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苗医密码
省电视台纪录片组的车停在“苗医健康驿站”门口时,苏瑶正低头给张阿姨贴草药贴,叶尘在一旁讲解穴位按压的力度。摄像机镜头悄悄推近,把苏瑶指尖沾着的草药粉末、叶尘说话时温和的语气,都收进了画面里。
“叶医生、苏医生,我们是台里《非遗新生》栏目的,想拍一部苗医主题的纪录片。”导演陈默递过策划案,封面印着“让古老苗医走进现代生活”的字样,“你们推广苗医的故事在业内传得很广,从线上课堂到海外义诊,再到社区驿站,我们想把这些都拍下来,让更多人看见苗医的力量。”
叶尘接过策划案,指尖摩挲着纸上“苗医”两个字,忽然想起第一次带学员去苗寨采药的场景——老苗医握着他的手,指着漫山的草药说“这些都是救命的宝贝,可不能断了传承”。他抬头看向苏瑶,两人眼神一对,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认可。“我们愿意配合,不过得先跟苗寨的老人们打声招呼,他们是苗医的根。”
三天后,纪录片组跟着叶尘和苏瑶踏上了去苗寨的路。车子在盘山公路上绕了两个多小时,直到看见寨口那棵百年老枫树,叶尘才让司机停车。“从这儿往里走,就是苗医草药最集中的山林,老人们说,这是祖先护着的地方。”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摄像机就架在了山林入口。叶尘穿着苗寨老人送的靛蓝布衣,手里拿着竹编药篮,身后跟着五个学员。“大家看,这是蒲公英,叶子边缘有锯齿,根是褐色的,清热散结最管用;旁边这株开紫花的是夏枯草,摸起来有点扎手,煮水喝能治肝火旺盛。”他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草药叶片,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学员小林蹲在一旁,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忽然指着一株长着圆叶的植物问:“叶老师,这个是不是薄荷?闻着有股清凉味。”叶尘笑着点头,摘下一片叶子递过去:“你含在嘴里试试,薄荷能驱寒,夏天煮水喝还能解暑。不过采的时候要留根,来年才能再长。”摄像机镜头拉近,把叶子上的纹路、学员们专注的神情,都清晰地录了下来。
苏瑶没跟着进山采药,她提着一篮苗家自酿的米酒,去了老苗医王阿公家里。王阿公今年八十多岁,手里还攥着祖传的苗医手册,看见苏瑶来,立刻拉着她坐在火塘边。“我年轻时在寨子里当赤脚医生,有年冬天,邻村的娃子得了急惊风,高烧不退,西药送不过来,我就用艾草煮水给娃子泡澡,再扎了几针火针,硬是把娃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苏瑶握着王阿公的手,听他讲过去的故事,摄像机静静地对着他们,把火塘里跳动的火苗、王阿公眼角的皱纹都拍了进去。“现在好了,你们把苗医传到了城里,还教年轻人采药,我这手册也有人能看懂了。”王阿公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的手册,上面用苗文和汉字记着草药配方,“这个给你们,以后接着传下去。”
从苗寨回来后,纪录片组跟着叶尘和苏瑶去了市医院的康复科。刚进病房,就看见病人周大姐正坐在床边做康复训练,看见叶尘来,立刻笑着招手:“叶医生,你快来看看,我现在能自己走路了!”
周大姐三个月前因为脑梗偏瘫,左边身子动不了,西医治疗后效果一直不明显。叶尘了解情况后,给她制定了“草药热敷+推拿”的调理方案——每天用艾草、红花煮水热敷肩膀和腿部,再配合穴位推拿。“刚开始按的时候特别疼,我都想放弃了,叶医生总说‘再坚持坚持,就能站起来了’。”周大姐说着,慢慢站起身,扶着墙走了两步,脸上满是激动,“现在我能自己吃饭、穿衣,再过段时间就能出院了!”
摄像机镜头跟着周大姐的脚步移动,苏瑶在一旁翻开病历本,认真记录:“周大姐现在肌力恢复到四级,比上个月提升了一级,接下来可以减少热敷时间,增加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叶尘蹲下身,给周大姐调整脚部姿势:“走路时脚尖要朝前,别内扣,不然容易崴脚。”阳光从病房窗户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画面格外温暖。
拍摄期间,纪录片组还跟着他们去了社区驿站。那天正好是周末,驿站里挤满了居民,张阿姨拿着刚领的养生茶,对着镜头说:“以前我总头晕,去医院查也没查出毛病,叶医生让我喝红枣桂圆茶,还教我梳头养生,现在头晕好多了,每天都来驿站跟大家聊聊天。”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孩子,手里拿着儿童驱蚊香囊:“我家娃夏天总被蚊子咬,用了这个香囊,再也没起过包,还是苗医的法子管用!”
三个月后,纪录片终于拍完了。播出那天,叶尘和苏瑶在社区活动中心摆了长桌,邀请了李阿婆、王阿公、周大姐,还有社区的居民一起观看。当屏幕上出现苗寨山林的画面,王阿公指着镜头里的自己,笑着对身边的孩子说:“你看,这是爷爷在讲采药的规矩。”
画面转到医院康复科,周大姐看见自己站起来走路的样子,忍不住擦了擦眼泪:“没想到我也能上电视,还能给大家做个例子,以后有跟我一样的病人,也能试试苗医的法子。”李阿婆握着苏瑶的手,眼眶红红的:“咱们苗医以前都是在寨子里传,现在能上电视,让全国人都知道,真是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怕别人说苗医不靠谱了。”
纪录片播出后,省电视台收到了很多观众来信,有人询问苗医培训课程,有人想购买苗医产品,还有人特意从外地赶来,想请叶尘和苏瑶调理身体。叶尘看着堆积如山的信件,对苏瑶说:“咱们没白努力,这些镜头不仅记录了苗医的故事,还让更多人了解了苗医,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苏瑶笑着点头,拿起一封来自山区的信,信上是个孩子写的:“我看了纪录片,知道蒲公英能清热,艾草能驱寒,以后我也要学苗医,像叶医生和苏医生一样,帮助更多人。”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信纸上,也落在两人充满希望的脸上——镜头里的故事已经结束,但苗医的传承之路,才刚刚开始。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医圣传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