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7章 创新发展,永不止步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洪水退去后的第七天,夏澜站在村委会门口,望着满目疮痍的青山村。阳光照在泥泞的道路上,被冲垮的桥梁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桥墩,曾经绿意盎然的农田覆盖着厚厚的淤泥。但更让她揪心的是游客中心——精心打造的\"青山家\"品牌展示区如今一片狼藉,泥水浸泡过的宣传画报黏在墙上,像一块块难看的伤疤。

\"夏书记,省里的评估报告出来了。\"村主任老刘拿着文件夹走过来,脸色凝重,\"直接经济损失八百六十万,重建至少需要三个月。\"

夏澜接过报告,手指微微发抖。三个月?青山村的旅游旺季就在眼前,如果闭门谢客三个月,不仅今年收入泡汤,辛苦建立的品牌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重建资金有着落吗?\"她轻声问。

老刘摇摇头:\"县里答应给两百万应急资金,剩下的要咱们自己想办法。\"

夏澜深吸一口气,将报告合上。她知道,常规的重建思路行不通了。青山村需要另辟蹊径。

\"通知村两委和合作社骨干,下午两点开会。\"她的声音突然变得坚定,\"咱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恢复原状,得想想怎么'重建得更好'。\"

老刘愣了一下:\"可专家说按原样重建最稳妥...\"

\"如果只是恢复原状,那这场洪水就白挨了。\"夏澜打断他,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咱们得抓住这个机会,给青山村来次升级!\"

下午的会议异常激烈。当夏澜提出\"借重建之机全面升级旅游设施\"的想法时,会议室炸开了锅。

\"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升级?\"会计老王拍着桌子,\"先把路修通、房子修好才是正经!\"

\"就是!游客都吓跑了,谁还来啊?\"民宿老板老李愁眉苦脸。

只有几个年轻人眼睛发亮。返乡大学生李浩激动地站起来:\"夏书记说得对!咱们可以学日本'灾后旅游'的模式,把抗灾经历变成特色项目!\"

夏澜赞许地点头,点击遥控器,投影仪上显示出她连夜准备的方案——《青山村\"韧性旅游\"升级计划》。

\"常规重建只是恢复,我们要做的是蜕变。\"她指着屏幕上的规划图,\"把洪水留下的痕迹变成特色,将抗灾经历转化为旅游资源。\"

方案详细而大胆:被冲毁的老桥不简单修复,而是改建为\"抗灾纪念桥\",保留部分残骸作为展示;淹没区的几栋老屋改造成\"废墟咖啡馆\",墙上保留洪水痕迹;后山新建\"防灾体验基地\",游客可以参与模拟抗灾演练...

\"这...这能行吗?\"老王瞪大眼睛,\"谁愿意来看这些?\"

\"现代旅游追求真实体验和情感共鸣。\"夏澜解释道,\"我们的抗灾故事展现了乡村的韧性和村民的团结,这正是城市人渴望感受的精神力量。\"

她继续展示更具体的创新点:利用VR技术重现洪水场景和救灾过程;开发\"数字村民\"系统让游客远程认养重建项目;设计\"洪痕徒步线\"标记洪水最高水位...

会议室渐渐安静下来,村干部们的表情从怀疑变成思索,最后化为惊叹。

\"夏书记,你这脑子咋长的?\"老刘挠着头,\"一场洪水都能让你想出这么多花样来!\"

夏澜笑了笑:\"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李浩他们年轻人提供了很多点子,省旅游学院的专家也给了专业建议。\"

\"那资金怎么办?\"老王问出了关键问题。

\"三管齐下。\"夏澜早有准备,\"一是申请'韧性乡村'试点专项资金;二是发起'共建青山'众筹活动;三是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开发新项目。\"

她停顿一下,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但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全村人的参与和支持。这不是我夏澜的项目,而是咱们青山村共同的重生之路。\"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方案获得一致通过。散会时,夏澜特意叫住了准备离开的王屠户——这个曾经最反对她搞旅游的倔老头,在抗洪中表现得出人意料地勇敢。

\"王叔,我想请您当'抗灾故事讲解员'。\"夏澜真诚地说,\"那天您冒险渡河救人的场面,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王屠户愣了一下,黝黑的脸上浮现一丝红晕:\"我...我一个大老粗,哪会讲什么故事...\"

\"就讲真实的经历。\"夏澜微笑,\"您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就怎么说。这才是最打动人心的。\"

王屠户搓着手,犹豫了半天,终于点了点头:\"成!为了村子,我试试看。\"

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与常规救灾不同,青山村的每项工程都兼顾了实用性和旅游价值。清淤的同时设计徒步路线,修桥的同时规划观景平台,建房的同时考虑游客体验...

