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道藏辑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通玄眞经卷之二璧二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默希子注

精诚精者明也诚者信也诚者天之\/性也精者人之明也诚以志之

明以辩之非天下至诚安能尽人物\/之性合天地之德故曰不精不诚不

能动人斯\/之谓也

老子曰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日月照列星朗

阴阳和非有爲焉无爲所致\/非有欲也正其道而物自

然言君正其身民化如神\/不言之教莫之与邻也阴阳四时非生万

物也雨露时降非养草木也神明接阴阳和

万物生矣天地和泰神明交降非有心也\/四时不得不顺万物不得不生夫

道者藏精於内栖神於心静漠恬惔悦穆胸

中廓然无形寂然无声言圣人怀天心施德\/养道内韫精神外无

人物都无为\/眹岂有形声官府若无事朝廷若无人无苛\/政无

佞\/人无隐士无逸民朝廷皆忠烈\/岩野无遗贤无劳役无冤

刑使民以时\/用法无滥天下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

絶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君有其道人赖其\/德远被八表旁流

殊\/俗非家至而人见之也推其诚心施之天下

而已言致重译怀殊俗非人君一一自\/诣其家是诚心内发远人自至也故赏

善罚暴者正令也其所以能行者精诚也令

虽明不能独行必待精诚精明也诚信也非\/明与信莫能赏善

伐\/恶故总道以被民而民弗从者精诚弗至也

如禹伐有苗不伏然後退舞\/干羽而有苗格精诚至也

老子曰天设日眀列星辰张四时调阴阳日

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乾之雨露以濡之其

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万物长其杀物也莫

见其所丧而万物亡此谓神明天道潜运难\/可明言物之

生时也物之死时也生者至时不得不生死\/者至时不得不死即生者合生死者合死故

生者不谢於天死者不怨\/於道自然而已所谓神明是故圣人象之其

起福也不见其所以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

其所由而祸除稽之不得察之不虚上言天\/法道此

言圣人法天天之有生杀由君之有赏罚起\/福谓用贤除祸谓去恶恶者不得不诛贤者

不得不进是贤者自进而非我进暴者自诛\/而非我诛故福非我起祸非我生莫知所由

不见\/其形日计不足岁计有余圣人不谋细日用\/似不足歳计乃有

余\/也寂然无声一言而大动天下是以天心动

化者也夫圣人其静也天下无声其动也万\/物归之故高宗三年不言言乃讙有

诸\/也故精诚内形气动於天景星见黄龙下凤

凰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波涌圣\/人

体道育物唯德动天内发於心上应於天故\/龙凤翔集河海清澄非无清诚曷能至此

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相乗

昼?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天之与人有

以相通上明天之应以喜祥此明逆之致咎\/灾故知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故天人

相通气类相\/感必不差也故国之殂亡也天文变世俗乱

虹蜺见万物有以相连精气有以相薄悖气\/胜灾

害以变物应之以凶是故圣人审知一身通\/乎万类兢兢业业不敢荒宁将上顺天心以

安黔首不\/敢悔慢也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爲也不

可以强力致也夫神明正直岂容巧僞非\/诚心莫应况强力能通哉故

大人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鬼神合灵

与四时合信唯大圣爲能体至道合天心故\/德无不傋明无不烛灵不虚应

信不逾时有能\/与斯可谓大哉怀天心抱地气执冲含和心\/气

相通天地交泰非\/体冲和岂至如此不下堂而行四海其唯\/神化变

