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打破了实验室清晨的宁静。那声音不像普通婴儿的嘹亮,带着种细碎的颤音,像露珠落在叶片上的轻响。陈砚看着襁褓中泛着淡淡粉白的皮肤,银灰色瞳孔已褪成浅灰,只有在阳光下才会折射出星芒——这是星种基因与地球环境融合的第一个信号。
“代谢率稳定在人类婴幼儿水平。”小林的分析仪发出轻微的蜂鸣,屏幕上的基因链图谱中,那条曾被加密的片段正缓缓展开,像朵在营养液中绽放的花,“激活的基因片段在表达胶原蛋白,你看它的手指,已经有了人类的纹路。”她突然指向图谱角落,“但这段‘星核基因’很特别,既不参与生理构建,也不影响发育,像段沉睡的记忆体。”
阿哲将星种人的影像数据与地球生物库比对,发现了更惊人的关联:“星种人的祖先,可能与地球古猿共享过一段演化史。”他调出两者的颅骨扫描图,眉骨与下颌的弧度几乎重合,“这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基因能与人类兼容——五百年前他们选择地球,或许不只是环境适配,更是基因深处的‘寻根’。”
三个月后,婴儿长出了第一颗乳牙。陈砚给它取名“星禾”,意为在星尘中生长的禾苗。星禾不再需要玻璃舱的营养凝胶,小米粥和蔬菜泥成了主食,但每次看到星空,它的瞳孔都会泛起银灰,小手会无意识地划出星轨状的弧线,像在默写刻在基因里的坐标。
这天深夜,星禾突然从梦中惊醒,指着窗外的夜空咿呀作响。陈砚顺着它的手指望去,猎户座的参宿四正异常明亮——天文台刚发布预警,这颗红超巨星可能在百年内爆发。星禾的小手在空气中快速比划,银灰色的瞳孔里浮现出复杂的星图,其中一条红色轨迹,恰好指向参宿四与地球之间的小行星带。
“它在示警。”阿哲将星图输入模拟系统,结果令人心惊:参宿四爆发的高能粒子流,会让小行星带的陨石脱离轨道,形成密集的陨石雨,地球将首当其冲,“星种人的母星,就是毁于类似的超新星爆发。这段记忆被刻进了基因,星禾能感知到宇宙的危险信号。”
小林在星禾的基因序列中,找到了与预警相关的“星震感应基因”:“这是他们在迁徙中进化出的能力。星种人能通过瞳孔捕捉恒星的异常波动,就像地球生物感知地震前的次声波。”她突然想到什么,调出避难所机械人的最后讯息,“‘母星的坐标在基因里’,或许不只是位置,还有守护母星的方法。”
星禾的周岁宴上,它第一次独立行走。当陈砚把一块从遗忘谷带回的钛合金碎片放在它面前,星禾的小手突然按住碎片上的莲花徽章,银灰色瞳孔瞬间亮起,一段完整的星图投影在墙上——图中标记着小行星带的薄弱区域,旁边用星轨文写着“引力锚点”。
“他们当年就是用这个方法保护了主舰!”阿哲激动地放大星图,“在陨石带的关键位置设置引力装置,改变陨石的轨道。星种人的飞船上,一定有这种‘引力锚’的技术参数。”
科考队再次深入遗忘谷,在避难所的废墟下找到了星种人的数据库。当星禾的指尖触碰到数据库的接口,银灰色瞳孔与设备产生共振,屏幕上涌出瀑布般的星轨文,翻译器飞速运转,最终在屏幕上显示出“引力锚制造手册”几个字。
手册里的技术原理远超地球现有水平,但星种人留下了“适配方案”——利用地球的地核磁场,将特制的超导材料发射至小行星带,形成天然的引力屏障。“他们早就想到了。”陈砚看着手册末尾的星种徽章,“五百年前就为地球准备了防护网,好像知道我们终有一天会需要。”
全球的科学家开始联合攻关。星禾成了特殊的“翻译官”,每当遇到技术瓶颈,它只需盯着图纸,瞳孔里就会浮现出星种人的注解影像。在一次调试超导材料时,星禾突然指向熔炉,银灰色瞳孔里闪过星种飞船的引擎画面——原来材料的熔点需要精确到0.1摄氏度,这是人类仪器差点忽略的细节。
三年后,第一颗引力锚成功发射。当它进入预定轨道,小行星带的陨石群果然改变了轨迹,像被无形的手轻轻推开。陈砚抱着星禾站在发射基地,看着屏幕上的陨石流绕开地球,星禾的小手在他掌心轻轻攥紧,银灰色瞳孔里映出人类与星种人共同的成果,第一次露出了清晰的笑容。
这天傍晚,星禾在院子里种下一颗种子。那是从遗忘谷带回的星种植物,外壳像块小陨石。当星禾的指尖触碰到土壤,种子突然裂开,冒出银绿色的芽,芽尖上顶着颗露珠,露珠里映出缩小版的地球。
“它在扎根。”小林轻声说,“星种人把希望种在地球,现在,他们的孩子也在这里种下新的希望。”
陈砚看着星禾蹲在地上,用小手给幼苗浇水,银灰色瞳孔里映着绿色的芽,像藏着整片星空的温柔。远处的天文台传来消息,参宿四的异常活动正在减弱,仿佛也在为这颗蓝星上的新生让路。
夜幕降临时,幼苗的叶片上泛起荧光,组成了星种人的徽章图案。星禾指着徽章,对陈砚咿呀说着什么,虽然不成句,但陈砚听懂了——那是“家”的意思。
土壤里的根须在悄悄蔓延,像星种人跨越五百年的思念,终于在这片名为地球的土地上,扎下了属于自己的根。而那个银灰色瞳孔的孩子,正站在星空下,用小小的身影,连接着两个文明的过去与未来。
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幽谷怨灵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