最引人注目的是\"废墟咖啡馆\"项目。夏澜选择了三栋受损严重的老屋,保留其基本结构和部分洪水痕迹,内部改造成现代风格的咖啡空间。新旧对比强烈,却又意外和谐。墙上的水位线标记、屋顶被冲垮后补上的透明玻璃、用残木制作的桌椅...每个细节都讲述着抗灾故事。

项目公开后,意外引发了网络热议。\"青山村废墟咖啡馆\"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无数网友被这种\"将伤痕转化为美\"的理念打动。众筹通道开通仅三天,就筹集了八十多万元,远超预期。

省里也高度重视青山村的创新实践。\"韧性乡村\"试点专项资金很快到位,还派来了专家团队驻点指导。县电视台制作了专题报道,称这是\"灾后重建的新思路\"。

一个月后,青山村部分区域重新开放。与预期相反,游客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为媒体的广泛报道吸引了更多好奇的参观者。

\"这就是洪水冲过的痕迹吗?\"一个小女孩指着咖啡馆墙上的水渍线,好奇地问。

\"是的。\"夏澜蹲下身,轻声解释,\"洪水最高就到这条线,当时水已经漫过屋顶了。\"

\"那你们害怕吗?\"小女孩睁大眼睛。

夏澜笑了笑:\"害怕,但我们更团结。你看那边的照片,全村人一起抗洪的场景...\"

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游客们对青山村的抗灾故事表现出浓厚兴趣,王屠户的\"抢险经历分享会\"场场爆满,原本羞于开口的老汉,现在讲得绘声绘色,成了村里的\"明星讲解员\"。

张婶也没闲着。洪水冲走了她珍藏多年的食谱,在夏澜鼓励下,她不仅重新整理了出来,还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将食谱数字化,配上制作视频,做成\"张婶厨房记忆库\",成为民宿的特色体验项目。

更令人惊喜的是创新业态的涌现。李浩带领几个返乡青年成立了\"乡村创新实验室\",开发出\"AR洪水模拟数字村民\"等互动项目。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看到虚拟的洪水场景,也能认养一棵树、一块田,通过摄像头实时观看生长情况。

夏澜还策划了\"共建青山\"系列活动,邀请游客参与简单的重建劳动——种一棵树,砌一段墙,画一幅壁画...每个参与者都会获得电子证书和永久纪念牌。活动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很多家庭专程前来\"打卡\"参与。

重建两个月后,青山村迎来了一个特殊考察团——国家减灾委的专家们。他们详细考察了青山村的创新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

\"将防灾减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这是全国首创!\"领队的专家赞叹道,\"特别是'韧性旅游'的理念,值得在全国推广。\"

夏澜趁机提出了更大胆的想法:将青山村打造为\"韧性乡村\"培训基地,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专家们的支持,承诺帮助对接更多资源和政策。

考察结束当晚,夏澜站在新建的观景台上,俯瞰夜幕下的青山村。灯光勾勒出村庄的轮廓,被洪水洗礼过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远处,\"废墟咖啡馆\"的灯光温暖而明亮,游客们的笑声随风飘来。

李浩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茶:\"夏书记,咱们的'数字村民'系统已经有三千多注册用户了,好多人在问什么时候能开通民宿预订。\"

\"再等等。\"夏澜接过茶杯,\"等'韧性体验中心'建好,我们要给游客一个完整的'重生之旅'体验。\"

她望向更远处正在施工的工地——那里将建成全国首个\"乡村防灾体验中心\",游客不仅可以学习防灾知识,还能参与模拟抗灾演练。这个项目已经获得了省科技厅的专项支持。

\"夏书记,你当初怎么会想到这些点子的?\"李浩好奇地问。

夏澜抿了口茶:\"洪水冲垮了我们的房子,但冲不垮我们的精神。我想让游客感受到的,正是这种'毁而不倒'的韧性。这不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精神吗?\"

李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月光下,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重建一新的村道上。

第二天清晨,夏澜早早来到村委会。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新方案——《青山村\"韧性旅游\"二期规划》。她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从灾后重建到永续发展,打造中国韧性乡村典范...\"

窗外,朝阳升起,照亮了青山村的新一天。夏澜知道,这场重建不仅是修复伤痕,更是一次蜕变重生。而青山村的创新发展之路,才刚刚开始。

喜欢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