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笔架叉将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3章 贺长龄上奏捷报,天子龙颜大悦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贺长龄回到巡抚衙门,立刻召集幕僚,准备向皇帝上奏陈天佑剿匪的捷报。他坐在书房的案几前,神色凝重,手中握着毛笔,在宣纸上奋笔疾书。

“大人,这奏折可得把陈举人写活了!” 幕僚赵文轩捧着砚台上前,墨汁在砚台里晃出圈圈涟漪,“黄炮坡那仗打得惊天动地,光是咱们收到的战报就堆了半尺高,得拣最出彩的写。”

贺长龄停笔蘸墨,狼毫在宣纸上顿出个墨点:“你觉得哪段最该着墨?”

“那赤霞追风马冲阵的时候!” 赵文轩一拍大腿,靴底在青砖地上蹭出轻响,“据从前线回来的兵丁说,陈举人骑着那匹红马,从山坳里冲出来时,日光正好照在马鬃上,活像一团滚动的火焰!贼寇阵脚当时就乱了,有人喊着‘火龙降世’,手里的刀都吓掉了。”

贺长龄笔尖微顿,眉峰挑起:“竟有这事?”

“千真万确!” 另一位幕僚李墨卿捧着卷宗进来,纸页在他臂弯里簌簌作响,“末将刚核完俘虏供词,罗国墩的二当家招认,当时看见陈举人的马队,还以为是朝廷调了红衣大炮来,竟下令后撤三里。这一退,正好给了陈举人分割包围的机会。”

贺长龄忽然笑出声,笔锋在纸上疾走:“好个赤霞追风马!我这就把这段写进去。” 他写得兴起,忽然停笔问,“你们说,陈天佑那对笔架叉铁尺,到底是怎么用的?”

李墨卿放下卷宗,从腰间解下自己的铁尺比划着:“据说是左手铁尺架开对方兵器,右手笔架叉直取咽喉。有个匪兵说,亲眼看见陈举人用铁尺缠住罗国墩的长矛,手腕一转就缴了械,那动作比戏台上的武生还利落。”

“要我说,最神的是夜袭粮仓那段。” 赵文轩蹲在地上画地形图,手指戳着青砖,“陈举人带三十人摸到匪巢西墙,竟用铁尺撬开了三块城砖。他第一个钻进去,手里的青龙偃月刀没出鞘,光用尺叉就放倒了四个哨兵。”

贺长龄提笔蘸墨,宣纸上的字迹越发遒劲:“此处当写‘尺叉破甲如裂帛,偃月未鸣已夺魂’。”

正说着,门房撞开竹帘闯进来,手里举着染血的布条:“大人!前线快马传书,陈举人在清理匪巢时,从地窖里搜出三百石赈灾粮!”

“好!” 贺长龄猛地拍案,砚台里的墨汁溅到奏章上,晕成朵墨梅,“立刻补进折子里!就说‘天佑掘地三尺,得粮三百石,百姓聚而哭之,曰:此乃再生父母也’!”

三位幕僚同时拱手:“大人神来之笔!”

贺长龄将奏折反复誊抄三遍,直到月上中天才罢手。他亲自将折子装入鎏金铜匣,用朱漆封印时,忽然问:“你们说,皇上见了这折,会如何?”

李墨卿抚着胡须:“依卑职看,至少得赏个三品游击。”

赵文轩摇头:“不妥不妥,陈举人才十八岁,骤升太快容易招嫉。依我看,皇上会先赐黄马褂,再委以重任。”

贺长龄望着窗外的月光,忽然笑道:“你们都漏了一样 —— 那赤霞追风马,皇上定会亲赐名马金鞍。”

三日后,紫禁城养心殿。

道光帝将奏折拍在龙案上,明黄色的烛火在他眼角的皱纹里跳动:“你们都看看!贵州出了个少年英雄!”

太监总管李德全连忙将奏折传给军机大臣们,户部尚书王鼎刚看两行就惊呼:“十八骑破贼巢?这比当年岳武穆还神勇!”

