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之摩挲着无名指上的银戒时,林砚舟正给银杏树干缠草绳。初冬的风卷着落叶掠过指尖,戒面的蓝宝石映着树影,像把碎星揉进了年轮里。
“要缠七圈。”他数着草绳的圈数,指腹划过树皮上的树瘤兔子,“这样冬天就冻不坏它了。”陈砚之望着他鬓角新添的霜白,忽然发现他今年记清了所有节气——霜降那天晒了银杏果,立冬时给樱花苗搭了暖棚,连护工都笑着说:“林先生的生物钟,比挂历还准。”
女儿带着外孙来看望时,小家伙正举着植物图鉴学认字。“爷爷,这是‘樱花’吗?”三岁的奶声奶气地问,肉乎乎的手指点着标本。林砚舟立刻把孩子架在肩头,指着图鉴上的北林大照片:“这是奶奶画过的樱花,等你长大,爷爷带你去看真的。”
陈砚之的《时光拼图》个人展办得很成功。展厅中央的大屏幕循环播放着老照片:穿校服的少年翻墙时勾破衬衫,戴眼镜的少女趴在省图窗台速写,养老院的石桌上并排放着两副老花镜。最后定格的画面里,银杏树下的秋千空着,绳上缠着的樱花枝正抽出新芽。
“这是给未来留的位置。”林砚舟在开幕式上说,手里的拐杖敲着地面的节奏,像在数着时光的鼓点,“等我们走不动了,就让树替我们摇秋千,让风替我们读星图。”台下忽然响起掌声,有观众举着相机对准屏幕,镜头里的树影与现实的樱花枝重叠,像幅跨越时空的画。
深冬的雪落得很厚,压弯了银杏的枝桠。林砚舟固执地要扫出条通往石桌的路,说不能让陈砚之的画具沾雪。“当年省图的雪比这还大。”他喘着气直腰,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开,“你踩着我的脚印走,说男生的脚印要大一点才够稳。”陈砚之接过扫帚时,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老茧——那是常年握画笔、园艺剪、还有她的手,磨出的时光印记。
植物图鉴的最后一页,新夹了片外孙画的涂鸦。歪歪扭扭的圆圈里,有三个小人围着一棵树,最上面画着七颗星星。“这是太爷爷、太奶奶和我。”小家伙骄傲地解释,“老师说星星会保佑好人。”林砚舟把这页折成小方块,塞进贴身的口袋,像当年藏那张未寄出的明信片那样珍重。
开春后的第一个晴天,林砚舟在银杏树下挖了个小坑。“要埋点东西。”他神秘地打开铁盒,里面是两截画笔——一截是陈砚之视力模糊时用秃的,一截是他阿尔茨海默症最严重时握不住的。“等七十年后,就让树把它们长成新的画笔。”他把铁盒埋进土里,拍实的动作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陈砚之忽然想起他展前言里的话:“拾光人捡的不是碎片,是要种进土里的种子。”此刻看着隆起的小土堆,忽然明白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约定,早已像这颗种子,在彼此生命里发了芽,长成了可以为对方遮风挡雨的模样。
护工推着轮椅经过时,总看见两位老人坐在银杏树下。陈砚之的画笔在速写本上流淌,林砚舟的手指在她手背上画星图,阳光透过叶隙落在两人交叠的手上,像撒了把碎金。“今天的星轨像兔子在跳。”他忽然说,指尖在她腕间的银戒上轻轻敲,“你看,它在数我们的年轮呢。”
外孙三岁生日那天,收到了份特别的礼物——是用第七圈银杏树枝做的小画架,林砚舟亲手刻的星图围着树瘤兔子,底座刻着极小的字:“第七十个年轮的约定,要记得给春天浇水。”小家伙举着画架在树下跑,银铃般的笑声惊飞了枝头的麻雀,像极了当年陈砚之在省图发出的笑声。
深秋的银杏叶又黄了,比往年更盛。林砚舟的记忆时好时坏,却总能准确找到植物图鉴里的樱花标本。“要给它翻个面。”他颤巍巍地夹起标本,“不然会想家的。”陈砚之望着他鬓角几乎全白的发,忽然发现岁月待他们格外温柔——让他忘了繁琐的日常,却记得所有关于她的细节。
画展闭展那天,主办方送来本留言簿。最后一页有行稚嫩的笔迹,是外孙画的兔子,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太爷爷说,春天在太奶奶的画笔里,在银杏的年轮里,在星星的眼睛里。”陈砚之合上本子时,指尖触到夹着的银杏叶——是今年新捡的,叶脉间用红笔写着“第天”,是他们相识的日子。
初冬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房间,林砚舟靠在床头看陈砚之整理画具。“要把《时光拼图》挂在银杏树上。”他忽然说,声音轻得像片落叶,“让路过的风都知道,我们的春天,一直在这里。”陈砚之握着他的手点头,银戒在阳光下相碰,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时光在轻轻应和。
深夜的护工查房时,看见两位老人的手仍交握在被子上。植物图鉴摊开在第70页,空白处有行新写的字迹,是林砚舟用尽力气留下的:“等第七十个年轮,我还在树下等你画樱花。”旁边是陈砚之补的小画:一只兔子蹲在银杏果旁,抬头望着北斗七星,勺柄正指向树影深处。
多年后的某个春日,穿校服的少女蹲在银杏树下写生。画纸上的老树虬劲苍劲,第七十个年轮清晰可见,树瘤兔子的轮廓被岁月磨得温润,枝桠间的秋千还在轻轻摇晃。旁边站着位白发老人,正给孩子讲图鉴里的故事:“你看这枚银戒,是太爷爷送给太奶奶的,里面藏着第七十个年轮的约定——爱从来不是终点,是让春天永远生长的种子。”
风穿过枝桠,卷起地上的银杏叶打着旋儿飞。少女忽然指着树影惊呼:“外婆,你看!地上的光斑像兔子在跑!”老人笑着抬头,阳光透过叶隙落在她无名指的银戒上,折射出的光点与七十年前省图窗台上的尘埃重合,像场跨越时光的温柔对视。
原来最好的后续,从不是抵达终点,而是让每个年轮都长成新的起点——像这棵永远在生长的银杏,像那枚永远在发光的银戒,像他掌纹里永远温热的春天,在时光里生生不息,直到第七十个年轮,依然能听见风里传来的约定:“我在树下等你,像最初那样。”
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幽谷怨灵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