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7章 技术层面已无障碍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相较之下,李成桂之历史终局,远胜渊盖苏文!

至少,李成桂开创了一朝之基!

正因如此,朱元璋与朱松皆未将高丽的李成桂放在眼里,王禑更是无足轻重。

在漠北的狼居胥山之巅,燕王朱棣与胡王朱高炽这对父子正眺望山下,那座仍在建设中的城池令他们感慨万千。

朱高炽的领地是呼和浩特卫,而朱棣的河营夏郡卫则毗邻狼居胥山,站于此山,整个河营夏郡卫尽收眼底。

“仅仅数月,上次登此山时,未曾料想能目睹如此壮观的城池!”朱棣望着自己的城池,感慨万千。

“呼和浩特亦然,九叔为发展漠北,真是倾尽全力!”朱高炽笑道,“对了,父王,听说西安府至辽东的铁路已在修建。”

他们父子在封地建设上无需过多操心,只需依赖汉中的专业人士。

作为藩王,他们只需关注草原部落,训练好麾下将士,便能安枕无忧。

相较于在北平府时,他们甚至无需担忧军饷或粮食问题。

他们首次体验到了汉中昔日钱粮无忧、专心强兵的感觉,实在畅快!

“铁路?你是想将铁路也延伸至漠北吗?”朱高炽提及铁路,朱棣心动不已。

得知太原府、北平府和大宁府都将通铁路,朱棣怎会不动心?若封地仍在北平,那他也将拥有铁路。

但如今迁至漠北,距北平府千里之遥,即便是快马加鞭,往返也需大半个月。

若有铁路相连,数日即可抵达!

“九皇叔不是曾许诺,漠北有所求,他必应吗?”

“修建铁路,通车漠北,实为迫切需求,九皇叔理应不会回绝!”

“火车若能通至漠北,朝廷对此地的掌控将更加有力!”

“自西安府至漠北,不过数日行程!”

朱高炽断言道。

朱棣亦深知此理。

“稍安勿躁。

数月之后,年底前我亲赴汉中,与他深谈!”

朱棣沉思片刻,亦觉火车通车之事宜早进行。

漠北发展至斯,实属不易。

初时,父子二人皆以为此地不过是贬谪之所,而今观之,只要经营得当,资源充足,其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虽不及汉中或西安府,但相较于大明其他地区,已属上乘!

“老二和老三在皇卫学院情形如何?”

朱高炽忽而提及朱高煦与朱高燧。

自兄弟二人入学皇卫,便接受封闭式管理训练,虽偶有书信归来,却尽是琐碎无关之事!

不知他们在学院有无闯祸?

所幸至今,尚未闻负面消息。

“炽儿,你们三兄弟中,你治理地方之能最强!”

“然论行军打仗,老二、老三皆为良将!”

“望你们日后能团结一致,你身为兄长,更需引领众人!”

朱棣语重心长地告诫朱高炽。

“孩儿明白!”

朱高炽恭敬回应,心中却感无力。

老三暂且不论,满心算计!

老二朱高煦虽少计谋,却性情暴躁,自视聪明,且始终与他这个兄长不和!

老三满心狡黠,老二则满身叛逆!

二人皆非易与之辈!

他虽为兄长,但两兄弟从未真正信服过他。

他们心中所思,不过是如何在他父亲面前取而代之。

“报!”

“殿下,北平府来人,说辽东有变!”

此时,张玉急步而入,向朱棣禀告。

“哦?”

“辽东能有何变?莫非高丽又生事端?”

朱棣初感惊讶,随即想到辽东变故或与高丽有关。

“正是!”

“据传高丽集结十五万大军,意在铁岭卫一带。

明为攻女真,实则欲占铁岭卫周边之地。”

张玉详述辽东情形。

“父王,看来高丽王终是按捺不住,要对辽东动手了。”

朱高炽皱眉道。

“此事已与我们无关。”

“别忘了,我们已封至漠北,辽东之事应由十七弟处理。

即便他能力有限,仅凭朵颜三卫亦足以守卫辽东。”

朱棣却摇头,语气平静。

“若我们出兵助十七叔一臂之力呢?”

“这或许是我们的一个机会!”

朱高炽提出异议。

“你以为十七叔未将此消息上报朝廷?”

“朝廷尚无动静,我们又岂可擅自行事?”

“其他藩王或许可以有所动作,但我们一家却不可。”

朱棣正色提醒朱高炽。

朱高炽闻言,低头沉思。

他隐约明白朱棣之意,不禁无奈叹息。

“想战,日后有的是机会。

区区高丽,便让给十七叔吧。”

“我们父子应尽快发展漠北,西北之地尚有广阔天地,足以让我们为大明开疆拓土。”

朱棎见朱高炽失落,轻拍其肩以示鼓励。

“西北边?”

