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5章 保安队协助社区防疫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寒冬腊月,北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城市光秃秃的枝桠,卷起地上的落叶和尘土,发出呜呜的哀鸣。就在这座城市即将沉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梦乡时,一声突兀的警报,如同惊雷般划破了夜空。官方通报,新型变异毒株在邻近区县出现,传播速度和隐匿性极强。一夜之间,城市拉响了疫情警报,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又像一头猛兽,在惊醒的瞬间绷紧了每一根神经。

“晨曦花园”这个平日里车水马龙、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区,也瞬间被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时状态。小区的公告栏、业主群、物业办公室的电话,都被各种询问、担忧甚至恐慌的信息塞满。林野,这个刚刚在岗位上站定不久,正努力想让小区变得更有序、更温暖的安保主管,此刻站在街道办刚刚送来的那份《封控应急预案》前,只觉得一股沉重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这不仅仅是一份文件,这是即将到来的现实,是可能发生的隔离、封锁,是邻里间可能出现的隔阂与猜忌,是无数双眼睛投向他的信任与期盼。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翻腾,目光扫过文件上密密麻麻的条款和流程。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从未有此刻这般沉重。

他转身走向保安室,那面平时挂着小区平面图和值班表的墙壁,此刻已经被重新布置。鲜红的纸被钉成了几块区域,上面用黑色马克笔勾勒出清晰的线条和标注,标题是“三道防线部署”,像一个真实的作战图,无声地宣告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

“外防输入岗”:这是最前沿的阵地。指示牌下,明确标示着“24小时双岗驻守小区唯一出入口”。原本有两个出入口的花园,现在只保留了一个,另一个则用黄色的警戒带和水泥墩封死。岗亭里,除了常规的对讲机、登记本,还增添了崭新的、带有校准日期的额温枪,厚厚一沓的出入登记表,以及一条铺在地上的酒精喷淋消毒毯,任何人进入小区前,都必须从毯子上走过,进行初步消毒。岗亭的玻璃上贴着“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的标语,灯光在寒夜里显得格外刺眼。

“中控巡查岗”:这是大脑和神经。指示牌旁,值班表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人名和时间,是“4小时轮班制”。他们的任务是通过遍布小区的监控探头和实地巡查,扫楼验封条(如果未来实施楼栋隔离)、监督居民戴口罩情况、处理各种临时状况。中控室里,大屏幕上分割成多个画面,实时显示着小区各个角落的情况,保安老赵正戴着老花镜,仔细核对着每一栋楼门口的封条是否完好。

“内保服务岗”:这是后方的支撑。指示牌下标注着“支援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特殊群体关照”。这意味着,一旦进入全面防控状态,这支队伍将化身志愿者,穿上防护服,协助医护人员,为居民们筑起健康的屏障。

林野站在“作战图”前,手指轻轻划过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责。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张图,这是他和他这支队伍的承诺,是守护两千多户居民、近六千条生命的责任。他转身,拍了拍身后的副队长王强的肩膀,这个平时爱开玩笑、嗓门洪亮的汉子,此刻也绷紧了脸,眼神里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严肃。

“强子,图纸定了,就按这个来。现在开始,全员取消休假,进入战备状态!”林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明白!”王强用力点头,声音有些沙哑。

凌晨五点,天还是墨蓝色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脸庞,冻得人直打哆嗦。西门岗的保安小刘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哈出的白气在空中迅速消散。他的搭档副队长王强,正站在岗亭外,拦住了一辆试图强行进入的小轿车。

“同志,请停车!出示一下您的健康码和行程码。”王强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但冻僵的嘴唇让他说话有些不利索。

车窗降下,露出一张因睡眠不足而显得疲惫的脸。“怎么?小区还封城了?我回家还要检查?”司机是个中年男子,语气带着不耐烦,“赶紧让我进去,我还要上班呢!”

