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11年年底,在武昌起义鼓舞下,长江以南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彼时,武昌总督黎元洪布置了三条防线。
第1条防线设在了进入汉口的第一站刘家庙车站,
第二第三站为外围,这三个车站守不住,革命军就得退到汉口城内 。
假如汉口也守不住,第2条防线汉阳防线发挥作用。
假如汉阳失守,那么革命军的武昌都督府也就保不住了。
总部失守,意味着武装起义的成果,随长江水付之东流。
接下来的战斗就是按照黎元洪设定的防线进行的,不得不说黎元洪确实有两下子。
史书上说没有黎元洪,就没有南北对峙。
战况就像拉锯一样你来我往,一个阵地一个据点几易其手,就像走马灯一样你来我往。
双方各有优势,清军占有人多势众的优势,而革命军占有斗志昂扬的气势,
打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清军占不到任何便宜。
按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局面,北洋军士兵,多是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出来的新军,
战斗力相当强悍,这次为何久战无功呢?
原来荫昌指挥不动北洋军,加上冯国璋不配合,许多将领出工不出力,
玩起了“拖拖拖”把戏,气得荫昌直骂娘。
……
战局不理想,朝里的摄政王载沣坐不住了,怎么办呢?急的他团团转,大殿都快被他踩出一道沟。
此时,有一个人看到载沣着急的样子,心里暗暗发笑,此人就是时任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匡。
奕匡暗笑,是他觉得机会来了。
他与袁世凯交情莫逆,袁世凯在朝中任陆军司令时,没少给奕匡送礼。
奕匡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权臣,身份相当显赫,他主管过海军主管过外交,是慈禧的红人。
慈禧办60大寿时,奕匡挪用海军经费为老佛爷办了一个隆重奢华的寿诞。
溥仪继位后,他成了大清为数不多的三朝元老和最后的铁帽子王。
袁世凯的隐退,让奕匡失去了一个金主,如今,他要把袁世凯拉回朝廷。
“摄政王,不必忧虑,我推荐一人,此人出山,暴乱立马平息!”
“啊!此人是谁?快快道来。”
“袁项城袁世凯是也”
这个……,载沣面露难色。
庆亲王多聪明的一个人啊,他知道载沣会有顾虑,毕竟袁世凯是被他排挤走的,
如今再叫袁世凯回来,老袁回来还好,如果不奉召,他这老脸往哪搁呢?
奕匡早就想好了词:“何不派邮传部尚书徐世昌去办这件事?”
徐世昌和袁世凯关系莫逆,二人在朝中相互提携,就差拜把子。
徐世昌是民国一位知名人物,号称水晶狐狸,看问题老到,他还当过大总统呢!
“好吧,这事你看着办!”载沣把请袁出山交给了奕匡。
奕匡找到徐世昌,徐世昌为了有个回旋的余地,就委托袁的部下阮忠枢先走一遭。
阮忠枢曾是袁世凯幕僚。
二人相遇相识颇有点传奇意味,当时老袁落魄囊中空空如也,
阮忠枢看袁世凯将来有飞黄腾达之相,于是倾囊相授。
日后袁世凯果然发迹,于是聘请阮忠枢做了幕僚,袁世凯常对手下说:“阮就是袁,袁就是阮”。
阮忠枢受托,来到了河南安阳见到了老上级,一五一十说明情况。
老袁也不废话,直接说朝廷答应我几件事,我马上出山平叛。
“袁公,有什么要求您尽管提”。
袁也不含糊,“第一,朝廷以后要改革,要组织内阁。
第二,宽容这次造反的新军士兵,解除党禁。
第三赋予我权力给我足够的军需。
这三条如果朝廷答应,袁某即日出发。
阮忠枢心里话,只要老上级答应出山,不计较过去,啥事都好说。
说心里话,老袁早就想复出了,不过现在正是向朝廷提条件的时候,吃不吃要端着。
载沣这边火燎眉毛,巴巴盼着老袁的回话。