忌习俗民化迁善若出诸己能以神化者也

夫圣人不以尊卑易己不以夷夏易情故不\/下堂而殊俗化不驰神而重译至德加乎人

若出诸\/己者

老子曰夫人道者全性保眞不亏其身夫人\/识道

体合天理在物无\/害於身不亏也遭急迫难精通乎天诚至\/无违

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爲而不成死生同域

不可胁凌未始出其宗者是心与道?身齐\/化物何往不适何爲不成死生己

泯安可\/胁凌也又况官天地府万物返造化含至和

而已未尝死者也道者法天象地含阴吐阳\/分布五材包罗万品独运

陶钧之上周行造化之\/表未尝有生孰云其死精诚形乎内而外喻

於人心此不传之道也此言内育精诚外\/感人物其可传乎圣

人在上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故不言之教

芒乎大哉君臣乖心倍谲见乎天神气相应

徴矣此谓不言之辩不道之道也至道无言\/玄功不宰

故君臣相保诵咏其德止达于天幽通\/于神不言之辩不道之道所能致也夫召

远者使无爲焉亲近者言无事焉言天之高\/远唯无爲

感之而应无事\/亲之则近也唯夜行者能有之夜行谓勤\/行如夜行

未迨所诣陪行不息所\/以精神内发上达于天故却走马以粪却者\/罢也

马者心也心如佚马难可控御人皆驰心远\/希名利以荣其身我则不然罢走其心保将

虚静以粪\/其身也车轨不接於远方之外是谓坐驰

陆沉不行而至谓之坐驰\/隐而不发谓之陆沉夫天道无私就也

无私去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夫天道无私\/有德者则就

无德则去观夫去彼取此涉於有私及乎舍\/恶亲善理合自然无欲则有余有欲则不赡

也\/已顺之者利逆之者凶唯无私无爲\/故无利无功是故以

智爲治者难以持国已释\/上经唯同乎大和而持

自然应者爲能有之唯全大和\/自然应之

老子曰夫道之与德若韦之与革远之即近

近之即疏稽之不得察之不虚夫韦革爲鼓\/击之则应道

德资身用之则行声应莫穷神化\/无极是考之不得察之不虚也是故圣人

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万物而不伤其心\/若镜

所监无遗不迎物而求照必恒照\/而应物物无逃像所遇何伤也其得之也

乃失之也其失之也乃得之也有得有失斯\/爲不实无得

无失斯\/爲眞一故通於大和者闇若酣醉而甘卧以

游其中若未始出其宗是谓大通夫抱道含\/和忘形遗

累如饮醇酎甘乐其中混\/然而同可谓大道者也此假不用能成其

用也此谓悟道以无生\/如因醉以忘形也

老子曰昔黄帝之治天下调日月之行治阴

阳之气节四时乆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明

上下使强不掩弱衆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

歳时熟而不凶百官正而无上下调而无

尤法令明而不闇辅佐公而不阿田者让畔

道不拾遗市不预贾故於此时日月星辰不

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丰昌凤凰翔於庭麒

麟游於郊此黄帝以道治\/天下德化如是虚牺氏之王天下

也枕石寝绳杀秋约冬负方州抱员天阴阳

所拥沈滞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

积者絶止之其民童蒙不知西东视瞑瞑行

蹎蹎侗然自得莫知其所由浮游泛然不知

所本自养不知所如往此明虙牺氏之\/治天下也如此当此

之时禽兽虫蛇无不怀其爪牙藏其螫毒功

揆天地虽含毒螫之情而无残害之\/心至德所加故能若此也至黄帝

要缪未\/详乎太祖之下然而不章其功不扬其

名隐眞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何即道德

上通而智故消灭也太祖黄帝之先也其人\/朴其性野有功而不德

有名而不扬故曰隐眞人之道絶\/浮嚣之智因自然通於天地也

老子曰天不定日月无所载地不定草木无

所立身不宁是非无所形三才不宁万物失\/所若不习志专心

反听内视则眞人\/不见眞智不生也是故有眞人而後有眞智

其所持者不明何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与

所守不明何以知道\/是知者非不知道也积惠重货使万民欣欣

人乐其生者仁也举大功显令名体君臣正

上下明亲疏存危国继絶世立无後者义也

仁而建物义以存诚人无不怀\/事无不济此盖治世王霸之道闭九窍藏志