王强拿起对讲机,声音清晰而坚定:“中控室,收到请回答。西门岗,检查到一位来自中风险区域的居民,正在劝阻。”

“收到,西门岗。”

王强再次看向男子:“根据防疫规定,您来自中风险地区,需要先向社区报备,经过评估后才能决定是否可以进入小区。这是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您理解。”

男子一听,立刻火了:“理解?我凭什么要理解!我就在这里上班住家,来回也就两天,能有什么事?你们有文件吗?凭什么拦我?”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周围已经有些早起锻炼的居民被惊动,围拢过来。王强强忍着寒意和对方的怒火,指着岗亭里街道办的红头文件:“文件就在这里。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四条,拒绝配合防疫措施,是违法行为。为了小区的安全,请您配合。”

男子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法律条款震慑了一下,但随即更加恼羞成怒。他猛地推开车门,伸手就要去推王强:“你们这些保安,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老子今天就要进去!”

争执中,男子猛地推了王强一把,王强一个趔趄,差点摔倒。旁边的保安小刘立刻冲了上来,试图扶住王强,并再次试图拦住男子。

“你干什么!想打架吗!”男子挥舞着拳头。

“住手!”一个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响起。林野不知何时已经赶到了现场,他挡在了王强和小刘身前,目光如炬地盯着男子。“这位先生,请冷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条,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救护车、消防车、警车、防疫车辆通行,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都有相应的处罚。您现在闯卡,不仅违反了防疫规定,还涉嫌妨碍公务。”

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调出相关的法律条文,递到男子面前:“您看,这是街道办刚刚下发的通知,也是法律依据。如果您再不配合,我们将不得不报警处理。”

林野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像锤子一样砸在男子心上。他看着林野严肃的脸,又看了看周围越聚越多、指指点点的人群,脸上的怒气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慌乱和尴尬。他喘着粗气,最终无奈地坐回车里:“行行行,我配合,我去社区报备。”

看着男子的车缓缓调头离开,林野松了一口气,扶着冻得有些发抖的王强:“没事吧?”

“没事,林哥。”王强摇摇头,脸上带着后怕,“这小子力气不小。”

林野没有多说,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升级装备。从现在开始,所有岗哨都加装爆闪警灯,设置硬质隔离栏,所有人员必须配备随身执法记录仪。守住大门,就是守住万家灯火。我们不能有丝毫闪失。”

回到保安室,林野立刻召集了紧急会议。他详细布置了装备升级的任务,又强调了沟通技巧和法律依据的重要性。“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劝导,是保护,而不是对抗。但原则必须坚守。记录仪要全程开启,保护好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小区的气氛愈发紧张。随着病例数字的攀升,一些小区甚至已经开始实施楼栋隔离。晨曦花园虽然没有直接受到影响,但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岗亭里的保安们,即使在零下十度的严寒中,也纹丝不动,他们的身影在路灯下显得格外高大。

暴风雪来得猝不及防,就在防疫工作进入关键期时,天空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漫天飞舞,很快将小区的道路覆盖,能见度变得极低。原本就排队长龙似的核酸检测点,此刻更是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人们裹着厚厚的冬衣,呵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团,脸上写满了焦虑和疲惫。

林野站在检测点入口,看着蜿蜒的人群,心中一阵揪紧。他立刻行动起来,指挥保安们用铁丝和塑料布,在健身区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雨棚,虽然简陋,但至少能遮挡一些风雪。他又让人找来油漆和木板,连夜制作了“一米线”标识牌,每隔一米就插上一个,提醒大家保持距离。

“请大家排好队,保持一米距离,不要拥挤!”林野用扩音器喊道,声音在风雪中显得有些模糊,但他还是努力让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达出去。

队伍缓慢地向前移动。林野一边维持秩序,一边留意着队伍中的特殊情况。他注意到,队伍里有不少带着小孩的家长,孩子冻得小脸通红,不停地哭闹。他立刻用扩音器喊道:“带小孩的家长请走‘绿色通道’,从这边过来,我们会优先安排检测,避免孩子长时间受冻!”

