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至初见时还需俯瞰才能看清全貌,此刻经他一番讲解,众人哪怕站在平地上,也能清晰辨认出石头上的山河脉络:
凸起的黄色山脉、平缓的绿色平原、波纹状的蓝色海洋,还有中央那片浓郁的红褐色大明疆域,个个看得惊叹不已,忍不住伸手去触摸那些立体的纹路。
与张真至初见时的震撼如出一辙,刘二逄望着巨石上的“天意”,忍不住默默流下泪来,泪水里混着激动与崇敬。
轩辕德忠站在一旁,虽能感受到这石头的神奇,却实在不懂刘二逄为何流泪——
喜悦就喜悦,哭啥?
他转头看看其他人,除了张真至眼睛通红、眼眶湿润,其他人都和自己一样,满脸惊叹却神色正常,这就让他更摸不着头脑了。
忽然间,轩辕德忠仿佛“顿悟”了真相:
自打在雾山外见到这俩人,就觉得他们有点不正常!
动不动就沉默地望向北方,眼里还会放出那种他形容不出的“光”,每次看都觉得肉麻兮兮的。
现在看来,果然是有问题!
回山东那会儿,这俩人还主动要求去报捷,当时还以为他们想争功,现在才明白,哪是争功?
定然是编那些谶语谣言编多了,触犯了冥冥中的什么东西,才魔怔成这样,见着块石头都能哭出来!
他偷偷捅了捅旁边的骑士团成员,压低声音嘀咕:
“你们看刘公公和张公公,是不是有点太激动了?
不就是块带花纹的石头吗?
虽说像舆图,也不至于哭啊……”
那成员瞅了瞅流泪的刘二逄和红着眼的张真至,又看看巨石上的纹路,小声回:
“可能……可能这石头对圣皇意义重大,他们是太感动了?”
轩辕德忠撇撇嘴,半信半疑:
“感动归感动,总不至于魔怔吧?
我看他俩是被谶语缠上了,回头得劝劝,少编那些神神叨叨的话,不然下次见着块金砖都得磕头。”
他这边腹诽着,那边刘二逄已擦干眼泪,正和张真至讨论如何测算巨石重量、设计起吊方案,两人眼神里的狂热丝毫未减。
阳光照在巨石上,山河纹路在光下流转,轩辕德忠望着这场景,摇了摇头——
管他们魔怔不魔怔,先把这石头和珊瑚运回去再说,至于这俩人的“怪病”,等回了大明,让圣皇来定夺吧!
轩辕德忠的不理解其实再正常不过,他的人生轨迹本就与张真至、刘二逄截然不同。
幼时身为孤儿的他,幸得刘泽清收留,认作义子。
刘泽清待他极好,亲自教他学字习武,少年时便让他跟着自己征战沙场,刘家军上下都恭敬地称他“少将军”。
他时常给义父出谋划策,哪怕想法稚嫩,刘泽清也总会笑着夸一句:
“德忠类吾!”
这份毫无保留的认可,让他从未在尊严上受过委屈。
后来他建议义父紧跟崇祯,刘泽清二话不说便给了他一千亲军、一百多万两银票,让他率军入京;
之后更是亲自领兵驰援,对他的信任可见一斑。
刘泽清几乎满足了他所有合理的需求,完完全全将他当作承嗣亲子培养,这份宠溺与重视,让他从未体会过寄人篱下的卑微。
即便后来辗转到了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大西太子。
不论张献忠在历史上名声如何,对轩辕德忠却是真心实意的好,给予他的是如父亲般全然的信任与倚重。
论起人生命运,轩辕德忠无疑是“胜利者”,仿佛开了挂一般:
在义子这条路上,他遇上的都是将他视若己出的“父亲”,关系之融洽深厚,甚至超越了历史上许多时代的义父义子。
他的人生里,少了张真至、刘二逄那种需要靠“谶言”“天意”来证明自身价值的焦虑,自然难以理解二人面对“大明界图”时的激动落泪——
于他而言,忠诚是天性,信任是常态,无需奇石神谕来佐证,这份顺遂与笃定,本就与另外两人的心境截然不同。
而刘二逄与张真至的境遇,则与轩辕德忠截然不同。
他们自幼家贫,被父母卖给朝廷净身入宫,分到杂事监做最底层的打杂太监。
在那暗无天日的宫墙里,别说尊严,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每日面对的是呵斥与劳作,这辈子似乎注定只能在卑微中耗尽。
转机始于一次偶然——
主子需要有人协助解读计策,他们幸运地跟着来到徐州。
起初因领悟力稍慢,没能被高宇顺看中,远远落后于田有良、林有德等人。
但他们心里清楚,人生早已悄然改变:
遇上了这般英明的主子,不仅给他们加薪,给他们走出宫墙见世面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从未有过的尊严。
主子甚至告诉他们,只要立功,将来有机会在功勋台上光宗耀祖,死后更能陪葬皇陵。
这对太监而言,是想都不敢想的荣耀。
从古至今,太监即便有高功,也难登大雅之堂,大明历史上有功的太监何其多,可谁曾得享“侍葬皇陵”的待遇?
朱有建给他们的念想,早已超越了父母亲恩,是知遇之恩,是抬举之恩,更是再造之恩。
他们这辈子从未被如此重视过,从未被寄予这般厚望,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报答这份沉甸甸的圣恩。
所以当他们见到“乾德珍珠”“大明界图”这些仿佛能佐证主子“天命所归”的宝物时,激动落泪并非魔怔,而是积压多年的情感爆发——
这些宝物像是在替他们证明:
跟着这样的主子,他们的付出与忠诚没有错,主子的宏图伟业终将实现,而他们这些曾被命运抛弃的太监,也能借着这份荣光,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对他们而言,这些“天意”不仅是主子的凭证,更是自己卑微生命里最亮的光。
更让他们死心塌地的,是川蜀之事的处置。
那次事件本可能让皇帝背负骂名,朝中不少人都等着看皇帝将涉事太监交出去“谢罪”,以平息天下议论。
可乾德皇帝偏不——
他不仅没把任何一个太监推出去顶罪,甚至没半句责怪,反而温言安慰他们:
“国战之中,有些过错本就难免,只要结果是好的,便不算错。
有些招数是险了些,但你们要记住,留得青山在,才能一直有柴烧。
朕盼着大明强盛那日,你们都还站在朕身边,一个都不能少!”
喜欢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