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笔架叉将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2章 英雄不问年少,丹心一片照汗青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贵阳城的街头,热闹非凡。茶馆里,说书先生正口若悬河地讲述着陈天佑的英雄事迹。

“各位看官,今儿个我要讲的,便是那少年英雄陈天佑,单枪匹马勇斗贼寇,保我黔地安宁的传奇故事!” 说书先生一拍醒木,声音洪亮,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台下立刻响起窸窸窣窣的议论声,靠窗边的茶客王二柱咂着嘴问道:“先生,这陈将军当真像传闻中那般神勇?我听说他才二十出头,能镇住数万匪众?”

说书先生捻着胡须朗声笑道:“这位客官问得好!且听我细细道来 —— 想那黄炮坡上,贼寇罗国墩带领着数万匪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呐!” 他猛地将折扇往桌上一拍,“去年秋收时节,罗国墩带着喽啰闯进平坝村,把家家户户的存粮搜刮一空,还抢走了张寡妇家仅有的耕牛。那可怜的妇人抱着柱子哭了三天三夜,全村人敢怒不敢言啊!”

后排穿青布衫的书生轻咳一声:“先生可知陈将军是如何得知这些惨事的?”

“问得妙!” 说书先生眼睛一亮,“那日陈将军带亲兵巡查至清镇地界,正撞见三个匪兵拖拽着个二八姑娘。那姑娘哭得撕心裂肺,陈将军拍马大喝:‘光天化日竟敢强抢民女!’说着摘下腰间玉佩掷过去,正中领头匪兵的面门!”

“好!” 台下齐声喝彩,角落里的铁匠李三郎瓮声瓮气地问:“然后呢?陈将军单枪匹马就敢追上去?”

“可不是嘛!” 说书先生猛地站起身,挥舞折扇模仿骑马姿态,“那赤霞追风马通灵得很,见主人动怒,长嘶一声就冲了出去。陈将军高声喝道:‘留下人来!’匪兵回头放箭,他俯身躲过时,顺势从马鞍旁抄起青龙偃月刀 —— 各位想想,那刀足有八十二斤重,在他手里却轻如鸿毛!”

穿绸缎马褂的商人赵掌柜抚着胡须追问:“匪兵人多势众,陈将军就不怕吃亏?”

“怕?陈将军少年时在少林寺学艺,一身硬气功出神入化!” 说书先生突然压低声音,“据说他十七岁那年,曾赤手空拳打死过下山伤人的猛虎。当时那三个匪兵见势不妙,扔下姑娘就往黄炮坡跑,陈将军哪里肯放?一路追上去,竟直捣贼巢!”

“嚯!” 茶客们倒吸凉气,卖糖葫芦的小贩忍不住插言:“那罗国墩可是有万夫不当之勇,陈将军就没带些帮手?”

“带了!” 说书先生重重顿足,“他当夜赶回营中,点了三百精兵。副将周通劝道:‘将军,罗贼有数万之众,我等兵力悬殊,不如先禀报巡抚大人再做打算。’陈将军却指着地图道:‘周老哥你看,黄炮坡西侧是悬崖,东侧有窄道,咱们三更出发,天明前占据两侧山头,定能瓮中捉鳖!’”

梳双丫髻的小姑娘托着腮问:“先生,陈将军的刀真能划破天际?”

说书先生被逗笑了,连忙解释:“那是形容刀光凛冽!次日拂晓,陈将军一马当先冲下山坡,青龙刀劈得匪兵兵器纷纷断裂。有个独眼匪首举狼牙棒打来,被他侧身躲过,反手一刀就削掉了对方半个肩膀!匪兵们吓得魂飞魄散,哭喊着‘天兵下凡啦’!”

“哈哈哈!” 众人哄堂大笑,王二柱又问:“那对笔架叉铁尺怎么用?真能活捉匪首?”

“这里头可有讲究!” 说书先生从腰间解下系着的烟杆,当作铁尺比划,“罗国墩见势不妙想逃跑,陈将军甩出铁尺锁住他的马缰,大喝一声‘哪里走’!那铁尺如灵蛇般缠住对方手腕,再猛地一拽,罗国墩就从马上滚了下来。旁边十八个悍匪想救主,被陈将军用铁尺架住兵器,三两下就全捆了!”

