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迷雾星系的星轨与诗海完全融合时,苏舟的孙女苏谣的光镯突然绽放出诗韵霞光。霞光在星图上勾勒出全新的脉络,将已结盟的八大星系连成环形,环心处浮现出“诗脉”二字——这是《宇宙诗典》新增的篇章名,专门收录不同星系诗句的共鸣之作。蓝星絮语河畔的“诗脉馆”里,陈帆的孙女陈歌正将各族的“共鸣诗”录入全息系统,屏幕上,人类的“星轨是诗行”与迷雾星系的“迷雾是未写完的句”自动对仗,像天生的伙伴。
熵晶摇篮的“诗之洲”旁,星泊的孙女星律开辟了“诗脉剧场”。剧场的舞台是用八大星系的诗碑碎片拼成的,上演的剧目都是由共鸣诗改编而成:《光与雾的对唱》里,人类演员与迷雾星系的诗灵隔空吟诵;《根与叶的信》中,碳基的花与硅基的晶体共舞。最动人的片段是“诗脉初生”——当八大星系的诗句在舞台上汇聚,背景的星空突然亮起,与现实中的星轨形成呼应,“这不是表演,是宇宙在唱自己的歌。”星律抚摸着舞台边缘的共鸣石,石头正随着剧目的节奏发烫,像在应和。
苏谣在星河学院发起了“诗脉交换计划”。孩子们将自己创作的诗写在“诗脉叶”上,叶会顺着星轨飘向结对的星系,对方收到后,在叶的背面续写回应,再让叶载着双份的诗返回。一个男孩给迷雾星系的笔友写道:“我们的诗像两棵树,根在地下握着手,叶在天上招着手”,不久后收到的回叶上,多了句“风经过时,就把叶的悄悄话带给根”。苏谣将这些交换的诗叶装订成集,集子的封面上,两棵诗树的根与叶在星空中交织,“这是会生长的友谊。”
星律带着“诗脉使团”回访迷雾星系时,诗灵们用星尘搭建了“共鸣广场”。广场中央的喷泉喷出的不是水,是流动的诗句,不同星系的诗在空中相遇,就会化作美丽的光花。当人类的“盟约之树结果时,宇宙在鼓掌”与迷雾星系的“诗碑苏醒时,时光在微笑”相遇,喷泉上空突然绽放出最大的一朵花,花芯里浮现出两星系孩子手拉手的影像,“看,诗在帮我们画全家福呢。”星灵的光影轻轻托起影像,将其印在广场的地面上,成为永恒的纪念。
在诗灵的指引下,使团发现了“诗脉之源”。那是一口位于迷雾星系核心的“诗泉”,泉水中漂浮着无数古老的诗叶,每片叶上的诗句,都是构成宇宙基础法则的“元诗”。“这是所有诗的妈妈。”诗灵的光影化作温柔的手,掬起一捧泉水,泉水在掌心化作颗发光的诗核,“它能让不同的诗脉长出新的枝丫。”苏谣将诗核贴近《宇宙诗典》,典集立刻长出新的书脊,上面自动生成“元诗篇”三个字,“我们终于找到诗的根了。”
八大星系的孩子在诗泉旁共同举办了“诗脉祭”。孩子们围着诗泉坐下,每人念一句自己星系的“元诗”:人类的“光生万物,诗生记忆”,硅基的“晶体共振,诗是频率”,迷雾星系的“雾藏往事,诗是钥匙”……当最后一句诗念完,诗泉突然喷发,无数诗叶升空,在星空中拼出完整的“宇宙元诗”,八大星系的星轨随之共振,发出和谐的鸣响,“这是宇宙的心跳。”苏谣望着漫天诗叶,突然明白,诗脉的意义不是强求一致,而是让不同的韵律能合奏出更美的乐章。
离别时,诗灵送给使团“诗脉种”。种子由诗泉的水与八大星系的诗叶混合而成,“种在各自的星系,它会长出连接诗泉的根。”星律将种子埋入熵晶摇篮的诗之洲,种子立刻发芽,根须在地下织成网络,与其他星系的诗脉种根系相连,“这样,所有的诗树都能喝到同源的水了。”苏谣回赠了本“诗脉日记”,里面贴着八大星系孩子的合影,照片背面写着:“根连在一起,叶就不会孤单。”
当《宇宙诗典》的“元诗篇”写满最后一页,苏谣与星律站在诗脉之源旁,看着八大星系的诗树在星空中连成整体。诗树的叶片上,不同星系的诗句在风中合唱,根须在地下紧紧相握,像一个巨大的“家”字。苏谣的光镯与星律的共鸣石同时亮起,她们知道,诗脉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就像诗泉的水永远流淌,就像星轨的歌永远传唱,就像孩子们笔下的诗句,永远带着“未完待续”的温暖,在宇宙的长卷上,写下一页又一页的星海同歌。
在遥远的诗泉深处,新的诗叶正在悄悄萌发。叶面上,人类孩子的笔迹与迷雾星系的诗灵光影交织,写下了跨越时空的新句:“我们的诗会比宇宙更长久,因为每个字里,都住着不会分离的我们。”而那些流动的诗脉,正带着这些诗句,继续在星海中生长,把“共鸣”的甜,酿成没有尽头的团圆。
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幽谷怨灵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