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宫秘史十二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5章 押着当总督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武昌起义打响的时候,湖广总督瑞瀓正搂着小妾睡觉。

瑞瀓,蒙古族,满洲正黄旗人。

他是鸦片战争时,主和派代表人物琦善的孙子,一家子有才无德。

瑞瀓少年时放浪不羁,是个纨绔子弟。

当年他和劳子乔,岑春煊被人称为“京城三恶少”。

只因为都有一个好背景,这三个不良少年玩得都很猛。

长大后岑春煊做了官,专门整治当官的,把那些让他看不惯的官罢官,让他痛恨的官要了他们的命!人送外号“官屠”。

到后来,瑞瀓凭借祖上庇佑,当上了湖广总督。

凭心而说,瑞澄不是一个贪污腐败的官员,他积极推进维新变法,只是能力有限。

当他得知武昌起义消息后,急得双手差点搓出泡,脑门子冷汗直流。

“乖乖!这回革命党人要玩真的,跑慢了,吃啥也不香了。”

他不带犹豫的,扔下一揽子人,带着小妾和官印,脚底抹油,乘船跑去了上海。

瑞澂临阵脱逃影响恶劣,“奶奶滴,平日里见利益就上,如今国难当头,当总督的居然做了逃兵,”

张彪一边骂,一边效仿总督大人也特么跑了。

张彪是湖北新军军事总指挥,地位仅次于瑞澂。

张彪,字虎臣,山西榆次人,他比瑞澂大三岁。

当初张之洞在山西做巡抚时,看到张彪长得身材魁梧,

一问也姓张,心生爱惜,随即提拔张彪当了侍卫长。

后来张彪做到了湖北新军协统,协助瑞澂主管军事。

过去天津有个张园,在原来的日本租界内,那个地方就是张彪用搜刮来的钱财建造的“别墅”。

据说里面的建筑很气派,吃喝玩乐样样俱全。

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就被张彪请进了张园,早请示晚打拱,尽人臣之礼。

孙中山北伐时,也在张园短暂居住过。

闲话少叙,瑞澂和张彪两位当头的跑了,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武昌军政府。

军政府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

如今起义军现在的领导人,都是籍籍无名之人,比如熊炳坤,程正瀛等,

事后又不见孙武、蒋翊武的人影。

这些起义军士兵也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革命军急需一位有军事经验,有威望的总指挥。

此时,熊炳坤急道:“各位弟兄,当务之急是要推出一位撑得住台面的人,利用其号召力统领起义军,

接下来对抗随后清军大队人马的反扑,这是必须做的。”

众人点头附和。

稍后,革命党人和当地有头有脸的乡绅们聚在咨议局,即临时设立的军部,商量由谁出任武昌大都督一事。

大家七嘴八舌发表建议,有人提议由孙中山和黄兴来出任大都督。

湖北革命党人不同意,理由是武昌起义是湖北人搞起来的,应该湖北人说了算,

异口同声大都督必须由湖北籍有名望的人担当。

当时革命军的眼光有局限,还停留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境界。

反对孙中山和黄兴的另一个原因,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还在国外奔走,黄兴也没在湖北。

这时有人提议由汤化龙来当大都督。

汤化龙,湖北浠水人,符合要求。

汤化龙确实很有名,他是立宪派代表人物。

立宪派就是拥护清政府改革,引进西洋技术,强大军队的那些人。

汤化龙具有先进的改良思想,他一直想把西方那套政治制度引进来,比如成立众议院,设立内阁,三权分立等等。

这种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性。

不过他和孙中山、黄兴等人彻底革命思想有所不同。

彼时,汤化龙就在现场,他主持着会议,听到提议他急忙摆手说:

“在下万万不可接受,我不懂军事,时难担当此大任,我管民政处理点琐碎事还可以。”

汤化龙婉拒。

他说的也确实没毛病,大都督要指挥千军万马,汤化龙还真没这个能耐。

片刻沉默后,忽一人一拍大腿:“我咋把他忘了!我提议黎元洪!”

