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南京城被攻破,弘光帝被清军掳走,南京陷落仅三天,清军颁布“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并没有使江南百姓屈服。在福建沿海的一艘渔船上,一个身着粗布长衫的中年男子正望着大陆方向叹息——他就是南明第二个政权的主角,唐王朱聿键。
朱聿键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jing)的八世孙,按辈分是崇祯的爷爷辈,十四岁时因祖父唐王朱硕熿偏爱小妾所生的儿子,被扔进王府高墙圈禁了十六年,吃尽苦头。直到崇祯年间才被释放,封为南阳王。可他天生是个“不安分”的主,李自成攻河南时,他竟自募兵马北上勤王,结果被崇祯以“藩王不得掌兵”为由废为庶人,又关了三年。
这位被囚禁了半辈子的王爷,身上没有半点贵族的骄奢,倒有股儒家士大夫的风骨。南京陷落时,他正流亡福建,被南安伯郑芝龙(就是郑成功的父亲)看中。郑芝龙是东南海霸,手里握着数万水师,见弘光政权垮台,便想找个藩王当傀儡,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朱聿键虽无兵无卒,却有“龙子龙孙”的身份,于是成了郑芝龙的“最佳人选”。
顺治二年闰六月二十七日,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登基那天没有像样的宫殿,就在巡抚衙署里搭了个草台,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龙袍,对着文武百官深深一揖:“朕无德无能,只因国难当头,暂摄大位。若有能者光复大明,朕愿避贤退位。”这话让在场的黄道周等老臣热泪盈眶——比起弘光帝的荒淫,这位隆武帝简直是“圣人”。
可隆武帝很快发现,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很憋屈。郑芝龙把军政大权牢牢攥在手里,朝廷里的官员不是他的子侄,就是他的部将。隆武帝想整顿军备,郑芝龙说“军饷不足”;想召见地方官,郑芝龙说“路途不靖”;甚至连隆武帝想给殉国的史可法追封谥号,郑芝龙都阴阳怪气地说:“一个死了的文官,费那笔墨干啥?”
最让隆武帝窝火的是郑芝龙的“生意经”。这位海盗出身的伯爵,一边当着南明的太师,一边偷偷派人与清军联络,开出的条件是“割福建为藩属,岁贡银十万两”。有一次,隆武帝在朝堂上质问郑芝龙:“太师常说要北伐,可粮草在哪里?兵马在哪里?”郑芝龙竟拍着桌子吼道:“陛下若要不满意,你自己来弄!”(《南明史》)气得隆武帝当场呕了血。
好在朝堂上还有忠臣。大学士黄道周是明末理学大家,七十多岁的人了,见隆武帝有志难伸,主动请缨:“陛下,臣愿回老家江西募兵,为陛下前驱!”隆武帝握着他的手哭了:“先生年迈,朕不忍……”黄道周大笑:“臣虽老,尚能上马击贼!”
可黄道周前脚刚走,郑芝龙后脚就断了他的粮饷。这位老夫子硬是靠讲学募捐,凑了些铜钱,带着几千农民军就敢北上。走到婺源(今江西婺源)时,被清军包围。部下劝他突围,黄道周说:“吾负陛下托,唯有死耳!”(《明史·黄道周传》)被俘后,清军劝他投降,他在狱中写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十六字,从容就义。消息传到福州,隆武帝三天没上朝,对着北方磕了三个头:“先生,朕对不住你!”
隆武帝知道,靠郑芝龙是没指望了。他决定自己干——带着愿意追随的文臣武将,离开福州,去江西联合抗清义军。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隆武帝率数千禁军“御驾亲征”,一路上百姓夹道欢迎,有个瞎眼的老秀才摸着龙旗哭道:“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见到大明的天子亲征!”隆武帝掀开车帘,对着百姓拱手:“朕此去,若不能复中原,誓不还!”
他这一走,郑芝龙彻底没了顾忌。当年八月,清军主帅博洛兵临仙霞关(福建与浙江交界处),郑芝龙竟下令守军“撤防让道”。清军几乎兵不血刃就进入福建,博洛派人给郑芝龙送了封信:“若降,封闽粤总督;若抗,屠福州城。”郑芝龙毫不犹豫,带着儿子郑渡(郑成功哥哥)剃了头发,捧着印信去清营投降——他以为凭自己的实力,清军总会给块地盘,却不知清廷早就看透了这个反复无常的海盗,后来直接把他押到北京圈禁,直到康熙年间处死。
郑芝龙降清的消息传到隆武帝军中时,他们正在汀州(今福建长汀)休整。汀州知府吴之屏捧着地图哭道:“陛下,清军已占了福州,正分三路杀向汀州,咱们快往南逃吧,去广东找永明王(朱由榔)!”隆武帝望着帐外的青山,突然笑了:“逃?朕从南阳逃到南京,从南京逃到福建,如今还能逃到哪里去?”
他让人取来笔墨,在帐壁上写下:“朕自登基以来,无尺寸之功,唯以恢复为念。今力竭势穷,唯有殉国而已。愿后世臣子,勿效朕之疏谬,勿学郑贼之奸猾,坚守臣节,再造大明!”(《隆武纪略》)写完把笔一掷,对侍卫说:“传朕旨意,所有将士可自寻生路,朕与汀州共存亡!”
顺治三年八月二十八日,清军前锋抵达汀州城下。隆武帝穿上朝服,坐在府衙正堂,手里捧着朱元璋的神位。清军破门而入时,见这位南明皇帝既不逃也不躲,只是冷冷地盯着他们。领队的清军参将劝降:“王爷若降,不失为王侯之位。”隆武帝猛地站起来,把神位往地上一摔:“朕乃大明天子,岂肯屈膝于夷狄!”
混乱中,隆武帝被清军按倒在地,他挣扎着喊道:“朕姓朱,名聿键,乃太祖高皇帝之后!要死便死,休想辱我!”清军士兵可不管这些,用铁链锁住他的脖子,像拖牲口一样往城外走。
当天夜里,隆武帝在汀州馆驿被杀害,时年四十五岁。他的皇后曾氏不愿受辱,投井而死。夫妻俩的遗体被当地百姓偷偷埋在罗汉岭下。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南建了座“延平郡王祠”,里面特意设了隆武帝的牌位。郑成功每次祭拜,都会想起那个在汀州被铁链锁住的身影——那是南明最后一个真正想做事的皇帝,也是最像“太祖子孙”的皇帝。他用自己的死证明:即便大明气数已尽,总还有些骨头是硬的,有些血是热的。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中国野史大甩卖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