
另一边,朱松这几日沉浸在研究院中,将事务交给秦武和周通,自己则与耿青紧盯造船厂与工厂的研究生产进度。
朱松设计的舰载滑膛炮,分固定式与移动式两种。
舰身固定火炮共十二门,船头船尾各三门,左翼右翼亦各三门。
这些火炮既可固定于舰身,亦可拆卸置于橡胶轮胎车架上。
此大口径滑膛炮,威力胜迫击炮,更适于攻城,但重量大,需配轮胎底座移动。
“老刘,内燃机研究进展怎样了?”朱松抽空来到内燃机研究室询问。
内燃机的研究,自橡胶与石油开采后,朱松便已着手进行。
“殿下,再给我一载光阴,内燃机必成!”刘耀祖信誓旦旦。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