意弃聪明反无识芒然仿佯乎尘垢之外逍

遥乎无事之际含阴吐阳而与万物同和者

德也内?外顺藏精育眞\/无爲逍遥而外尘垢是故道散而爲德

德溢而爲仁义仁义立而道德废矣既散纯\/精空余

糟\/粕

老子曰神越者言华德荡者行僞至精芒乎

中而言行观乎外此不免以身役物也内溢\/至精

外生华藻心役\/於事身宁免害精有愁尽而行无穷极所守

不定而外淫於世俗之风内守不定则絶境\/致泥外驰不息则

常苦\/风波是故圣人内修道术而不外饰仁义知

九窍四肢之宜而游乎精神之和此圣人之

游也圣人内守眞?外应物宜故得\/精神之和而游乎无穷者也

老子曰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游心

乎大无驰於方外行於无门听於无声视於

无形不拘於世不系於俗夫动乎至虚则无\/所不通游乎太无

则无所不有何门户之\/拘制岂视听之滑昏哉故圣人所以动天下

者眞人不过贤人所以矫世俗者圣人不观

夫眞圣异迹功业相县\/由祀不得庖各司其位夫人拘於世俗必形

系而神泄故不免於累未有居荣显不役精\/神既受其禄必忧其

事\/也使我可拘系者必其命有在外者矣既受\/羁系

则命不\/在我也

老子曰人主之思神不驰於胷中智不出於

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以时五谷蕃殖春

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终岁献贡夫有\/道之

主不劳神虑不炫智能而远方怀之故得\/上顺天心下因物宜万姓奉戴贡献不絶养

民以公威厉不诫法省不烦教化如神法寛

刑缓囹圄空虚天下一俗莫怀奸心此圣人

之恩也公而无私威而不猛法约刑缓人从\/其化可谓至神故万方攸同殊俗一

轨此圣人\/恩治天下夫上好取而无量即下贪功而无

让民贫苦而分争生事力劳而无功智诈萌

生盗贼滋彰上下相怨号令不行言上数者\/非圣人之

所治天下也若以\/此治即亡无日矣夫水浊者鱼噞政苛者民

乱上多欲即下多诈上烦扰即下不定上多

求即下交争不治其本而救之於末无以异

於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执本以御末则\/功简而天下治

持未以求本则身劳而天下乱由\/决渠水溢益薪火炽莫能救也圣人事省

而治求寡而赡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

得不爲而成怀自然保至眞抱道推诚天下

从之如响之应声影之像形所修者本也至\/圣

之理在乎简易则天下所宗如\/声应响影之像形莫不应也

老子曰精神越於外智虑荡於内者不能治

形神之所用者远则所遗者近求之非分恣\/之无猒内伤

精神外\/遗形体故不出於户以知天下不窥於牖以

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此言精诚发於

内神气动於天也举要会以观天下故人情\/可察执璇玑以观大运则

天道可明故诚言发乎中精气应乎天所\/守者近所明者远所务者多所知者少也

老子曰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归之而莫

之使极自然至精之感弗召自来不去而往

窈窈??不知所爲者而功自成冬日之阳\/寒者附之

夏日之阴炎者庥之彼圣人以治天下阴阳\/无情圣人无情爲物自怀人自归故来非所

召往未\/尝遣也待目而照见待言而使命其於治难

矣臯陶喑而爲大理天下无虐刑何贵乎言

者也师旷瞽而爲太宰晋国无乱政何贵乎

见者也不言之令不视之见圣人所以爲师

也夫不言而化天下无虐刑岂烦於言哉不\/视而治晋国无乱政何假乎见哉是以不

待目而视不须言而令\/故圣人所以爲师也民之化上不从其言

从其所行上古行而不言\/末世言而不行故人君好勇弗使

斗争而国家多难其渐必有劫杀之乱矣人

君好色弗使风议而国家昏乱其积至於淫

泆之难矣民化其上如水顺下宜杜其原本\/愼之细微故秦庄有祈胁之祸夏

桀有妲己\/之乱也哉故圣人精诚别於内好憎明於外

出言以副情发号以明指内无偏僻外絶爱\/憎言出响应令出

风\/行是故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

可以德化\/难以刑制唯神化爲贵精至爲神精之所动

若春气之生秋气之杀其生也暄然如春物\/得其生其死也肃然

如秋物终於死故生不祈报死\/无归怨生之死之以其无心也故君子者其

犹射者也於此毫末於彼寻文矣故理人者

愼所以感之故君子理人犹如射也发矢之\/际期於中的及其至垛以县寻

