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城地底,边缘设施的紧急状态解除,小宇被送回核心医疗中心进行恢复性观察。这次有惊无险的“阈限回响”事件,带来了信息上的巨大突破,也消耗了碎片巨大的能量,使其进入了难得的稳定休眠期。小宇本人虽极度疲惫,但精神似乎因承载并疏导了那信息洪流而变得更加凝练,对星火烙印和自身力量的控制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最重要的收获,是那条指向小行星带的、寻找“摇篮碎片”的奇特“规则路径”。
这条路径瞬间成为了最高优先级的解析目标。源核调动了庞大算力,结合火星文明数据库中对引力场和暗物质流的观测数据,开始艰难地破译和定位。
路径异常复杂,它并非静态坐标,而是一个动态的、需要满足多重条件(特定引力场构型、暗物质流密度、以及某种特定的意识频率波动)才能锁定的“窗口”。如同等待特定星象才能开启的秘宝之门。
【……路径解析进度:……37%……】
【……初步判定:……满足条件的‘窗口期’……并非随时存在……下一个可用窗口期……预计在……地球时间……79天后……】
【……窗口开启区域:……位于……小行星带……主带外侧……柯克伍德空隙(Kirkwood gap)L4区域附近……】
【……定位所需‘意识频率’参数:……解析中……(与星火烙印波动存在……高度关联性)……】
79天!他们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窗口去寻找那可能存在的“摇篮碎片”!
而定位的关键之一,竟然与小宇的星火烙印波动相关!这再次印证了他与这整个谜团之间深刻而诡异的联系。
目标确定,时间紧迫。希望城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超越近地轨道的、具有明确科考(甚至可以说是“打捞”)目的的深空航行做准备。
一艘名为“星槎”(借用古代传说中往来天海的船只之名)的深空探测船被选中并进行紧急改装。它需要加装最先进的规则感应设备(基于墓碑技术和碎片共振数据)、强化动力系统以适应小行星带复杂环境、以及最重要的——一个能稳定产生“意识频率”的舱室,毫无疑问,这个任务只能由小宇承担。
“星槎计划”迅速启动,集中了希望城最顶尖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与此同时,对“共鸣棱镜”网络的建设和“韧性训练”的推广也未停止,文明的内部建设与外部探索必须并行。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这次远征充满信心。高层内部出现了谨慎的声音。
“我们是否过于急躁?”一位资深战略家在会议上提出质疑,“‘摇篮’碎片是什么?它对我们是福是祸?我们一无所知!仅仅凭借一个消亡文明碎片的指引,就投入巨大资源进行深空冒险,是否太过冒险?如果那是一个陷阱?或者我们找到的东西,会引来更可怕的关注呢?”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清除者的监控网络依旧笼罩太阳系,虽然处于低强度模式,但如此大规模的深空活动,能否完全避开其感知?激活“摇篮碎片”又会引发什么?
“但这也是机遇!”另一方坚持道,“一个远古高等文明寻找的‘摇篮’,其蕴含的技术或信息可能远超我们想象!可能是我们应对未来危机、甚至理解宇宙规则的关键!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彭教授陷入了两难。作为领导者,他必须权衡风险与收益。最终,他做出了决定:“‘星槎计划’继续,但目标修订:第一次航行仅为侦察与确认。抵达目标区域,尝试定位并远程观测‘摇篮碎片’,非必要不接触,不回收。全程保持最高隐蔽等级,所有行动以不被清除者察觉为第一准则。”
风险被尽可能降低,但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止。
就在希望城为远征忙碌时,深空监测中心报告了一个微妙的变化:清除者的广域监控网络,其扫描模式发生了一次几乎无法察觉的、细微的调整。其扫描重点似乎更加偏向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Kuiper belt)和奥尔特云(oort cloud)方向,对内行星区域的关注度有极其微弱的下降。
【……变化原因未知:……可能源于……墓碑自毁后……规则扰动的……逐渐平复……?或……清除者内部……监控策略调整……?】
【……对‘星槎计划’区域(小行星带)……直接影响:……暂无……监控强度……未明显变化……】
这变化是好是坏难以判断,但至少为“星槎”的航行提供了一丝可能的空隙。
79天的倒计时已经开始。希望城在紧张的准备与期待中度过。小宇在进行恢复训练的同时,也开始熟悉“星槎”上的意识频率发生装置,尝试模拟和预演定位过程。
遥远的深空,信标G-01-beacon依旧规律脉冲,对月球透镜效应和那次强烈的碎片共振似乎毫无反应。月球依旧沉默地转动,其背面的异常结构如同沉睡的巨兽。
一切似乎都在平静下涌动。星海拾荒的旅程尚未开始,暗流已然涌动。人类文明这叶孤舟,即将驶出地球母亲的怀抱,冲向一片既充满机遇又遍布险滩的未知星海。
喜欢两只蚂蚁闯天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两只蚂蚁闯天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