你还别说,黎元洪是湖北人,打仗是把好手,对待手下士兵和蔼可亲,人送外号“黎菩萨”。

“对,太好了,就他了!”众人纷纷点头。

黎元洪,人称黎黄陂。

他最早是北洋水师里的一名舰长,在甲午海战中,他的舰船被日本吉野号击沉,

落水后的黎元洪凭借出色的水技,硬生生游回了岸。

如果那时候有铁人三项赛,黎元洪肯定拔得游泳头筹。

甲午海战失败后,北洋水军的大小头目都被清政府罢了官,

黎元洪只好告别了效力的北洋水师,结束了他14年的海军生涯。

到后来,张之洞在南京要训练一支水军,黎元洪应征入伍,张之洞看他是个人才,迅速提拔。

光绪22年,张之洞再次出任湖广总督,黎元洪也随之来到了湖北老家,

出任张之洞新军混成旅协统,相当于现在的旅长。

武昌起义前夕,他为了避免和新军里的革命青年死磕,来了个乌龟缩头,基本做到了不出工不出力。

革命军占领湖北军政府后,他干脆躲进家里藏了起来。

这时候人们想起了黎元洪,他水陆战术都懂,接触过西洋武器,完全能镇的住清军。

“走,找他去!”

革命士兵就去黎元洪家里去请他出山,“梆梆梆”敲门,

“开门!开门!!”士兵狂呼。

听里面没动静,新军士兵一脚踹开了门,左看右看没人,

再仔细一看,床帷一个劲的动。

士兵们相视一笑,上前掀开床帷,黎元洪在里面吓得体如筛糠。

“出来,快爬出来!”革命士兵端着枪喊道。

“不出来开枪了!”

“别开枪,我这就出来,”

黎元洪撅着屁股往外退,头上还顶着一张蜘蛛网,

“革命同志,我可没做坏事。”黎元洪站起身,拍着身上的土。

他以为革命士兵要把他拉出去枪毙。

有一个年轻士兵厉声喝道:“听着,乖乖站着,有文书要宣读,不许乱动!”

黎元洪一听更害怕了,以为要宣布死刑令,腿肚子瑟瑟发抖。

“今宣布,黎元洪马上上任大都督。不得有误!”

咦!还有这稀罕事?黎元洪像做梦。

转而一想,只要不枪毙我,慢慢辞职不就行了,让别人去当。

想到此,黎元洪长长松了一口气,擦了擦脸上的冷汗。

到了军政府,黎菩萨的脑筋飞快地转着:

“革命军请我出山当大都督,如今局势不明朗,起义军能不能扛得住两说,我才不当出头鸟呢!”

想到此,黎元洪大声推辞:“莫害我!莫害我!汝辈事态闹大了。”

革命青年哪听他啰嗦,有一个青年伸手薅住黎元洪的脖领子就往外拖,

口里说着:“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再嚷嚷,老子毙了你!”。

黎元洪被革命青年的气势吓坏了,“我当!我当!”

这时候汤化龙和乡绅们相视一笑,把早就写好的安民告示,摊在黎元洪面前。

“大都督,在你的名义上按下手印。”

黎元洪犹犹豫豫。

随即他被几个年轻人架着按上了红手印,同时发文号召各省响应起义,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一时间,传单告示满天飞,黎元洪这位大都督算是落实了。

按黎元洪的话说就是,“我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是你们逼着我当的大都督。”

……

接下来的形势发展的极为顺利,南方各省纷纷起义宣布独立,于是形成了长江以南和清政府对峙的局面。

回头说跑到上海的瑞澂,他感到这次起义非同以往,估计要出大事,

他急忙找到英国租界地,哀求通过英国军舰传信给朝廷,“友邦,麻烦给朝廷捎个信,就说武昌起义非同寻常,速派兵弹压,否则……”

“密斯特,放心吧,这信我们一定能捎到。”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清宫秘史十二章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