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0章 天工开物与齐名要术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偏殿内的熏香袅袅升起,混着清晨的凉意,在梁柱间漫开。赵姬将猫小统放在铺着软垫的矮榻上,指尖在它毛茸茸的背上轻轻摩挲。嬴政正翻看那本画着曲辕犁的册子,目光落在几处标注着“水力传动”的小字上,若有所思。

“这册子上的想法,倒像是把自然之力都装进了器械里。”嬴政抬眸,“阿母从前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看来,这器若真能借上水、火、蒸汽的力,怕是能抵千军万马。”

赵姬笑了笑,眼角余光瞥见猫小统甩了甩尾巴,知道它又在“听”着。她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声音放轻:“器械再好,也得有法子教给匠人。就像种庄稼,光有好种子不行,还得知道何时下种、如何施肥,这才是根本。”

猫小统忽然用脑袋蹭了蹭她的手背,一道只有赵姬能看见的淡蓝色面板在她眼前展开,上面罗列着密密麻麻的“兑换清单”,从“曲辕犁改良图纸”到“简易炼钢法”,琳琅满目。赵姬的目光掠过这些,最终停在最下方两排字上——

【《齐名要术》全卷(改良版):收录五谷、果蔬、桑麻种植之法,附农具革新图谱。兑换需积分。】

【《天工开物》全卷(适配版):含金属冶炼、器械制造、纺织、陶瓷等技艺,修正古代材料限制,附实操注解。兑换需积分。】

她指尖在面板上轻点,心里对猫小统道:“就这两本。”

猫小统的声音在她脑海里响起,带着点懒洋洋的调子:“宿主阔气啊,一下花掉三万积分。不过这两本书确实值,《齐名要术》能让大秦的粮仓再满三成,《天工开物》直接把冶炼和制造技术往前推五百年,够公输般和墨离老爷子忙到头发白了。”

“他们巴不得忙起来。”赵姬勾了勾唇角,眼前的面板化作两道金光,落在案上。再看时,案上已多了两册线装书,封面是厚实的麻布,分别题着“齐名要术”与“天工开物”,字迹古朴,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严谨。

嬴政听见动静,放下手里的册子走过来:“阿母,这是……”

“你不是总问,如何让农官们种出更多粮食,让工匠们造出更精巧的器械吗?”赵姬拿起《齐名要术》递给嬴政,“这册子上,记着从选种到收割的全套法子,连盐碱地怎么改良、不同节气该种什么作物都写得明明白白。田正坤他们若能学会,上林苑的玉米,明年就能种到各郡去。”

嬴政接过书,指尖抚过粗糙的封面,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画着一株从未见过的稻穗,颗粒比寻常稻米大了近一倍,旁边小字注着:“占城稻,耐旱,三月可熟,一年三收。”他瞳孔微缩:“一年三收?这……可能吗?”

“怎么不可能?”赵姬又拿起《天工开物》,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高炉图样,“你再看这个。公输般他们总说青铜太软、生铁易锈,这册子上记着‘灌钢法’,炼出来的钢又硬又韧,造蒸汽机的汽室正好合用。还有这织布机,比现在的效率高十倍,若能造出来,百姓们就不愁没衣穿了。”

嬴政越看越心惊,手指几乎要捏皱书页。他自幼在赵国为质,见过百姓饥寒交迫的模样;回到秦国后,又深知军械、农具的落后有多掣肘。这两本册子,简直是为大秦量身定做的钥匙,能打开粮食满仓、百工兴盛的大门。

“阿母,这……这是哪里来的?”嬴政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莫非又是波斯商人带来的?”

赵姬笑了笑,没直接回答,只道:“你管它哪里来的,有用就行。当年商汤有伊尹,周武王有吕尚,他们能安天下,靠的不只是谋略,更是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的法子。大秦要想长治久安,光靠律法和军功不够,还得让这天下的土地长出更多粮食,让工匠们的手艺更精湛。”

嬴政合上《齐名要术》,目光灼灼地看着赵姬:“阿母是想,让田正坤学这本,让公输般和墨离学那本?”

“不止他们。”赵姬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博士宫,“我打算在咸阳设个‘技艺馆’,让各县的农官、工匠轮流来学习。田正坤带农班,公输般带工班,学完了回去教给其他人。不出三年,大秦的田地就不会再荒着,工坊里造出来的东西,也能比六国加起来还精巧。”

嬴政忽然想起刚才朝会上,冯劫从抵触到急切的转变,又想起公输般和墨离为了蒸汽机急得团团转的模样,心里豁然开朗:“阿母是想,用绩效考核让官吏们不敢懈怠,用这两本册子让他们知道该往何处用力?”