阮忠枢通过电报把情况传给了他,载沣看了一眼三个条件,心说三十条也答应,现在用人要紧。
与此同时,南方也传来了电报,电文显示,载沣的弟弟载涛说荫昌指挥不力。
正好,载沣临阵换将,答应袁世凯提出的条件,任命他为湖广总督,全权处理剿抚事宜,
湖北军队及各路援军,悉归袁世凯指挥,荫昌回朝待命。
……
袁世凯从1909年退隐,到1911年复出,不过两年的时间,对于老袁来说,仿佛过了两个世纪,
权力欲强的人,心是关不住的,隐退的袁世凯,一直在暗中观察着时局。
而今,属于袁世凯的机会终于来了。
十日后,袁世凯率军来到南方前沿阵地,他卯足了劲儿要表现一番。
“杀!炮轰,骑兵上……”老袁号令清军。
革命军抵挡不住北洋军的突然发力,纷纷败退——
就在这时,远在香港的黄兴得到消息,马上飞到了武昌。
……
黄兴打仗有一套,革命军正缺总指挥,前面几个总指挥,不是被打死就是叛变投敌被起义军处决。
黄兴来了,来得正及时,黎元洪马上拜黄兴为前线总指挥。
后人说黄兴这个人有勇无谋,不是空穴来风,如果换做我绝不这时候当总指挥。
原因有二,此时当总指挥,打胜了是黎元洪的功劳。
打败了是你黄兴的责任,为人作嫁,我不干这等傻事。
但是,黄兴没想那么多,他只想保住武昌起义的成果,没算计个人得失。
黎元洪却比黄兴有政治头脑,他效仿刘邦拜韩信为将那样,专门为黄兴举行了拜将仪式。
此时的革命军,除了士气高涨没有其他优势,黄兴的日子堪忧。
袁世凯不愧是个老狐狸,在他的授意下,汉口被冯国璋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巷战,革命军就别想了!
革命士兵想藏身纵横交错的小巷而不能,只好放弃汉口撤到第二道防线汉阳。
黄兴太渴望打个翻身仗,以前多次起义都归于失败,尤其黄花岗起义最惨。
愿望是美好的,结局很令人失望,汉阳失陷了。
革命军在黄兴带领下,退回了武昌总部。
此时,黄兴彻底失去了斗志,他对黎元洪道:
“对不起,我辜负了大都督的期望,没能守住汉阳,
为今之计,大都督可随我带人马渡过长江到上海暂避一时,”
武昌起义军首领们一听这话眼中喷火,也不再尊敬黄兴,纷纷斥责他贪生怕死,表示绝不离开武昌城半步,
“人在城在,人亡城破”。众人怒吼。
黄兴见无法劝阻众人,他只好带着警卫乘船离开武昌去了上海。
黄兴的离开,代表着汉口、汉阳保卫战的最终失败。
掐指算来,历时41天的阳夏保卫战就此结束。
……
对于清军来说形势一片大好,冯国璋要一鼓作气消灭革命军。
“华甫,别着急进攻。”
“袁公,这是为何?宜将剩勇追穷寇,不是吗?”冯国璋大惑不解。
“冯将军,三国时,如果司马懿没有诸葛亮的存在,曹家能重用司马懿吗?”
“啊!养寇自重!”不过这句话冯国璋没敢说出口,心中暗暗佩服袁世凯的老谋深算。
老袁的目的,那就是坚决不能把革命军斩尽杀绝!
为防止冯国璋擅作主张攻击革命军,他调老部下段祺瑞速来报到,
赶来的北洋之虎段祺瑞,被老袁任命为湖广总督。
袁世凯除了有养寇自重的心理,另外,他受命前,要求朝廷宽待起义军,不要秋后算账,彰显他的言而有信。
其实他在出山之前就谋划好了,他要利用革命军和清朝廷讲条件,利用革命军压制清政府。
至此,南北对峙形成。
美、英、法、德等外国势力,乐见中国分崩离析,借机火中取栗,施压大清,
不许再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洋人怕战火影响到他们的生意。
当时革命军也承认和保护洋人在华的投资企业,这样一来,洋人没必要为大清出力镇压革命军,
同时,双方起冲突,德国、法国、美国还可以大卖军火。
在袁世凯和洋人的压力下,朝廷和革命军南北议和的大幕徐徐拉开了。
《清宫秘史十二章》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清宫秘史十二章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