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4章 品牌建设,提升价值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夏澜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调查数据,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青山村游客满意度调查显示,虽然各项评分都不错,但在\"最印象深刻的乡村旅游点\"一栏中,青山村的名字却很少被提及。

\"咱们村什么都好,就是少了点让人记住的东西。\"她自言自语道,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窗外,一辆旅游大巴正停在村口,几十名游客鱼贯而下。夏澜仔细观察着他们的表情——好奇、期待,但没有任何特别激动的神色。就像去任何一个普通乡村旅游点一样。

这个发现让她坐不住了。她抓起笔记本,快步走向村口的游客中心。

\"李姐,最近游客对我们的评价里,提到最多的是什么?\"夏澜问正在整理资料的工作人员。

李姐翻了翻留言簿:\"环境不错,空气好,村民热情...基本都是这些。\"

\"有没有人特别提到咱们村的某个特色?或者用一两个词来形容青山村?\"

李姐摇摇头:\"那倒没有。大家好像就是把我们当成普通农家乐。\"

夏澜的心沉了一下。青山村发展到现在,硬件设施、服务质量都已经提升不少,但在游客心中,仍然只是一个\"还不错\"的普通乡村旅游点,缺乏独特的品牌形象。

当天下午,她召集村两委和旅游合作社的骨干开会。投影仪上显示着她整理的对比数据——青山村与省内几个知名乡村旅游点的品牌认知度对比图,差距一目了然。

\"咱们村缺的不是客源,不是服务,而是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夏澜指着屏幕说,\"就像一提到西湖就想到'人间天堂',一提到乌镇就想到'水乡古镇',青山村也需要这样一个让人记住的标签。\"

会议室里安静了片刻。会计老王挠了挠头:\"夏书记,咱们就是个普通村子,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品牌有啥用?东西好不就行了?\"

\"不一样。\"夏澜摇摇头,\"有了好的品牌,同样的服务可以卖出更高价格,同样的产品会有更多人认可。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在众多乡村旅游点中脱颖而出。\"

她举了个例子:村里张婶做的霉豆腐,现在卖15元一瓶,还经常滞销。而市里超市卖的某品牌农家霉豆腐,包装精美,卖到45元一瓶还供不应求。

\"差别就在品牌上。\"夏澜总结道,\"从今天起,我们要打造'青山村'品牌!\"

说干就干。夏澜首先请来了省里知名的品牌策划团队,为青山村量身打造品牌形象。经过一周的调研和讨论,\"青山家\"品牌概念诞生了。

\"'家'是核心。\"策划总监解释道,\"青山村不只是一个旅游点,而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放松、有归属感的地方。来这里不是'旅游',而是'回家'。\"

品牌标识设计得简约而富有深意——青色的山形轮廓中,嵌入一个简笔画的屋檐,下方是\"青山家\"三个手写体字。整体既保留了乡村的质朴,又不失现代感。

夏澜对这个设计爱不释手:\"这就是青山村的灵魂!\"

品牌形象有了,接下来是落地推广。夏澜策划了首个品牌活动——\"归田去\"农事体验季。与普通的农家乐不同,这个活动强调深度参与和情感连接。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农事,还能认领一小块田地,随时回来照料。活动结束时,每位参与者都能在村口的\"青山家人\"墙上留下自己的手印和感言。

活动宣传视频拍摄得极具感染力——镜头从城市的高楼大厦切换到青山村的田野,伴随着轻快的音乐,不同年龄的游客在田间欢笑劳作。结尾处,\"在青山,找到家的感觉\"的标语缓缓浮现。

视频发布后,短短三天点击量就突破百万。\"归田去\"活动名额瞬间爆满,甚至有不少人打电话询问能否提前预订下一季的活动。

活动当天,青山村热闹非凡。一百多个家庭在村民指导下插秧、种菜、喂鸡鸭。孩子们脸上沾着泥巴却笑得灿烂,大人们也放下了平日的矜持,赤脚踩在田地里,找回久违的轻松。

最感人的是活动结束时的\"留印仪式\"。每位参与者将蘸了泥土的手按在特制的\"青山家人\"墙上,写下简短感言。有孩子写道:\"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米饭是怎么来的\";一位白领写下:\"在这里,我忘记了KpI\";还有老人感慨:\"像是回到了小时候\"...