朱高炽闻言,面露惊讶之色。

在马车上的对话,朱棣并未向朱高炽提及,因此朱高炽对朱棣已将目光投向西方的事实一无所知,当然,这还需建立在朱松能守信并提供强大火器的基础上。

“听我的准没错,以后碰到类似的事,多听听我的意见。”朱棣简洁地叮嘱道。

“孩儿明白了。”朱高炽若有所思地点头回应。

……

汉中府,两艘蒸汽机战船顺利下水。

其中一艘两千吨级,正常可载千人,满载则可近两千,但会相当拥挤,毕竟船体仅七十多米长,十几米宽。

朱松估算过,至少需十五艘此类战船,方能装载三万水师。

为此,他又在造船厂扩建了两座干船坞,能同时建造四艘战船。

以现有技术,制造速度极快,九月前预计有近二十艘战船可入列。

半年时光转瞬即逝。

朱元璋的半退休生活颇为惬意。

这段时间,朱标与朱松兄弟二人配合默契,引领大明高速发展。

特别是新式纸币发行后,大明迅速受益,国库银两成倍增长。

西域收复后,通过河西走廊展开的贸易,让大明初尝甜头。

如今朝廷粮食充足,即便局部地区受灾,亦能从容应对。

更甚者,大明各地正大兴土木,铺设水泥道路与火车铁轨,资金充裕。

自西安府至西域的铁路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老九,你的经济改革成效显着啊!”朱元璋翻阅着户部账目,对朱松笑道。

“若西域铁路贯通,效益定能更上一层楼。”

西域商税已可与江南匹敌,收复至今不过短暂时光,此等景象,朱元璋昔日未曾敢想。

“确实!”朱松自信满满,“西北至西域铁路一通,经济效益倍增无疑,商税亦将数倍增长。”

朱元璋急切问道:“西域铁路何时能成?”

“快则年末可竣工。”朱松估算道。

西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效率极高,资金充足,人工与时间皆非难事。

另,汉中水师已整装待发,目标直指东海琉球群岛。

大明铁路建设重心现于西北与北方,南方虽未动工,但规划已在进行。

西安府至应天府铁路预计明年开工,唯一难题在于长江大桥,以其现有技术,一年或难完成。

然,难题亦有解法,择河道最窄处建桥,难度自减。

此乃权宜之计,毕竟技术所限,难以建造超长钢铁大桥。

西域与漠北新定,随即需治理东瀛与高丽,朱松因此将铁路建设之重心,首要置于北方。

“老四此次甚是沉稳,半年有余,未曾提及铁路之事!”朱元璋忽而笑道。

“即便不提,漠北铁路亦必建之!”

“儿臣已着手规划,拟明年春启工,今岁将末,冬日不宜动工,春时最为适宜!”朱松言及漠北铁路规划正进行中。

首建之路,直指呼和浩特卫,继由此卫展至漠北其余五城。

强化大明对漠北之治,铁路修建实为关键。

朱松自不会忽视。

“且慢,待老四自行提出,吾欲观其忍耐极限!”朱元璋笑言。

朱松闻言,一时无语。

未曾想父皇亦有此等戏谑之时。

然朱松料定,至多年末,朱棣必再至汉中,彼时铁路之事必提,无可逃避。

于铁路等基础交通设施,朱松无意刁难朱棣。

至于何时向朱棣提供火器,则需谨慎行事。

朱棣之性,一旦得武器,加之其目标已转西方,难保一时冲动,兴兵外向。

此事他绝非做不出。

人性使然,手握绝对火力,便欲掠夺占领,况此人为朱棣!

予朱棣之愿景,乃开疆拓土,赐其火器,无异于示其可备外扩之信号。

理之显然,若仅守漠北一隅,无须大批热武器。

故予朱棣火器,乃朱松需谨慎再三者。

时间节点,务必考量。

当大明计划对西方用兵之际,方能提前一二载向朱棣供给火器,使其与麾下将士有足够时间熟悉,继而开战。

若无战事,或无意提前挑起战火,此类武器则暂不授予。

“老九,朕闻汉中至西安府电话线即将贯通?”朱元璋忽有所感,话锋一转问道。

汉中与西安,这半年来电话网络已初具规模,城内通信无碍。

唯两府间尚需铺设线路,然此不过时间问题,技术层面已无障碍。

汉中府与西安府,全城供电已成现实,有线电话亦渐趋普及,两地人员实时沟通已非难事。

“确是如此,数日之内,线路即可铺设完毕。”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