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榆不是不需要帮忙,而是因为陆白衣这个人太爱蹬鼻子上脸,行为模式又飘忽抽象,身份还敏感。
所以白榆心里必须仔细合计,不到万不得已时刻,他并不想找陆白衣这个完全不可控的人合作。
然后白榆对钱指挥说:“我白榆生平最讨厌的行为之一,就是大事小事都要托关系。
想买匹好马而已,还要去找太仆寺,这也太大题小作了!”
钱指挥只觉得白榆右脸上写着一个“双”,左脸上写着一个“标”。
正在这时候,白榆的家丁白曹匆匆走了过来,向白榆禀报说:“已经打探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王百谷的近况了。”
白榆立刻急切的问道:“速速说来!我看看要怎么碰瓷他!”
白曹继续禀报说:“那王百谷前些日子已经受聘于礼部侍郎袁炜,在袁府做门客。”
怎么又是一个坏消息?白榆不禁双眉紧锁,自言自语道:
“想不到王百谷已经有了如此硬扎的靠山,这下可不好欺负了,还怎么去碰瓷?”
礼部侍郎看似平平无奇,但袁炜实力并不体现在官职上,乃是当今四大中生代青词高手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四大之首。
如今嘉靖皇帝身边写青词的文化人里,除了严嵩、徐阶这些老一辈,就是袁炜为首的四大青词高手了。
懂行的都知道,这四大中生代青词高手都是预备内阁大学士,在历史上确实也被称为四大青词宰辅。
所以现在的袁炜是一位经常和皇帝互动、受皇帝喜爱重用、能在皇帝面前说上话的大臣,一般人轻易不会得罪他。
这时代确实产生了大臣收留名士当门客的习俗,可能是因为嘉靖皇帝对文学的需求量大、要求又高,大家都不得不养枪手。
就算是才高八斗、中生代第一御用笔杆子袁炜也有卡文的时候,一样需要有人帮忙代笔。
可是王百谷成了袁炜的门客,对白榆来说,情况就变得很棘手了。
混文坛就像是混圈,先前白榆策划的四条中秋季文坛之路,还没正式启动就已经断了两条。
打通县学人脉和碰瓷王百谷这两个切入点,算是都废掉了。
而陆白衣又不靠谱,那么唯一剩下的路子,就是老师陈以勤的同乡、文坛弄潮儿张佳胤。
看看天色,白榆又准备脱岗旷工了,对钱指挥说:“老钱你先盯着这边,我去拜访户部张佳胤张郎中。”
距离中秋只有不到半个月了,没有太多时间耽误,不然就过季了。
钱指挥说:“他对你肯定没好印象,我料定你会白跑一趟。”
作为白榆最亲密的“战友”,钱指挥知道很多关于白榆的“黑料”。
比如白榆曾经诬陷王百谷调戏自家侍妾,逼着张佳胤为了搭救后辈王百谷,介绍裕王府讲官陈以勤这个同乡给白榆当老师。
人和人之间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就凭这个第一次见面经历,张佳胤能对白榆有什么好感?
白榆答话说:“事在人为,只要见到了张郎中,我自有花言巧语说服他!”
对于自己的信息差优势,白榆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凭借信息差优势,已经不知摆平了多少人。
而后白榆离开了都察院门房,黄昏左右时候,就到了小时雍坊张佳胤府邸。
却见在张家大门外,竟然聚集着十几个人在等候,让对文坛缺乏直观印象的白榆小小吃了一惊,细想之后就能理解了。
作为潮流组合复古派后七子之一,张佳胤在文坛相当有影响力,又是后七子目前唯一在京的人物。
而且更的关键是,张佳胤还当着户部郎中这个非常有实权的官职。
文坛影响力加实权官职结合起来,肯定能形成一股向心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的内阁大学士兼文坛盟主李东阳。
又加上临近中秋佳节,正是文坛活动高峰期,张佳胤宅邸自然会出现这样的密集拜访现象,跟上下班时间地铁人多一个道理。
所见所闻让白榆更加确定,只要能搭上张佳胤的线,混入主流文坛不成问题,中秋雅集请帖也不是问题。
按照规矩,白榆将拜帖投给张家门子,然后和其他人一起在大门外等候。
时不时的有人出来,又不时不时的有人被请进去,不过在大门外等待的人似乎始终不见少。
一直到了深夜,大门外仍然还有十几个人没被请进去,包括白榆在内。
此时张家门子出来宣布说:“我家老爷要休息了,诸位请回吧。”
惹起一片唉声叹气,但没人骂街,都很有风度的默默离去。
白榆无语,先前还想着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张佳胤提携自己混圈。
结果从黄昏等到深夜,连面都没见到,准备的说辞完全无用武之地。
自己用的是陈以勤弟子这个身份投的拜帖,居然没被请进去见面?陈以勤和张佳胤不是同乡好友吗?