丈所毫厘之\/差天地县隔

老子曰悬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诚心

不抱也法不可以禁民唯\/至德可以易俗也故听其音则知其

风观其乐即知其俗见其俗即知其化审音\/以知

乐审乐以知政观政\/以知俗观俗以知化夫抱眞效诚者感动天

地神踰方外令行禁止诚通其道而达其意

虽无一言天下万民禽兽鬼神与之变化夫\/圣

人之治天下民从其化有若转丸禁奸忒其\/犹止方故不恃之德不言之教禽兽神鬼无

不悦服况\/於人也故太上神化归自\/然也其次使得不爲

非立法\/以制其下赏贤而罚暴道德既废赏罚始\/行进贤之路开则

不肖者亦有居其位去暴之端起则贤者亦\/有受其戮矣故知非法不明守之者滥非不

平用之\/者弱

老子曰大道无爲无爲即无有无有者不居

也不居者即处无形无形者不动不动者无

言也无言者即静而无声无形无声无形者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是谓微妙是谓至神绵

绵若存是谓天地之根无爲者爲而不恃故\/曰无爲无言者言而

不矜故曰无声无形何听无色何视可\/谓神微独立不改绵绵常存爲天地根道无

形无声故圣人强爲之形以一字爲名天地

之道此言得\/道之要大以小爲本多以少爲始有生\/於无

多起於一夫推本则返於无形寻末则惑於\/多数故知返则以无爲爲宗感多则求一爲

主\/也天子以天地爲品言广\/大也以万物爲资无不\/有也

功德至大势名至贵二德之美与天地配故

不可不轨大道以爲天下母自四海之尊与\/天地相匹安得

不轨以乱乎\/天经者也

老子曰赈穷补急则名生起利不行\/小惠除害即

功成不有其\/功者善世无灾害虽圣无所施其德上

下和睦虽贤无所立其功时有灾害圣人平\/之国有祸乱贤以

定之今灾害不生祸乱不作虽圣\/无作圣之陛虽贤无立功之地也故至人之

治含德抱道推诚乐施无穷之智寝说而不

言天下莫知贵其不言者鼓腹击壤\/不知帝力故道可

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无名之道道\/之至也有名

之道名之天下也故以道可\/道非道也以名可名非名也着於竹帛镂於

金石可传於人者皆其麤也华而\/多饰三皇五帝

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言虽异时殊\/治其归於道

一\/也末世之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总

要取成事之迹跪坐而言之虽博学多闻不

免於乱今之学者不原其本不体於要不究\/其理而寻其迹务在广闻只益生乱

老子曰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说道其\/神

化者不可\/说以非道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情甚於□

呼夫呼声可闻不过数少\/政令一出天下咸服也故同言而信信在

言前也同令而行诚在令外也与民同忧故\/言至而信信

以前立矣莫敢不应也与民同利故\/令行而诚诚以外发无有违者也圣人在

上民化如神情以先之县得彼意\/所应如神动於上不

应於下者情令殊也夫饥者利食寒者思裘\/今饥者与裘寒者遗食

上令既乖下\/情安附也三月婴儿未知利害而慈母爱

之愈笃者情也赤子之心岂言饥饱慈母觇\/候之情察其燥湿而恩育之

夫人主抚百姓如爱赤子\/何忧天下不治四海不平故言之用者变变

乎小哉不言之用者变变乎大哉言有言言\/则小言无

言言\/则大信君子之言忠君子之意忠信形於内

感动应乎外贤圣之化也言忠信由是君子\/本意非有忘也故

形於内而动於外\/虽贤圣无不从也

老子曰子之死父臣之死君非出死以求名

也恩心藏於中而不违其难也子死父难臣\/死君难非矫

世求誉特以恩覆之甚而忘\/其身直趋其难诚发於中也君子之憯怛非

正爲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憯怛谓刑\/法也刑戮

非正道也所以惩恶劝善\/不得已而行之不可滥也圣人不慙於景贵\/不

爲\/非君子愼其独也谓不欺\/闇窒也舍近期远塞矣近\/不

求己远而求\/人不谓窒塞故圣人在上则民乐其治在下

则民慕其意志不忘乎欲利人也志在利人\/人皆悦慕

老子曰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诚也勇\/者

一呼万人皆骇贤者\/治世天下所望也唱而不和意而不载中

