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靖王行宫。
宣旨太监那抑扬顿挫的嗓音方才落下,殿内余音似乎尚未散尽。杨靖神色平静,仿佛那封搅动天下风云的圣旨只是寻常家书。他微微颔首,示意身旁的卢俊义接旨。
卢俊义上前一步,恭敬地双手接过那卷明黄绫缎,转身将其安放在正堂香案的最高处,以示尊崇。自有伶俐的侍从上前,笑容满面地将宣旨太监和一众小黄门殷勤地引往偏厅用茶休息,厚厚的赏封早已备好。
殿内复归宁静。杨靖仿佛什么事都未发生,重新端起手边的越窑青瓷茶盏,轻轻吹开浮叶,呷了一口新沏的龙井,微微蹙眉道:“这茶本身是极好的,明前狮峰,芽叶匀整。就是感觉水温似乎过了那么一丝,煮水的火候……急了点。”
刚刚受封一等伯、兵部左侍郎兼政事堂行走的卢俊义,也端起自己那盏,仔细品了一口,随即畅快地轻嘘一口气,舒坦地笑道:“王爷品得精细。不过嘛,架不住咱们这茶底子实在太好,纵然火候稍有偏差,也掩不住这满口香醇,回甘无穷啊。”
“嗯,茶好,是根本。”杨靖笑了笑,目光扫过身边几位心腹,“老温呢?还有你们几个,今日可是双喜临门,既喝了我的好茶,又受了皇上的浩荡天恩。咱们如今远在江南,你们一时半会儿也无法返乡祭告祖先,今日就先在我这儿,简单庆贺一番。”
他回头对侍立一旁的贴身侍女吩咐道:“去告诉伙房,中午整治几桌像样的酒席,不需过分奢华,但要精致可口。今日咱们关起门来,自家人热闹热闹。”
午宴就设在水榭旁的敞厅里。果然如杨靖所言,皆是“自家人”——新晋的伯爵、侍郎、尚书们济济一堂。那张花梨木大圆桌此刻显得格外应景,恰好能容纳下这一桌子的王爷和新贵爵爷。席间再无朝堂上的拘谨,众人忆往昔峥嵘,谈眼下趣事,推杯换盏,笑语喧阗,好不热闹。所有的风云变幻、帝王心术,似乎都暂时融在了这醇酒与友情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江南之地仿佛一架缓缓启动的巨大机器,步入新的轨道。自黑松寨、大同、朔州、大名、雄州、直沽等地奉命换防而来的精锐部队,陆续抵达指定卫所。这些百战老兵的到来,带着北地的肃杀与沉稳,迅速接管了各处关隘要津,让刚刚经历剧变的江南平添了几分硬朗之气。
一场场正式而庄严的受降与防务交接仪式在各州府举行。而紧随其后的,便是络绎不绝的封赏使者。这些人可是王府里的一宝——皆是早年跟着杨靖起于微末、在黑松寨便舍命相随的老卒,后来因伤退役,有的缺了胳膊,有的瘸了腿,伤愈后便在王府担些看家护院、跑腿传话的闲差。如今这宣旨封赏的美差,杨靖自然优先照顾这些老弟兄。
他们骑着骏马,捧着圣旨或王爷钧令,穿梭于江南各军营卫所。所到之处,那些本以为要在此地淡出个鸟来的留守将领们无不喜出望外!这些年,温雅楠带着大伙主要搞经济运作,边疆无大战,他们这些武人难有立功机会,封赏自然稀少。不少耐不住寂寞的早就跟着李俊跑远洋发财去了,剩下这些多是恋旧或是不愿颠簸的,安心驻守。其实当兵为什么?说到底不还是为了天下太平么!反正王爷给的兵饷又高,又不缺饷欠饷,老军伍都知道以前就是吃空饷也不见得比现在收入好,吃空饷总不能整建制的吃吧,三五十个顶天了百十个,担惊受怕闹不了几个钱,现在多好不用打仗月月领钱。关键是稳定。他们万万没想到,王爷竟从未忘记这些散落在各地的老部下!有好事,终究还是先紧着自己人!
一时间,江南的军营内外,道喜声、喝彩声不绝于耳。哪个受了封赏的将军会亏待这些代表王爷前来道喜的老卒?丰厚的喜钱几乎是往他们怀里塞。老卒们脸上笑开了花,不仅为丰厚的赏钱,更为自己能代表王爷,给老兄弟们送来这份荣耀而倍感自豪。
这股欢庆之风,很快从军营吹向民间。杨靖更是在此时颁布了震撼人心的“推恩令”——晓谕江南六州五十二县,所有百姓,一律免除三年税捐徭役!三年之后,也仅按十分取一的轻税征收!
这道政令,真如久旱甘霖,瞬间滋润了饱经战乱与盘剥的江南大地。消息传开,万民沸腾,其欢欣鼓舞之状,远胜于军队的封赏。一时间,整个江南仿佛提前迎来了最盛大的节日,处处张灯结彩,鞭炮声从城市响彻乡村,连绵不绝,空气中终日弥漫着欢庆的硝烟味。无数百姓感念靖王恩德,自发在家中为他设立了长生牌位,早晚一炷香,祈愿王爷长命百岁。
此时的江南,一扫昔日方腊之乱带来的阴霾和朝廷严苛治理下的沉闷,迸发出无限的活力与希望。
喜欢大宋枭雄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宋枭雄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