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日头刚爬过砖窑厂的烟囱,黄师傅捂着腰钻进了岐仁堂。他开货车跑城乡专线十五年,帆布坐垫磨出了洞,裤腰上总别着个搪瓷缸,此刻那缸子随着他踉跄的脚步哐当响。诊室里弥漫着当归和艾叶的混合香气,他刚跨过门槛就疼得弯下腰,额头抵着药柜,指节把\"岐仁堂\"的木牌抠出了几道白痕。
\"腰像被麻绳勒住,一阵紧过一阵。\"黄师傅的声音发颤,后颈的汗把蓝布工装洇出深色的印子,\"刚才在国道边歇脚,疼得差点滚下车。医院说腰里长了石头,大大小小十来颗,最大的像蚕豆,说我体虚,动不了刀子。\"
岐大夫正用铜臼捣着砂仁,闻言放下杵子。他注意到黄师傅进门时先跺了跺沾着泥的胶鞋,裤脚还挂着草屑——准是从砖窑厂那边绕过来的,那边刚下过雨,低洼处积着水。再看他脸色,青白里透着灰,像蒙了层窑烟,嘴唇干裂却不爱喝水,说喝了肚子胀。
\"解开衣裳我看看。\"岐大夫的手指按在黄师傅腰眼上,刚一用力,对方就\"哎哟\"一声跳起来,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滴。\"疼的时候牵连到小肚子不?\"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又问,\"撒尿时是不是尿线细,还滴滴答答的?\"
黄师傅的女人从门外探进头来,手里攥着张揉皱的处方:\"医院开的药,都是些利尿的,喝了就拉肚子,腰更疼了。\"那处方上写着海金沙、金钱草之类,墨迹被汗水浸得发晕。
岐大夫翻开黄师傅的眼皮,眼白泛着青,再看舌苔,白腻得像刚熬的米浆,舌尖却有点红。最要紧的是脉象,沉得像探不到底的井,指下绵软无力,稍一用力就没了。\"你这不是普通的砂石证。\"他往煤炉里添了块煤,火苗舔着药壶底,\"《黄帝内经》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你常年开货车,驾驶室里夏天吹空调,冬天漏风,腰脊总受风寒;又爱喝冰镇啤酒,吃凉拌菜,寒气都积在腰里了。\"
\"可这是石头啊!\"黄师傅急了,\"人家都说得利尿排石,您咋尽说些寒气?\"
\"你摸自己后腰。\"岐大夫让他反手按腰眼,\"是不是比别处凉?撒的尿是不是清长,像井水?\"见黄师傅点头,他又说,\"《伤寒论》里讲'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你这是肾阳太虚,好比炉膛里没火,锅里的水烧不开,寒气结在腰里,就像冬天的水结成冰碴子,越积越大。光利尿,好比往冰上泼水,越泼越冻;得先把炉膛的火生起来,冰才能化。\"
女人在一旁纳鞋底,针眼扎歪了都没察觉:\"那您不用排石的药?\"
\"《神农本草经》说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破症坚积聚',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岐大夫打开药柜最下层的抽屉,里面码着黑褐色的附子,个个沉甸甸的,\"这两味药就是炉膛里的劈柴,能把阳气烧起来。再加桂枝通阳,茯苓利湿,细辛散寒,杜仲壮腰,就像给冰窖开窗户,让阳气透进来,冰碴子自然化了往下走。\"
他取过杆秤,称了六十克附子,放在案板上切片,刀刃划过,断面露出细密的纹路。\"这附子得先煎三个时辰,中途不能断火,我守着。\"他把附子倒进砂锅,添上井水,\"吴佩衡先生说过,附子的毒在火候,不在分量,煮到用嘴尝着不麻舌头,就没事了。\"
黄师傅盯着砂锅咕嘟冒泡,心里打鼓:\"俺邻居家老王就是吃附子送了命......\"
\"那是没煮透,或是不对证。\"岐大夫往砂锅里扔了块生姜,\"郑钦安先生说'万病起于一元伤损',这一元就是阳气。你看那些长石头的,多半是阳气不足的,要么怕冷,要么手脚凉。治病得治根本,不能光盯着石头,就像种地,根烂了,光治叶子没用。\"