夏澜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眼眶微微发热。这正是她想要的——青山村不再只是一个旅游目的地,而是一种情感寄托,一种生活方式。

活动结束后,\"青山家\"的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社交媒体上,带着#青山家#标签的帖子层出不穷,很多人晒出自己沾满泥土的手和墙上的手印,称这是\"最有意义的旅行纪念\"。

尝到甜头后,夏澜趁热打铁,推出\"青山好物\"品牌计划。村里的农产品不再散装出售,而是经过精心包装,打上\"青山家\"标识,附带种植者照片和简短故事的小卡片。

张婶的霉豆腐换了蓝印花布包装,瓶身上贴着张婶和老伴在厨房忙碌的照片,背面印着简短文字:\"张婶家的霉豆腐,沿用60年老手艺,每一块豆腐都经过七天自然发酵...\"价格从15元涨到了48元,却卖得比以前更好。

\"哎哟,我这老脸都印到包装上去了,怪不好意思的。\"张婶嘴上这么说,脸上却笑开了花,\"城里人说我做的豆腐有'家的味道',非要买十瓶带回去送人哩!\"

品牌效应不仅体现在农产品上,连民宿价格也水涨船高。同样的房间,挂上\"青山家\"的品牌后,价格提高了30%,入住率却不降反升。游客们愿意为\"品牌体验\"买单。

一个月后,省电视台来青山村拍摄乡村振兴专题片,记者问夏澜品牌建设的秘诀。

\"真诚。\"夏澜面对镜头,语气坚定,\"'青山家'不是一个营销噱头,而是我们的承诺。每一个来这里的游客,都是我们的家人;每一件'青山好物',都是我们用心制作的礼物。\"

这番话在电视上播出后,青山村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订单从全国各地飞来,不少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希望将\"青山家\"模式复制到其他地区。

但好景不长。随着知名度提升,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开始出现。某竞争村落的旅游负责人公开质疑\"青山家\"是\"包装出来的假情怀\";网上有人发帖称青山村\"商业化严重,失去乡村本色\";甚至还有谣言说农产品是\"贴牌的工厂货\"。

夏澜第一时间召集团队商量对策。

\"告他们诽谤!\"年轻气盛的小张拍案而起。

\"要不咱们降价促销?把人气再拉回来。\"会计老王提议。

夏澜沉思片刻,摇了摇头:\"最好的反击不是辩解,而是让更多人看到真实的青山村。\"

她策划了一个大胆的活动——\"真实青山\"开放日。邀请媒体、网红和普通游客,全天候无死角地记录青山村的日常生活。从凌晨村民起床劳作,到深夜村干部加班开会,全程直播。

开放日当天,青山村毫无保留地展示了一切。观众们看到张婶天不亮就起来磨豆浆;看到李大爷精心照料他的菜园;看到夏澜和村干部们深夜讨论村子发展...没有刻意美化,只有真实的乡村生活。

直播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观众们被这种真诚打动,弹幕上满是\"这才是真实的乡村感动哭了好想去这样的地方生活\"的留言。当天直播观看人次突破五百万,\"青山家\"的话题再次冲上热搜。

危机变成了转机。那些质疑声不仅没有损害青山村的品牌形象,反而让\"真实、质朴、温暖\"的品牌特质更加深入人心。

夏澜没有就此止步。她继续深化品牌建设,推出\"青山四季\"系列活动:春耕节、夏夜诗会、秋收庆典、冬日围炉...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品牌活动,让游客无论何时来,都能体验到不同的\"青山家\"风情。

品牌的价值逐渐显现。一年后,青山村的旅游收入翻了一番,农产品溢价率达到300%,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65%。更重要的是,\"青山家\"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一个标杆品牌,很多地方开始学习借鉴。

但夏澜知道,品牌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一个雨后的傍晚,她站在村口的\"青山家人\"墙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手印和留言,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

\"夏书记!\"小张兴奋地跑来,\"刚接到通知,咱们'青山家'品牌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了!下个月要去北京领奖!\"

夏澜笑了笑,目光依然停留在那些手印上:\"这是大家一起创造的成果。去北京前,我们得把'青山家'的品牌手册完善好,把经验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村子。\"

她轻轻抚摸墙上一个特别小的手印——那是上周来参加活动的一个城市孩子留下的。旁边写着:\"青山村,我的第二个家。\"

夕阳的余晖洒在墙上,为每一个手印镀上温暖的金色。夏澜知道,这就是品牌真正的力量——不是冷冰冰的商业符号,而是能够触动人心的情感连接。

回到办公室,她打开电脑,开始起草《青山家品牌发展白皮书》。文档的第一行写道:\"品牌的核心不是标识,不是口号,而是真诚的价值承诺...\"

窗外,暮色中的青山村安静而美丽。几户人家的灯火已经亮起,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飘来饭菜的香气。这个小小的村庄,正以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一个关于家的故事。

喜欢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