必有不合者也所宗者\/异故也不下席而匡天下者

求诸己也夫忧乐与民同好恶与民\/等故省诸己可以化人也故说之

所不至者容貌至焉虽未违其精微\/可仿佛其容貌容貌所

不至者感忽至焉感乎心发而成形可以心\/灵感不

以状貌\/诘也精之至者可形接不可以照期形百\/无形

至精之精无不生形而形\/见焉照不求精而精存矣

老子曰言有宗事有本失其宗本伎能虽多

不如寡言以道爲宗以德爲本离\/宗失本故多不如寡也害衆者倕

而使断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爲也夫巧藏\/於心不

在於指絶其不可得也由道在心明\/非闳言得若贵言爲道不可冀也故匠人

智爲不以能以时闭不知闭也故必杜而後

开匠人工人也闭爲局鐍夫至巧故善以智\/闭也莫能啓拙者专以力扞虽壮必开比

谕知用穷微\/力不足任也

老子曰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今\/古

虽殊治\/则一也存亡定倾若一志不忘乎欲利人也

亡者存之倾者安之\/岂唯闰已常在利人故秦楚燕魏之歌异声

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夫歌者

乐之徵哭者哀之效也愔於中发於外故在

所以感之矣声气相应悲欢相召故歌虽异\/国而皆乐哭乃殊方而共悲也

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

亦远矣利人不已\/泽乃遐临

老子曰人无爲而治有爲也即伤无爲而治

者爲无爲爲者不能无爲也不能无爲者不

能有爲也言无爲者还是有爲有爲即非无\/爲而治也唯有爲而不爲即无爲

人无言而神有言也即伤无言而神者载无

言则伤有神之神者神贵无言圣尚不作言\/则迹见爲则人之粗唯

两无伤能\/全於道也

文子曰名可强立功可强成劝勉\/之道昔南荣趎

老子\/弟子耻圣道而独亡於己南见老子受教一

言精神晓灵屯闵条达勤苦十日不食如享

太牢既受一言精思十日忘\/饥味道如享太牢也是以明照海内

名立後世智略天地察分秋毫称誉华语至

今不休此谓名可强立也至言已受群疑顿\/销若太阳回照闇

室俱\/明也故田者不强囷仓不满官御不励诚心

不精将相不强功烈不成王侯懈怠後世无

名自庶人至於王侯未有不勤\/励而能使仓廪实功名着也至人潜行譬

犹雷霆之藏也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进

退无难无所不通夫大人之道其隐也寂然\/天下莫能见其行也雷动

天下无不闻进无喜容\/退无慙色是谓大道也夫至人精诚内形德

流四方见天下有利也喜而不忘天下有害

也怵若有丧喜则受利\/忧其遇害夫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故忧以天

下乐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忧於民\/民亦忧

之乐於民民亦乐之忧乐\/共之民不戴者未之有也圣人之法始於不

可见终於不可及德义无方\/终始无际处於不倾之地

立身无\/爲之地积於不尽之仓用之\/不既戴於不竭之府

运之而\/无穷也出令如流水之原使民於不争之官

令行则民知禁\/事省则官无讼开必得之门安其\/所业不爲不可

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乆不行不可复大\/人

之令动必有益作则兴\/利不处不乆不求不复大人行可说之政而

人莫不顺其命命顺则从小而致大命逆则

以善爲害以成爲败其政教顺之以凶爲\/吉逆则以大爲小夫

所谓大丈夫者内强而外明内强如天地外

明如日月天地无不覆载日月无不照明如\/天

地之覆载如日月之\/照明是谓大丈夫也大人以善示人不变其

故不易其常天下听令如草从风革其故则\/俗难安循

其性则人易治草\/之从风无敢违者政失於春岁星盈缩不居

其常政失於夏荧惑逆行政失於秋太白不

当出入无常政失於冬辰星不效其乡四时

失政镇星揺荡日月见謪五星悖乱彗星出

四时有差五星失常\/謪见于天灾及於人春政不失禾黍滋夏政

不失雨降时秋政不失民殷昌冬政不失国

家宁康此眀主不可失政君失其政天降百\/殃君守其政天降百祥一人之庆万

民乐\/康

通玄眞经卷之二

《道藏辑要》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道藏辑要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