他还注意到,队伍中有不少老年人,他们拿着老式手机,对着二维码束手无策。保安老赵自告奋勇,举着一个大号的二维码牌子,在队伍中穿梭,耐心地帮助每一位老年机用户截图、生成“离线码”。

“张大爷,您看,这样对准,点这个‘保存图片’,然后发给您的家人,让他们帮您生成‘离线码’就好。”老赵的声音温和而耐心。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颤颤巍巍地走过来:“小伙子,能帮我看看吗?我这眼睛花了,看不清。”

老赵立刻上前,半蹲下来,仔细地帮老太太操作:“奶奶,别急,我帮您。您家孩子电话多少?我打给他们。”

“是...是...”老太太有些慌乱地报出电话号码。

老赵一边操作,一边安慰老太太:“奶奶,没事,很快就好。您的孙子电话通了,我让他教您怎么弄。”

就在这时,队伍后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位年轻的母亲突然晕倒在地,怀里的孩子吓得大哭起来。旁边的人惊呼着:“有人晕倒了!”

林野立刻反应过来,大声喊道:“保安!快启动应急预案!担架组准备!医疗组准备!”

几名保安立刻冲了过去,小心翼翼地将晕倒的母亲扶起来,放在临时隔离区。担架组的保安迅速将担架抬过来,轻轻地将她抬上担架。医疗组的保安则拿出急救包,一边检查她的情况,一边通知她的家人和社区医疗点。

“她可能是低血糖加上长时间排队,身体受不了。”一名保安判断道。

“快,给她喝点热水,拿点糖。”林野指挥道。

有人立刻递上红糖水。林野接过,小心地喂晕倒的母亲喝下。过了一会儿,母亲悠悠转醒,眼神还有些涣散。

“没事吧?您怎么样?”林野关切地问道。

母亲虚弱地摇摇头,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下来:“我...我没事...就是...太累了...”

林野安慰了她几句,又安排人把孩子抱过来,让她安心。检测结束后,林野裹着寒气,统计着当天的数据:单日扫码检测2700人,无一人漏检,所有突发状况都得到了及时处理。

医护人员摘下口罩,露出被勒出印子的脸,疲惫中带着欣慰:“林师傅,你们真是保了检测的‘底’,我们才能做准‘测’的尖!”

林野笑了笑,搓了搓冻得有些僵硬的手:“应该的。大家都辛苦了。”

夜深了,风雪渐渐停歇,但气温却降得更低。保安队员们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体能已经逼近极限。王强揉着酸痛的肩膀,感觉骨头像散了架一样。其他队员也是一个个无精打采,哈欠连天。

林野看着他们疲惫的样子,心里一阵酸楚。他知道,这些年轻人,很多都是第一次经历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悄悄地拿出自己偷偷挪用预备年货的钱,跑到附近的小超市,买来羊肉和青菜,回到保安室的小食堂,亲自下厨,炖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来,兄弟们,喝碗热汤,暖暖身子。”林野端着汤碗,一一递到队员们手中。

羊肉汤的香气弥漫在小小的食堂里,驱散了寒意。队员们捧着热乎乎的汤碗,贪婪地吸着香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深夜交班,一碗热汤驱散了疲惫。副队长王强捧着碗,热气氤氲了他的眼镜片,他摘下眼镜擦了擦,哑着嗓子说:“林哥,值!咱保安队,战时就是居民身前最后一道墙!”

“是啊,林哥,”另一个年轻的队员也附和道,“有您在,我们心里踏实。”

林野握紧滚烫的汤碗,感受着里面的温度,也感受着队员们眼中的信任和依赖。他抬起头,望向窗外远处窗户中的万家灯火。那些温暖的灯光,在寒夜里显得格外明亮,像一颗颗跳动的心脏,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兄弟们,再坚持坚持!”林野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充满了力量,“墙不倒,家才安!等疫情过去了,我们还能一起喝这热汤,看这万家灯火。”

窗外,寒风依旧在呼啸,但安保室里,热气升腾,映着一张张疲惫却坚毅的脸庞。这支平凡的队伍,在危难时刻,化身为最坚实的血肉屏障,守护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家园。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在继续。但林野和他的队员们知道,只要他们坚守岗位,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他们不仅是保安,更是社区的守护者,是居民们可以依靠的坚实后盾。在这寒冷的冬日里,他们用汗水和坚守,温暖了整个社区,也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这支平凡的队伍,在危难时刻,化身为最坚实的血肉屏障,守护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家园。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小区的安全,更是那份邻里间的温情,那份对家园的眷恋,那份在风雨中依然坚定的希望。而这,或许就是林野找到的,新的港湾,新的意义。

喜欢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