兵部尚书穆彰阿捻着佛珠冷笑:“贺长龄素来善夸大其词,依老臣看,恐有虚言。”

“穆大人此言差矣!” 王鼎将奏折拍在案几上,宣纸发出脆响,“折子里写得明明白白,活捉罗国墩及十八罗汉,缴获兵器两千余件,还有三百石赈灾粮为证!这些难道也是虚言?”

道光帝忽然咳嗽两声,龙椅上的鎏金云龙仿佛活了过来:“李德全,宣贺长龄的信使进来。”

片刻后,浑身尘土的信使跪在冰凉的青砖上,额头抵着地面:“奴才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抬起头来。” 道光帝的声音带着威严,“你且说说,那陈天佑是如何活捉罗国墩的?”

信使咽了口唾沫,声音发颤却字字清晰:“回皇上,那罗国墩使一杆丈八长矛,在黄炮坡山顶摆了七星阵。陈举人先是骑着赤霞追风马,用青龙偃月刀破了他的阵眼,两人缠斗到第三十个回合时,陈举人忽然弃了刀,只用那对笔架叉铁尺,缠住长矛猛地一拧 ——” 他猛地做了个拧转的动作,“就把罗国墩从马上拽了下来!”

“好!” 道光帝猛地站起,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流转,“真是虎虎生风!”

穆彰阿仍不死心:“皇上,那陈天佑不过是个武举人,若骤得重赏,恐难服众。”

“服众?” 道光帝指着窗外,“百姓在服他!贵州的灾民能吃上救命粮,这比任何封赏都有说服力!” 他忽然提高声音,“传朕旨意:陈天佑着即进京,朕要亲眼见见这位少年英雄!”

消息传到贵州巡抚衙门时,陈天佑正在给赤霞追风马刷毛。

“公子,皇上要召见您呢!” 家仆陈忠举着圣旨跑得气喘吁吁,绸缎圣旨在风里飘成面小旗,“贺大人说,您这一去,最少也得封个将军!”

陈天佑将马毛刷在马鞍上敲了敲,红鬃马打了个响鼻,喷了他一脸热气:“封什么官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粮食能尽快发到百姓手里。” 他转身进房,将青龙偃月刀挂在墙上,手指抚过刀鞘上的青龙纹,“忠叔,帮我把那对尺叉包好,这是百姓们凑钱打的,得带着进京。”

收拾行装时,贺长龄派人送来一叠画像,都是画师照着战报画的。陈天佑翻到黄炮坡激战图,忽然笑了:“这画师倒有意思,把赤霞追风马的尾巴画得像团火。”

“公子有所不知,” 陈忠在一旁打包干粮,粗布口袋发出窸窣声,“贺大人说,皇上最爱听传奇故事,这些画像能帮您在御前多讨些封赏。”

陈天佑将画像仔细折好,塞进包袱:“我不要封赏,只求皇上能减免贵州三年赋税。” 他忽然转身,望着院外连绵的青山,“等从京城回来,我还要去黄炮坡看看,那里埋着七个没能回来的弟兄。”

出发那天,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来送行。一个瞎眼的老婆婆摸着赤霞追风马的鬃毛,枯瘦的手指抖得厉害:“好孩子,到了京城,替我们给皇上磕个头,就说贵州百姓忘不了他。”

陈天佑翻身上马,青龙偃月刀在晨光里闪着冷光:“婆婆放心,天佑定不辱使命!”

马蹄声渐远,身后的欢呼声还在山谷里回荡。陈天佑勒住缰绳,回头望了一眼云雾缭绕的群山,忽然觉得那对笔架叉铁尺在包袱里沉甸甸的 —— 那不是兵器,是万千百姓的嘱托。

下一章,陈天佑将骑着赤霞追风马载功而归,满城百姓夹道欢迎,那将是怎样一番热闹的场景呢?点击解锁《赤霞追风载功归,满城百姓夹道迎》。

皇帝会给陈天佑什么赏赐呢?你希望陈天佑得到什么奖励?快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喜欢笔架叉将军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笔架叉将军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