要说这不正常吧,又不只是自己,外面同样还有一群人没进去,有人甚至来过两三次了。
谁都有关系,张佳胤也确实没时间全都接见,所以无法指责张佳胤刻意针对自己。
要说这很正常吧,白榆心里就是不爽,怨气噌噌噌的涨,白耽误了一晚上时间!
近期真是衰神附体,不顺心的事情又又又加一!
难道自从超常规升为六品百户后,好运都被透支完了?
到了次日,钱指挥对白榆问道:“昨天见到张郎中没有?”
白榆有点郁闷的回答说:“没有。”
钱指挥说:“意料之中的事情,你想混圈哪有那么容易?
连缇帅都搞不定那帮士大夫,而你现在就陷入了和缇帅差不多的处境。”
白榆知道,钱指挥说的没错,缇帅陆炳确实一直想靠近士大夫,混士大夫圈子,也为此做了不少事。
比如想尽办法与士大夫联姻,又比如在文官落难时,经常出手救护,经历司史经历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效果怎么样,从历史上陆炳去世后的情况就看出来了。
隆庆年间,已故陆炳被追罪,陆家被抄家时,没什么人替陆炳说话。
白榆忍不住感慨道:“门户之见,何至于此?”
钱指挥回应道:“我们是厂卫啊,我们是天子的耳目和爪牙,你是不是太小看你的身份了?
你换位思考,那帮文人聚会时,谁会喜欢在席位上坐着个厂卫官校?”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文人扎堆时,那是相当喜欢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每每喝多了之后,更是什么犯禁的话都敢说。
在这种场合,没人愿意看到厂卫特务坐在旁边。指不定哪句话就被写进“内参”,让皇帝看到了。
所以哪怕这个特务再浓眉大眼,也会被排斥。如果还是个声名响亮的特务头子,那就更不受欢迎了。
钱指挥随口劝道:“其实你也不用心急啊,你不是一心要参加科举吗?
如果你能过了明年乡试和后年会试,彻底洗白了自己,再转型文官混圈,阻力就小很多。”
白榆答道:“常言道,出名要趁早,争名求利要只争朝夕。
想我满腹才华,如果这些锦绣诗词文章全都憋在心里,不显摆出来就难受啊!”
钱指挥:“......”
头一次听说,用“不显摆就难受”来形容自己才华的。
而后钱指挥看着陷入困境的白榆,若有所思的说:“你真想闯荡文坛?
我倒是可以给你指点一条路子,但却是硬闯的路子。
其实这条路子只适合你,如果换成其他人都不行。”
白榆询问道:“有请钱长官赐教。”
不叫“老钱”了,又改回了“钱长官”,由此可见白榆的诚意。
钱指挥难得能指导白榆,便侃侃而谈道:“你这结交人脉混圈的传统路数,并不适合你,也没有发挥出我们身上的优势。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是厂卫官校,我们有很多行事特权!
你为什么不把这些特权利用起来,以达到进入文坛的目的?”
随即钱指挥指着大门方向的告示墙,继续说:“每个衙门都有两面告示墙,一面对外,一面对内。
而这些告示墙上的内容,受我们坐探监管,我们有审查权力,为什么不利用起来?
我们可以在厂卫体系内部发力,把你的诗词张贴在京城所有衙门的内外告示墙上!
如此就能近乎强制的让所有官员,以及到各衙门办事人员都观看你的诗词!
这是多大的效用,不比你混几个雅集活动强多了?”
卧槽!白榆豁然开朗,如同醍醐灌顶、拨云见日!
这招绝对有效果,因为这时代没有微信群之类的技术,所有内外通知都只能靠告示墙来发布。
所以不管去衙门办事的人,还是官员到本衙门上班,肯定都要看一眼告示墙,免得错过了最新通知。
在告示墙上贴东西,几乎就是必读品,肯定会被文化精英层看到!
兴奋之余,白榆忍不住自言自语的说:“我怎么就没想到?”
钱指挥点评说:“大概是你做官时间太短,做官经验不足,对如何运用手中特权的认识还不深刻。
所以你还是和过去一样,只想凭借才华和智慧去办事,那是不行的。”
白榆发自内心的感谢道:“钱长官言之有理,受教了!”
喜欢大明第一墙头草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明第一墙头草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