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心中一阵疲惫涌上,暗自思忖:这般情形下的国家,各方掣肘,人心不齐,真能有个光明的未来吗?
大明虽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宗主国,然身为藩属国,终究还是得看着宗主国的脸色行事。
王子一脸愁容,看向国相,急切问道:“先生,如今这般形势,您可有什么法子,能将各大贵族联合起来?安南屡屡犯境,若不能让贵族们齐心御敌,占城危矣。”
“这些贵族,平日里各自为政,为了些许利益便争得不可开交。可大敌当前,若再不团结,怕是都得覆灭。先生您见多识广,又足智多谋,定有良策。”
“若能找到一个法子,让他们放下成见,摒弃私利,携手抗敌,既能解当下安南之患,或许对日后整合国内势力,也能有所帮助。还望先生不吝赐教,为占城寻一条出路。”
国相缓缓开口道:“殿下,想将各大贵族联合起来,着实困难重重。这些贵族根基深厚,利益纠葛盘根错节,彼此间积怨已久,短时间内实难齐心。”
“依老臣之见,当下最好借大明施压让安南停战这个契机,大力发展王族直属的军队。如此一来,一则可增强我国实力,待安南按捺不住再度来犯时,有足够力量应对;二则可借此震慑诸多贵族。”
“待王族军队壮大,那些贵族见王族有了这般实力,行事自然会有所忌惮,也会变得更为听话。到那时,殿下推行改革、整合各方势力,便容易许多。切不可急于求成,以免适得其反,还望殿下深思。”
占城王子皱着眉头,说道:“话虽如此,可咱本国军队训练水平实在堪忧,照这般发展,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呐。”
国相微微一笑,对王子道:“王子殿下,您可莫忘了大明。咱不妨选派些精锐之士,前往大明学习那先进的练兵之法,如此或能解这难题。”
王子面露迟疑,说道:“这……大明当真会答应咱们派人去学习?”
国相轻笑一声,道:“就这般贸然前去,人家自然不会答应。但只要好处给得足够,这事儿没什么不能谈的。”
“好!待明日,我便同父王说上一说。”
次日,王子径直来到占城王所在之处。一番行礼过后,王子神色郑重地开口道:“父王,儿臣今日有要事相商。如今安南屡屡犯境,我国军队虽能抵御一二,但训练水平着实有待提高。”
“儿臣与国相商议,觉得可派人前往大明,学习他们先进的练兵之法。如此一来,待学成归来,或能提升我国军队实力,日后再面对安南,也能更有底气。”
“只是,想让大明应允此事,需许以好处。父王,您看此事可行否?还望父王定夺。”
占城王听闻王子所言,面上不禁浮现出一抹疑虑之色。他缓缓开口说道:“吾儿啊,这派人前往大明学习练兵之法,想法倒是不错。只是,为父心中实有担忧。”
“大明乃天朝上国,实力雄厚。咱们许以好处,虽能让他们应下此事,可若所派之人将人家的练兵之法学了个半吊子回来,于我国军队提升又有何益?”
“再者,咱们与大明相隔甚远,所派之人在彼处的情形,咱们实难掌控。万一他们生出异心,被大明所用,又当如何?这其中诸多变数,不可不察啊。”
占城王子赶忙说道:“父王,儿臣以为,若精心挑选忠心耿耿的宗室子弟前去,应不会生出大的纰漏。”
“宗室子弟与我占城血脉相连,其家族根基皆在咱这,他们的荣辱与占城息息相关,自然不会轻易背叛。”
“再者,儿臣会安排专人,与他们保持联络,密切关注他们在大明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咱们也能及时知晓,妥善应对。”
“至于担心学个半吊子回来,儿臣会嘱咐他们务必用心钻研,大明练兵之法精妙,只要他们肯下苦功夫,定能有所收获,提升我军实力,为占城抵御外患。父王,还请您再斟酌斟酌。”
占城王长叹一口气,目光满是无奈,看着王子缓缓说道:“唉,这王位日后终究是要传予你的。也罢,既然你心意已决,那便去做吧。”
“这派人去大明学习练兵之法,风险虽有,但若是成功,对你日后继位,好处可不小。”
“若能借此提升军队实力,一来可保占城安稳,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二来在朝堂之上,你也更有威望,那些贵族见你有此能耐,日后行事也会更服你。”
“只是此事重大,你需谨慎安排,切不可掉以轻心。为父便将这事儿交予你,你定要妥善处理,莫要辜负为父的期望。”
一月之后,应天府热闹非凡,只见十几个身着华贵服饰的占城人踏入城中。
此皆为占城王室精心挑选出的人才,他们气质不凡,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族风范。
为首一人,身姿挺拔,目光沉稳坚毅,观其服饰,纹饰精美繁复,彰显出极高身份。
一行人初来乍到,却无丝毫怯意,大抵是肩负着占城提升军事之重任,心中满是坚定。
应天府内人来人往,众人对这十几个衣着特殊的占城贵族投以好奇目光。
而这些占城贵族,虽身处陌生之地,却时刻牢记使命,只盼能早日向大明学习先进练兵之法,而后返回占城,助力国家强大,不负占城王室所托。
却说这一干人等,先是径至鸿胪寺,随即便把占城王所修之国书呈了上去。
数日后朝会,鸿胪寺卿将占城国王所修国书,呈与朱元璋。朱元璋览毕,颇感愕然,实未料占城王竟提此等要求。
朱元璋环视群臣,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此次占城国王遣了十几个王族子弟来至应天,意欲让他们入我大明军中历练一番。尔等意下如何?”
朝会之上,便有那翰林编修等一众儒生站出。
为首一人拱手作揖,恭敬言道:“陛下,占城国王此举,臣等以为可行。《论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占城遣王族子弟入我大明军中历练,实乃增进邦交之举。”
另一儒生亦附和道:“诚如所言,‘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我大明以仁义治天下,若能接纳占城子弟,以教化之,使其领略我朝之礼仪、兵法,亦能彰显陛下之仁德,传扬我大明教化于四方,日后必能让占城对我大明心悦诚服,于国之邦交,大有益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皆引经据典,以儒家言论为据,力陈接纳占城王族子弟入军历练,于国、于礼、于教化皆为美事,纷纷赞同此等举动。
喜欢大明辽国公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明辽国公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