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占城王室子弟满心欢喜训练,将校们肆意嘲笑之际,这一幕,却被锦衣卫瞧在眼里。
锦衣卫向来职责所在,不敢耽搁,赶忙将此事一五一十汇报给了朱元璋,详述那兵部官员牵线搭桥、将校敷衍训练等种种情形。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动。
昏黄的烛光照在朱元璋脸上,半边明亮,半边隐匿于暗影之中,让人瞧不出他心中所想。
他静静听着锦衣卫的汇报,神色凝重,眼眸微微眯起,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朱元璋微微侧头,对着一旁的二虎低声说道:“二虎,给咱盯紧了。看看他们究竟还想搞什么名堂,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来报。”
朱元璋心中怒火腾地燃起,脸色阴沉得好似暴风雨前的天空。
他怒拍桌案,震得桌上物件一阵乱颤,愤然道:“这群混账东西,竟敢违抗皇命!为了些许钱财,就去教占城王室子弟,眼里还有没有朕,有没有这大明律法!”
朱元璋气得眉头紧皱,心中愤懑难平:“朕已改过一次俸禄,给他们的待遇也算优厚,这些官员竟还不知足!真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为了私利连皇命都敢违抗,眼里哪还有我这大明江山!”
经锦衣卫暗中一番探查,事情脉络逐渐清晰,得知乃是一个兵部官员在其中牵线搭桥。
朱元璋听闻后,面色一沉,暗暗将此人记在心里,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
辽东,辽国公府邸之中。
特勤组成员恭恭敬敬站在常孤雏面前,将占城与安南两国之间的矛盾,一五一十地汇报:“大人,占城与安南近来矛盾频发,边境冲突不断,为了些许土地、资源,双方争执不休,局势紧张得很。”
常孤雏微微皱眉,看向那特勤组成员,开口问道:“朝廷对这事是何反应?”
特勤众人回禀道:“公爷,朝廷已下旨,令安南止住侵那占城之举。目下瞧着,倒是稍显安分。然私下里的筹备与小动作,却分毫未减。”
常孤雏手指轻叩桌面,道:“这安南野心着实不小!欲拿下占城这大粮仓,日后便可于南洋独霸一方,端的是好算计!”
那特勤成员又禀道:“公爷,另有一事。占城国差遣诸多王室子弟,欲赴应天,入我大明军中习那操练之法,只是陛下没允,给驳回了。”
常孤雏道:“晓得了。只是这安南与占城,俱是上好之地,若能取来,对我大明益处颇大。”
虽说如今咱大明海岸线也算是悠长,然安南与占城这两处,可作西南方向之入海口,于西南之地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只是这两处打还是不打,还得朱元璋自个儿思量。
依朝中那些儒生的做派,要让朱元璋出兵去开疆拓土,多半阻力不小。况且如今常孤雏也难有出兵之机,只因功劳太大,反倒成了束缚。
目下瞧着秦王、晋王与燕王和那鞑靼瓦剌纠缠许久,却无甚大的战果。常孤雏早便想领兵出征,将这两国荡平,顺势打通西域。
然形势不许常孤雏这般行事,有皇帝制衡,他也只得暂且安分着。
只要朱元璋在位,常孤雏怕是再难有出兵之机,也唯有等日后朱标登基,那辽东军方有施展本事之处。
虽说现今辽东军不得出征,可常孤雏并未将操练之事荒废,反倒比平日里严了几分。
既无战事,便着力锻炼本事、体能与战场技巧。
莫要等到了战场上丢了性命,能让士兵少死一个便少一个。
除此以外,辽东之地正加紧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为日后之转型铺下根基。
打仗,打的便是钱粮与后勤物资,这些个道理,常孤雏心里门儿清。所幸那文韬武略系统,即便在不能打仗之时,亦可借治理内政来获取点数。
常孤雏接手辽东时日颇早,经他一番大刀阔斧的变革,辽东民风较大明别处更为开放。
又经教育上的改革,辽东年轻一辈得了良好教化,论整体素质,比大明各处强出许多。人有了学问,那人才自然便多了。
再者,如今大明科举纳了辽东新学,如此一来,诸多辽东学子便有了入仕之机。虽说录取人数尚不及那传统儒生,却也算有了个好开头,这便是最好的结果了。
辽东之教育,并非以儒学为要,于科举上稍显劣势。可辽东学子入仕之后,办事能耐却是顶好的,这是传统儒生比不得的。且近些年来,辽东学子晋升之速,那是最快的。
自山东孔家被扳倒后,儒生势力便似被砍去一臂。现今南方学阀虽仍把持着儒学传播之权,然终有一日,辽东新学定能将其冲垮驱散。
如今辽东百姓皆投身于辽东大建设,鲜有人离开辽东去别处发展。
这实是无奈之举,辽东地广人稀,虽说有不少移民来投,可人口还需慢慢增多。
且辽东也不能毫无章法地接纳过多移民,得依着辽东当下的生产力与发展力,有谋划、分阶段地引入移民。
其战略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互配合,需严行之,一步一步把那规划给完成了。
辽东已被立为大明之特区,有相对自由的立法之权。是以在辽东营商,所受限制不大。然须遵行辽东所颁之商业法。
正因如此,大明各处商人都乐意来辽东营商。虽说乍看之下,所缴商税颇高,可比起别地那些名目繁多的杂税,再加上买路钱等,统共算下来,在辽东做生意获利反倒更多。
辽东恰似一个聚宝盆,将大明各处士绅豪族、商人富户的钱财,都往这儿汇聚。
江南士绅豪族与商贾巨富,并非没打过与辽东一争高下的主意。
可辽东工坊的生产力与技术之先进,岂是他们能比的?面对先进技术,其产品毫无优势。
他们也只能略施手段,抵制辽东的万民商会,好保住自家商业版图。
但终究难以全然防住,到底还是让万民商会在大明各处扎下根来。
如今这辽东,已然成了咱大明头一份儿的赋税出处。
真个是一年强过一年,上缴的赋税也一年多似一年。
如此一来,朝廷的财政得了极大舒缓。
又将辽东诸多新技术用在大明各类民生建设里头,辽东的地位便愈发高了,愈发紧要起来。
《大明辽国公》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大明辽国公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明辽国公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