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2章 百川归海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朱棣的意志,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烙印在了藏龙谷的每一寸土地上。随着他一声令下,一个以他为核心的、高效而冷酷的战争机器,开始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运转起来。

资源,如同百川归海,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汇入这座隐秘的岛屿。

金脉——石见银山之血

九州,博多港。

昔日繁华的贸易港口,如今已成为燕军的专属码头。每个月的月圆之夜,都会有一支由三艘巨型福船组成的神秘船队,在数百名燕山卫精锐的护卫下,悄然驶入港口。

船上运载的,不是丝绸,不是瓷器,而是一箱箱沉重无比的、用铅封死的木箱。

这些木箱被直接运送到由朱棣亲信把守的“燕王府驻九州总库”,在戒备森严的密室之内被开启。箱盖打开的瞬间,那耀眼而冰冷的银色光芒,足以让任何人都为之窒息。

一锭锭重达五十两的雪花银,被整齐地码放着,如同银砖砌成的城墙。这些,便是从石见银山中源源不断开采、并用最新技术提炼出的高纯度白银。它们是朱棣野心的血液,是藏龙谷军造总署得以运转的唯一燃料。

每隔三日,便会有一艘快船,载着数万两白银,从博多港出发,驶向五岛列岛的方向。这些白银,一部分将直接化作对工匠的赏赐,另一部分则通过秘密渠道,流入江南,采买那些东瀛无法生产的关键物资。

人脉——八方匠师之魂

藏龙谷,匠师营。

这里汇聚了朱棣所能搜罗到的、最顶尖的技术人才。

营地的中心,是一座独立的院落,住着数十位从大明本土重金“请”来的匠师。他们中,有世代钻研冶炼之术的白发老者,有精于机关消息的独臂匠人,更有几个因在原籍兵仗局中郁郁不得志、被燕王府的“星探”用重金和许诺挖来的技术骨干。

他们每个人的薪俸,都比在朝廷当差时高出五倍不止。更让他们动心的,是道衍定下的那条“分红制”。他们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技艺,不再是廉价的苦力,而是可以入股、可以创造无尽财富的“资本”。

营地的另一侧,是数百名东瀛本地的工匠。他们大多是在战争中被俘的铁匠、矿工和木匠。起初,他们充满了恐惧与抗拒。但很快,他们便发现,只要肯卖力干活,这里的待遇远比侍奉那些吝啬的大名要好得多。不仅顿顿有肉吃,每月还能领到实实在在的“燕王通宝”。

而最让朱棣得意的,是他从那艘被扣押的葡萄牙商船上“聘请”来的三位欧洲工程师。一个名叫罗德里格的佛郎机人,尤其擅长铸炮与几何测绘。朱棣免除了他的罪责,赐予他仅次于道衍的礼遇,并许诺,只要他能帮助自己完成大业,未来将任命他为“大燕西洋司总督”。

在金钱、地位和未来的诱惑下,这位金发碧眼的工程师,将自己所有的知识,倾囊相授。他带来的西方数学与工程学理念,与东方的传统技艺,在这座孤岛上,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物脉——密织天下之网

有了钱,有了人,物资的供应便成了重中之重。

朱棣的命令,通过数十条秘密渠道,传遍了东亚。

大量的优质铁矿石,从高丽南部的金海地区,通过与当地豪族达成的秘密协议,伪装成普通商货,源源不断地运来。

制造火药所需的硫磺与硝石,则由燕王府在福建、广东沿海扶植的海商集团,从南洋诸国大量走私进口。这些海商,早已将朱棣视为未来的“海上皇帝”,是他们利益的终极代言人。

而最关键的、用于制造枪管的精炼百炼钢,以及一些特殊的木料,则由那只被收买的“黄雀”,通过与江南黑市的勾结,以高于市价数倍的价格,分批次、小批量地从军工总署的供应链中“偷”运出来。

整条供应链,如同一张密布于水面之下的巨大蛛网。藏龙谷是蛛网的中心,而朱棣,便是那只盘踞中央,冷静而贪婪地感受着每一丝震动的蜘蛛。

这一日,朱棣亲自来到码头,迎接一批从大陆运来的关键物资。当他看着一箱箱贴着“茶叶”封条,里面却装着上等焦炭的货箱被卸下时,他转头对身旁的朱能说道:

“你看,这天下,没有钱买不到的东西。无论是忠诚,还是背叛。”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权力和金钱力量的绝对自信。他相信,自己正用这股力量,撬动着整个世界,为自己打造一柄所向无敌的利剑。

他丝毫没有意识到,他引以为傲的这条供应链上,最关键的那一环,恰恰是对手为他精心准备的、最致命的毒药。

喜欢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