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年间的后宫,真正的主人不是皇后,而是比宪宗朱见深大十七岁的万贵妃。这个山东诸城女子,从四岁进宫的小宫女,一步步成了权倾后宫的“万娘娘”,连宪宗的废后立后、皇子生死,都攥在她手心里。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两岁的朱见深被叔叔景泰帝废去太子之位,扔进东宫角落。宫里人见风使舵,没人敢靠近这个失势的幼主,唯有十九岁的万贞儿(万贵妃原名)抱着他,用省下的口粮给他充饥,在寒夜里把他揣进怀里取暖。宪宗后来常对人说:“贞儿于我,恩同再造。”这份患难情谊,成了万贵妃日后受到专宠的根基。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朱见深重当太子,万贞儿仍随侍左右。此时的她已年过三十,容貌算不上出众,身材也日渐丰腴,可太子眼里,满宫佳丽都不及“万姑姑”一个眼神。登基后,宪宗力排众议要立她为后,因周太后一句“女子年长,且非名门,难母仪天下”,才改封贵妃,却给了她远超皇后的待遇——昭德宫的金砖铺地,是从江南运来的“御窑金砖”;日常用的胭脂水粉,要苏州织造专门调制;连她爱吃的松江鲈鱼,都要驿卒快马从江南赶运,《明宪宗实录》里记“岁耗三百余驿马”,只为博她一笑。
后宫里,万贵妃的手段非常狠辣。吴皇后刚正,看不惯她压过正宫,趁宪宗不在,按宫规打了她二十板。万贵妃梨花带雨地哭诉,宪宗当即拍板废后,诏书里写“吴氏德行有亏”,实则满朝皆知是为宠妃出气。继任的王皇后学乖了,每日只在坤宁宫抄经,把凤印(皇后权力象征)都借给万贵妃用,自嘲“我这皇后,不过是个看宫门的”。
成化二年(1466年)万贵妃曾生下皇长子,可惜未满周岁夭折,此后再未受孕。从此,哪个妃嫔被宪宗临幸,第二天必收到她派太监送来的名为“安胎药”,实则是堕胎药的红花汤。有个姓柏的贤妃偷偷生下皇子朱佑极,被立为太子,万贵妃假意探望,送去一碟“福寿糕”,孩子吃后当天就断了气,柏贤妃也被赐死。《万历野获编》里说“掖廷孕者尽遭其毒手”,这话虽有些夸张,但宪宗登基前十几年竟无子嗣,确实蹊跷。
直到成化六年(1470年),宪宗偶然临幸了管理内库的纪氏宫女,纪氏怀上孩子,被万贵妃的人发现。派去溺死胎儿的太监张敏于心不忍,谎称“纪氏只是长了瘤子”,把她藏在安乐堂(宫中养病处)。这孩子在冷宫里长大,靠太监宫女们偷偷接济,连胎发都没剪过,六岁时才被宪宗知晓。
那天宪宗抱着瘦得像小猫的朱佑樘(zhu you chēng),摸着他拖到地上的头发,哭得老泪纵横:“这是我的儿子!”可孩子认祖归宗后,纪氏就“暴病身亡”,张敏也吞金自尽。周太后怕孙子再遭毒手,把朱佑樘接到仁寿宫,吃饭前必亲自品尝,看饭菜有没有下毒,才保住这根独苗。有次万贵妃请太子吃饭,太后叮嘱“千万别吃她给的东西”,朱佑樘到了昭德宫,直愣愣地说:“我怕有毒。”
朝廷的事,万贵妃也伸手干预。她的弟弟万通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侄子万喜掌都督同知,这俩人在京城强占民田上千亩,逼死百姓数十家,有御史弹劾,反被宪宗贬到边关。宦官汪直、梁芳更是她的“左膀右臂”,汪直靠给她打探宫外消息得宠,后来建西厂专权;梁芳负责采办珠宝,为讨她欢心,花光了内库七窖银子,还跟她说:“娘娘放心,等皇上驾崩,咱立个听话的新帝。”这话传到宪宗耳朵里,他也只是笑笑:“芳儿是给贵妃办事,无妨。”
民间关于万贵妃的传闻更多。说她喜欢穿男人的蟒袍,宪宗就命工部特制;说她信佛,宪宗就在西山建了大慈恩寺,耗费白银二十万两,迁走百姓三百多户。有个叫李孜省的方士,靠给她炼“长生丹”,竟官至礼部尚书。当时有首民谣唱:“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万娘门下狗,升官快如飞。”讽刺百官都巴结万贵妃,连内阁大臣都成了摆设。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万贵妃在鞭打一个宫女时,突然气绝身亡,享年五十八岁。宪宗得知消息,哭得肝肠寸断,说:“贞儿去了,我也活不久了。”果然,八个月后,宪宗驾崩,时年四十一岁。《明史》里说他“恋恋万氏,终老不渝”,这对年龄相差悬殊的帝妃,竟真成了“生死相随”的写照。
万贵妃死后,朱佑樘继位,是为孝宗。有人劝他清算万氏外戚,孝宗却说:“往事已矣,不必再提。”但他废除了西厂,贬斥了梁芳、李孜省等奸佞,也算纠正了万贵妃造成的乱象。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中国野史大甩卖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