“总算不笨。”赵姬回头,笑着揉了揉嬴政的头发,“光有鞭子不行,还得有糖;光让他们知道要做事,还得教他们怎么把事做好。你看田正坤,他不是不想种出好庄稼,是不知道玉米该怎么施肥;公输般也不是手艺差,是没见过更好的法子。这两本书,就是给他们的‘糖’和‘法子’。”

正说着,绿萝端着点心进来,见案上多了两本书,好奇地瞥了一眼:“太后,这是新送来的书吗?看着倒比博士宫的那些好懂,画的图真清楚。”

赵姬笑道:“可不是嘛,以后让田大人他们照着图学,保管比死记硬背经书有用。”她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嬴政,“你刚才问蒸汽机能不能让车船自行运转,等他们学会了《天工开物》里的法子,别说车船,以后咱们修驰道都能用蒸汽机车拉石头,比民夫快十倍。”

嬴政咬了口桂花糕,甜香在舌尖散开,心里却比这糕点更暖。他忽然想起小时候,阿母在赵国为了给他找一块像样的布料,冒着风雪去集市;回到秦国后,又总在灯下看那些关于农桑的竹简。原来阿母心里,早就装着这天下的百姓,装着大秦的未来。

“阿母,”嬴政放下糕点,认真地看着赵姬,“这两本书,我想亲自送去给田正坤和公输般。”

“哦?你不去处理朝务了?”赵姬挑眉。

“朝务再急,也急不过让百姓有饭吃、让工匠有手艺。”嬴政拿起两本书,目光坚定,“我要亲自告诉他们,这不是普通的册子,是大秦的希望。”

赵姬看着他挺拔的背影,忽然觉得那个在赵国躲在她身后的小男孩,真的长成能撑起天下的君主了。她对绿萝道:“去备车,我陪陛下一起去。正好看看,田正坤见了占城稻的图样,会不会惊掉下巴。”

绿萝笑着应了,转身去备车。猫小统从榻上跳下来,蹭到赵姬脚边:“宿主,你这步棋走得妙啊。嬴政亲自送书,比你说十句都管用。”

“他是大秦的王,这些事本就该他亲自上心。”赵姬弯腰抱起猫小统,“再说了,让他亲眼看看那些农官、工匠拿到书时的样子,比在朝堂上听奏报更实在。”

马车很快备好,嬴政抱着两本书坐在赵姬身边,一路都在翻看,时不时停下来问几句:“阿母,这‘堆肥法’真的能让土地变肥?”“这‘水转大纺车’,真的只用流水就能织布?”

赵姬一一解答,看着嬴政眼里的光,忽然觉得那三万积分花得太值了。积分没了可以再赚,可大秦的车轮一旦转起来,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到了上林苑,田正坤正带着农官们给玉米浇水,见嬴政和赵姬来了,赶紧放下水壶迎上来:“陛下,太后,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嬴政没说话,直接把《齐名要术》递过去:“田正坤,你看看这个。”

田正坤疑惑地接过书,翻开几页,忽然“哎哟”一声,手里的水壶“哐当”掉在地上,里面的水洒了一地。他指着书上的占城稻图样,嘴唇哆嗦着:“这……这稻子一年能收三次?老臣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样的神物!”

“不是神物,是法子。”赵姬笑道,“册子上写得清楚,怎么育种,怎么插秧,你照着学就是。明年开春,先在上林苑试种,成了就推广到各郡。”

田正坤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捧着书给嬴政和赵姬磕了个响头:“陛下!太后!有了这册子,老臣保证,三年之内,让大秦的粮仓装不下!”

嬴政扶起他:“不止粮仓,还要让百姓们都能吃饱穿暖。这册子,你要好好学,还要教给各县的农官。学不好,绩效考核可不饶你。”

田正坤连连点头,抱着书就往农舍跑,一边跑一边喊:“都别浇水了!快来看书!咱们以后有法子种出更多粮食了!”

农官们围上去,很快传来一片惊叹声。嬴政和赵姬相视一笑,又往将作监去。

刚到将作监门口,就听见公输般在里面喊:“再加把火!这次的铜锡比例按太后说的来,肯定成!”

墨离的声音也跟着响起:“小子别急,镔铁镶边还没弄好呢!”

嬴政走进去,把《天工开物》放在打铁的砧子上:“公输先生,墨离老爷子,看看这个。”

公输般和墨离凑过来,一看之下,顿时忘了手里的活计。公输般指着高炉图样:“这……这高炉竟能炼出这么好的钢?比镔铁还厉害?”墨离则盯着灌钢法的注解,喃喃道:“原来生铁和熟铁合在一起炼,就能成钢……老祖宗怎么没传下这法子!”

“现在知道也不晚。”赵姬道,“蒸汽机的汽室不是缺好材料吗?照着这册子上的法子炼,保准能用。还有那波纹管,也能做得更精巧。”

公输般忽然对着嬴政和赵姬深深一揖,眼眶都红了:“陛下,太后,有了这册子,别说蒸汽机,就是造能飞的木鸟,臣都有信心!”

墨离也道:“老臣这就召集工匠们学习,定不辜负陛下和太后的期望!”

嬴政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又望向远处田正坤他们聚集的农舍,忽然握住赵姬的手:“阿母,有你在,大秦定会如你所愿——既寿永昌。”

赵姬回握住他的手,阳光透过将作监的窗棂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也落在那两本摊开的册子上,仿佛为大秦的未来,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猫小统在赵姬怀里打了个哈欠,心想:下一步,是不是该兑换点基础化学知识了?毕竟,蒸汽机要烧煤,没煤可不行啊……

《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