第一剂药煎好时,已是掌灯时分。药汤呈深褐色,带着股辛辣的暖意。黄师傅捏着鼻子喝下去,辣劲儿从喉咙一直窜到丹田,后腰竟慢慢热起来,像贴了块暖膏药。\"怪了,喝下去不觉得胀了。\"他咂咂嘴,舌尖有点麻,却不难受。
\"这就对了。\"岐大夫收拾着药渣,\"附子走而不守,干姜守而不走,两味相伍,能把阳气送到腰里。今晚睡时把后腰焐着,别着凉。\"
三天后,黄师傅再来时,腰不那么疼了,但说小便时有点涩。岐大夫诊脉后,在原方里加了十克肉桂:\"加些肉桂,引火归元,让阳气往下走。\"这次的药汤更浓,喝下去没多久,黄师傅突然觉得小腹坠胀,直奔茅房,回来时手里捏着块东西,在灯下一看,是粒花椒大的褐色硬物,表面还带着棱。
\"排出来了!\"女人惊喜地叫出声。
岐大夫却很平静:\"这才刚开始。\"他指着那粒砂石,\"你看它颜色暗沉,质地松脆,是寒凝所致。若是湿热结的,该是黄亮色,坚硬。\"他又开了七剂药,附子减到四十克,加了狗脊:\"《本草纲目》说狗脊'强肝肾,健骨,治风虚',帮你把腰脊补结实些。\"
黄师傅喝药到第十一天,正吃午饭时,突然疼得直不起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凶,冷汗浸透了背心,捂着小肚子直跺脚。女人要去医院,被他拦住:\"去岐大夫那!\"
刚到岐仁堂门口,黄师傅猛地冲向茅房,一阵急促的尿意后,他\"啊\"地叫了一声——有粒蚕豆大的砂石卡在尿道口,疼得他眼冒金星。岐大夫闻讯赶来,让徒弟烧了壶开水,兑成温水,让黄师傅坐浴,又取来消毒过的镊子,轻轻一夹,那粒褐黑色的砂石就出来了,表面还粘着点血丝。
\"好家伙,这就是最大的那块。\"岐大夫用纸巾包好,\"《金匮要略》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你这砂石也是痰饮的一种,得温化。现在它自己出来了,说明阳气足了,能推动它走。\"
黄师傅疼得龇牙咧嘴,却松了口气:\"难怪刚才像有东西往下钻,原来是它。\"
接下来的日子,黄师傅坚持喝药,砂石陆续排出,有时是米粒大的,有时是细沙样的。他后腰的凉意渐渐退了,撒尿也顺畅了,吃饭时能多吃半碗,开货车跑长途也不觉得累了。岐大夫调整方子,加了黄芪和砂仁:\"《脾胃论》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现在阳气起来了,得补补脾胃,让气血跟上。\"
秋分时,黄师傅最后一次来复诊,穿着新做的工装,腰杆挺得笔直。他说昨天撒尿时排出最后一粒砂石,像小米粒大。岐大夫给他诊脉,脉象沉缓有力,舌苔薄白,不再是之前的白腻。\"好了,不用喝药了。\"他笑着说,\"以后少喝冰的,冬天驾驶室里多垫层棉垫,别让腰再受寒。\"
黄师傅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砂石,大大小小十来粒,用棉线串着:\"俺留着做个念想,让村里不信中医的看看,这石头不用开刀也能下来。\"
岐大夫指着药柜上的《郑钦安医书全集》:\"郑先生说'治之但扶其真元',治病就像种庄稼,土壤好了,啥杂草都长不起来。你这病,治的不是石头,是人。\"
窗外的梧桐叶落了一地,药香混着桂花香漫出诊室。黄师傅发动货车时,特意按了三声喇叭,算是跟岐仁堂道别。岐大夫站在门口,看着货车消失在路尽头,转身把黄师傅留下的砂石串挂在药柜旁,和之前虎子的疹子标本并排挂着,像一串特殊的勋章,在药香里静静诉说着\"扶阳\"的道理。
后来,常有患者指着那串砂石问来历,岐大夫就会讲起黄师傅的故事,说:\"治病如解绳,得找对绳头。阳气就是那绳头,抓住了,再乱的绳结也能解开。\"煤炉上的药壶又开始咕嘟作响,这次煮的不是附子,是当归黄芪汤,药香里,仿佛还留着几分附子的辛烈,像在提醒着每个来求医的人:阳气足,百病除。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