老者抹着眼泪插话:“那天我在山脚下亲眼所见,陈将军战袍被血染红,却还笑着安慰受惊的孩童。他让兵丁把抢来的粮食全部分给百姓,自己只喝了碗野菜汤就又去追击残匪了。”

年轻人拍着桌子道:“难怪贺巡抚夸他是栋梁!换做是我,有这般武艺定会耀武扬威,哪像陈将军这般体恤百姓?”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说书先生又道,“庆功宴上,贺巡抚要赏他黄金百两,陈将军却拱手道:‘匪患未绝,何以家为?请大人将这些钱用来修造关隘,护佑黔地百姓。’这话传到民间,多少姑娘想给陈将军做媒,都被他以军务繁忙婉拒了!”

文人模样的茶客轻叹:“难怪诗里说他‘丹心一片照汗青’,这般品格真是古今少有。”

“可不是嘛!” 说书先生拿起醒木,“平定匪患后,陈将军又带人疏通河道、开垦荒地。有回山洪暴发,他跳进激流中指挥抢险,三天三夜没合眼。百姓们送来的热粥,他转手就分给了受伤的兵丁……”

茶馆外突然传来孩童们的吟唱:“陈将军,守边疆,青龙刀,闪银光。护我家,保我乡,美名传到北京城……”

说书先生侧耳听着,抚掌笑道:“各位瞧见没?这便是民心!陈将军的故事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骑着赤霞追风马驰骋黄炮坡的身影,早已刻在咱黔地百姓的心里喽!”

台下掌声雷动,茶客们纷纷续上茶水,非要听先生再讲段陈将军智斗匪兵的趣事。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进来,照在说书先生激昂的脸上,也照亮了墙上那幅刚挂上的陈天佑画像 —— 年轻的将军身披铠甲,眉宇间英气逼人,正望着远方的群山,仿佛在守护这片他用热血浸染过的土地。

不仅是在茶馆,在贵阳城的大街小巷,人们都在传颂着陈天佑的英雄事迹。百姓们对他的感激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陈天佑制作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像,挂在自家的堂屋中,每日供奉,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感激。

在官府中,官员们也对陈天佑赞不绝口。贺长龄巡抚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扬陈天佑,称他为 “黔地之骄傲,国家之栋梁”。

“陈天佑虽年少,却有如此担当和作为,实乃我朝之幸!他的英勇事迹,不仅为百姓们带来了安宁,也为我朝树立了榜样。” 贺长龄在一次官员聚会上,满脸赞赏地说道。

其他官员们也纷纷附和,对陈天佑的功绩表示认可和钦佩。他们知道,陈天佑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贵州官场的荣耀。

文人墨客们也被陈天佑的英雄事迹所感动,纷纷提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他的诗篇。

“少年英雄陈天佑,单枪匹马战贼寇。青龙刀舞寒光闪,铁尺翻飞敌胆愁。黄炮坡前驱匪患,黔地从此乐无忧。丹心一片照汗青,千古传颂美名留。” 一位诗人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陈天佑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很快就在贵阳城传开了,人们争相传抄,陈天佑的英雄形象,也随着这首诗,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陈天佑的故事,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黔地的每一个角落,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百姓的幸福,勇敢地站出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时,一位年轻的文人,坐在书桌前,看着手中的笔和纸,陷入了沉思。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陈天佑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画面,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

他缓缓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一首长诗:

《赞陈天佑》

道光年间贼寇狂,黔地百姓苦难当。

黄炮坡下风云变,少年英雄意气昂。

赤霞追风驰战场,青龙偃月闪寒光。

笔架叉铁尺显神威,贼寇闻风胆气丧。

生擒罗贼十八汉,剿匪功成美名扬。

百姓感恩齐赞颂,英雄事迹永流芳。

英雄不问年少狂,丹心一片照汗青。

黔境安宁君守护,千古传颂永不忘。

写完之后,他轻轻放下笔,看着这首诗,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陈天佑的故事,将会被人们永远传颂下去,成为一段不朽的传奇。

下一章,“黄炮坡前草木新,旧痕犹记剿匪艰”,让我们一起跟随陈天佑的脚步,回到那曾经的剿匪故地,感受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在你心中,陈天佑是怎样的英雄形象?用一句话在评论区形容他吧!

《笔架叉将军》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笔架叉将军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笔架叉将军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