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梁思成走到王至诚身边,王至诚心中一动,想让梁思成去劝说林徽因,做最后的挽留。然而,两人的对话却让他的想法烟消云散。梁思成关心地问道:“徽因,你这一走,究竟有何打算?是要去上海吗?”
林徽因微微一笑,目光中透出坚定:“是的,我今年夏天准备参加‘天马会’第八次美术展。不久前,曾熙教授为张大千和张善孖合作的《十二金钗》做了题款,这让我对艺术的未来充满期待。”
“那倒不必了,徽因。”梁思成的语气瞬间变得沉重,“张大千的恩师曾熙于农历7月4日去世了!”
曾熙在书画界的分量不言而喻,他与李瑞清并称“南曾北李”,他的离世对林徽因与梁思成无疑是一大震荡,仿佛一颗重磅炸弹击中了他们的艺术追求。
“对了,你知道丁玲吗?”梁思成试图转移话题。
林徽因的眼中闪过一丝光彩:“我收到了丁玲寄来的《韦护》。这本书陪伴着我和未出生的孩子,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她继续介绍道:“《韦护》描绘了革命者韦护与小资产阶级女性丽嘉之间的恋爱与冲突,展现了丁玲创作转变期的思想痕迹。”
“凭借她在上海的地位和你们的联系,你完全可以去上海啊!”梁思成兴奋地说道,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美好。
然而,林徽因却摇头,语气坚定:“即使我不去上海,我也不想留在东北大学。如果我继续留在这里,和张汉卿的关系会变得很尴尬。”
“我更希望能去养病,明年北平中国营造学社即将成立,这对建筑系的学生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
王至诚非常了解林徽因,林徽因早就有去各地考察古建筑的打算。了解和记录我们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钻石,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林徽因说道:“比如河北的赵州大石桥、武义的延福寺,以及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都是值得我去探索的地方,必须要让更多人知道它们的价值。”
王至诚对林徽因的才华深感佩服。她的坚韧与真诚,是在一生的病痛中磨砺出来的。她未来所要伴随梁思成走访的穷乡僻壤,恰恰体现了她内心深处对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梁思成告诉林徽因:“不久后,我也将离开东北大学,开启我们的考察之旅。我们将共同破解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在林徽因离开东北大学的那天,送行的人络绎不绝。除了王至诚等东大领导、教师,还有建筑系的学生们,大家纷纷前来为她送行。这个场面不仅是对林徽因的敬意,更是对她在学术与艺术领域贡献的认可与尊重。
当林徽因坐上返回北平的列车时,王至诚则与梁思成一同乘坐军车回去。一路上,他们的谈话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文化的思考。王至诚在心中默默希望,能有一天离开东北大学,走遍天涯,破解《兰亭序》的谜团。他渴望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文化的真谛,同时也希望能继续为书画艺术的传播而努力。
送走了林徽因,王至诚忽然想起没有告诉张校长,确实有些不妥。王至诚劝梁思成回去告诉一下张汉卿。“就我们和张汉卿的个人交情,不告而别可能伤了汉卿。”
梁思成也有些愧疚,有王至诚伴着,走进张校长的办公室汇报工作。
当张学良得知林徽因已经离开,愤怒的情绪立刻涌上心头,甚至掏出手枪指向梁思成,怒道:“你就是心胸狭窄,我汉卿从来不会主动出击,更何况林教授是嫂嫂!”
然而,作为高端知识分子的梁思成岂会被这种威胁所动摇?他冷静地面对着张学良,心中早已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理智之路。张学良的这一枪,反而为梁思成的离开埋下了伏笔。
王至诚观察局势的微妙变化,心中清楚如果再提书画征集的事,张学良一定会因林徽因离开而心烦意乱。
张学良怒气未消,面露不快:“你们都走好了!”
王至诚试图缓和气氛:“还记得我向您推荐的潘文郁吗?”
“他现在怎样?”张学良略微冷静下来,眼神流露出一丝关注。
王至诚简单介绍潘文郁的近况:“1930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党、团、工会合并,成立中央总行动委员会,潘文郁成为最年轻的委员,并将参加今年秋季共字号在上海召开的六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
张学良好奇地问:“那你如何找到这个人?”
王至诚回答:“他有一个朋友,黎天才,原名李经天,曾参与京汉铁路大罢工。李大钊主持中共北方党务时,黎天才曾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他接任北京市委书记后,若汉卿能得到这两位支持,定能在未来风云中驰骋天下。”
“你这是在暗示我吗?”张学良突然大怒,右脚踏在椅子上,枪口对准王至诚。
王至诚毫不示弱:“要想把东北大学办成清华、北大一样的大学,身边没有一个共字号的支持,恐怕是不够的!”
“你是不是共字号?”张学良逼问。
“连张汉卿都这么仇视共字号,如果我真的是,也早就被你毙了!”王至诚用坚定的口气回应。
张学良的脸色稍微缓和,他终于将手中的枪收回,语气变得缓和:“请以后不要再提这三个字,别怪我保护不了你!”
王至诚自感无趣,离开了张校长的办公室,心中对未来的道路充满思索。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在这个动荡时代中交织。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林徽因、梁思成与王至诚的故事,正是那段历史中最动人的篇章。他们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必定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这个故事,不仅是关于个人命运的交织,更是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深刻反思。知识分子以他们的勇气与智慧,面对着无数的挑战与机遇。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不断追寻的精神灯塔。他们的故事,正如同那璀璨的星空,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激励着我们去不断探索与追求。
《文化英雄联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文化英雄联盟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文化英雄联盟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