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0章 临淄夜定秦策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临淄的夜色渐浓,宴会上的歌舞还在继续,嬴政却悄悄离了席,带着李斯和韩非走到城楼上。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拂来,远处渔火点点,与城内的灯火连成一片。

“李斯,”嬴政望着脚下的城池,声音沉静,“齐地初定,第一步要做的是什么?”

李斯拱手道:“回大王,当务之急是推行秦法。齐国旧制与秦地不同,需尽快让官吏熟悉秦律,百姓知晓新规。臣已备好律法竹简,明日便在临淄各处张贴,再派官吏沿街讲解。”

韩非补充道:“齐地商业发达,尤其是临淄的市井,商铺林立。可沿用秦地的市籍制度,让商户登记在册,既便于管理,也能保障他们的权益——百姓安,则天下安。”

嬴政点头,目光转向远处的盐田:“方才田建说盐田需改良,你二人明日去看看,把秦地的煮盐法子教给齐人。还有渔税,按秦制减半,让渔民们先尝到甜头。”

正说着,田建提着酒壶走了过来,身后跟着田恒。“秦王还在忙国事?”他将酒杯斟满,递过去,“这杯齐酒,敬大秦。”

嬴政接过酒杯,与他碰了一下:“田君,齐地的宗室,朕会妥善安置。愿意去咸阳的,可入博士宫整理典籍;想留在临淄的,可任地方闲职,俸禄照发。”

田建眼中闪过一丝感激:“谢秦王体恤。其实臣还有个不情之请——齐地的稷下学宫,能不能……”

“保留。”嬴政打断他,语气肯定,“不仅保留,还要扩建。让秦地的博士来此讲学,也让齐地的学者去咸阳交流。学问不分国界,天下一统,更该让知识传得远些。”

田恒忽然道:“大王,齐地的水师曾是六国之最,只是近些年疏于操练。臣愿将水师旧部名册献上,若大秦需要,臣可带队操练。”

嬴政看向他,眼中带着赞许:“好!蒙恬明日会与你对接,齐地靠海,水师不能废。将来孤要造船出海,或许还要借重田将军之力。”

田恒愣住了,他本是试探,没想到嬴政如此信任,当即单膝跪地:“臣,谢大王信任!”

城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嬴阴曼跑了上来,手里举着个海螺:“父王!田妹妹说这是深海里的螺,能吹出海风的声音!”她把海螺递到嬴政耳边,一阵呜呜的风声传来,像极了远方的呼啸。

嬴政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忽然对李斯道:“传旨,在齐地设三郡:临淄郡、胶东郡、济北郡。郡守由秦地官员担任,郡丞选齐地有声望的乡绅担任——让他们互相牵制,也互相学习。”

李斯连忙记下,韩非忽然道:“大王,齐地的货币、度量衡与秦地不同,需尽快统一。臣已让工匠赶制了秦半两钱的模子,明日便可开炉铸造。”

“嗯,”嬴政望着城内的灯火,“还有文字,让博士们编一本《仓颉篇》,教齐地的孩童学秦篆。三个月后,孤要看到临淄的学堂里,孩子们都能写‘秦’字。”

田建在一旁听着,忽然笑道:“臣的小女儿,今日跟着公主们学秦话,说要去咸阳的学堂读书。臣起初还怕她不适应,现在看来,是臣多虑了。”

第二日天刚亮,蒙恬就带着秦军接管了临淄城防。他没有撤换齐地的守城士兵,只是让他们换上秦甲,一起操练。“看到那面秦旗了吗?”他站在城楼上,对着士兵们喊话,“以后你们守的不是齐国,是大秦的土地!饷银翻倍,家人免徭役——好好干!”

士兵们举着戈欢呼,声震云霄。田恒站在一旁,看着秦军整齐的队列,忽然明白为何六国挡不住大秦的铁骑——不是因为兵器锋利,是因为上下一心。

另一边,李斯正带着官吏们登记户籍。齐国的旧户籍混乱,不少百姓没有真名,只用绰号。“别怕,”李斯对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笑道,“写下你们的名字,以后这就是你们在大秦的身份。有了户籍,就能分田、上学,官吏欺负你们,拿着户籍册就能去告官。”

妇人犹豫着,在官吏的指引下写下“孙阿桂”三个字。笔画歪歪扭扭,却让她眼睛亮了起来:“大人,这……这就是我的名字?”

“是。”李斯点头,“大秦的百姓,都该有自己的名字。”

张良跟着嬴诗曼在织坊里转了一圈。齐地的织女们正围着秦地来的织工,学用新式织机。“这机子真能快一倍?”一个圆脸织女问,手里还攥着旧织梭。

秦地织工演示着踩踏板:“不仅快,还省力气。你们看,这花纹能一次织出来,不用像以前那样一针针挑。”她指了指张良,“这位张公子,别看是男子,绣的蒲公英比女子还灵动呢。”

张良的脸又红了,嬴诗曼却拍手道:“张大哥还会算数呢!上次算织锦的用料,比账房先生还准。”

织女们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公子,真能教我们算数?”“学会了能自己做生意?”

张良定了定神,从怀里掏出个算盘:“明日起,我在织坊旁开个小课堂,每日午时教算数,谁想学都能来。”

消息传开,下午就有几十个女子来报名。张良看着她们眼里的期待,忽然觉得,当初嬴政让他学绣活、学算数,或许不只是玩笑。

喜欢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